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4章第3节垃圾资源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7
点燃
B.白色污染仅影响环境卫生,其他没有危害
C.治理白色污染主要应从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开始
D. 使用降解塑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理想的方法
4. 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①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 ②焚烧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③释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 ④危害动物 ⑤加剧温室效应 ⑥引起赤潮
A.全部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一样
B.热裂解的优点是无需对废弃塑料进行严格分选
C.废弃塑料的利用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D.废弃塑料要尽量按材料种类的标志进行回收
三、你还有哪些不会的问题,请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解决
独
立
思
考探究1.请查阅相关资料,举出垃圾场爆炸的实例,分析爆炸原因,并讨论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化学人教版选修1《垃圾资源化》教学设计第三节垃圾资源化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认识垃圾资源化的必要性,掌握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了解生活垃圾的种类及其分类方法和标准,感受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思考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素质;认识到化学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联系实际,结合现在我国的垃圾处理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教学重点: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难点: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不同方法处理垃圾各有哪些优缺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总结所产生的分引导:回忆从昨天到现在,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使用过哪些东西,产生了哪些垃圾,我们尝试进行分类。
提供资料“北京市生活垃圾成分构成示意图”活的意识,提高总结和分类的能力。
思考生活中垃圾处理不如意的主观、客观原因,一位学生陈述,其他学会辨认生活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垃圾处理是否做的比较理想呢?投影教材中图4-35,辨认“我国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和学生共同辨认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中的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和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有害垃圾:如废旧电池(含有的有害物质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都如何处理了。
(提供生活中常见垃圾桶的资料图片,供学生进行选择)别和二级类别。
归因方法,认识到自己在垃圾处理方面的不足,增长知识,提高意识,优化自己的行为。
作业布置:1、思考课后习题的问题,巩固检验本节课所学 2、结合生活,你还能提出关于“垃圾处理”的一些问题吗?板书设计:。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1.认识垃圾资源化的必要性,知道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2.了解废旧电池中所含的环境污染物,知道常见的处理废电池的方法。
3.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我们平常在丢弃垃圾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垃圾箱用颜色作了区分,左右各有一个投放口,黄色的一边为投放不可回收垃圾,蓝色的一边为投放可回收垃圾。
尽管垃圾桶上标明“可回收”“不可回收”,可是垃圾桶还是“吃错”东西。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常吃的剩饭剩菜应该放入哪个垃圾桶吗?提示: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一、垃圾处理1.垃圾处理原则垃圾处理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目前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三种处理方法各有利弊。
2.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1)意义。
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既节约___________又防止__________,符合____________的要求,正成为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2)我国的垃圾分类方法。
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中有六个粗分的_______________和八个细分的________。
3.生活中两类特殊的垃圾(1)废旧电池。
①危害。
废电池中的_________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②处理措施。
推行干电池的______________是解决废电池汞污染的根本措施。
(2)医疗垃圾。
①危害。
医疗垃圾中含有多种_______________,属于高危险性、高污染性废物。
如处理不当,除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急性流行外,还将对环境造成__________。
②处理措施。
采取__________处理,但极易产生___________等有害物质。
思考:垃圾真的是“垃圾”吗?二、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____________造成的环境污染。
1.“白色污染”的危害(1)破坏________,降低__________,污染________。
垃圾资源化一、教学设计本节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垃圾处理要遵循的原则: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以及目前处理垃圾常用的方法: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以“资料卡片”的形式介绍了三种方法的利与弊。
最后强调指出,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成为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本节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直接用作材料、将塑料进行热裂解和焚烧等。
本节教学重点: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本节教学难点: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建议如下:1进行教学。
例如,结合教科书内容,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可参考以下教学设计中的课题),将调查结果以文字、图画、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
还可以由学生就垃圾的有关问题作成问题卡片,举办知识竞赛或组织辩论等。
2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并落实有关教学要求。
教师的总结和评价既要落实垃圾资源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垃圾处理的原则和常用方法、二英的产生途径和危害、“白色污染”的危害、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再利用的不同途径、塑料的热裂解等;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教学设计参考:课前1~2周布置调查课题:12345678内容外,你所了解的有关垃圾资源化的信息。
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教师总结和评价:略。
二、活动建议【实践活动1】提示:可根据图4-30和图4-31计算北京市2000~2002年生活垃圾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以表格或柱状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计算当地生活垃圾或工业垃圾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引导学生认识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北京市2000~2002年生活垃圾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万吨【实践活动2】提示:从橘子或橙子的果皮挤出的液体中含有一种叫苎(音zhù)烯(分子式为C10H16,英文名为limonene)的有机化合物,这种物质可以使泡沫塑料溶解。
《垃圾资源化》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圈、水圈和土圈,是我们必须保护和关注的问题。
本课题就以土圈为中心,以垃圾处理为核心进行化学与环境的教育及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生活中每天都有垃圾产生,这是人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但如何看待垃圾,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垃圾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和自然资源,垃圾问题解决好了,不仅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保护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因此,提高对垃圾资源的认识,是有效利用再生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
本章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题,介绍了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过程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部分已经对这三种主要的污染来源及其危害有所介绍,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其危害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侧重于治理污染的方法与原理,使学生能利用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与解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体会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介绍了垃圾处理和白色污染两个部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垃圾处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白色污染的含义、危害、种类及处理方法。
教材介绍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以及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处理方法的利与弊。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并富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及到环卫部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进行走访参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的技能和探究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化学学习,对于学习物质的一般方法及相关知识有所掌握。
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垃圾的相关内容也有所了解。
以6人一小组搜集相关资料,看书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了解垃圾是很好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①学会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学习目标: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重点)2.掌握“白色污染”的危害、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不同途径,塑料的热裂解等。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垃圾处理1.垃圾处理的“三原则、三方法”2.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1)意义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既节约自然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我国的垃圾分类方法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中有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和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3)垃圾分类的一级类别标志(4)生活垃圾的二级类别标志3.生活中两类特殊的垃圾“白色污染”是指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1.“白色污染”的四大危害(1)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2)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3)发泡塑料被扔掉后,释放出的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和加剧温室效应。
(4)废弃塑料会危害动物。
2.白色污染的治理(1)基本思路①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塑料。
例如,以乙烯和CO为原料制成聚乙烯光降解塑料,以纤维素和淀粉为原料制成微生物降解塑料等。
这些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小分子或被微生物分解。
②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2)基本方法: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
①直接用作材料②循环利用③焚烧法[基础自测]1.判断对错(1)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热解的优点是无需对废弃塑料进行严格分类()(3)废弃塑料要尽量按材料种类的标志进行回收()【答案】(1)√(2)√(3)√2.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
下列垃圾中,不适宜用上述方法处理的是()A.农用塑料薄膜B.过期食品C.卫生纸D.纯棉纺织品A[农用塑料薄膜不可降解、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不能采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
]3.下列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49402142】①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②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③填埋垃圾不需要处理,只深埋即可④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物质,故不宜采用此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C[①②都是正确的。
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化学与生活模块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生活现象、事实,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应用化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化学知识,而且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观念,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位于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第四章第三节,前两节已经学习过的改善大气环境和爱护水资源与本节构成当前环境保护的三大主题。
对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2.学生分析此前,学生已在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和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专门学习过环境保护的知识,同时在之前的化学学习中不断认识到化学与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但是,要保护环境,除了改进工艺少制造垃圾外,对于不可避免产生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对于身边的很多垃圾其实就是资源等问题,大多数学生还是不太了解;同时,学生头脑中意识更深的可能是化学会造成环境问题,对于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不多;要实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是对垃圾进行的合理分类,但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垃圾的分类意识及对分类方法的认识明显不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垃圾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利弊(2)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意义(3)掌握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治理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自学和讨论,认识垃圾的危害和处理方法;(2)通过走访废品回收部门和垃圾处理厂,了解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情况和剩余垃圾的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垃圾的危害和处理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重点: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难点: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教学过程】[引入]展示二组图片进行对比引入课题[板书] 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实践活动]根据图示谈谈垃圾资源化的意义。
教案
危险垃圾: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等各种化学和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废物。
这类垃圾一般不能混入普通垃圾中。
[投影]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
[讲]一垃圾处理
1、垃圾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三化”:
(1)无害化
(2)减量化
(3)资源化
2、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
(1)卫生填埋法
(2)堆肥法
(3)焚烧法
[投影]卫生填埋法:
优点: 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
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而且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周围的土壤和水体.
2用垃圾生产沼气
3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处理(重塑)
[总结]垃圾资源化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没有一件是十全十美的,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解决垃圾污染问题,这个重担也需就落在同学们的肩上。
减少垃圾应该从源头做起:请你带上可重复使用的布袋、竹篮上街购物。
教学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