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六年级科学《走近科学家》
- 格式:ppt
- 大小:399.50 KB
- 文档页数:16
走近科学家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和贡献;(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科学家的精神品质;(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科学文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3)学会评价科学家的事迹,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家及其事迹的尊重和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居里夫人》1. 学习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了解她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如坚韧、执着、奉献等;3. 学习居里夫人的名言,感受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第二章:《爱因斯坦》1. 学习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物理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如相对论的提出;3. 学习爱因斯坦的名言,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第三章:《牛顿》1. 学习牛顿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牛顿的探索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如牛顿三定律的建立;3. 学习牛顿的名言,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第四章:《达尔文》1. 学习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生物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达尔文的探索精神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如进化论的提出;3. 学习达尔文的名言,感受他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
第五章:《图灵》1. 学习图灵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图灵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思维,如图灵机的提出;3. 学习图灵的名言,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家的事迹和贡献;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和创新意识;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走近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贡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家的生平事迹1.1 牛顿:生平事迹、万有引力定律1.2 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相对论1.3 居里夫人:生平事迹、放射性元素第二章:科学家的成就与贡献2.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光学望远镜2.2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光电效应2.3 居里夫人:放射性研究、镭元素发现第三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3.1 牛顿:勇于探索、锲而不舍3.2 爱因斯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3.3 居里夫人: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第四章:科学家的人际关系4.1 牛顿:与胡克、哈雷等人的交流与合作4.2 爱因斯坦:与玻尔、海森堡等人的辩论与友谊4.3 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及同事的合作第五章:科学家的启示与反思5.1 牛顿: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科学方法论5.2 爱因斯坦: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哲学5.3 居里夫人:科学家的女性地位、科学教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成就与贡献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人际关系等主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科学家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近科学家》2. 参考资料:相关科学家的传记、论文、事迹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图片等。
走近科学家教案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达尔文的生平事迹6.1 达尔文:生平事迹、物种起源6.2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第七章:爱迪生的成就与贡献7.1 爱迪生:生平事迹、发明创造7.2 爱迪生对后世的影响第八章:富兰克林的探索精神8.1 富兰克林:探索电学、避雷针的发明8.2 富兰克林的治国理念第九章:诺贝尔的生平事迹与贡献9.1 诺贝尔:生平事迹、诺贝尔奖的设立9.2 诺贝尔奖对世界的激励作用第十章:科学家的当代启示10.1 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品质10.2 如何成为像科学家一样的人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成就与贡献等基本知识。
《17走近科学家》教案教学目标1、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3、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4、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5、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⑴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⑵你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二、学习新课:1、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一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与他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关。
2、学生任意选择一位科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分析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取得与哪些因素有关;确定一个主题,如献身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勇于创新等。
3、学牛独立获取信息。
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根据探究的主题确定阅读的目的、制定阅读的提纲和方法。
⑵依据阅读的提纲,选择合适的同书及网址查阅相关内容。
(3)围绕提纲有重点地浏览资料的题目,先选择与提纲的内容,然后再认真地阅读。
⑷将查阅的资料及叫记录在资料}片rh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说说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和值得自已学习的精神,或通过列举多个科学家的事迹来说明某种精神。
5、小组代表,选择并确定呈现、表达方式,演讲排练,准备参加全班演讲赛。
6、学生进行科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所学的技术,学生按照活动评价表5的内容对参赛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科学家所取得发明创造的成就与他们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有关。
走近科学家科学教案走近科学家 - 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2.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4.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科学家的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2. 探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科学现象;4. 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5. 学习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科学现象;难点:1. 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2. 学习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2. 小组合作学习;3. 独立思考。
五、教学过程:A. 导入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科学、科学家是谁、科学对人类有什么贡献?”的问题。
B. 提出主题介绍本课程主题“走近科学家”。
C. 学生小组合作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家进行研究;2.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科学家生平和研究成果的了解;3. 小组讨论并记录下科学家的生平和研究成果;4.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科学家介绍。
D. 教师讲授1. 介绍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2. 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3. 阐述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E. 实验操作1. 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科学现象;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3.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体验。
F.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2. 让学生自由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主观评价: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程的感受和收获;2. 学生客观评价:通过对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察来评价学习成果。
走近科学家的教案教案标题:走近科学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 探索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 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海报展示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 实验材料和器材。
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海报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照片,并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科学家的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并与学生分享一些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或发现。
二、探索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1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海报详细介绍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包括研究、实验、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并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自己对科学家的问题。
三、探索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例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总结等。
2.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出科学家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步骤。
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5分钟)1.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主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
2.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实验或观察活动,并鼓励他们记录观察结果和提出问题。
3. 学生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或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和对科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领域,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网站推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科学家的传记或科学实验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式。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亲身感受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和科学发展的历史。
《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创新——科学家的贡献教案》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科学家是技术的创造者,是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推动者。
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勇毅不拔的精神、勤奋敬业的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们传递这种精神,我们着手准备了一份教材——《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创新——科学家的贡献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的贡献,培养他们对科学家的敬仰和欣赏之情。
2.通过学习科学家创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培养学生的勤奋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研究。
教学重点:1.学生应该了解科学家们的贡献,包括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推动、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人民的帮助。
2.学生应该了解科学家们的创新思维,包括科学家的创造精神、群众观念、自我创新意识、自信心、积极上进心和勤奋不懈的精神等方面。
3.学生应该了解科学家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包括科学家的实践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
4.学生应该了解科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
同时,要了解科学的方法、过程和应用,了解科学和技术、文化等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说明解释以及展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和思维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资料收集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实践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一、科学家的贡献1.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相对论和质能方程式。
2.化学家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立。
3.生物学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4.医学家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卫生改革和护理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