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372.22 KB
- 文档页数:4
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报告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根据需要,它包括物品获得、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性活动。
据突发事件所发生的领域,应急物流可分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突发疫情应急物流和突发社会危害应急物流。
突发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飓风、泥石流等。
突发社会危害包括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和恐怖分子袭击等。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应急物流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
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峰值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等特点。
顾名思义,应急物流主要指以提供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殊物流活动。
我国属于突发事件高发国家,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冲突的应急储备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足。
与时俱进地促进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使其在人民生活及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增强国家、社会对消极性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能力,减弱负面影响和损害,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国对应急物流不论是认识还是相关方面的建设都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真正认识到应急物流的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应该算是从2003年的SARS开始的。
紧接的这几年我国可谓是多灾多难,2008年初的大雪灾、5 12汶川大地震无一不挑战着大家的神经线,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对我国的应急物流现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例如:1.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截至6月4日12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22人遇难,373606人受伤,失踪17991人,累计受灾人数4571.0865万人,经济损失则无法衡量。
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完善以及破坏植被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我国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对在自然灾害下,丰富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写了针对国内外著名学者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以及应急物流发展的简要叙述。
国外对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综述:在国外对应急物流开展的研究较早,应急物流最初是与军事物流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
二战结束后,美国许多学者研究了美国在战争中的后勤供给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RolandG(1953)①,Max Hermansen (2000)②。
在应急物流的特征研究方面,Ningxiong Xu,Seth D.Guikema Rachel A David son (2006)等以电力为例从地震灾害后能源供应方面对整个应急物流的战略框架进行了研究③。
Zdamar (2004)指出“在考虑时间约束下,一旦应急物流目标发生变化,需要重新修订救灾物资配送计划来满足新的物资需求,因此应急物流计划应综合考虑物资分拣、运输和配送计划,实现以最小化的计划水平满足物资需求④。
对于国外应急物流系统性的研究,Linet(2004)详细描述了应急救援物资运输的场景条件,提出应急物流计划的制定,重点在比较全面地讨论在救灾物资运输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和需求⑤。
对于应急状态下物流选址问题,Owen S H,Daskin M .S(1998)研究了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设施定位问题⑥。
Masood A. Badri,Amr K. Mortagy,Colonel Ali Alsayed (1998)指出消防站地址的选择涉及一系列相互冲突的目标,从而建立了消防站选择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但考虑了传统选址模型的时间和距离目标,还考虑了与费用相关的目标⑦。
以日本的研究为例:由于日本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灾害的侵袭,日本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联络协调、中央会议制定策略、地方政府具体落实”的应急管理模式。
应急物流一、应急物流概述1、应急物流的产生背景尽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已发展到相当水平,但局部的、区域性的、地区性的,甚至是国家或全球范围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都给人类造成重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近年来所发生的世界重大灾害事件,98年的洪水灾害、01年911事件、03年SARS事件、04年印度洋大海啸、05年卡特里娜飓风、06年千岛地震、08年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等等。
频繁发生的地震、矿难、禽流感等种种“天灾”、“人祸”,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死者安葬、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以减少受灾面积、人员、损失,防止灾难的进一步扩大,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应急物流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相关的研究应运而生。
2、应急物流的定义应急物流是由于突发性因素导致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最小化为目的的特种物流活动,包括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
3、应急物流的特点应急物流作为一般物流活动的一个特例,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特点:⑴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这是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⑵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主要是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
⑶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物资,而有些突发事件发生时,最佳救援时间只有三天,因此,时间的约束性要求尽快保证应急物资的快速到达。
⑷峰值性:是指应急物资在短时间内的需求急剧上升,呈现剧变性。
⑸弱经济性: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因此,物流经济性不再作为应急物流活动核心目标。
⑹非常规性:应急物流不同于一般物流,许多平时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物流运作过程中将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得以快速进行,以保证应急物资尽快到达目的地。
国内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李创【摘要】The role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n the face of unexpected events has becom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 focu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bout emergency logistics from the basic theory,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ptimization, system building. It comprehensively and multi-angel re⁃view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bout emergency logistics.This paper had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emergency logistics,grasping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forecasting the research trend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应急物流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归纳整理了近些年国内外应急物流的研究文献,从基础理论、物资调运和运输优化、系统构建三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国内外应急物流近些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总结应急物流的研究发展历程,把握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预测应急物流的研究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研究综述与思考引言随着全球范围内灾害与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人道主义物流在应急物资调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人道主义物流是指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为受灾群体提供紧急的物资和服务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在这样的人道主义物流活动中,应急物资的调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救援物资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送达灾区,对受灾群体进行救助。
本综述将首先对人道主义物流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当前应急物资调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接着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一些思考和展望。
一、人道主义物流的概念和特点人道主义物流是指在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荡等紧急情况下,通过协助被灾害影响的人们提供物资和服务,以减轻他们的困境和痛苦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
在灾害发生后,大量的人们因为灾害丧失家园,缺乏食物、水、医疗和住所,需要国际社会提供援助。
人道主义物流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物资和服务的提供,使受灾群体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减轻他们的痛苦。
人道主义物流与一般商业物流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人道主义物流更加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目的是为了救灾和减轻受灾群体的痛苦,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人道主义物流的环境更加复杂和危险,救援物资的运输受到灾区交通、通讯、安全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和阻碍;人道主义物流活动通常需要面对不确定性和变化,需要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二、应急物资调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实际的人道主义物流活动中,应急物资调度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1.信息不对称在灾害发生后,通常会有大量的救援信息需要收集和处理。
由于受灾区域的交通、通讯设施受损,信息流通受到限制,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就给救援物资的调度和投放带来了困难。
2.供需不平衡在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的需求通常是急剧增加的,而供应则是有限的。
这就导致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救援物资无法及时送达受灾地区,甚至出现了物资短缺的情况。
3.调度方案不合理当前的应急物资调度通常是基于经验和人工制定的,缺乏科学的决策支持。
国外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的提出应急物流最初是与军事物流联系在一起的,二战结束后,许多美国学者研究了美国在战争中的后勤供给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2003年爆发的“非典”才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应急物流的研究。
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将突发事件界定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援助,然而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最初几天,由于我国应急物流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社会采购或捐赠的物资无法第一时间运到灾区;当载有救灾物资的政府、企业和社会个人车辆纷纷奔往灾区时,又导致灾区及灾区附近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影响到应急物资的运送效率。
同时,在灾区还存在应急物资分派、配送混乱等不合理的应急物流现象。
这些不合理的应急物流现象再一次暴露出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国内物流界学者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的关注、探讨。
二、国外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1.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当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灾救灾事务的统筹由联邦紧急事务处理部(FEMA)负责。
对于所有防灾救灾工作,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包括应急、自救、互救技能演练,人员疏散演练和应急物流演练等。
在国内救灾方面,FEMA里常设物流管理专门单位,平时主要负责救灾物流的管理储备、预测各类救灾物资需求、规划救灾物资配送路线、规划和设置救灾物流中心等,灾害发生时,根据灾害需求统一接受和发放各种救灾物资;在国际救灾方面,设有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OFDA),目前,OFDA在世界范围内共设有7个紧急仓库,这些仓库紧靠机场和海港,存放基本的救灾物资,如毯子、塑料薄膜、水壶、帐篷、钢盔和防尘面具等,一旦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OFDA就从距离最近的仓库调拨救灾物资送至灾区。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探讨1 应急物流的概念1.1 国外应急物流概念研究美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应急物流最初是与军事物流联系在一起的。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些学者(如Rupperthal,Roland G,Gaviggia John,Max Hermansen)研究了美国在战争中的后勤供给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S.M.Hong--Minh等(2000)运用仿真的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了研究。
PhilipT.EverS(1999)对突发物流(emergency transshipments)与订单分割(order splitting)对物流总成本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
目前对于应急物流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是《Transportation research))的编辑(2007)提出的:应急物流是一个计划、管理和控制配送流、信息流和服务流从出发点到紧急状况影响下目的点的过程。
1.2 国内应急物流概念研究国内对应急物流的研究直至2003年非典过后才逐渐被学者所重视。
何明坷(2003)认为应急物流指由于突发性因素导致的物流活动,包括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
高东椰等(2003)总结出应急物流属于特种物流活动且由突发事件引起。
随后欧忠文等(2004)对应急物流概念进行了界定: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
雷玲(2004)认为,应急物流则是指为应对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韩景惆等(2005)提出了应急物流体的概念和基本模型并认为应急物流体是构建于国家和企业物流供应链基础上、经集成的特殊物流供应链系统模式。
从应急物流概念提出至今几年多的时间里,上述学者探索了应急物流的概念,初步确定了学科研究范围及解决问题的设想。
国内外灾后应急物流运输发展现状
随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频繁发生,灾后应急物流运输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内外的应急物流发展虽然存在差异,但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在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国内外应急物流同样需要建立高效、快速、稳定的物流网络,这是实现应急物流的关键。
国外如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在物流网络的建设中,充分利用了私人运输服务(PMS),同时建立了紧急物资分配中心(EMAC)来协调物资的运输和分发。
国内则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套全能、高效、高品质的物流系统。
其次,在物资运输及储备方面,灾后应急物流需要充足的物资准备及快速的物流配送能力。
国外一些民间组织和企业往往有专门的储备库存储备着大量的物资,如红十字会、联合国多边救援机构等。
国内则需要加强政府储备物资的统筹配备,同时积极发展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
最后,在信息化方面,应急物流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来加强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管理和共享。
美国FEMA运用了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全国各地灾难信息的共享、响应和协调,为应急物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国内也需要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
总之,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国内外应急物流发展需要建立完善、高效、智能化的物流体系,不断提高应急物流配送能力,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外应急物流研究2010-05-27 来源:中国物流学会作者:标签: 应急物流国外应急物流美国应急物流外国应急物流日本应急物流摘要:世界主要国家应急物流建设的主要特点: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世界政治经济战略格局的调整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宗教冲突等等所导致的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使得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力求通过有效的应急管理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其中,应急物流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
但是,目前国外尚没有专门的应急物流,而一般都是将应急物流保障有关内容融于应急管理中加以研究和建设。
一、世界主要国家应急物流建设的主要特点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一)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
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活动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
联邦应急管理署成立于1979年,直接向总统负责,下设国家应急反应队,另有5000多名灾害预备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
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美国强调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
2003年3月该署随同其他22个联邦机构一起并入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该部4个主要分支机构之一。
应急物流研究综述作者:应俊来源:《物流科技》2011年第06期摘要: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因而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围绕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应急物流物资筹集、应急物资调运配送、应急物资库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近一两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应急物流;突发事件;灾害物流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
伴随我国频繁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SARS、地震、雪灾、恐怖主义,应急物流管理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突发事件造成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伤者救助、灾后重建、卫生防疫、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
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国外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文献也非常丰富。
Aikens(1985)通过线性规划、0-1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九种基本形式的选址模型和方法,对应急物流以及配送选址进行了研究。
Cart(1992)将应急物流描述为以正确的数量、顺序、地点与时间将应急救援物资运达应急需求点的行为。
Vladimir Marianov和Charles Rovelle(1994)在传统的确定性集合覆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服务设施经常处于服务状态的情况。
提出了随机性集合覆盖模型。
Suleyman Tufekei和Wallam A,Wallace(1998)作为权威的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应急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应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解决资源的折中利用问题。
Antoine G,Hobeika和Changkyun kim(1998)提出了利用先进的知识模型来支持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知识模型)。
并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西班牙的水灾管理中。
应急物流发展应用与研究综述摘要:应急物流的高效运作能够降低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物质、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
文章在总结近年我国应急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关于应急物流研究的产生背景、基本理论、系统构建、管理要求、配送体系、实现途径、存在问题及完善策略。
然后认为未来应急物流研究应从应急物流体系出发,合理整合应急物流环节,建立应急物流风险分析模型,完善应急物流的供应链系统,形成整体优化的应急物流网络体系。
关键词:基本理论系统构建物流配送研究综述abstract: Emergency logistics of high-efficient operation can reduce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sudden public health incident, public security incident and military conflict events, and the damage to the material, personnel, the need for the funds for emergency safeguard. In the paper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results, expounded on emergency logistics research background,basic theor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delivery system, realization way, problems and perfect strategy. Then think of future research should emergency logistic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reasonable conformity emergency logistics link, establishing emergency logistics model for risk analysis, perfect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upply chain system, form of global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keywords: basic theory, system construction, logistics, and research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公共事件、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应急物流研究与探讨作者:陈亮来源:《财讯》2019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口、资源、环境等若干矛盾的激化下,各种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社会公共卫生与安全的灾难性事件频繁地发生,极大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给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危害。
本文从应急物流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研究参考。
关键词:应急物流;救灾物流;设施选址与资源配置;随机规划一、应急物流研究背景首先对突发事件做一简要的描述。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间的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社会危害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应对这些事件。
其中的一些大规模自然灾害事件和人为事件,在我国也被称为“非常规突发事件”。
我国每年都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每一种灾害都给百姓生活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到了50年来最严重的冰雪袭击,导致一些高速公路及机场临时被迫关闭,贯穿我国南北的电气化铁路因断电而瘫痪,华东电网、华中电网和南方电网因此遭到重创,雪灾同时还给农业、畜牧业、以及林业等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经济损失高达1111亿元;这样的灾难事件比比皆是,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危害。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背景下,应急物流系统建设能力受到挑战,同时我们得以思考如何加强应急物流管理能力,如何降低人民百姓的危害与损失。
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极大影响,2000年在欧忠文第一次提出应急物流的概念后,应急物流迅速成为学术界和相关部门的研究热点,我国也开始对救灾过程中的相关物流活动进行学习,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构建应急物流体系。
救灾物流是一种典型的应急物流,所研究的是在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卫生和安全的突发事故下相关的救助物流活动,一般包括救灾物资的包装、流通加工、贮存、运送、装卸、搬运、管理救灾信息等活动。
二、国内外应急物流模型研究现状针对抢险救灾中物流活动的资源保障优化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已经开展了一些定性的和定量的研究和学习。
国外应急物流发展现状与特点应急物流系列讲座之九世界政治经济战略格局的调整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宗教冲突等所导致的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使得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力求通过有效的应急管理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其中,应急物流就是一个弥足重要的内容。
在国外,一般都将应急物流的保障等有关内容融于应急管理中加以研究和建设。
世界主要国家应急物流发展现状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1.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
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活动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
2003年3月该署随同其他22个联邦机构一起并入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该部4个主要分支机构之一。
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美国强调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救灾规划还有相应的治安组织体系,该体系平时配合警方承担各种治安任务,在重大灾害发生时转变成紧急救灾体系遂行救灾任务。
在国内救灾方面,FEMA设有物流管理的专门单位,平时主要负责救灾物资的管理储备、预测各级各类救灾物资需求、规划救灾物资配送路线,以及救灾物流中心设置等工作。
当灾害发生时,物流管理单位便会迅速转入联邦紧急反应状态,根据灾害需求接受和发放各类救灾物资。
重大突发事件下国内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文/许蕾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这些突发性事件需要应急物流快速反应,凸显出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所以本文选取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应急物流文献进行梳理研究。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有爆发,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是原因的多样性、时间的突然性、空间的群体性、传播的普遍性和危害的严重性。
由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应急物流作为提供应急物资保障的重要环节,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应急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
1.应急物流规划相关研究K e mb a l l-C o o k等首先提出,在运输救援物资时,为提高运输效率,需要加强应急物流管理[1]。
王娟等人围绕应急物流系统,从应急物资管理、应急设施选址、应急物流路径规划以及应急物流集成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发现应急物流存在应急物流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不完善、应急物流的多目标结合不紧密、未充分考虑应急物资需求的动态性和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2]。
王旭平等人通过对应急物流的特点和类型进行分析,结合应急物流系统的特点及设计原则提出了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和约束条件以及快速反应机制,对整个物流系统中各参与方进行协调[3]。
顾峰通过对国内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提出优化策略,完善应急物流系统信息化平台,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保障应急物资的供给[4]。
陈镜羽通过研究分析疫情下应急物资末端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新型应急生活物资末端物流配送模式,以满足不同需求规模和场所的人民的应急生活物资需求,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5]。
2.应急物资分配和路径优化相关研究应急物资主要包括救生类、生活类和医疗器械及药品,可以通过C V A分类法按照物品关键性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配送和储存策略[6]。
由于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灾害发生后难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应急物资的需求量,胡忠君等人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库存管理方法提出改进的G M (1,1)动态预测模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