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0
应急物质调配模型研究综述应急物资调配模型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应急物资调配问题的特点,然后综述了国内外主要学者关于应急物资调配的研究模型及结论,重点分析了应急物资调配问题的研究现状、模型建立的限制条件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应急物资;调配模型;综述1引言随着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社会结构的变迁,各种大规模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地侵袭着我们生存的世界,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开展应急物资调度、快速及时地将应急物资运送至受灾地点,对于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减少受灾范围、最大限度降低生命财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应急资源调度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各个供应点将应急资源调配调度给资源需求点,以提供救援所需的工作物资与资源,迅速恢复常态,其目标是追求事件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
由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应急资源的分类及分布遇有复杂性,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抽象化模型必然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问题。
由于突发事件的救援资源的调度和一般情况下资源的调度具有很大的不同,故突发事件发生情况下救援资源的调度首要考虑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度所需的一定性质和数量的资源,即最小化资源调度时间,其次才考虑资源调度的成本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应急资源调配时,如何选择应急物资储备点,运输方式,以及应急物资运送车辆的最优行驶路线成为研究的重点。
应急资源调度研究发展很快,很多文献的研究是基于VRP理论,并将模糊数学理论、博弈论、网络流理论、Agent理论、排队论、集对分析等应用于应急调度模型。
对应急物资调配问题的研究基本分为应急物资的静态调配和动态调配问题两种,静态调配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急出救点的组合优化问题上,即指从多个备选的应急出救点中选择参与此次应急救援活动的出救点,并确定相应出救点提供的物资量,制定物资调配方案。
动态调配问题主要表现在把在紧急状态下的物资调配问题转变为对运输网络最短路的求解问题,使运输车辆尽可能地早到达应急物资需求点、在最早的时间开始应急救援工作。
突发事件中应急物资配送优化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突发事件愈发频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从自然灾害到人为事故,从地震到洪涝,都需要社会力量和各级政府机构的共同应对。
而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急物资的配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突发事件中应急物资配送优化问题。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应急物资配送大多采用人工调度的方式。
人工调度的模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效率低、信息不透明、缺乏科学性。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应急物资配送中,比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二、应急物资配送优化方案一、实时监控采用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货物和装备中安装传感器,实现对供应链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种技术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工,大幅度提高效率。
例如,在应急情况下,物资运输车辆可与后勤指挥系统相连,便于实时监控和调度。
二、预测性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以预测社会需求,合理安排应急物资配送,有利于提升速度和效率。
比如,在洪涝灾害发生前,可以根据过去的数据和预测模型,事先准备好应急物资,进一步降低应急物资配送的时间和成本。
三、优化调度利用人工智能和优化算法,对紧急应急物资供应链进行优化调度。
例如,在大规模的灾害中,运载物资的船舶、轮船和飞机可能因为路牌、机场关闭而无法正常运行。
此时可以利用智能算法,合理分配各种货物、车辆和装备,快速响应,并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最大化利润。
三、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物资配送优化模型构建针对不同的应急情况,我们可以构建不同的应急物资配送优化模型。
为了确定最佳方案,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灾害的程度和类型二、应急物资的实际需求量和质量三、配送委托方的指示与要求四、供应链网络的特性和资源状况五、货物的类型和数量六、配送路线和时间窗口七、配送成本和效益八、物流企业的经营策略和运营水平四、结论当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应急物资配送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等。
Logistics Sci-Tech 2008.12收稿日期:2008-07-10作者简介:陈丽群(1984-),女,福建莆田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科技2008年第12期Logistics Sci-Tech No.12,2008摘要: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减少灾害影响范围,缩短受害持续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
文章通过对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应急;应急物流;物资调运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100(2008)12-0004-03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salvage,one reasonableallocate and transport of emergency supplies is very importantto misstate the degree and range of the damage,at the sametime it could be help to shorten the time of be hit by thenatural adversity.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relevant literatures on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logistics,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in the field of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and then advanceprospects of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emergency respons;emergency logistics;materialdistribution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陈丽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CHEN Li-qun(Department of Manage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006,China)尽管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但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天灾”,决策失误、恐怖主义、地区性军事冲突等“人祸”仍时有发生,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和预报,有的即使可以预报,但由于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太短,用于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过程难以实现。
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研究综述与思考人道主义物流是指在紧急灾害和危机事件中,为了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协调资源、组织物流运输和合理分配的一种物流模式。
应急物资调度是人道主义物流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物资的收集、仓储、运输和分配等多个环节,本文对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进行了综述和思考。
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需要基于准确的需求预测。
在灾害和危机发生后,及时准确地了解受灾人口的需求是保障应急物资调度的前提。
研究者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来预测需求,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更新数据,以供调度决策参考。
应急物资调度需要根据物资特征和运输条件确定合理的仓储和运输策略。
由于应急物资的特殊性,如易腐、易爆等,需要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物资安全。
研究者可以通过模型优化等方法,设计合理的仓储系统和运输路线,提高物资调度效率和准确性。
应急物资调度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人道主义物流涉及到多个组织和部门的合作,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协调机制,以确保物资的及时运输和分配。
研究者可以通过制定协调规则、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促进各方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协同决策,提高物资调度的协调效果。
应急物资调度还需要考虑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在物资分配过程中,应注重公平原则,将物资合理地分配给受灾人群,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
应急物资调度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例如选择环保的运输方式、降低物资的排放量等。
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是保障受灾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可以从需求预测、物资特征、协调机制和社会公正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调度方法和策略,为应急物资调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物流中的优化运输问题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如自然灾害、疫情爆发、事故灾难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
这些事件往往导致物资短缺、交通受阻、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对应急物流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下优化运输问题,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物流中的优化运输问题。
我们将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物流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我们将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对运输系统的影响,包括物资需求的变化、运输网络的破坏、运输能力的下降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应急物流中优化运输问题的关键要素,如运输路径的选择、运输资源的调配、运输成本的控制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物流优化运输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们将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应急物流运输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运输风险等多个因素,以实现应急物流运输的最优化。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物流运输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为未来的应急物流管理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应急物流的优化运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众多学者针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节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旨在明确研究现状、挖掘研究不足,为本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在应急物流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了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应急资源的调度与分配等方面。
其中,优化运输问题是应急物流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运输路径的选择、运输资源的调配、运输过程的优化等问题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救灾物流在灾害应对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救灾物资的及时、高效调运是确保受灾地区物资供应和应急响应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以期优化救灾物资的配置和运输,提高救灾效率。
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
在灾害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救灾物资从各个方向汇聚到受灾地区,形成了复杂的物资供应链。
然而,现有的物资调运模型往往忽略了灾害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难以满足实际救灾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构建一个适应灾害环境的动态物资调运模型,以解决现有问题。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历史灾害数据、救灾物资运输数据和灾区需求数据,为模型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灾害影响评估:结合地理信息和历史数据,分析灾害对救灾物资需求和运输路线的影响。
建模与优化:运用运筹学、图论等理论,建立动态物资调运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等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模型建立:以灾区需求、运输成本、时间窗限制等因素为约束条件,以最小化总体运输成本和最大化灾区物资供应能力为目标函数,建立动态物资调运模型。
模型求解: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不断迭代寻找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佳解。
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分析动态物资调运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的优越性。
模拟结果表明,动态物资调运模型在处理复杂救灾物流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平衡运输成本和物资供应能力,提高了救灾效率。
模型还能够根据灾害动态环境和实时数据调整优化方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本文通过对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应灾害环境的动态物资调运模型。
该模型能够有效处理复杂救灾物流问题,优化救灾物资配置和运输方案,提高了救灾效率。
同时,模型还能够根据灾害的动态特性和实时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实际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还有以下方向值得深入探讨:扩展模型适用范围: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灾害对物资调运的影响,将模型应用于更多实际救灾场景。
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研究综述与思考
人道主义物流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人员关注应急物资调度的决策问题。
在灾难和紧急情况中,应急物资的调度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和路径的选择,这需要决策者考虑多种因素,如运输成本、资源供需平衡、物资存储等。
研究人员关注人道主义物流的协同运作问题。
在应急物资调度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之间的协作,还需要与各种运输方式和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进行协同配合。
研究人员还关注人道主义物流的性能评价问题。
在实践中,人道主义物流的性能评价往往涉及到供应链的效率、适应性和灵活性等指标。
未来人道主义物流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需要加强人道主义物流研究的跨学科性。
人道主义物流的研究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跨学科的研究团队进行协同研究。
需要关注新兴技术在人道主义物流中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人道主义物流可以借助这些新兴技术来提升效率和适应性。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对于应对灾难和紧急情况至关重要,人道主义物流的发展也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努力。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共同体,已完成数百名学生培训。
为了进一步推进淮安“强兵兴业”工程,淮安市高级技术职业学校开展了淮安市物流快递后备管理人才培训班“强兵兴业”项目,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岗前实际操作培训,实践了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顶岗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2)以实训基地为载体,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
基于师资团队成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能力等方面处于不同层次,校企深度合作组建结构化异质化教学创新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层级教师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专业教师通过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鼓励所有青年教师参加相关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技能竞赛、企业锻炼等活动,搭建教师培养体系和成长通道,实现团队内部的逐阶晋级,助力教师实现企业维度的跨界成长。
(3)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物流实训基地的“课堂—实训—企业”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以职业活动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将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培养中,在实训基地中感受企业运作过程,让学生明确物流企业制度和职责,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实施性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技能大赛竞赛系统进行教学,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直接运用于技能大赛中,成功实现了实训基地教学的成果转化。
(作者单位: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基金项目:课题:江苏省职教学会2021-202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编号:X H Y -B L X 2021255引用出处[1]黄关山.“1+X ”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 ].职教论坛,2021(09):5-8.[2]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5-11[3]毛少华.职业院校实施“1+X ”证书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 ].当代职业教育:2020(1):55-61[4]南海任茹丽.论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适应问题[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51-52.[5]程舒通.1+X证书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难点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9(11):25-30.[6]李学礼.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1-5.应急物流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一项特殊物流活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研究综述与思考人道主义物流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为目标的物流模式。
在应急物资调度中,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调度模式,以满足灾区人民、受灾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最高愿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区群众的痛苦为最终目标。
目前,国内外针对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的研究逐渐增多。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于应急物资的采购与储备,例如冯春雷等人(2011)提出了基于多途径采购与多仓库储备的应急物资调度方法;张凌云等人(2013)则从两种应急物资的储存策略,考虑了单一储存点和多个储存点的调度问题。
近年来,研究逐渐关注到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调度决策问题,如哪些物资应该被优先调度,如何评估不同物资在应急情况下的价值以及如何使应急物资满足需求等。
例如,谢肇林等人(2020)通过构建区域间物流传递网络,以最大化服务所有受灾群体的需求满足度为目标,提出了一个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了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唐伟等人(2020)通过建立动态可达性模型,考虑不同物资在应急环境下的紧急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应急物资调度方案。
此外,一些研究也关注于如何利用人道主义物流提高调度效率,如王超等人(2019)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人道主义物流系统,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服务。
二、思考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研究虽然逐渐被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从需求侧来看,当前应急物资调度研究中,对于受灾群体真实需求的了解并不充分,无法满足所有受灾群体的需求。
另一方面,从供给侧来看,在实际应用中,应急物资调度中不同物资的供给松紧度并不相同,可能会影响调度的效果。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加强对受灾群体需求的了解,将人性化需求纳入到应急物资调度中。
2. 在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系统中融入供应链管理思想,提高调度效率。
3. 借鉴机器学习等方法来深化对于应急物资调度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研究,提高模型准确度与实用性。
物流行业应急预案中的物资调配与运输策略研究一、背景介绍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物流行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对于保障社会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时常发生,给物流运输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挑战。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特别是在物资调配与运输策略上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流行业应急预案中的物资调配与运输策略。
二、物资调配策略1.需求分析在应急预案中,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应急情况下的物资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物资调配策略,确保所需物资及时到达指定地点。
2.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物资调配的关键环节。
应急预案中需要建立合理的库存体系,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合适的库存量。
同时,还应考虑物资的采购、保管和运输等环节,确保物资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3.物资调配路径规划物资调配路径规划是指在应急情况下,根据需求及资源情况,合理规划物资的运输路径。
通过技术手段和运输工具的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资的调配效率,快速响应灾害救援需求。
三、运输策略研究1.运输模式选择在应急预案中,选择合适的运输模式对于物资调配至关重要。
应根据物资的种类、数量以及应急情况的紧急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模式,如陆运、海运、航空等,以确保物资能够准时抵达目的地。
2.运输路径优化运输路径优化是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运输规划软件等工具,选择最优的运输路径。
考虑到交通拥堵和资源分配等问题,优化运输路径可以提高物资调配效率,并减少物资滞留的可能性。
3.运输安全保障在应急预案中,物资的安全运输至关重要。
应制定完善的运输安全规范,加强对物资运输环节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物资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失,并保障物流运输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案例分析1.应急物资调配案例分析以某次突发自然灾害为例,分析物资调配策略在应急情况下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物资需求、库存管理、路径规划和运输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可行的物资调配方案。
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研究综述与思考人道主义物流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满足灾区人民基本生活和救援需要,快速、有效、及时地运输和分发物资的一种物流模式。
应急物资调度是人道主义物流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救援效率和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进行综述和思考。
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包括灾区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需求情况、资源供给等。
在调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应急物资种类和需求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以及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
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需要有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模型,可以对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以支持合理的决策。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灾区的地形、道路等进行分析,为物资调度提供可行的路线和运输方式。
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组织进行密切合作。
包括政府、救援机构、志愿者组织等。
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协同,从而提高调度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
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可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援行动,提供信息和资源支持。
还可以加强公众的意识和培训,提高灾害应对的能力和素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物资调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还需要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率。
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加强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合作、注重社会和公众参与、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提高调度效率,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交通运输行业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策略研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确保着物品的流通,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
为了应对这些紧急情况,建立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交通运输行业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策略的相关问题。
一、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应急物资储备是保证交通运输行业能够高效运作的基石。
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二是保障交通运输行业的连续性运营。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储备好的物资可以迅速投入使用,提供救援和支持,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二、储备物资的选择和数量确定(1)物资选择: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情形,选择应急物资需要有针对性。
例如,在暴雨天气中物资的需求可能包括救生艇、泵车等;在大规模交通事故中,可能需要急救设备、消防设备等。
因此,储备物资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2)物资数量:物资数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既定预案和历史数据。
过去的突发事件数据可以为预测和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应充分考虑突发事件的规模、范围和影响扩散速度等因素,以确保储备物资的合理性和充足性。
三、储备物资的储存与管理(1)物资储存:物资储存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即易于获取和有效储存。
必要时,应将储备物资分散存放以降低风险。
此外,储备物资的质量和保质期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储备物资的可用性。
(2)物资管理:物资管理是储备物资的关键环节。
管理者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包括物资库存管理、物资巡检等。
为了避免过度储备或不足储备,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物资。
四、物资调配策略的研究与实施(1)物资调配原则:物资调配策略的制定应以迅速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为核心原则。
策略应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区域需求进行调整,确保储备物资能够最大程度地覆盖受灾地区。
(2)物资调配技术:物资调配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流优化算法、大数据分析等。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作者:陈丽群来源:《物流科技》2008年第12期摘要: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减少灾害影响范围,缩短受害持续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
文章通过对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应急;应急物流;物资调运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100(2008)12-0004-03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salvage, one reasonable allocate and transport of emergency suppl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misstate the degree and range of the damage, 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be help to shorten the time of be hit by the natural ad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in the field of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then advance prospects of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emergency respons; emergency logistics; material distribution尽管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但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天灾”,决策失误、恐怖主义、地区性军事冲突等“人祸”仍时有发生,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和预报,有的即使可以预报,但由于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太短,用于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过程难以实现。
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研究综述与思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和国际国内事务的复杂性,应急物资的调度变得十分重要。
应急物资的调度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灾难,缓解急难险重情况,以及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中存在的突发事件。
在应急物资调度中,人道主义物流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将适当的物流手段用于解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时社会存在的困境的物流系统,其目的是改善受灾地区的健康和社会环境。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道主义物流在应急物资调度中的作用,并且综述了一些有关应急物资调度的研究,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道主义物流在应急物资调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心物资的分发,而且重视灾区受灾人员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
这种物流模式能够非常好地节省灾区无财力的幸存者的生活费用、提高政府帮助弱势群体的数量、改善政府为灾区带来的不良影响等。
应急物资物流也需要一些特定的应急物流管理技术,例如相关分析、物流路径规划、货物分发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应急物资的快速分发,以满足灾区的紧急需求。
例如,智能物流系统可以模拟应急物资的分发,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有效的应急物资物流路径规划。
研究发现,在基于人道主义物流的应急物资调度中,在人际交往和协调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将会影响灾区应急物资的及时分发。
比如,在灾区物资分发中,受灾者可能无法在医疗体系内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将成为影响援助的关键因素。
此外,研究表明,应急物资物流管理以及物流运输时间、成本和效率等因素也可能会对应急物资调度造成影响。
因此,应急物资调度时需要进行更细致入微的策略研究,以覆盖更多的挑战和风险因素。
未来,可以通过构建多方路径应急物资调度模型来实现快速、安全地把物资送到灾区,以支持灾区恢复。
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灾区的特征进行细节分析,充分考虑居民群的就业需求,利用遗传算法和联邦学习技术,为灾区的应急物资调度提供分析基础和规划建议。
此外,广泛开展相关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便进一步提高应急物资调度系统的可靠性,扩大受灾地区的援助范围,有效恢复灾变环境的安定性。
Logistics Sci-Tech 2008.12收稿日期 :2008-07-10作者简介 :陈丽群 (1984-, 女 , 福建莆田人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科技 2008年第 12期 Logistics Sci-Tech No.12, 2008摘要 :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 , 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 , 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 , 减少灾害影响范围 , 缩短受害持续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
文章通过对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 指出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 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应急 ; 应急物流 ; 物资调运中图分类号 :F25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3100(200812-0004-03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salvage, one reasonableallocate and transport of emergency supplies is very importantto misstate the degree and range of the damage, at the sametime it could be help to shorten the time of be hit by thenatural ad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relevant literatures on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logistic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in the field of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then advanceprospects of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emergency respons; emergency logistics; materialdistribution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陈丽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 广东广州 510006 CHEN Li-qun(Departmentof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006, China 尽管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 , 但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天灾”, 决策失误、恐怖主义、地区性军事冲突等“ 人祸” 仍时有发生 , 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和预报 , 有的即使可以预报 , 但由于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太短 , 用于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 应急物流过程难以实现。
从我国的 SARS 、“ 禽流感”、矿难、以及今年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 , 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了应急物流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 , 在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 (包括救灾人员 , 以进行伤者救护与转移、卫生防疫、稳定秩序、安置灾民等。
突发事件发生时 ,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调集相关抗灾物资到受灾点 , 不仅会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 而且还会给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带来巨大冲击 , 使灾害演变成灾难 , 其后果十分可怕。
因此 , 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 , 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 , 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 , 减少灾害影响范围 , 缩短受害持续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Kemball-Cook 和 Stephenson [1]于 1984首先提出在救援物资运输时对物流管理的需要 , 以提高运输效率。
接着 Ray [2](1987、 Wae [3](1998 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研究了以最小化运输费用为目标的应急救援物资运输的问题。
Rathietal [4](1993 提出的 LP 模型 , 所解决的问题是指派问题 , 即指派车辆到各个路线中达到网络最优。
该模型的路径和每对供应一需求节点间的运输量是已知的 , 运输工具变量假设非严格限制 , 又采用传统优化算法 , 所得结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 对解决突发灾害应急物流配送问题具有局限性。
Haghan 等人 [5](1996 将应急物流描述为有时间窗限制的多物品、多模式网络流问题 , 并给出了求解方法。
Equietal][6](1996 研究了在供应链中的组合运输和车辆调度的问题 , 目标是在给定数量供应中心的情况下确定最优的旅行次数和完成各旅行路线要分配的车辆数。
这只是一个路线预先确定的车辆指派问题 , 而非最佳路线的确定问题。
G.F.List 和 M.A. Turnquist [7](1998 建立了放射性物品运输多目标数学模型 , 该模型涉及运输目的地的确定及运输线路的选择 , 考虑了出现事故时的应急反应问题。
Suleyman Tufekci 和 William A.Wallace [8](1998 作为权威的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应急管理根本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在应急资源限制的条件下 , 必须要解决资源的折中利用问题。
Shame-ur.Rahman [9](2000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 , 围绕最优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选择以及抗灾物资分配等问题来调度资源 , 使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救助站到事故发生点调集的资源最多 , 而消耗的成本最小。
Fiedrich [10](2000 等在时间、资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以死亡人数最小作为目标 , 研究了地震后向多个受灾地点分配和运输资源的优化模型。
Jae [11](2003 研究了在路网情况不确定条件下如何调度车辆运送的问 ·物流研究 ·04题。
Linet 等人 [12](2004 对救灾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救灾物资存储仓库、配送中心、国家运输网络、搜寻和营救小组、协调和调度指挥中心和多阶段多目标的救灾物资配送问题进行了研究。
Trevor Hale and Christopher R. Moberg [13](2005 主要研究了应急物流供应节点的选择 , 特别是针对节点应急物资存储量的多少 , 建立了定量模型。
Groothedde B 等人 [14](2005 研究认为协同HUB 网络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和维持服务水平 , 适合于控制大容量的实物流动 , 能产生规模经济。
YiW 和 zdamarL [15-16](2007 对应急物流 FLP 和 VRP 问题以及灾害发生后应急物资的紧急配送和灾区人员撤离的协同性进行了研究 , 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受伤人员撤退和救援物资供应的物流协同模型。
从以上的文献回顾中 , 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学者主要是假设某个或某几个约束条件 , 例如 :成本最小、有限时间、运输路线、多目标、服务质量等 , 从而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
1.2国内研究现状戴更新等人 [17](2000 针对多资源应急多点出救问题的特点 , 给出了多资源应急问题的数学模型。
通过引入连续可行方案的概念 , 并利用单资源问题的现有成果 , 实现该问题的求解。
陈春益等人 [18](2001 以地震救灾为例进行的台湾救灾物流体系构建 , 其主要侧重于救灾物资的供给和配送中心的运作。
刘春林等人[19](2001 讨论了物资需求约束条件下多个出救点的紧急物资调度问题。
根据连续应急问题的特点 , 给出了应急时间最早前提下出救点数目最少 , 以及限制期条件下出救点数目最少的应急模型 , 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模型求解方法的正确性。
王刊良、徐寅峰 [20](200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 , 着重对已有的几种生成空间相异路径的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 并在处置突发应急事件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复合模型。
邹旭东等人 [21] (2002 先对具有动态的交通堵塞限制信息及静态禁止通行限制信息的实际交通路网进行描述 , 然后在对 Dijkstra 算法以及实际交通限制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 提出一种考虑静态和动态交通限制信息的最优路径规划算法。
卢安文等人 [22](2003 研究了紧急情况下的物流配送的必要性 , 建立了考虑公路运输的紧急情况下的物流配送模型 , 并考虑多种运输方式 , 以时间、费用为目标建立了 0-1整数规划模型及目标规划模型。
邹铭 , 李保俊等人 [23](2003 提出了对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布局进行优化的建议 ; 宋洁蔚 , 荣冈 [24](2003 讨论了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不确定性事件 , 并用一种启发式遗传算法针对不确定事件下的调度问题进行了求解。
程赐胜等人 [25](2004 针对受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的配送车辆调度建立了一种车辆调度的随机模型 , 并运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傅克俊 [26](2005 把物流配送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分为对货物状态、车辆状态和道路状态的影响三类 , 并提出了基于突发事件的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谢如鹤 [27](2005 建立了应急物流运作流程基本框架 , 指出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是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和交通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
李阳 , 李聚轩等人 [28](2005 主要提出了我国救灾物资调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救灾物资的供应、配送和发放的设计方案。
龚英 [29](2005 通过对东南亚海啸救助分析 , 提出我国灾害救助物流应该从组织、运输、物资来源及仓储、信息等方面进行保障 , 同时指出了灾害物流的发展方向。
计雷 [30](2005 提出了应急管理中的救援物资运输问题是最小化运输费用与运输时间的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 , 但是该文献并没有涉及到问题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宋明安 [31](2005 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研究了以最小化运输费用为目标的应急救援物资运输的问题。
张毅等人 [32](2006 研究了应急救援物资车辆运输线路的选择问题 , 运用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了用来评价备选线路决策效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缪成 , 许维胜 , 吴启迪 [33](2006 研究了应急配送中的车辆和物资整合问题 , 把全面应急物流配送问题分解成两个多目标网络子问题 , 并运用拉格朗日方法求得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