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中的语言特征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莫言小说语言艺术探析作者:孙金鹏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9期摘要:莫言的小说通常具有朴素自然特色,本文以《蛙》为例探讨其小说的语言艺术,分别从词汇、修辞、风格和特性四个方面阐述该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蛙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莫言的作品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特点,其文学作品大多以魔幻的叙事手段完成,并且想象力非常丰富。
2012年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莫言热潮”,自此以后,莫言及其作品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评论。
一、莫言小说语言特点莫言发表的小说以中长篇形式为主,其中《红高粱》及《丰乳肥臀》等都在文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正是在多种不同声音的讨论下,莫言的文学声誉越来越大。
经过十余年的构思和创作,长篇小说《蛙》于2009年底正式出版,在文学市场上迅速占据一席之地。
就语言特点来看,其他作品以魔幻形式的语言为主,而《蛙》的语言则更具写实意义,在词汇、修辞、风格及特性等方面都包含着巨大魅力,让读者在妙趣横生的语言中就深刻理解到作品内涵。
二、《蛙》的语言艺术分析小说《蛙》的主要内容是“我”的姑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同时也是新中国女性的代表,描写了姑姑在50余年的工作经历中发生的各种故事,呈现出这一阶段新中国农村地区的生育现状,其中重点表现出我国开展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历程。
在创作时主要通过书信形式描绘出姑姑这一饱满的人物形象,并由此从侧面突出当时我国人口控制工作开展期间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
该作品在201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作品通过莫言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阐释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梗概。
纵观《蛙》的语言艺术,可以从词汇、修辞、风格与特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词汇分析莫言曾表示,在写作时需要使用能和他人明显区分开的且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不同的词汇组合成不同的语言。
《蛙》这一作品内的词汇应用主要体现在方言、熟语和粗话三个方面。
1.; 方言词汇莫言祖籍山东,山东地区的方言在其作品中非常常见。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写作批次:2015年秋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摘要...........................................................................................................................I Abstract (Ⅱ)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参考文献…………………………………………………………………………………………………………致谢词……………………………………………………………………………………………………………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十分的鲜明,体现在他作品中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诙谐幽默的语言,感官化、变异化的语言以及自然的抒情技巧,等等,在多种特色的融入,使得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别具一格,再加上其作品融入本土的口语、说理,为他的小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摘要:步入莫言的《檀香刑》,首先打动人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那奇谲的叙述语言本身。
如同其他新潮作家,莫言有着强烈的语言本体意识,对文学语言进行了富有个性特色的开拓、实验、创新。
本文从魔幻式的自由语言、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风格、“拟演讲”式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较系统地对其语言风格进行阐述,展示作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檀香刑》语言特色杂语写作自由语言莫言以其“作为老百姓”的独特角度和通俗得近乎口语的“杂语”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赞誉,以至于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热潮,从而彰显出莫言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莫言的研究,更多侧重于莫言的创作里程碑、叙事角度、美学风格等方面,对作品的语言关照不多。
最近虽有学者对莫言作品语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没能从“语言艺术”的高度把莫言作为一个文学“这一个”进行研究。
为此,本文主要《檀香刑》为个案,从魔幻式的自由语言、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风格、“拟演讲”式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较系统地对其语言风格进行阐述,展示作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一、魔幻式的自由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作家在传达活动中总是苦思冥想,搜词索句,刻意创新,为内容的表达创造出美的语言。
读者欣赏时会情不自禁地为作者创造的丽词美句所感染,从外在形式的领略进入内在意蕴的探求。
《檀香刑》中魔幻式的自由语言让我感到有无数的符号或者鬼脸在跳动,仿似我走进的不是人的天下,而是无数灵异的王国。
《檀香刑》作品再现历史的同时,没有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大量民间传说和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
莫言用直觉思维的方式解放了语言,用丰沛的想象力编织了精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感知特色。
莫言竭力用语言来扩大他的想象力,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作者又运用了浪漫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的时而令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张昳雅 北京师范大学摘 要:莫言的小说经常运用独特的语言构建一个夸张的叙述,比如他的小说《红高粱》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定语“我奶奶”。
同时,莫言的小说也采用了多种叙述角度,比如他的小说《檀香刑》等都是从各个角度来进行的叙事,每章节的语言风格也不断变化。
笔者就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10-02引言莫言是新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也是我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莫言的小说无论是在构思上还是在小说语言上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
有关作家经常这样来评价莫言,他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进行写作,是先天性的无法改变的。
大家虽然都是运用的同一种语言,但是却各有各的语言特征,因此作家的语言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够感受得到,一个作家的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莫言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他作品的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一、通感手法的运用通感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够给我们作家带来广阔的抒情,莫言在其小说中通感的运用十分广泛,这可以说是他小说最大的特点。
通感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让每一种信息都以其速度、深度等不可限量,让人觉得每一个毛孔,都在接受着万物间的一切。
同时,这也使得种种最难以言传的感受得到了最为形象生动的表达。
比如,莫言小说《金发婴儿》中的几个例句听觉变嗅觉:“她的叫声十分响亮,具有臭豆腐一样的魅力。
”嗅觉变视觉:“槐花的香气像海水一样弥漫,一阵风吹来,把香气吹成了带状。
”视、听觉互变:“醒来听着太阳正嘎吱嘎吱的响着,如同老牛在爬着上坡一样。
”听、触、视觉互变:“他的嗓音又粘又滑,字字如吐汤圆,给人以水分饱满的感觉。
”二、小说语言形象可感莫言小说语言运用形象生动,能够使我们的读者读起来总是感觉自己好像就在莫言刻画的小说场景当中,十分生动,形象可感。
浅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了解莫言小说的语言,不但可以领会莫言的文学历程,更能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莫言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他的小说涵盖独特的修辞、方言、俗语、色彩词等。
诸多学者从语法、语义、句型等各种角度对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了研究,本文将莫言小说里运用的语言分为四大类:常见修辞式语言、常规运用式语言、突破常规式语言、自由混杂式语言,力求全面概括并分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
一、常见修辞式语言的使用高考规定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我们认为,莫言小说中使用的典型修辞式语言指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这五种手法的语言。
至于其他修辞手法,如仿拟、移就、返源等,我们将其归为突破常规式语言,在后面进行分析。
(一)比喻比喻是莫言在小说中最常用的修辞格,独具特色不落俗套,形象生动,给人新奇感。
我们认为,莫言的比喻可分为讽刺比喻和非讽刺比喻,而大多弥漫着讽刺的味道。
例如:她在我面前第一次用眼里的水而不是用口里的水把脸濡湿了。
她眼里流出来的泪水浅薄透明,仿佛没有重量,这张红色大脸上挂着的水就像马头上生出的角一样令我难以接受。
(《爆炸》) 这个比喻是对人物的讽刺,而如《透明的红萝卜》中“他的心脏像只小耗子一样可怜巴巴地跳动着”这样的比喻没有讽刺意味,我们称之为非讽刺比喻。
(二)比拟1.拟人: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垂头丧气地从故乡小河上那座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来时,我正在桥头下的石阶上捧着清清的河水洗脸。
(《白狗秋千架》)2.拟物: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她出口的细语被厚重的轿壁和轿帘吸收得干干净净。
(《红高粱家族》)(三)借代如“黄毛的脸皮很单薄,嘴唇红得有点妖里妖气;上唇上一层细软的茸毛,平平坦坦的狮子鼻”(《金发婴儿》)中的“黄毛”,“爷爷的队员像木桩一样倒在鬼子的腰刀上,哑巴屁股倚在汽车顶上,胸膛上有几股血窜出来”(《红高粱》)中的“鬼子”、“哑巴”,就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以代表人物特征的词指代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范文最新推荐------------------------------------------------------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摘要:莫言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家,因一系列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品而被归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在文学上的成就自不用说,他作品当中语言艺术更是被读者所称道。
他的小说作品天马行空的思维、炉火纯青的语言技巧、不拘一格的幽默让人读来有酣畅淋漓的快感。
他的小说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一枝独秀的风景。
文章主要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对莫言作品当中语言特色和表达技法进行剖析,以突显莫言雄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高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
关键词:莫言;语言;特色;技巧4955Analysis of the Techniques of the Language in Mo Yan's WorksAbstract: As a famouslitterateur in the contemporary1 / 16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Mo Yan is classified as a "root-seeking literature" writer duing to a series of famous vernacular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no need to say his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 , the language artsamong his works are praised by readers. When you read his fictions, the abstract thinking, mastery of language skills and eclectic humor give you fully and delightfully pleasure. His novels in Chinese literature are an unique landscape. To bring Mo Yan's strong language and writing skills, and excellent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ability, this paper is mainly in terms of vocabulary, grammar and rhetoric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Mo Yan's works and techniques of expression profiling.Keywords: Mo Yan; Language ; Feature; Technique前言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盛景象,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层出不穷,而我们对中国文学史上所出现的文学经典的解读一刻也没有停止。
莫言小说中对时代背景塑造的语言特点分析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当代著名作家,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作品将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相融合,将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相交融,创造出一个复杂性堪比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世界。
在早期,莫言的作品充满了“怀乡”与“怨乡”的复杂情感,虽然一度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大胆新奇、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可以说,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的作家之一,是中国当代文坛一颗闪耀的明星。
读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与人物,而是其语言本身。
在莫言的小说中,其语言气势磅礴、色彩绚丽,打破了很多约定俗成的惯例,或酣畅淋漓或诙谐幽默,或土气十足或斑斓多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深陷其字里行间。
《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是莫言早期的作品,也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在《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中,莫言站在民间立场描写了抗日战争,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描写了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
突出了一种没有道德规范的民间激情,高扬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力,无法无天的性爱,塑造了一群独特的、属于红高粱的英雄,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以汪洋恣肆的笔力张扬着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
下面,本文以《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为例,就莫言小说中对时代背景塑造的语言特点进行探讨。
狂欢式的语言展现出高密东北乡所富有的野性《红高粱家族》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了一个抗日战争故事。
但不同于其他抗战题材小说仅只是正义与邪恶的强烈对比,是塑造几乎完美的正义爱国英雄。
《红高粱家族》塑造的是一些兼具正义与邪恶的化身,一群独特的属于红高粱的英难。
在莫言粗犷野性的笔触之中,赋予了人物以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展现了那个特定的充满激情的年代,展现出了那个高密东北乡富有野性的只属于红高粱的时代背景。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本文以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分析了莫言小说中地道民间语言的运用,探讨了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上的作用。
其次对莫言小说中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结构安排。
进而探讨了莫言小说中“自然”的表现手法和符号象征的解读,以及语言艺术特色对整体风格的影响。
结论部分探讨了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对文学创作的启示,重申了完善莫言小说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深入研究,可以为文学评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地道民间语言、叙事技巧、自然表现、符号象征、整体风格、文学创作启示、研究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在莫言小说中,语言的运用是其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莫言善于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生动逼真。
通过对话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直观感受到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
莫言还善于利用叙事技巧,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索,将故事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他对自然的表现手法也很独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在莫言小说中,符号象征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透过作者的巧妙编织,一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或物品,实际上承载着深刻的意义。
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深刻影响着整体作品的风格,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感染力。
不仅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启示,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 正文2.1 莫言小说中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莫言小说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在莫言的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大量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人物的身份和地域背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语言展现出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作为新时代文学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莫言的作品创作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著称于世。
莫言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位作家,其凭借充满魔幻色彩的叙述特点、狂欢式的叙述语言以及肆意翱翔的想象构建起了一个极具魅力的文学艺术世界。
具体来讲,莫言小说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其语言运用,从某种层面去看,莫言小说的语言极大地延伸了文学语言的感性表达空间,对于新时期文学语言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莫言的小说多数取材于农村的生活,因此,其小说语言听上去就如同一位年迈的老农在与读者交谈,具有鲜明的特色与风格。
因此,针对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一乡土语言1 乡土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是小说语言的两大类。
莫言小说作品中的叙述语言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与莫言长期的农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莫言辍学很早,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参加各种各样的农作劳动,这一系列的幼年经历在其笔下不经意地流淌着,甚至促成了莫言小说所独有的语言风格。
例如,小说《红高粱》中的一段语言描述:“我父亲从高粱地里蛇行到河堤边……像一条吞食了刺猬的大蛇……”,这段话中的“蛇行”、“吞食了刺猬的大蛇”等明显带有乡村的生活痕迹,没有农村劳作体验的作家,不会对这些动作或者声音描绘的如此形象逼真,又或者是参加过乡村劳作但却未形成文学自觉的一些作家,都不会产生这些独特的乡土语言感。
丰富的农村生活与劳动经历为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使其语言特色别有一番风味,更使我国现代文学创作增添了独特的风格与韵味,对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 乡土化的人物语言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要与人物的身份相吻合,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真实与可信。
就比如让地地道道的农民说文绉绉的话语,或者让知识分子随口就说俚语,这无论如何都会让读者感觉别扭或者不舒服。
因此,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应用习惯必须与其身份地位以及生活经历等相一致,如此才不会失真与不自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莫言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及作用研究谢胜楠 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学513班摘 要:本文根据莫言的生活轨迹剖析了其作品的典型语言特色,包括质朴的乡村化语言、浓厚的民间口语特色,以及独特的创新性词汇的运用。
通过了解莫言小说的语言,不但可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轨迹,同时能感受到他作品中语言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语言风格;民间特色;大语言环境;新模式[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74-01拜读了莫言先生的作品,感觉到他的语言洋溢着淳朴乡土的芬芳气息,对于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们,读莫言作品就如在他乡遇到故知。
本人从作品语言艺术方面浅议一下莫言先生大作。
一、质朴的乡村化语言莫言的语言风格朴实生动,乡土气息浓郁,从中可以窥见他早期在乡村的生活轨迹。
他从小在山东高密长大,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务农,在农村劳作多年,乡村生活在他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一直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
正是因为莫言对乡村生活的熟知,使他在进行语言创作时可以做到信手拈来,风格质朴自然,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
试看他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对地瓜地的描绘:“黄麻太密了,下半部似乎还有间隙,上半部的枝叶挤在一起,湿漉漉, 油亮亮。
他继续往西看, 看到黄麻地西边有一块地瓜地, 地瓜叶子紫勾勾地亮。
黑孩知道这种地瓜是新品种, 蔓儿短, 结瓜多, 面大味道甜, 白皮红瓤儿, 煮熟了就爆炸。
”这一段对地瓜地描述生动形象,表现出淳朴的气息和乡村文化的感染力。
又如他在作品《蛙》中的一段人物描写:“陈鼻坐在我家门槛上,灶膛里的火映得他满脸闪光,那个巨大的鼻子像一块结了冰的萝卜雕成。
陈耳扶着他的肩头站立,大眼睛里闪烁着惊惧、好奇的光芒。
一会瞅瞅锅里翻动的饺子,一会儿瞅瞅小狮子和他怀中的婴孩,一会儿与燕燕交流目光。
燕燕将手中的一块巧克力给她。
她歪头看看陈鼻的脸,抬头看看我们。
拿着吧,我说,妹妹给你你就拿着。
作家论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探讨李剑锋李一宁在当代作家中,小说家莫言虽然来自于民间,但毋庸置疑,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创新个性的作家之一。
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
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自觉秉承自我超越的创新精神,创作出了很多具有独异风格的作品,为当代文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高粱》《红蝗》《檀香刑》等作品以独特的审美原则挑战着读者的阅读经验,给莫言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争议。
他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和天马行空的狂欢个性使他不断地进行文本形式的探索和内容的创新;他颠覆传统的狂欢化思维反映在创作上使他的作品具有结构的开放性和意义的丰富性。
我们引入狂欢理论对他的作品进行阐释,拓展了莫言研究的新角度,挖掘出了其他批评形式所未展现出的价值和意义。
在显在层面上,莫言的小说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各种类型的狂欢节及其变体、狂欢式场景、狂欢化人物形象、狂欢化的语言风格等各种狂欢要素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但莫言式的狂欢与巴赫金意义上的狂欢既有相似性,也有一定区别。
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
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其小说已形成独特的风格魅力。
莫言小说已被众多学者研究,本文以其语言风格入手,探讨莫言的乡土文化、生活经历是如何影响着他的小说。
莫言自1980年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大批读者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作品想象瑰丽,语言狂放,叙事宏大,具有独特的文学声音,以粗粝的生命力独步文坛。
他的读者不仅遍布全国,其作品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也被其他国家读者所熟知。
莫言以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初步文坛,以张艺谋拍摄的电影《红高粱》的原作者为大众所知。
1988年《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随之莫言小说也享誉全球。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摘要:莫言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激情澎湃的感情倾诉、奇幻丰富的想象力抒写着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平实质朴的故事。
其作品的语言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夸张奇异,乡土语言的气息浓厚,民间口语的广泛应用,色彩语言的绚丽多姿等特点。
莫言在勾勒每一个淳朴的生活画面时,都是以他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展示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人生。
本文以《红高粱》、《四十一炮》等作品为例,来探讨莫言小说中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特点;启示1、乡土语言的气息浓厚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故乡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这与他的农村生活经验和农村劳动的经历是密切相连的,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无奈,过早的辍学,过早的参加繁重的农村劳动,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留给他的是孤独、饥饿、穷困、苦难的记忆,因此,莫言小说叙述语言的突出特点是乡土气息浓厚。
如《白狗秋千架》中的一处描写“知道不知道的,没有大景色了。
”她平平地说“要是不嫌你小姑人模狗样的,就抽空来耍吧,进村打听‘个眼暖’家,没有不知道的。
”“小姑,真想不到成了这样……”“这就是命,人的命,天管定,胡思乱想不中用。
”她款款地从桥下上来。
站在草捆前说,“行行好吧,帮我把草掀到肩上。
”这是男主人公回到家乡偶遇暖小姑的一次对话,描写暖的语言如“人模狗样”、“耍”、“个眼暖”、“行行好”等词语,这与女主人公的农妇身份和生活境遇相符,描写男主人公的语言时也呈现了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身为大学老师的我衣锦还乡,面对眼前憔悴不堪的农妇与十几年前貌美如花的暖判若两人的形象令我难以置信,而我的这种复杂的心理和有一定文化身份相符合,接下来的谈话内容自然而然的转到农事上,及其复合人物的普通农民身份。
2、民间口语的广泛应用莫言喜欢用民间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曾说:“老百姓讲话都是借助于某个事物,它多数都是务实的,没有什么空的东西,因此非常具有文学性。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从语言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语言表现手法上,莫言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言之有物的对话,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真实自然,增强了小说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风景描写中,莫言常常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和意象隐喻,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叙事结构上,莫言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引导读者思考。
情感表达方面,莫言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也有助于未来对其作品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情感表达、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备受瞩目。
莫言生于1955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充满着中国乡土气息。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莫言的小说语言丰富多彩,运用了大量的地方方言和口语,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莫言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引人入胜。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想象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常常催人泪下,让读者陷入情感的波涛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残酷。
莫言的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独具魅力,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1.2 研究意义研究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研究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文学思想,有助于提升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8.结合《红高粱》分析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是一种“莫言式”的语言风格,下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的主要特点为:1.具有乡土气息,偏爱方言,村言野语。
莫言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方言语汇,莫言的作品追求真实,喜欢呈现原生态的语言,对山东高密的方言运用尤为突出,使作品语言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莫言的《红高粱》正是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大量采用具有地方色彩的“老百姓语言”,使作品更有地方色彩,人物形象更为逼真,更能感染人。
其次,偏爱村言野语,《红高粱》中的人物包括戴凤莲、余占鳌的语言都极有特点,那便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及粗俗污秽的意象,透着一股浊气,违背了新时期文学传统能够容忍的审美原则。
2.善于打破语言的常规,创造性地对固有语言重新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使其在特殊的语境中生发出崭新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它们相反相成,言简意赅,巧妙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
例如《红高粱》中一共用了五组矛盾的组合“极端热爱极端仇恨”“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来写高密东北乡。
这些意义相悖的词语组合,集中表现了“我”对高密东北乡的“爱之深责之切”,既爱又恨的复杂感情。
3.以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词语色彩凝重。
莫言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尤其是对“红”和“血”很是痴迷。
《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是血一般的红、土地是红的、河水是红的、祖先们的鲜血是红的。
莫言试图在红色的大背景下,展览历史,还原历史的苍茫与深邃,廓大与辽远,意在把人们的想象带回远古蛮荒时代,从而张扬强悍的“酒神精神”。
4.大量使用民间歌谣、韵文。
在《红高粱》中,莫言大量运用民谣、民歌、民谚,为作品增添了许多亮色。
作品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古典美。
5.对修辞的使用也别具一格.如比喻和拟人、反讽和戏仿、示现等等。
浅谈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作者:邵笑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莫言的小说语言具有杂语性,这是莫言小说创作的一个明显的艺术特征。
就叙述语言而言,传统的作者叙事具有权威话语的一元性,而莫言小说的叙述语言就具有一种对话性,从而打破了作者话语权威意志主导的一元世界。
本文试从词汇、句式等方面出发,分析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莫言写作风格句式特点一莫言的写作风格二十世纪末的“现代主义”先锋作家群里,莫言是位颇受关注的多产作家。
他的小说以语言风格独特而著称,句式比较独特,以短语为主,兼有大量的插入语,四音节断句,节奏感强,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要求。
对于他的小说创作,学术界研究的范围比较广。
近年来,学界更多是从文学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包括修辞方法、语词的构造及使用特点等。
在文学创作上,莫言的写作特点是:将传统文学所强调的主题情节和人物放在一个较次要的位置上,而将感觉描写放在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上;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描写刺激读者的想象,通过具象的描写唤起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是莫言小说的一贯追求。
因为从感觉出发,莫言势必要同那种理性化的语言发生更多的冲突。
他总希望用语言描摹飘忽不定的感觉,那些闪烁的意念、倏忽即逝的思绪,而语言则是概括的理性的,它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这样莫言自然更多地表现了与理性语言的矛盾和冲突。
在遵从语言既有的秩序与超越语言秩序这两个不同的路向上,莫言更多地选择了后者,即他不是让理性的语言束缚自己而“以文害义”;他是努力超越语言的规范,通过语言的变异、通过词语创新,尽量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性化地表现出来。
二莫言小说的口语化风格由于莫言小说在取材上大多来自农村生活,其小说语言的独特性主要是反映在文本中的民间口语特征。
民间口语化,是指文学作品叙事时在句式、词汇、语音、修辞等方面表现出的民间口语特征及其构成规律,体现了作家的民族、地域个性。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莫言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欢迎大家阅读!莫言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以一批批极具个性的令人惊叹的“爆炸性”作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震惊了整个当代中国文坛。
莫言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其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一、莫言作品中的词语莫言作品的语言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词汇运用极具个性,他用美雅与丑俗并存的话语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纷繁错乱的世界。
分析莫言作品词语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方言词语的运用汉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方言,它们是全国各地方对同一汉语词汇的不同表达,方言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地域风格是作品用来表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们风俗习惯的重要手段载体,方言因其极具地域特色的特点自然成为了作家描述地域风格的重要表述方式,方言词语可以补充普通话无法作出相应表达的缺憾,作家在创作时可能准确的通过方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艺术和审美观。
莫言作品对方言词语运用的也较为广泛,如埋汰、贼(很)、风光(热闹、体面)、自个儿、猫儿腻等流通范围广的方言词语,还有一些表示当地特有的事物、现象或认识的词语如:牛带子、蓝竹布、老鸦芋头等,和一些虽非特有却不能用普通话进行精准表达的词语,如:士林布扫腿灯笼裤、鹅不留行,鱼狗子、火烧、地排子车、画扑灰年画等,这些词语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作品的必要信息。
在莫言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方言词语是让读者能够借助于其形式而获得所需要信息的,如指肚、穿堂风、开春、闭了威、差不离、罗圈腿等,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词推断出与之相应的普通话词语。
莫言小说中恣意汪洋的语言语言是一部小说最具有魅力的地方之一,它代表着作家的写作风格,体现着作家的审美倾向。
相应的,语言也是作品风格与意义的另一种体现,了解小说语言有助于了解小说内容。
本节主要从莫言小说中的方言俗语、非常规修辞、色彩词汇和食物意向词汇加以介绍。
1.语言的超常搭配莫言的小说以幻觉现实主义闻名,不可避免的在其作品中会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等惯用修辞手法在莫言的小说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为了构建自己的魔幻世界,莫言也动用了很多少见的修辞手法。
语言的超常搭配,就是指超出语法和逻辑意义上的词语搭配现象。
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说“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2]莫言的故事里从来没有绝对的善恶对错,这才是生活原貌。
东北高密乡是他的故乡,这里有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但这里不是天堂,同样也有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莫言忠实描绘着生活。
移就手法的使用也有很多,所谓移就是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在《欢乐》中“班长递给你两片安眠药他说没有水,你一仰脖子吞了要说不要水……从班长身后伸过一只失眠的手,可怜巴巴地说”。
[3]“失眠”本是一个形容人的词汇,在这里用来形容“手”,作者想要表达手的无力,把“失眠”作为它的形容词,无疑增添了小说的灵活性。
另外,莫言对通感这一寻常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很不寻常,简直是“玩弄于股掌之中”,给读者带来如临其境的感受。
他调动身上的每一处细胞,灵敏的捕捉天地万物瞬息的变化,展示出可见、可闻、可听、可感的文学世界。
“福克纳让他小说中的人物闻到‘耀眼的冷的气味’,冷不但有了气味而且还耀眼,一种对世界的奇妙感觉方式诞生了。
”[4]如在《红高粱》中,“罗汉大叔的双耳被割,落在盘子上仍活蹦乱跳,啪啪作响,”[5]这种描写给人视觉、听觉上的双重刺激,引发心理上的感应,此景如在眼前,让人不寒而栗。
莫言小说中的语言特征初探
作者:江义胜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莫言作为当代著名的作家,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随着其名气的大增,人们对于其小说特征的研究也愈加的多。
莫言小说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其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和其让人钦佩的想象力特征上,莫言小说中语言的魅力更是吸引读者的一大因素。
关键字:莫言;小说;语言特征;初探
0引言
莫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写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够使他和别人区别开来的语言”,莫言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作家形成自己语言特征的重要性,然而随着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名气的攀升,对于莫言语言特征的分析更能了解其创作成因,总结其小说异于常人的独特成就。
莫言以其朴素简单、风趣幽默、杂言俚语的语言特点征服了大批读者的心,使人们在阅读小说的初始,就已经沉醉于他那充满魔力的语言魅力中,无力自拔。
1 莫言小说语言特征的形成阶段
莫言作为一个仅有小学文凭的著名作家,其语言特征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跋涉历程渐渐形成的。
莫言语言特征的玉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探索阶段、成熟阶段。
1.1对于“荷花淀派”语言特征的模仿阶段
莫言起初写小说的初衷仅是以解决温饱问题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目的的,在初期创作中,他刻意模仿“荷花淀派”中的知名作家孙犁的作品中的细腻、明丽、含蓄、平淡而又不失浓烈的语言风格。
在此基础上展现了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此方面我们可以从莫言小说《民间音乐》中类似“夕阳涂抹上了一层沉重而又充满浓郁的紫红色”的诸多语句中看出其当时的语言风格。
莫言在初期创作中模仿孙莉的语言风格时,大都是运用色彩比较明丽的语言,以平淡简单的语言囊括了极深的情感,以简单、浅显、质朴的语言阐述着深刻的寓意,这种已经初居风格的语言特色得到了孙犁的认可和赞赏。
莫言的语言特征终于在模仿中显露头角。
1.2 莫言语言特征的探索阶段
随着莫言写作技巧的逐渐成熟,其创作心里也在此促进下日臻老练起来。
在此阶段莫言的语言特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改掉了初期形成的婉约、平淡、柔美、含蓄的语言风格,而是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色彩暗淡的、旋律苍凉的、纷繁迷乱的“感觉语言”。
也就是包含这些特征的杂语写作。
莫言在这段时间的创作都是源于其自身的主观感觉,而此时他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感觉都是通过小说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为其创作高峰期的到来做足了铺垫。
在此同时,莫言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抒情,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及欲望。
颤抖的穗槐、千姿百态的霜花、浓稠的腐草味及满怀鲜花的女子等语言描写应运而生,成了他思想情感的代言人。
这些语言在编织神秘、冰冷、恐怖世界的同时也成了莫言在现代文化与传统心态的双重影响之下的内心世界的最真实的反应。
但是其理性的缺乏必然会造成较为浅薄意识的形成,致使思维与理性的轨道不统一,发生偏离,而且还会导致无节制、无意识创作产生。
创作作品也就成了自己宣泄苦恼的手段。
此时摆脱了心灵桎梏的莫言,再也难以用理性的眼光去看这个社会的苦难,开始用极富特色的语言来叙述一个又一个故事。
在语言的风格特征方面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1.3 成熟阶段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阶段,莫言在小说语言风格上开始向口语化转变,创作题材上也在日益的多元化,以及文体寓言化。
以感觉为中心的叙事特征也在不断的成熟,日趋明显。
独具一格的随意挥洒的文风也在创作中更加鲜明。
叙事结构中的感觉化和情绪化在语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在语言运用方面,大量杂俗俚语和欧式长句的运用更明显了他的小说语言的特征。
在这个时期产生的的变化,不仅是莫言单纯的对于自己小说文体的新的尝试,更是其这个阶段运用寓言化的方式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表达。
例如在这个时期诞生的作品《檀香刑》,在其中语言风格较之于初期浓郁的书卷味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其通过对于语言的出色把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再是一个单调的文字世界,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画面感十足的世界。
语言特征也从前期的尖锐、简单的特点向简洁、朴实与口语化十足转变。
莫言的独有的语言特征最终成熟。
2 莫言小说语言的特征
2.1 以色彩表现情感
在莫言的小说中,色彩始终具有着某种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莫言在对大自然的描写方面更是常常用色彩来展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莫言在运用色彩方面与传统文学是不相同的,其笔下的色彩总是涵盖着某种特定的意义,例如红和绿,在传统文学中往往都是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但在于莫言的小说中,红色,就是对于悲情氛围的营造,绿色则是在表达落后、不安等。
莫言对于色彩的意向叠加的大量运用,用来创造氛围,反应人类生存的环境
2.2 幽默诙谐
莫言小说中,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吸引读者的一大因素,莫言的小说,通常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用严肃的语言讲述着深刻而又令人捧腹的故事,这种具有深刻内涵的的幽默表达方法如果没有严密的思考和内心强大的感知,是很难得到实现的。
例如在《生死疲劳》之《养猪
记》中所描写的那样,运用强大的想象力将猪拟人化,通过对两派猪的针锋相对的描写,来讽刺社会。
这种幽默诙谐中完美的表现讽刺的语言特点,是莫言小说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
2.3 充满民间特色
莫言小说语言中,民间特色十足,在他的作品中,不乏出现一些通俗的、接地气的民间熟语,但也有一些高雅的语言的使用,莫言极善于用平等对话的态度来讲述百姓的故事,形成了其极具独特性、时代性与来源于民间的审美世界观。
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们对于方言的使用早已不再稀奇,但是在莫言的小说中,方言的大胆使用更是明显,例如在《玫瑰玫瑰香气扑鼻》作品中,莫言就用接骨草、牛蒡子等极具地域特征的名词方言来进行描写。
谚语是我国先人总结出来的极具寓意性的语言,生动幽默,令人印象深刻。
莫言在作品创作中对于谚语的大量运用更突显了其语言的民间特色十足的特征,通过幽默诙谐的谚语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3 总结
莫言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故事叙事结构的奇异性和他那强大的想象力,莫言小说的语言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语言的幽默风趣、民间特色十足、色彩运用特别、语言不拘一格、特色鲜明的特征更是在观阅之始就吸引了读者的心。
参考文献:
[1] 赵奎英,规范偏离与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生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2] 李莹,漫谈莫言作品的语言特点及形成原因,语文建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