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估数估算问题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6.76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下册估算解决问题技巧二年级下册估算解决问题技巧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中,估算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
通过估算,我们可以快速得到近似的答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些有用的技巧:1. 肉眼估算法肉眼估算法是最常见和简单的估算方法。
通过观察数据的大小、形式和趋势,直观地得出一个近似结果。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常识,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估算距离来决定走路还是乘坐公交车。
•示例:–问题:小明有150颗糖果,他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人大约能分到多少颗?–肉眼估算:150除以5约为30,所以每人大约能分到30颗左右的糖果。
2. 单位估算法单位估算法是通过将数据转化为更容易计算的单位,快速进行估算。
比如将一个很大的数量转化为“万”的单位,或者将一个很小的数量转化为“千”的单位。
•示例:–问题:小明家的花园有80平方米,他想铺地板,请问大约需要多长地板?–单位估算:假设地板的尺寸是1平方米的瓷砖,那么大约需要80块瓷砖。
3. 简便估算法简便估算法是通过找出问题中的特殊因素,以及利用一些简单的计算规律,快速得出估算结果。
•示例:–问题:某班级有60名学生,其中60%是男生,请问男生人数大约有多少?–简便估算:将60%转化为小数,得到,然后乘以总人数60,得到男生人数约为36人。
4. 逼近估算法逼近估算法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一个更容易计算的问题,然后通过逼近结果得出近似答案。
•示例:–问题:小明骑自行车去超市,单程耗时10分钟,他经过4个红绿灯,每个红绿灯平均等待时间约为20秒,请问他一共需要多长时间?–逼近估算:将每个红绿灯的等待时间忽略不计,计算只骑行用时,得到10分钟。
因此,他大约需要20分钟才能到达超市。
5. 估算检验法估算检验法是通过将估算结果与准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来验证估算的有效性。
如果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相差较大,可能需要重新估算或采取其他解决方法。
•示例:–问题:小明买了3件衬衫,每件衬衫的价格为35元,他还买了2条裤子,每条裤子的价格为65元,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估算检验:将每件衬衫的价格35元估算为30元,每条裤子的价格65元估算为60元。
二年级估算的方法讲解
二年级的估算主要是指对数值进行近似计算的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估算:
粗略估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值较大或计算较复杂的情况。
例如,计算345 + 678 + 912 + 1234 时,可以先将这些数值的个位数相加,得到9,然后将十位数相加,得到5,最后将百位数相加,得到2,因此可以估算出这个式子的结果为2269。
调整数值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值较小或计算较简单的情况。
例如,计算23 + 45 + 67 + 89 时,可以将这些数值调整为20 + 50 + 70 + 90,然后将这些数值相加,得到230,再减去调整的数值,即10,得到最终的估算结果220。
估算取整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得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情况。
例如,计算345 ÷6 时,可以先将345 估算为300,然后将6 估算为5,得到300 ÷5,即60,这就是这个式子的估算结果。
以上是二年级估算的几种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值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年级估数的方法和技巧好嘞,今天咱们来聊聊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怎么用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的是个有趣的主题!估数啊,其实就是一种快速、大致的计算方式,特别适合咱们的小朋友。
记得有次在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如果有二十个苹果,分给五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大家都在忙着用铅笔划算式,结果最后算得满头大汗。
用估数的方法,咱们可以轻松得多!想象一下,二十个苹果,要分给五个小朋友,咱们只需要心里想一下,大约每人能分到四个苹果,差不多就行了!这可比把每个苹果一一划算来的轻松多了,对吧?再说说购物的时候,估数也派得上用场。
想象一下,咱们去超市买零食,满满一购物车,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会好奇,花了多少钱吧?这时候,如果每样东西都认真算一遍,那得累死!所以咱们可以先大致估算一下,比如说零食加起来,差不多得二十块钱,哦,不对,可能三十块?差不多就能知道咱们要带多少钱出门了。
其实生活中就是这样,常常用估算,可以让我们轻松不少,没准还能省点时间,去多逛逛别的地方呢!说到估数,我还记得一次有趣的经历。
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数学比赛,听起来很严肃,其实大家都乐得不行。
比赛的题目是:“如果在一个大仓库里有一千个玩具球,咱们能估计出有多少个红球吗?”我们几个小朋友面面相觑,心里嘀咕:一千个玩具球,难道要数到天荒地老吗?这时候,有个小伙伴灵机一动,举手说:“咱们可以估一下红球的比例,比如大约一半是红球,那就是五百个,差不多就行了!”哇,大家都恍然大悟,真是个聪明的小家伙!估数不仅省时省力,还能让我们的思维变得灵活,谁说数学就一定得板着脸呢?估数在做作业的时候也能派上大用场。
老师布置的题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特别是那些大数字,真是让人抓狂。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先大致估算一下,比如三百四十加一百七十,哎呀,心里一想,三百加一百,不就是四百吗?然后再稍微调整一下,知道答案大约在四百多一点,这样做题的时候就不那么紧张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8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第8课时,教学内容为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估算简化计算过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估算的概念,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估算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估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教学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估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估算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尝试运用估算方法。
5. 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估算方法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估算的概念和意义2. 估算的基本方法3.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学生操作实例展示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估算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可以运用估算解决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估算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估算游戏开始,例如估算教室中物品的数量,或者估算从学校到家的距离。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估算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部分,教师应详细解释估算的定义,即利用已知的信息和经验,对数量或大小进行快速而近似的计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10课: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10课,教学内容为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将通过学习估算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对数学问题的快速判断和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掌握估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快速判断和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估算方法的掌握。
2. 学生对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估算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2. 估算概念讲解- 讲解估算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含义和作用。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3. 估算方法练习-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估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 引导学生总结估算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实际问题解决-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估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5.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估算的方法和实际应用经验。
- 每组选取一个问题,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估算解决。
6. 总结与归纳-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估算方法和技巧。
- 引导学生思考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Pxx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估算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快速判断和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问题解决,提高了学生对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第一课时估数、数数【教学内容】(教材第74、第7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数的含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大致估出1000以内物品的数量,培养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掌握十进制关系。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数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非常有趣的数学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情景图)师:这是宽敞、明亮的体育馆,你能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吗?学生可能会说:·比100多得多。
·5000人。
·8000人。
……师:看来同学们估计的结果不一样,要想知道每样东西大约有多少,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百以内的数是怎么数的?生: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师:如果数目比较大,我们还是这样一个一个地数,显然就不恰当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研究1000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师: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生:10个一是十。
师:如果我们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多少?生:10个十是一百。
师:看图中的小木块有多少?该怎样数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告诉大家你数出的个数是多少?(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1图)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要说清是怎样数的。
生1:我先数出最下边的一行是10块,然后就一行一行地数出最前面的一排是100块,最后就一百一百地数,发现有10排,也就是10个一百。
师:10个一百又是多少呢?生2:我也是先数出一列有10块,然后一列一列地数,也就是一十一十地数,发现最下面的一层是100块,后来就一百一百地数,结果是一千。
师:是啊。
我们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2.教学“做一做”。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按要求边拨珠边数数,同桌互相检查,看谁能都数对。
第七单元《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用估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初步的估算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草稿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些估算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2. 学生观察、思考后,教师总结:这些例子都是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二、探究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三、练习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提高了我们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用估算解决问题1. 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作用2. 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步骤3. 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了估算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下估数、估算问题估数:我们常见的估数,一般会出现的有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
1、当两位数的时候,我们要把数字估成整十数。
比如:46的近似数是(50),89的近似数是(90),12的近似数是(10)……2、当三位数的时候,我们要把数字估到十位上,也就是看这个三位数中有几个十。
比如:①252的近似数是();256的近似数是()。
我们要想到里面有25个十,但是这时个位上的数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这样,252的近似数是(250),256的近似数是(260)。
②如上:209的近似数是(210),591的近似数是(590)。
但注意我们学的估算不单是“四舍五入”法。
因为是估到十位上,所以当遇到十位是“0”、“9”的时候,可以把这这个数看成整百数,比如说把209看成整百数的话,(在100、200、300……这些整百数中,它更接近200),所以我们说“209的近似数可以是(210),也可以是(200)。
591同样如此,它的近似数可以是(590),也可以是(600)。
3、四位数的时候,我们要把数字估到百位上,也就是看这个四位数中有几个百。
比如:①3126的近似数是();3169的近似数是()。
我们要想到的是里面有31个百,但是同时要看十位,而不看个位了,十位上的数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这样,3126的近似数是(3100),3169的近似数是(3200)。
②如上:2091的近似数是(2100),5914的近似数是(5900),但注意因为是估到百位上,所以当遇到百位是“0”、“9”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整千数,比如说把2091看成整千数的话,(在1000、2000、3000……这些整千数中,它更接近2000),所以我们说“2091的近似数可以是2100,也可以是2000。
5914同样如此,它的近似数可以是5900,也可以是6000。
☆小窍门☆当我们估数的时候,不管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甚至更多位数的时候,我们就用圆圈圈住从左边起的两个数,当左边的第三个数(也就是紧挨着圈儿的那个数)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舍取。
二年级数学估算方法和技巧数学这门学科,对小朋友们来说,往往有些枯燥。
但是,如果我们能用一些简单好玩的方法来帮助他们估算,那就能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今天,就来聊聊一些适合二年级孩子的估算技巧,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轻松畅游吧!1. 估算的意义1.1 什么是估算?估算,就是用一种大概念来猜测结果,不是精确到每一个数字,而是大致知道个数。
比如,你去超市买东西,看到一堆苹果,估计这些苹果有多少个。
虽然不是很准确,但能给你个大概的印象。
1.2 为什么要估算?估算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快速得出一个大概念,避免复杂计算。
比如在买东西时,我们可以估算一下总价,不用每次都计算得很精确,这样买东西时就不会被吓到啦。
2. 基本的估算方法2.1 用‘凑整’的办法小朋友们可以通过‘凑整’的方法来估算。
比如,看到7+6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把7凑到10,然后减去多出的部分。
这样,7+6大约就是13。
这个方法就像在看大风景,不需要每个细节都看得很清楚。
2.2 ‘分组’的技巧把一些数分成几个小组来估算也是一个好方法。
比如,30个糖果,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分成3组,每组10个,这样总数就会很容易得出。
这样,估算就像玩积木一样简单有趣。
3. 估算的小窍门3.1 用近似值用接近的数字来代替真正的数值也是一个很好的技巧。
比如,如果你想知道45+29大约是多少,可以把45看作50,29看作30,这样你就能很快得到80。
3.2 利用四舍五入四舍五入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比如,23.8可以四舍五入成24,89.3可以四舍五入成90。
这样计算的时候,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4. 练习的方式4.1 生活中的练习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练习估算,比如在超市购物时,提前估算购物的总价,看看实际价格差距如何。
这样,估算不仅变得有趣,而且还很实用。
4.2 游戏中的估算很多数学游戏和谜题都能帮助孩子们提高估算能力。
比如,猜猜罐子里有多少颗豆子,或者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来训练估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 第10课时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 第10课时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估算的方法,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是依赖于精确计算,对于估算的方法和策略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估算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知道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估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烹饪时食材的配比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估算来解决。
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对于购物找零的问题,可以先估计一下商品的价格,然后计算出需要找回的零钱。
对于烹饪时食材的配比问题,可以先估计一下食材的用量,然后进行调整。
【名师公开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估算解决问题》课堂实录逐字稿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例13)《用估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整百数和整千数的加减法以及估算的基础近似数。
根据前测发现:学生解决问题时必会精算,并且多数学生能够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能接受218的近似数是300等。
结合学情,本课例通过两次对比,精算和估算,小估和大估,培养学生的数感、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3.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开火车口算。
师: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有窍门吗?这些都是整百或整千的数的加减法,很容易计算。
师:我们的火车继续往前开,来到了哪里?(出示新世纪图片)师:你们去过这里吗?你一般都去这里干什么呢?(买零食,买衣服,买电器等)师:这是奉节的购物中心。
今天的数学课,寿老师也带大家一起去逛逛新世纪。
师:在商场里,我碰到了李阿姨,她想请你们帮忙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复习旧知,巩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估算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师:(课件出示)请大家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电话机的价格是358元,电吹风的价格是218)大家一起说一说,问题是什么?(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师:500元够吗是什么意思?(把电话机和电吹风的钱数合在一起,如果超过了500元就不够,如果不到500元就够了)师:说得非常准确,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板书:超过,不到)。
谁想再说一次,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说一次。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算式或者其它的方式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二年级数学估算讲解估算是指通过大致的计算,快速得出一个近似值的过程。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估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二年级数学估算的相关知识。
一、估算的方法1. 直接估算: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估算方法,它是通过观察数值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直接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值。
例如,如果要估算一个苹果的重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的大小和手感,直接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值。
2. 适当调整法:这种方法是在直接估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得出更加准确的估算值。
例如,如果估算一个水杯的容量,我们可以先直接估算出水杯的容量大约是300毫升,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得出一个更加准确的估算值。
3. 近似估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数值分解成几部分,然后对每一部分进行估算,最后把估算结果相加或相乘,得出最终的估算值。
例如,如果要估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先把长和宽分别估算出来,然后把它们相乘,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估算值。
二、估算的应用1. 估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如果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求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值,我们可以通过估算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然后再对其进行精确的计算,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估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计算数学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在做加减乘除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估算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然后再对其进行精确的计算,这样可以更快速地计算数学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3. 估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通过估算得到一个大致的价格,然后再进行比较,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这样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估算的注意事项1. 估算的结果应该是一个近似值,不是一个准确值。
因此,在进行估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估算的范围和精度,避免过于精确或过于模糊。
二年级数学下册
估数、估算问题
南师附小二年级
有很多家长对于估数、估算问题上很迷茫,给孩子复习讲解上出现了各种疑问。
在这里我强烈要求家长不要在家给孩子讲解估数、估算题了。
建议多提醒孩子在校听老师讲解。
有时,老师在校刚刚给孩子弄明白,回家了家长凭借着过去90年代,你所学的内容给孩子讲解,从而给孩子带来困扰,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困难。
但在此我也讲一讲有关估数、估算问题。
如下:
估数:
我们常见的估数,一般会出现的有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
1、当两位数的时候,我们要把数字估成整十数。
比如:46的近似数是(50),89的近似数是(90),12的近似数是(10)……
2、当三位数的时候,我们要把数字估到十位
上,也就是看这个三位数中有几个十。
比如:
①、252的近似数是(),
我们要想到252里有多少个整十数,(25个整十数,也就是25个十)所以,252的近似数是(250)。
②、256的近似数是(),
同样想到的是里面有25个十,但是这时个位上的6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向上进“1”,所以我们就说是25个十加上1个十,这样,256的近似数是(260)。
③、如上:209的近似数是(210),
591的近似数是(590),
但注意我们学的估算不单是“四舍五入”法。
因为是
估到十位上,所以当遇到十位是“0”、“9”的时候,比如说把209可以把这这个数看成整百数,看成整……这些整百数中,300、200、100百数的话,(在.
它更接近200),所以我们说“209的近似数可以是(210),也可以是(200)。
591同样如此,它的近似数可以是(590),也可以是(600)。
3、四位数的时候,我们要把数字估到百位上,也就是看这个四位数中有几个百。
比如:
①、3126的近似数是(),
我们要想到3126里有多少个整百数,(31个整百数,也就是31个百)所以,3126的近似数是(3100)。
②、3169的近似数是(),
同样想到的是里面有31个百,但是这时要看十位,而不看个位了,十位上的6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向上进“1”,所以我们就说是31个百加上1个百,这样,3169的近似数是(3200)。
③、如上:2091的近似数是(2100),
5914的近似数是(5900),
但注意我们学的估算不是“四舍五入”,“四舍五入”也不是估算的唯一方法。
因为是估到百位上,
所可以把这”的时候,90”、“以当遇到百位是
“个数看成整千数,
比如说把2091看成整千数的话,(在1000、2000、3000……这些整千数中,它更接近2000),所以我们说“2091的近似数可以是2100,也可以是2000。
5914同样如此,它的近似数可以是5900,也可以是6000。
有的家长问:为什么答案不只是一个呢
记住我们学习的是估算,而不是估算中具体到的“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是估算的其中一种方法。
我们二年级阶段还没有具体的学习这种方法,而是笼统的估算。
小窍门:
当我们估数的时候,不管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甚圆圈左边起的圈住从至更多位数的时候,我们
就用两个数,当左边的第三个数(也就是紧挨着圈儿的那个数)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舍取。
如:
“3518”这个数从左圈2个数的话,这两个数就是“35”,紧挨着的数是“1”,因为小于5,从而舍去,十位和个位用零补。
所以3518的近似数是(3500)。
当遇到5059或5937这样的数时,圈里的两个数就不用再看下一”时,9的第二个数是“0”
或“位,哪怕下一位需要进“1”也不用要了,直接看成整千数,也就是5059或5937的近似数是(5000)或(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