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八、九节克林顿、小布什时期的外交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29
现实主义试析布什政府对外政策走向摘要:美国新政府尚未推出完整的对外政策,但从布什总统及其幕僚的观点和举措来看,共和党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的“现实主义”传统,将主导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
在“现实主义”理念支配下,美国新政府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加强与盟友的关系,加大对伊拉克、朝鲜等国的打压力度,调整对俄罗斯的政策并将其重点转向安全领域,压俄在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等方面与美进行合作。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上升,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呈现出更注重现实利益的态势。
2001年1月20日,乔治·沃克·布什宣誓就任第43任美国总统,成为冷战结束后首位入主白宫的共和党总统。
在夺回失去了8年的白宫宝座后,共和党踌躇满志,在自认为熟知的外交领域组成了阵容强大的班子,准备大显身手。
他们表示要修正克林顿政府“错误”的外交政策,“弘扬”共和党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的“现实主义”传统,从而以实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共和党“现实主义”的理念将主导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
一、继承共和党的传统,凸显“现实主义”美国共和党政府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加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等主要外交政策目标方面与民主党并无区别,但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上却有所不同。
民主党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而共和党则具有“现实主义”的传统。
共和党的这种传统基于其保守主义的哲学。
在他们的理念中,人性本恶,导致国际关系无序,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因此只有国家才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角色,国家为了维护其利益,惟有加强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才能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安全与和平;除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外,巩固同盟及保持地区均势对维护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为了维系同盟,联盟成员应分担其责任。
121他们还认为,美国尊重其他国家的历史、观点和忧虑,但美国的外交政策不应受到道德相对论的束缚;国际法不同于国内法,应就缺乏执行机制的国际法进行谈判。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答案2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和经济实力水平的不平衡。
前者是指在某一时期内两个以上经济实体之间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动态差别,后者是指在同一时间两个以上经济实体在规模、水平、实力上的静态差别。
南北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是不平衡的又一重要表现。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种地位集中体现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不平等关系上,发达国家通过不等价交换,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因经济的畸形发展和资金、技术的不足而在经济上依附于发达国家。
结果是富者愈富、贫者愈穷。
不平衡规律还反映为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
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大国力量逐步均衡化,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转变,世界经济形势也由于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而更加错综复杂和动荡不安。
2、环境恶化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和物质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产物。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带来巨大财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各国普遍认识到保护环境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3、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金融业由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组成。
国际金融是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融通。
金融一体化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发展,但市场的多变使国际金融业务的风险不断加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纷纷以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此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有发生。
金融市场的运作已脱离了物质生产和国际贸易活动而独立存在,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金融危机是现代经济中资本过分追逐利润的必然结果。
发展中国家应该以谨慎的态度对待金融自由化,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秩序渐进地开放金融市场。
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60年末的战略扩张阶段(“遏制战略”)这一阶段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做后盾,大力扶植亲美政府,向第三世界渗透,对社会主义遏制,外交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进攻性。
(一)杜鲁门时期(1945—1953)①1946.3.5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于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口号②1947.3.12 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政府咨文,渲染希腊,土耳其危机,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与集体安全,是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③1947.6.5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从1948-1951年向欧洲16国提供131.5亿美元援助,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防止革命发生④1947年6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塔夫脱—哈特莱法》,即《1947年劳资关系法》,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的集体谈判,司法部有权禁止罢工,禁止支援性抵制等,从根本上修改了1935的《华格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二战前夕通过顽强斗争获得的公会权利。
⑤1948.2-6 美英法何比卢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正式决定分裂德国,1949.9,联邦德国成立⑥1949.1.5 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杜鲁门正式提出了“公平施政”纲领,关键是就业问题。
⑦1949.9 杜鲁门发表继任总统演说,提出了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以技术输出为主,体现了与老殖民者不同的统治扩张手段,是为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二)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在坚持冷战与遏制战略的同时,对全球战略做出了一些调整(三)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①1961年肯尼迪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灵活和平战略,提出新非洲政策,对拉美争取进步同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②肯尼迪提出新边疆口号,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③1963年约翰逊上台后,1964年于密西根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社会的口号,向贫困宣战,使民主党自罗斯福以来所推行的社会改革达到高潮,集中反映了借助国家干预力量来消除贫困现象第二阶段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战略调整阶段(缓和战略)(一)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①1969。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根据本国的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利益制定。
制定的出发点是本国的实力,最终的归宿或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自身利益。
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制定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这是美国在二战后制定的总的外交政策。
在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过程中,苏联是其最大的障碍。
为此美国针对苏联在欧洲采取了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
在亚洲采取“热战”,以联合国名义参加朝鲜战争和发动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70年代,由于美国经历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上赶上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所以美国不得不对其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对于西欧,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重视欧洲地位;对于日本,日美成为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
80年代,由于美国由于国家实力有所恢复,在美苏争霸中开始对苏联采取攻势,推行“星球大战”计划,展开军备竞赛,以此拖垮苏联的经济。
苏联解体以后,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二战后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服务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建国初期美国对华的外交政策是在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60年代,美国采用敌视威胁政策;70年代,美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缓和;以后,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好是主流,中美关系互利互惠,但是由于台湾问题,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导致中美关系的紧张不和。
综上所述,二战后,美国始终都没有放弃它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战略:从克林顿到小布什克林顿上台后延续老布什在任时将战略目光转向地区性大国,提出“地区防务战略”这一思路,并予以进一步发展,提出“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以及“塑造、反应、准备战略”,将主要威胁锁定在朝鲜、伊拉克、伊朗以及其它“有能力、有欲望的”的地区性大国,此外还有极端主义、宗教纷争等各种跨国威胁。
克林顿军事战略奉行“领导世界”的原则,谨慎运用武力,是作为大国应该遵循的正常轨道,是一种正常反应。
小布什上台后不久就遭遇“9·11”事件,借此他积极行动起来。
一方面,迅速调兵遣将,投入实战:攻打阿富汗,继而是伊拉克;另一方面,制定一系列战略文件,为其实战提供理论指导。
小布什的战略矛头迅速而明确地指向恐怖主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将反恐及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首要任务,在国际上以是否反恐划分敌友,并誓言:“在伸向全球的恐怖主义组织被找到、被制止、被击溃之前,我们决不罢休。
”小布什“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主张构筑“积极的纵深防御”,建设具有“全谱优势”的联合部队,严密保护美国、战胜敌人。
小布什战略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支撑,以国家利益为尺度,以绝对安全为目标,采取一种超前性和进攻性的战略态势,在恐怖主义势力和敌对国家对美国产生实质性威胁之前将之摧毁。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扩展战略”发展为“参与和扩展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美国在推行“参与和扩展战略”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第一,积极构筑美国主导、西方占优势的大国协调关系。
第二,强调经济优先,突出经济安全。
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各国都较前更为重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第三,维护军事安全,确保安全利益。
第四,注意循序渐进地推进“全球民主化”。
第38卷第1期Vol.38No.1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2019年1月Jan.2019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朱陆民ꎬ向梓静(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学院)ꎬ湖南湘潭411105)[摘㊀要]后冷战时代ꎬ克林顿和小布什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既有相同点ꎬ也有不同点ꎮ相同点主要有:深受 威尔逊主义 的影响ꎬ在东南亚重点推行美国的价值观ꎻ加强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ꎮ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实现在东南亚地区战略目标的手段不同ꎻ在东南亚地区推行美国价值观的方式与力度不一致ꎻ对待南海问题的态度不一样ꎮ国际㊁国内环境的变化和内阁成员的组成不同是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对东南亚外交政策产生不同点的主要原因ꎮ[关键词]克林顿ꎻ小布什ꎻ东南亚ꎻ外交政策[中图分类号]D8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7602(2019)01-0039-06冷战时期ꎬ美国与苏联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利益争夺ꎬ最典型的事件就是1975年发生的越南战争ꎬ这是美苏争夺而造成的大规模局部 热战 ꎮ美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㊁物力和财力ꎬ但是战争以美国支持的南越政府的失败而告终ꎮ这场战争使美国逐渐 远离 东南亚ꎮ冷战结束后ꎬ东南亚地区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再次吸引了美国ꎮ从冷战结束到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ꎬ我国学者焦世新在«冷战后的时代变迁和美国战略»中将这段时期称为 后冷战时代 ꎮ在后冷战时代ꎬ美国总统老布什㊁克林顿和小布什分别对东南亚采取了相应的外交政策ꎬ这奠定了现今美国对东南亚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ꎮ老布什在后冷战时代的任期只有一年ꎬ所以本文主要对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美国的东南亚外交政策进行比较ꎮ两者既一脉相承ꎬ又有所区别ꎮ探究后冷战时代美国对东南亚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ꎬ有助于分析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外交政策的新动向和新举措ꎬ还有助于深入了解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历史进程ꎬ以便中国更好地应对东南亚地区的形势变化ꎮ一㊁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外交政策的相同点(一)深受 威尔逊主义 的影响ꎬ在东南亚重点推行美国的价值观1918年1月8日ꎬ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的 十四点计划 和之后提出的美国外交四项原则被称作 威尔逊主义 ꎮ 威尔逊主义 使美国的人权外交更具系统化ꎮ威尔逊主义在20世纪剩下的时间里塑造了美国大部分的外交政策[1]ꎬ如罗斯福时期 四大自由 主张㊁杜鲁门主义㊁卡特政府的 人权外交 ꎮ此后ꎬ克林顿和小布什深受威尔逊主义的影响ꎬ将推行美国的价值观作为其东南亚外交政策中的重点ꎮ[收稿日期]2018-07-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同盟战略研究 (14FGJ005)ꎻ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菲律宾在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中的作用及中国的对策研究 (13ZDB068)ꎻ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同盟战略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13A094)ꎻ湖南省美国问题研究中心重点项目 新型大国关系下中美南海冲突管控研究 (16MGWTZD5)ꎻ湖南省研究生科研传新项目 印度尼西亚中东外交政策评析 (CX2017B312)ꎮ[作者简介]朱陆民ꎬ男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和东南亚地区研究ꎻ向梓静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和东南亚地区研究ꎮ㊀㊀克林顿在就职演讲中称 保持前任的原则ꎬ是受到威尔逊自由主义和美国一贯原则所致 ꎮ1993年9月21日ꎬ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雷克(AnthonyLake)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演讲ꎬ公布克林顿的对外战略ꎬ其主要目标是 谋求扩展民主制 ꎬ即在这个世界上由美国起领导作用ꎬ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按照美国式民主发展ꎮ作为冷战结束后的第一任总统ꎬ克林顿深刻意识到在这个历史机遇下向外推行美国的自由价值观的益处ꎮ克林顿执政时期ꎬ美国对东南亚政府进行军事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人权保护ꎮ1999年ꎬ国会指控印尼军人在东帝汶违反人权ꎬ宣布终止与印度尼西亚的一切军事联系ꎮ1997年ꎬ一位美国官员称克林顿总统批准禁止在缅甸的投资ꎬ原因是缅甸军政府侵犯人权ꎮ[2]小布什也表示将民主置于其外交政策议程的中心ꎬ他在就职演讲中谈到ꎬ 威尔逊主义促使美国领导着世界的自由 和 对抗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ꎬ这样新世纪才能免于新的恐怖ꎮ[3]2002年ꎬ白宫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ꎬ提出: 美国要把自由㊁民主的好处传遍全球ꎬ积极推进与盟国间政治㊁经济和民主的发展ꎬ将我们的自由市场和自由政策带给他们ꎬ让更多的国家实行民主ꎬ让更多的人享有民主 ꎮ历史学家肯尼迪(DaviM.Kenndy)指出ꎬ小布什外交政策中强调让 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充满着 自由的价值观和民主㊁发展㊁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 ꎬ这些在威尔逊的思想与政治实践中均有体现ꎮ[4](二)加强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1.经济领域后冷战时代ꎬ东南亚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ꎬ劳动力充足又低廉ꎬ大量的美国企业纷纷在东南亚投资设厂ꎬ使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ꎮ克林顿时代以发展经济和贸易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在东盟和美国双边贸易的迅猛增长中得到充分体现:签署约300个贸易协定ꎬ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增加70%ꎬ从原来的5000多亿美元增加到10000亿美元ꎮ出口贸易额的上升给美国增加近140万个就业机会ꎬ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肯尼迪时代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ꎮ以越南㊁柬埔寨和缅甸为例ꎬ它们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分别增加了169倍㊁52倍和8.4倍ꎮ小布什时期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ꎬ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ꎬ与泰国㊁新加坡㊁马来西亚等国纷纷签订自由贸易协定ꎬ如2002年美国和泰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㊁2003年5月的«美国 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5]98㊁2004年美国和马来西亚签署的«双边贸易和投资框架»ꎮ在小布什执政时期ꎬ东盟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ꎬ每年的双边贸易额超过1500万美元ꎮ2.军事安全领域冷战结束后ꎬ美国虽减少在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军事力量ꎬ但仍在菲律宾㊁泰国等传统盟国内保留其军事实力ꎮ一方面ꎬ美国延续了与主要盟国(菲律宾㊁泰国和新加坡)的军事演习传统ꎬ同时还在盟国内部署军事力量ꎮ菲律宾㊁泰国和新加坡一直支持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ꎬ对美国开放军事基地ꎬ允许美国船只在其境内进行食物补给和定期维修ꎮ如1997年ꎬ克林顿在泰国乌塔保空军基地部署了550人的美国特遣部队ꎻ1998年ꎬ美国和菲律宾签订«美菲访问部队协议»ꎬ美军可以访问菲律宾的港口ꎬ还和菲律宾军队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卡拉特㊁锐爪展望等军事演习ꎮ小布什执政时期ꎬ2001年美国同意向泰国出售F-16战斗机ꎬ泰国对美国开放其在越战时用过的空军和海军基地ꎮ2000年ꎬ新加坡参加美国在东南亚地区举办的 金色眼镜蛇 演习ꎮ2005年ꎬ美新两国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ꎬ进一步扩大了军事安全合作的范围ꎮ另一方面ꎬ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非盟友(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和训练ꎮ从1975到1997年ꎬ克林顿政府对印尼政府出售武器并提供军事训练ꎬ后因人权问题终止ꎮ小布什上台后ꎬ一直以各种借口对印尼进行援助ꎮ2002年ꎬ美国以保障印尼国家安全为由ꎬ向印尼安全部队提供5000万美元的资金援助ꎮ2004年ꎬ美国以印度洋海啸为借口ꎬ向印尼提供了3.5亿美元的援助ꎬ并派遣1.4万兵力赴印尼进行救助等活动ꎮ2005年11月ꎬ小布什政府宣布为支持印度尼西亚打击恐怖主义ꎬ解除6年前实施的对印尼的武器禁运ꎬ并恢复对印尼的军事援助ꎮ就越南而言ꎬ冷战结束后ꎬ克林顿出于经济和安全方面的考虑ꎬ继续执行老布什时期为缓和美越关系而制定的 四步走 战略ꎬ美越两国关系于1995年实现正常化ꎮ小布什时期ꎬ美越军事合作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ꎮ2002年ꎬ越南首次以军事观察员身份观察 金色眼镜蛇 联合军演ꎮ2005年ꎬ美越签署包括反恐合作与情报分享在内的一系列协议ꎮ二、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外交政策的不同(一)在东南亚地区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不同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均处于后冷战时代ꎬ此时整个世界都在消化苏联解体带来的影响ꎬ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ꎮ东南亚地区没有了美苏的争夺ꎬ各国大力发展经济ꎬ提升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ꎮ因此ꎬ两人的外交政策开始突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性ꎬ意图主导东南亚地区的发展ꎮ但是ꎬ两人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不一致ꎬ克林顿时期以发展经济为主ꎬ小布什时期则以发展军事合作为主ꎮ1.克林顿时期重在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自由贸易克林顿继承了老布什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目标ꎬ使美国的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ꎬ并促进与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的发展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在这一地区的战略目标ꎮ(1)积极开拓东南亚地区新兴市场以越南㊁柬埔寨和缅甸为例ꎮ1994年ꎬ克林顿打开了美越经济互动的大门ꎬ解除了美国对越南的贸易禁运ꎮ1996年美越进行双边贸易协定谈判ꎬ2000年7月签署双边贸易协定ꎮ1997年克林顿根据 普遍优惠制 (GSP)ꎬ把柬埔寨确定为最不发达的国家ꎮ后来ꎬ柬埔寨对美国的出口从1993年的约50万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约8亿美元ꎮ1996年ꎬ美国和缅甸签署了贸易协议ꎬ美国国会也延长了和柬埔寨的正常贸易关系(NTR)的时间ꎮ[5]101(2)扩大对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克林顿时期ꎬ从1993年到1996年ꎬ美国公司对东盟的投资贸易累计超过600亿美元ꎬ主要集中于新加坡㊁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ꎮ2000年ꎬ美国对东盟的出口额达到470亿美元ꎬ进口额达到880亿美元ꎮ(3)通过世界银行㊁国际开发署㊁亚洲基金会以及国会直接拨款的方式为东南亚国家提供经济援助1995年ꎬ美国国务卿克里斯多弗访问柬埔寨ꎬ并在金边宣布为柬埔寨提供120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资金和540万美元的食物援助ꎮ1997 1998年ꎬ克林顿政府给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多的权力ꎬ帮助东南亚国家度过金融危机ꎬ并要求私人海运部门协助解决这一问题ꎮ[6]克林顿执政时期ꎬ美国成立了进出口银行㊁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和贸易发展署ꎬ帮助美国企业在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地区进行海外投资ꎮ(4)强调以建立机构的形式参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1993年7月ꎬ克林顿访问亚洲并进行演讲ꎬ认为 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ꎮ新太平洋共同体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市场开放ꎮ同年ꎬ第一次亚太经合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召开ꎬ克林顿在会上指出将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定为 自由㊁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亚太经济共同体 ꎻ1994年美国与印尼等其他东南亚国家在«茂物宣言»中由提出建立一个 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区 ꎮ2.小布什时期重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9 11 恐怖主义事件发生后ꎬ小布什以反恐为借口ꎬ将美国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东南亚地区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ꎬ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ꎮ(1)积极打击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组织小布什上台后将东南亚地区定为反恐 第二战场 [7]ꎮ为打击恐怖主义ꎬ2001年美国国防部的基础预算增加了70%以上ꎬ使美国的军事力量可以更快地到达世界任何地区ꎮ2002年8月1日ꎬ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与东盟各国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签署了一份反恐协议ꎬ这份协议旨在清除东南亚地区的安全漏洞ꎬ增加美国对该地区的经济援助ꎬ为美国在该地区开展反恐提供了便利条件ꎮ2002年起ꎬ小布什在菲律宾部署了数以百计的美军特种部队ꎬ以支持菲律宾军队在南部棉兰老岛和苏鲁群岛上对抗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恐怖主义组织ꎮ[8](2)小布什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军事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军事演习㊁军事援助和军事教育和训练第一ꎬ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的军事演习主要有四个ꎮ美国与菲律宾 肩并肩 军事演习ꎻ美泰 金色眼镜蛇 是美国在亚洲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ꎬ随着新加坡㊁菲律宾㊁印尼等国家的参与ꎬ拓展成为多边联合军事演习ꎻ卡拉特 军事演习是美国同新加坡㊁泰国㊁菲律宾㊁马来西亚㊁文莱等东南亚国家举行的系列双边联合军事演习ꎻ 对抗虎 是美国和泰国㊁新加坡三国举行的 对抗 系列演习ꎮ第二ꎬ美国对东南亚的军事援助ꎮ2002年ꎬ美国根据对外军事融资计划ꎬ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增加了10倍ꎬ达到1900万美元ꎮ2003年5月ꎬ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后ꎬ美国政府承诺提供8500万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ꎬ用于菲律宾武装部队建设以及棉兰老岛的安全发展和反恐战争中具体军事的需要ꎮ2005年美国和印尼关系正常化后ꎬ美国国务院呼吁IMET恢复对印尼的全部资金援助ꎮ第三ꎬ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的传统的军事项目训练ꎮ如美国训练外国军事人员的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IMET)㊁美国派军事人员去国外进行的联合安全辅助训练(JSAT)㊁美国国防部单独为印尼准备的联合演习及训练(JCET)等项目[5]171ꎮ(二)在东南亚地区推行美国价值观的方式与力度不同克林顿和小布什的外交政策深受 威尔逊主义 的影响ꎬ但在东南亚地区宣传美国价值观的方式仍有差异ꎮ克林顿以发展经济为由ꎬ力度较为温和ꎻ而小布什以保护人权为由ꎬ其方式和态度更为直接和强硬ꎮ克林顿以改善人权状况为由ꎬ极力向东南亚国家兜售美国价值观念ꎬ以发展经济来掩盖美国进行的和平演变ꎬ试图为确立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奠定思想基础ꎮ其策略主张以循序渐进的非军事手段为主ꎬ通过与东南亚国家加强除军事之外的政治㊁经济㊁外交㊁文化交流ꎬ逐步促使有关国家发生和平演变ꎮ[9]克林顿的这种参与和扩张战略是对 威尔逊主义 的补充和完善ꎮ小布什为更好地实现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最大化ꎬ直接继承 威尔逊主义 ꎬ在向东南亚国家推行美国价值观的过程中直接干涉他国内政ꎬ方式强硬ꎮ小布什认为缅甸政府的大部分政策和行为侵犯了缅甸人民的人权ꎬ还认为缅甸政府对艾滋病㊁禽流感和贩毒疏于管理ꎬ给东南亚区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ꎬ给其他国家造成极大困扰ꎮ美国国会通过 缅甸自由民主法 ꎬ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ꎮ同时ꎬ美国也没有停止对越南的人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批评ꎬ并对其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百般阻拦ꎮ2002年ꎬ美国终止和越南的双边人权对话ꎮ2004年ꎬ美国根据 国际宗教自由法 ꎬ将越南列为 人权特别关注国家 ꎮ直到2006年小布什访问越南参加APEC会议前才把越南从这个名单上删除ꎮ(三)对南海问题的态度不同克林顿对南海采取 中立 态度ꎮ1995年ꎬ美国国务院宣布为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ꎬ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根本利益ꎬ强烈反对使用武力方式来解决南海主权问题的行为ꎬ并敦促南海争端相关国家保持克制ꎬ避免产生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ꎮ[10]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对南中国海问题的态度被认为是 中立 的ꎬ这种 中立 指在南海相关国家没有进行军事上的威胁ꎮ换言之ꎬ美国通过在主权问题上对争端管理的介入与中立的平衡ꎬ试图限制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ꎬ同时也限制东南亚相关国家的行为ꎮ[11]小布什政府格外关注并意图介入南海争端ꎮ 9 11 事件后ꎬ美国按照其制定的全球反恐战略ꎬ在东南亚地区部署一系列的军事行动ꎬ尤其在南海地区ꎮ美国以维护南海自由航行和自由贸易为借口ꎬ拉拢东南亚地区的南海当事国挑起并扩大与中国之间的矛盾ꎮ2004年4月ꎬ美国军方针对南海争端特别制定了«区域海事安全计划»ꎬ并提出美国的海军陆战部队和特种部队将在马六甲海峡驻扎ꎬ这是美国试图介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南海争端的一大证明ꎮ2007年6月ꎬ美国还和南海争端当事国菲律宾签署了未来五年的联合军演计划ꎬ为菲律宾在南海争端的解决中增加了筹码ꎬ这一行为使南海主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ꎮ三、克林顿与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外交政策不同的原因(一)国际背景国际形势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前提ꎮ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ꎬ国家的对外政策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ꎮ冷战的结束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机遇ꎮ苏联解体后ꎬ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强国ꎬ暂时形成的单极国际政治格局使美国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行动ꎮ英国伯明翰大学政治系主任马克比森(MarkBeeson)在«美国的霸权和东南亚»一文中对美国外交在克林顿时期的重大转向作了精炼而全面的概括:在摆脱了地缘政治的竞争和对抗之后ꎬ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更有能力使用美国的力量去追求更小范围内的 国家利益 (必要时使用单边主义的方式)ꎮ可以说这一过程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早已开始:在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中ꎬ地缘经济看上去已经永久取代了地缘政治的首要位置ꎬ美国得以将其力量系统地应用到经济伙伴身上ꎬ并试图消除美国长期以来的贸易赤字ꎮ[5]68-69同时ꎬ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吸引了克林顿的注意ꎮ他认为全球经济不仅仅是促进美国繁荣的工具ꎬ也是促进国际稳定的媒介ꎮ[12]因此ꎬ他把发展美国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联系ꎬ推动了美国市场资本主义的发展ꎮ冷战结束后的东南亚地区经济一枝独秀ꎬ发展良好ꎬ使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以发展经济为主ꎮ小布什时期ꎬ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的发生使美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ꎬ也使美国意识到了其面临的严峻国际环境ꎮ因此ꎬ美国在东南亚的合作从克林顿时期的经济合作迅速转向小布什时期的以反恐为中心的军事安全合作ꎮ小布什政府以 布什主义 为依据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ꎮ另外ꎬ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ꎬ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加强ꎮ小布什政府认识到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将会威胁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ꎬ2001年美国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推断中国正在崛起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对手ꎬ而美国决不允许在东南亚地区出现一个能威胁美国利益的强国ꎬ特别是东南亚现已成为具有军事竞争影响力的地区ꎬ这也使得小布什进一步提高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力度ꎮ(二)国内背景外交是内政的延续ꎬ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国内环境密不可分ꎮ每一届美国政府面临的国内环境不一样ꎬ导致其制定的对外政策不相同ꎮ冷战结束后ꎬ美国民众将视线转移到异常尖锐的国内社会问题上ꎮ该时期美国经济发展低迷ꎬ由此引发贫富差距日益扩大㊁失业率上升㊁暴力犯罪㊁医疗保险费用昂贵等社会问题ꎬ还有由种族矛盾引发的冲突和城市骚乱等问题ꎬ这些问题导致美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严重下降ꎮ因此ꎬ克林顿以 振兴美国经济 和 国内问题优先 为主题ꎬ通过竞选赢得美国总统的位置ꎮ上任后的克林顿政府全力解决国内社会问题ꎬ形成了重经济的对外政策ꎮ在其两任任期结束后ꎬ美国国内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ꎬ国际贸易和资本投资也得到了空前发展ꎮ小布什上台后ꎬ 9 11 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使美国的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ꎮ首先ꎬ 9 11 事件使美国的经济大幅度下滑ꎬ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了暂时性 威胁 ꎮ其次ꎬ美国民众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ꎬ美国 坚不可破 的神话被破坏ꎬ美国人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感ꎮ最后ꎬ很多美国民众排斥在美的留学生ꎬ并反对美国的移民政策ꎮ为了缓解国内人民的紧张情绪ꎬ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及政权合法性ꎬ小布什时期的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以发展军事安全合作为主ꎮ(三)组成内阁的成员不同克林顿属于民主党中间派成员ꎬ其外交政策带着 理想主义 的特点ꎮ因此ꎬ克林顿的内阁成员以温和派为主:国务卿克里斯托弗(WarrenMinorChristopher)以 谨慎的温和派 著称ꎻ国防部长阿斯平(RiceAspin)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ꎬ也是民主党温和派代表人物和国会的重要人物ꎻ身为总统贸易代表的坎特(MichaelCanter)和商务部长布朗曾是竞选总管和民主党主席ꎬ在大选中鼎力帮助克林顿ꎮ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内阁成员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带有温和的特点ꎬ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也主张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ꎮ小布什作为共和党的一员ꎬ在任德克萨斯州州长时就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ꎮ成为总统后ꎬ小布什领导下的内阁成员大都是新保守主义者ꎬ更加关注国际局势ꎬ主张输出美国式民主ꎬ如副总统切尼(RichardBruceChenery)㊁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HenryRumsfeld)㊁副总统艾瑞克埃德尔曼(EricEdelman)㊁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JohnRobertBolton)等ꎮ小布什的对外政策在新保守主义的驱动下产生了 布什主义 崇尚军事上先发制人ꎬ追求绝对自由ꎬ谋求美国称霸ꎮ这使小布什政府成为美国现代意识形态印记最鲜明的一届政府ꎮ另外ꎬ国防部㊁国家安全委员会㊁外交部等机构都被控制在强硬的新保守主义分子中ꎬ这些人员的上任促进了美国对东南亚强硬外交政策的制定ꎮ四㊁结语本文仔细分析克林顿㊁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地区外交政策呈现的相同点㊁不同点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ꎬ在后冷战时代背景下考察美国对东南亚地区战略东移的历史进程ꎮ冷战结束后ꎬ东南亚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再度吸引已 远离 的美国ꎬ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东移ꎮ这时期的美国吸取冷战时期越南战争的教训ꎬ采取 步步为营 的方式靠近东南亚并加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ꎮ而之后的奥巴马和特朗普总统延续后冷战时代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ꎬ继续推行美国的战略东移ꎮ为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ꎬ美国会持续关注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问题ꎮ因此ꎬ中国必须警惕美国与一些国家做出任何有损我国国家利益的行为ꎮ[参考文献][1]SaladinAmbarꎬWoodrowWilson.ImpactandLegacy[EB/OL].(2018-06-17)[2018-06-20].https://millercenter.org/president/wilson/impact-and-legacy.[2]StevenErlanger.ClintonApprovesNewU.S.SanctionAgainstBurmese[N].TheNewYorkTimesꎬ1997-04-22. [3]MarcellaBerkeleyGillꎬComparingtheForeignPolicyDoctrinesofBillClintonandGeorgeW Bush[J].E-InternationalRe ̄lationsStudentsꎬ2017(14).[4]MelvynP.Leffer.ThinkAgain:Bush sForeignPolicy[N].ForeignPolicyꎬ2009-10-23.[5]白雪峰.冷战后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霸权秩序的建构[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ꎬ2011.[6]BillClinton sDoctrineofEnlargementofForeignPolicies[N].NewYorkEssaysꎬ2016-10-10.[7]ErikMartinezKuhontaꎬU.S.ForeignPolicyinSoutheastAsia:theImperativeofInstitutions [J].HarvardAsiaQuarterlyꎬ2004Fall.[8]RichardP.CroninꎬTheSecondBushAdministrationandSoutheastAsia[EB/OL].(2018-06-17)[2018-06-20].ht ̄tps://www.files.ethz.ch/isn/45521/Bush-SEA_KF_Cronin_17July2007.pdf.[9]萨本望ꎬ尚鸿.美国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评析[J].外交学院学报ꎬ2001(2).[10]SeanR.Liedman.U.S.StrategyintheSouthChinaSea[J].TheJournalofPoliticalRiskꎬ2016(5).[11]M TaylorFravel.U.S.PolicyTowardstheDisputesintheSouthChinaSeaSince1995[EB/OL].(2014-03-01)[2018-06-11].https://taylorfravel.com/documents/research/fravel.2014.RSIS.us.policy.scs.pdf[12]Thinkagain:Clintonforeignpolicy[N].ForeignPolicyꎬ2009-11-19.ComparisonsofAmericanForeignPoliciestowardsSoutheastAsiabetweenBillClintonandGeorgeW BushZHULu-minꎬXIANGZi-jing(SchoolofMarxismꎬXiangtanUniversityꎬXiangtanHunan411105ꎬChina)Abstract:InthePost-Cold-WareraꎬforeignpoliciesbetweenBillClintonandGeorgeW BushtowardSoutheastAsiahad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Thesimilaritiesweremainlyreflectedinthefollowingaspects:firstꎬbothClintonandBushweredeeplyinfluencedbythe Wilsondoctrine ꎬfocusedonputtingAmericanvaluesinSoutheastAsiaꎻsecondꎬbothhadstrengthenedeconomicandmilitaryco ̄operation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SoutheastAsiancountries.Thedifferencesweremainlyreflectedinthefollowingaspects:firstꎬthemeanstoachievethestrategicgoalsinSoutheastAsiabetweenClintonandBushweredifferentꎻsecondꎬthewayandstrengthoftheClintonandBushtopromoteAmericanvaluesinSoutheastAsiawereinconsistentꎻandthirdꎬtheattitudetowardstheSouthChinaSeaweredifferent.ThechangesintheInternationalanddomesticenvironmentandthedifferentcompositionofthecabinetwerethemainrea ̄sonsfordifferences.Keywords:BillClintonꎻGeorgew bushꎻSoutheastAsiaꎻforeign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