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脾破裂23例诊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延迟性脾破裂25例吴志兵,程中安(安徽省红十字会铜陵医院普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摘要: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治。
方法 对25例延迟性脾破裂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手术治疗24例,均行脾切除术,非手术治疗1例。
全部病例均治愈。
结论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保脾治疗应受重视。
关键词:脾破裂;延迟性;脾切除;非手术治疗中国图书分类号:R657.6;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469(2004)04-0267-02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 in25casesW U Zhi2bing,CHE NG Zhong2an(Dept o f G eneral Surgery Anhui Province Red Cor ss Tongling Hospital,Tongling 244000,China)Abstract:Aim T o explor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Mehtods 25cases of 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 esults O f these24cases received operative treatment,all the24cases underwent splenectomy,1case received non2 operative treatment.All the25cases were cured.Conclusion The keys to the diagnosis of delayed rupture of sleen are heightening our vig2 iliance,we should observe carefully the changes of patients’condition;Operation is regarded as the principle of the treatment,we should attch im2 protance to the treatment for preserving spleen.K ey w ords:splenic rupture;delayed;splenectomy;non2operative 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DRS)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早期症状隐匿,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和病死率均高于一般脾破裂。
延迟性脾破裂26例诊治体会
田玉来;李会齐;王明国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2)016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6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大多有典型的腹部外伤、腹部轻度疼痛、腹痛缓解、腹痛加重、失血性休克等临床特点,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术前明确诊断,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延迟性脾破裂临床不多见,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治疗方法以脾切除为主.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田玉来;李会齐;王明国
【作者单位】麟游县人民医院 721500;宝鸡市人民医院 721000;宝鸡市人民医院7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62
【相关文献】
1.延迟性脾破裂并发休克32例的诊治体会
2.12例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
3.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43例诊治体会
4.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
5.延迟性脾破裂并发休克32例的诊治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
蔡怀生
【期刊名称】《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2(015)004
【摘要】@@ 作者10年来共手术处理脾外伤216例,其中延迟性脾破裂(DRS)28例,占12.96%,现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456-457)
【作者】蔡怀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27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6
【相关文献】
1.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17例报告) [J], 王玉丽
2.外伤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19例报告) [J], 童兆庆
3.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J], 袁宏钧;邹寿椿
4.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J], 林殿琨
5.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17例报告) [J], 王玉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脾破裂延迟性出血21例诊治分析
任志高;丁志清
【期刊名称】《南通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16)001
【摘要】报道脾破裂延迟性出血21例,有外伤史17例。
经B超确诊6例,行腹腔穿刺结合临床症状确诊15例。
结果:行脾切除术10例,脾切除加脾体异位移植术8例,脾修补术2例,保守治疗1例,此病易漏误诊,可疑者腹腔穿刺,诊断性腹腔冲洗,B超检查有助于确诊。
【总页数】1页(P63)
【作者】任志高;丁志清
【作者单位】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62
【相关文献】
1.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治分析 [J], 廖君屯
2.延迟性脾破裂37例诊治分析 [J], 史坚强;崔洁;吴文春;朱时平
3.延迟性脾破裂23例诊治分析 [J],
4.外伤性脾破裂延迟性出血24例诊治分析 [J], 高军业
5.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37例诊治分析 [J], 吴文春;邢学明;任亮;史坚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腹部外伤导致延迟性脾破裂临床分析目的提高对胸腹外伤致脾脏延迟性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分析患者受伤及诊疗经过,通过详细的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对患者作出及时正确诊断与治疗。
结果患者经抗休克及手术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
结论对闭合性胸腹外伤患者在就诊时要查体仔细,早期正确诊断及处理,并做好观察随访工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layed splenic rupture caused by blessure thoracoabdominale. Methods Patients after injury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ere maken timely through the detailed check-up and necessary auxiliary examinations. Results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after 2 weeks treatment of the resistance to shock and surgical. Conclusion It should be performed carefully for delayed splenic rupture patients in charge and they should be give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do the observation follow-up work.[Key words] Delayed splenic rupture; Blessure thoracoabdominale; Shock; Trauma外伤性脾破裂是现代交通意外和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外科损伤,临床上较为常见,且诊断较为容易,预后也较好。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
陈进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12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B超辅查,腹腔穿刺简易方便,确诊率高,本组均行手术切除脾脏.结果:本组病例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详细询问病史,B超辅查,腹腔穿刺简便、安全、快捷,一旦确诊及时脾切除.
【总页数】2页(P160-161)
【作者】陈进
【作者单位】226551,江苏省如皋市磨头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治分析
2.延迟性脾破裂37例诊治分析
3.延迟性脾破裂26例诊治体会
4.腹腔镜在延迟性脾破裂诊治中的应用
5.延迟性脾破裂23例诊治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
方法:B超辅查,腹腔穿刺简易方便,确诊率高,本组均行手术切除脾脏。
结果:本组病例均治愈,无并发症。
结论:详细询问病史,B超辅查,腹腔穿刺简便、安全、快捷,一旦确诊及时脾切除。
关键词延迟性脾破裂B超辅查腹腔穿刺脾切除我院自2005年8月~2009年3月共收治延迟性脾破裂21例,均行脾切除术,本组病例均治愈,无任何并发症。
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1例中,男18例,女3例,年龄28~74岁。
致伤原因:跌倒6例,棍棒击伤7例,重物击伤3例,交通事故4例,无明显外伤史1例。
主要症状和体征:本组20例均有典型的伤后左上腹剧痛,继发满腹痛。
其中8例在伤后劳动负重时突然出现腹痛,伴体位性头晕。
全组病例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性血液,全组病例均有一定程度的贫血,低热38℃左右,术前B超辅查均与手术相符,腹部X线8例左膈肌升高。
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在快速扩容补液下进行脾切除术,术中发现脾包膜与实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分离和剥脱,腹腔内积血在800~1800ml不等。
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无1例并发症发生。
讨论脾损伤据Call4级分类:Ⅰ级:被摸破裂;Ⅱ级:浅的脾实质破裂;Ⅲ级脾实质破裂已涉及脾门或脾已部分离断;Ⅳ级:脾动静脉主干离断。
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脾破裂患者中,絕大多数因脾脏包膜及实质脾蒂破裂出血多,表现严重的失血休克,腹部剧痛,这样类型的患者较易诊断,立即手术效果好,风险小。
但仍有15%左右的患者为包膜下破裂或包膜裂伤较小,被血块堵塞或与周围脏器粘连暂无出血,或出血缓慢,伤后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较轻,48小时后才表现脾破裂的症状,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延误[1]。
特别是伤后患者腹痛通过治疗或未治疗后,腹痛缓解,局部症状不明显,工作劳动如常,在工作劳动中突然发生腹痛剧烈,站立性体位头晕,一般在伤后1周出现症状。
本组有2例,1例患者骑自行车时偏侧倾,人未倒地,但左季肋部被车把顶撞。
延迟性脾破裂26例的诊治体会
宋孟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6(015)023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7月-2006年2月收治的26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病情稳定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并严密监护病情.18例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全部患者病愈出院.结论延迟性脾破裂具有典型的间歇性腹痛及失血性休克症状,临床医生应保持警惕性,结合影像学诊断、腹腔穿刺进行早期诊断,治疗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少部分患者根据情况保守治疗亦可治愈.
【总页数】2页(P3256-3257)
【作者】宋孟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塘下中心医院,浙江,瑞安,3252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657.62
【相关文献】
1.延迟性脾破裂26例诊治体会 [J], 田玉来;李会齐;王明国
2.12例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 [J], 许正文
3.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43例诊治体会 [J], 李论;张克明
4.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 [J], 文金
5.延迟性脾破裂并发休克32例的诊治体会 [J], 李宁博;钟进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体会(附18例分析)
夏仁品;黄建文;吴娟;刘源;卢实春
【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年(卷),期】2004(3)11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间收治18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B超和CT等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4.4%.本组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并发脾窝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对胸背,腹部外伤患者应仔细检查,严密观察.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B超及CT检查可使患者获得满意诊断.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夏仁品;黄建文;吴娟;刘源;卢实春
【作者单位】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100054;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外科;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料;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100054;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10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膀胱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附8例分析) [J], 宫凌;路爱青
2.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J], 袁宏钧;邹寿椿
3.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分析 [J], 张凯;张海强;王伟
4.膀胱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附8例分析) [J], 宫凌;路爱青
5.创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附18例报告) [J], 肖虹;牛惠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治我院1999~2006年经治迟发性脾破裂15例,就其临床诊断方法,提出意见。
资料与方法男性11例,女性4例,21~50岁10例。
受伤原因:跌伤9例,击伤6例。
15例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
伤后出现脾破裂症状,48小时~2周内11例,15~30天3例,40天1例。
出血性休克13例,左上腹痛15例,局部压痛、肌卫、反跳痛12例。
合并胸部挫伤,左肋骨折6例,腹穿抽出不凝血者6例,腹部X 线检查10例为脾影加大、模糊,左膈移动度下降。
15例均行脾切除,3例经腹腔镜后中转开腹.14例痊愈。
1例因连续2次手术、中毒性休克、膈下脓肿死亡。
平均住院19.5天。
讨论迟发性脾破裂又称脾包膜下破裂、延迟性脾破裂、继发性脾破裂等。
迟发性脾破裂的定义目前广泛使用的有两种:①腹部外伤后48小时内无症状,而在2天或更长时期内才出现内出血症状的脾破裂[1]。
②腹部外伤后经过一段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隐匿期,而于48小时以后才出现脾破裂症状[2]。
笔者认为第1种定义确切。
第2种定义中,伤后隐匿期症状表现轻微,临床上难以掌握,常与一般脾破裂混淆,实际上是一般脾破裂延误诊断的结果。
提高迟发性脾破裂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确诊,我们有如下体会:迟发性脾破裂从外伤到出血,由2天到数周或几个月,多数出血发生在1周内,2周以内者占75%。
本组1周内占1/3,2周内占2/3,最长者40天。
脾脏本身有病变的青壮年患者,在腹部外伤中脾破裂的可能性更大。
本组8例病检证实脾脏有纤维化或脾脏畸形。
诊断本病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性,对可疑病例,必须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全面体检,严密地动态观察,进行必要的检查,综合分析,使本病在潜匿期得到早诊早治。
观察中最常见的症状是伤后持续性上腹痛,体征为局部压痛、肌卫、反跳痛占80%,伴休克占87%。
Kchr征虽为少见,一旦出现就有早期诊断意义。
若无典型Kchr征,也不能麻痹大意。
本组3例,Kchr征虽为阴性,但通过其他检查得到确诊。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疗18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本组18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明确诊断17例,误诊为异位妊娠者1例,其中17例得以及时救治, 1 例死亡。
结论: 延迟性脾破裂如能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救治均能得到良好的预后,而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腹腔穿刺,b超,ct检查是避免误诊、漏诊的重要方法。
治疗以手术为主,可根据病情、脾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伤等情况选择脾切除或保脾手术。
【关键词】延迟性;脾破裂;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36-02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5-53岁。
致伤原因:5例患者被人击打致伤,10例交通事故,3例高处坠落。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外伤后6-22天内突发左上腹部疼痛,随后发展为持续的全腹疼痛,腹痛程度轻重不一。
腹痛发作前均有明确的活动、腹压增加等诱因。
来院时轻中度休克者12例,重度休克者1例。
1.3 诊断:18例患者均做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11例(阳性率61.1%);b超检查者13例,11例发现有脾破裂征象,阳性率84.6% ;ct检查9例,9例均发现有脾破裂征象,阳性率100%。
术前明确诊断延迟性脾破裂者17例,误诊为异位妊娠者1例。
1.4 损伤分级:参照2004年中华外科学会脾外科学组提出的国内统一脾损伤程度分级标准⑴,本组病例i级2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7例。
1.5 治疗及结果:17例明确诊断者予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救治,其中15例行手术治疗, 8例行全脾切除术,2例行脾修补术,5例行脾大部切除术,术后均恢复良好;1例患者拟行非手术保脾治疗,输血补液扩容6小时后仍有继续失血表现,行手术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来院时已重度休克,出现心跳呼吸停止,予心肺复苏,补液扩容,未手术即死亡。
延迟性脾破裂23例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延遲性脾破裂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
方法:对23例延迟性脾破裂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23例患者手术治疗19例,其中脾切除14例,脾部分切除2例,脾修补术2例,自体脾片网膜内移植1例,保守治疗4例,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提高对延迟性脾破裂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治疗方法选择,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延迟性脾破裂在急诊工作中并不少见,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但是因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比例较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各类相关报道逐渐增多,现将2005-2012年本科收治的延迟性脾破裂23例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计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1.2岁。
致病原因:车祸外伤10例,打击6例,坠落伤5例,原因不清2例。
发病时间:除2例原因不清外,均在受伤后2 d以上,其中2~7 d 11例,8~14 d 8例,>15 d 2例。
1.2临床诊断本组有7例受伤后在我科或其他医院进行诊治,当时有左上腹或左季肋区疼痛,并行相关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离院后经过一定时间出现突发剧烈左上腹疼痛,再次就诊,其他患者受伤后症状轻微,疼痛均自行缓解,未予诊治,出现剧烈腹痛后首次就诊。
全组患者查体均有腹肌紧张,左上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就诊时或1 h内出现心率增快>120次/min,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表现者9例。
血常规检查Hb<10 g/L患者20例,行腹腔穿刺有不凝血患者15例,经影像学(B超或CT)检查发现脾破裂23例。
1.3治疗患者入科后均给予液体复苏治疗,使用止血药物,监测生命体征,红细胞压积及Hb含量,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红细胞压积及Hb含量稳定,未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治疗中出现休克不能纠正或短时间内血压上升,很快就下降;红细胞压积及Hb含量进行性下降等,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脾脏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其中脾切除14例,脾部分切除2例,脾修补术2例,自体脾片网膜内移植1例。
2结果
本组患者4例保守治疗,均给予补液(晶体,胶体),成分输血,止血药物,抗生素、营养支持等应用,监测生命体征,动态监测血常规,定时影像学复查等治疗,患者绝对卧床2周,出院后2周复查一次,半年内禁止剧烈运动,随诊半年均无异常。
手术患者术后无爆发性感染,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
3讨论
3.1概念及机理延迟性脾破裂又称继发性脾破裂,是指外伤后48 h以上出现症状的脾破裂。
其发病机制主要有:(1)大多数患者为包膜完整,包膜下实质挫伤,随着出血量增加,包膜破裂,引发症状;(2)脾脏破口较小,出血缓慢,持续一段时间才出现症状;(3)脾脏完全破裂,但是凝血块或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血肿,因为某些原因破裂引起症状[1]。
3.2诊断1977年大山廉平总结延迟性脾破裂主要有3种征象:Kehr征(左肩牵涉痛)、Balance征(左上腹固定浊音)、Tyedelenberg征(里急后重,提睾肌收缩致阴茎勃起)。
1964年Lorimer指出延迟性脾破裂三联征:无明显出血原因的出血;左侧膈肌升高或活动受限;胃底或胃体有充盈缺损[2]。
延迟性脾破裂典型的症状是腹痛-缓解-突发剧烈腹痛,缓解期长短不一,80%在受伤2周内,个别长达数月或数年,早期症状较轻和不典型,所以早期极易误诊或漏诊。
缓解期中,患者往往没有留院观察,发病时周围环境复杂,易造成不能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容易发生休克导致死亡。
所以在患者发生左上腹、左季肋区或左侧腰背部外伤后,作为急诊外科医师要提高警惕,尽量让患者留院观察,尤其有左9、10、11肋骨折时[3]。
如患者不愿留院,一定告知患者如有左上腹剧烈疼痛时,一定及时来院复诊。
在接诊患者时,如有可疑,一定详细询问病史,注意有无左上腹外伤史,同时仔细体格检查,及时查血常规,注意红细胞压积和Hb含量。
诊断性腹腔穿刺是必须进行的操作,此操作简单快速,阳性率较高,但出现阴性结果时也不能轻易下结论,必要时重复穿刺或行腹腔灌洗,有报道延迟性脾破裂阳性率达96%~99%[4],此方法是诊断内脏损伤的基本方法,但上诉方法无法对损伤器官定位,也不能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5]。
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左侧膈肌抬高,活动受限、左上腹密度增加等表现,对诊断有一定的意义,B超检查简单易行,携带方便,无创,可重复性高,可以发现脾脏包膜下或脾实质内低回声,脾形态变化及腹腔内积血,阳性率较高,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早期破损较小时不易发现。
CT检查能清晰的显示脾脏的形态,对包膜下及脾实质损伤有重要的诊断意义,CT检查阳性率也较高,但是也有漏诊的可能[6],笔者认为如怀疑脾破裂,首选检查应为B超。
本组23例患者行B超或CT检查均显示阳性。
另外有一些检查对脾破裂出血也有一定的价值,如核素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因脾破裂大多为急症,上诉检查大多较复杂,对病情进展缓慢、诊断困难的患者可以适当考虑。
复习文献,总结经验,笔者认为延迟性脾破裂诊断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既往外伤史,尤其是左季肋区外伤史;(2)腹痛-缓解-突发剧烈腹痛症状;(3)全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压痛等体征;(4)腹腔穿刺有不凝血,或腹腔灌洗阳性;(5)辅助检查B超或CT等影像学改变;(6)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压积下降,Hb含量下降等。
3.3治疗治疗原则为生命第一,无论采取什么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的作用,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对循环血有过滤清除的作用,脾脏切除后易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提高了血栓的风险;增加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易出现感染性疾病,有人研究脾切除患者尤其是小儿有发生爆发性感染综合征(OPSI)的危险,普遍认为OPSI发生率成人为0.3%,儿童为0.6%[7-8],所以脾脏在现代外科学当中不再是“切除无害”的器官了,有学者认为,延迟性脾破裂发病时间距
受伤时间长,组织水肿,包膜与脾实质分离等原因造成修补手术较为困难,主张以脾切除术为主。
笔者认为:(1)在扩容后,血液动力学很快趋于稳定,无腹内其它脏器损伤,持续生命体征监测稳定,反复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加重表现者[9],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尽量保证脾脏功能,以防止脾切除后各种并发症的风险;(2)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征象表明存在持续出血,则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受伤时间、脾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来决定。
临床中脾破裂分级的方式为:Ⅰ级:脾包膜破裂或多发裂伤长度<5 cm,深度<1 cm;Ⅱ级:孤立或多发裂伤,长度≥
5 cm,深度≥1 c m,脾门完整;Ⅲ级:不规则破裂,脾门受损或脾已部分离断;Ⅳ级:脾广泛破裂,包膜广泛剥脱,脾动脉主干受损或离断[10]。
病理性脾肿大并延迟性脾破裂、Ⅲ级以上脾破裂行脾切除术,脾切除者可以行自体脾片移植术;Ⅰ、Ⅱ级脾破裂者可行保脾手术:脾包膜及实质均有损伤未达脾门者,根据腹腔污染情况及脾包膜及实质的水肿可以选择脾部分切除;脾包膜破裂,脾实质无损伤者,可以行脾修补术[11-12]。
另有医师报道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破裂取得良好的疗效[13]。
本组手术患者因术式选择得当,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应强.外科治疗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2,27(16):92-94.
[2] 邱云峰,徐海民,陈虹,等.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28例[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8,14(8):575-576.
[3] 金永法,周伟幸,杨寅.延迟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9,11(3):347-348.
[4] 汪青.14例迟发性脾破裂诊治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98-1400.
[5] 郭定恩.延迟性脾破裂13例诊治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38.
[6] 叶琳,马庆久.延迟性脾破裂25例诊治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杂志,2007,23(10):913-915.
[7] 李力鹏,王战红,李小军.保守治疗儿童Ⅰ~Ⅲ级外伤性脾破裂4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45-49.
[8] 禹志,李杰.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97-98.
[9] 杨雁灵,徐小平,吴国强,等.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3):186-187.
[10] 陈永年,罗光辉,苏兴桂,等.腹腔镜在脾臟外伤保脾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1):3-5.
[11] 杨权光.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45-146.
[12] 郭建虎,毛登峰,赵丹东.48例脾破裂原位保脾术治疗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08-209.
[13] 程海辉.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损伤出血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7):878-879.
(收稿日期:2013-02-04)(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