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4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课时跟踪(含解析)(必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7
2021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高考热度★★★)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2.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决定性作用。
4.生产与消费是连接分配与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5.我国当前的各项工作应该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6.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7.生产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除贫富差距。
9.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0.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11.我们应当把社会大生产作为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3.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14. 集体经济,是由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15.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1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17.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但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
18.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9.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20.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各地区居于优势地位。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高考热度★★★★)21.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独资企业。
22.公司的决策机构包括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23.企业应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
24.企业兼并、破产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不利的。
25.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是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6.企业经营成功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7.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凭借购物便捷、“组团”购买优惠力度大等优势,网络团购逐渐成为中国网民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促使我国网购市场日趋成熟,“美团网、窝窝团、拉手网”等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 )A.消费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经营方式的调整B.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C.消费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D.生产方式的调整带来了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2.近两年来,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60%,智能手机消费时代正在到来。
个人生活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产生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的社会交往中的困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消费者应当适应社会转型,转变生活方式,科学合理消费②人们生活消费和娱乐方式受生产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影响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过度手机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必然结果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3.国务院通过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其产生的影响,在下列传导顺序中正确的是( )A.避免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刺激消费需求B.促进交通健康发展—方便群众出行—提高公路通行效率C.提高公路通行效率—引导消费结构升级—降低居民出行成本D.降低居民出行成本—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拉动国家经济增长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要翻一番。
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根本途径是( )A.深化改革,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B.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C.加大财政税收调节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5.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会议指出,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考点考情1.生产与消费(三年5考)①生产决定消费②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③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年4考)①公有制为主体②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考向分析1.从内容上看,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同时也考查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侧重考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
2.从形式上看,近几年高考中,以选择题为主,偶尔有少量的非选择题。
选择题、非选择题基本以当前居民消费情况、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等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
考点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时政热词] 从“海淘”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
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
(2)拉回海外消费,需要国内产品来一场“品质革命”,跟上消费升级步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生产端入手,破除体制障碍,降低企业成本,推动适应新需求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但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知识拓展] 现实中如何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对国家来说,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做好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要重视引导消费需求,或刺激或抑制某些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2)对生产者来说,既要重视生产过程,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商品竞争力;又要重视消费环节,只有正视市场上的消费需求,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3)对消费者来说,既要继承优良消费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适当扩大消费需求。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选择题1.(2019届重庆市模拟)“互联网+”与出行方式日益深入融合和改变的今天,共享单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
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结构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解析:选 C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是指人们消费的对象只有先被生产出来,才能用于消费,没有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能消费的,①与题干不符。
“互联网+”与出行方式日益深度融合,说明互联网的产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体现了生产对消费方式的决定作用,②正确。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并未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③与题干不符。
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共享单车,扩大了人们对共享单车的需求,说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项。
2.(原创)5G时代真正实现“万物互联”,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联系起来。
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电网、智慧放牧种植等都能够实现,居民可以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
无人产品开始普及,特别是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让消费者免于驾驶。
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②科学技术进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④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质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 5G时代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居民可以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表明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④正确;①强调了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与题意无关。
故选D。
3.(2020届黑龙江牡丹江测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优质需求,使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国家重视供给侧改革是因为( )①消费能为生产引领方向②消费对生产起决定作用③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 D 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重视供给侧改革就是重视生产,原因在于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入选。
④观点与题意相符,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从而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入选。
①观点与题意不符,国家重视供给侧改革,是强调生产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消费对生产的引领作用,排除。
②观点错误,生产决定消费,而不是消费对生产起决定作用,排除。
故选D。
4.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能有效缓解压力的农村果蔬采摘游活动深受青睐。
许多果蔬种植农户抓住商机,推出亲子采摘、快乐采摘等活动,生意火爆。
这表明( )①旅游产品多样化是刺激消费的最终动力②消费需求引导经营者面向市场调整生产③体验式消费方式决定了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个性化消费需求促进了经营模式的转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 D ①错误,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③错误,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D。
5.智能手表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手表的概念,智能手表不仅仅用来看时间,它可以与互联网相连,我们可能因此而改变生活习惯;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这反映出(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 D 智能手表的出现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反映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通过智能手表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反映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①④正确。
②③与题意无关。
故选D。
6.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 987亿元,比2017年增长9.0%,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6.2%,其中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升至49.5%,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增长23.9%。
这说明( )①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前景可观②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③服务性消费成为人们的消费首选④人们的消费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 A 网络零售额的增长,说明消费新业态发展,①符合题意;从消费增长率增长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6.2%,可推断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②符合题意;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为49.5%,说明服务性消费成为消费总支出的主要部分,但不能说明服务性消费成为人们的消费首选,排除③;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消费差距扩大,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A。
7.高铁领域,中国国企用5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40年的路;航天领域,中国国企铺就了38万公里的漫漫奔月路;能源领域,中国国企攻克煤直接液化等一系列战略储备技术,为国家能源安全未雨绸缪……这表明( )A.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B.国有资产在我国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投资拉动D.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到完善解析:选 A 在交通、航天、能源等领域,我国国企即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A符合题意。
8.到2020年,我们要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有( )①强化国有企业的公益性,以保障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②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入股国有企业③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④造就一大批善于经营的企业家,不断提高他们的薪金待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我们要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对此需要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入股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②③正确;①不选,因为国有企业也要以营利为目的;④不选,因为提高企业家的待遇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无关。
故选B项。
9.(原创)2019年11月21日,中石油集团完成公司制改革,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并根据国资委的相关要求,中石油以公司制改制为契机,建立董事会等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有利于( )①明确权责,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②激励创新,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③推进改革,保证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④促进发展,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 A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使机构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企业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①②符合题意。
国企改革,治理结构优化并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③说法错误。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选A。
10.(原创)2019年6月21日,四川省发布的民营经济蓝皮书显示,2018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2 868.37亿元,增速快于全省GDP,占GDP比重达到56.2%,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主体数量达到545.25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2%,全省90%的税收由民营经济贡献,容纳了全省90%的新增就业。
由此可知( )①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②在就业方面民营经济作出重大贡献③四川的税收主要来源于民营经济④民企已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全省民营经济主体数量达到545.25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2%,全省90%的税收由民营经济贡献,容纳了全省90%的新增就业,表明民营经济宽裕促进就业,是四川税收的主要来源,②③正确;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①排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排除。
故选C。
11.(2019届黑龙江哈尔滨测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经济增长迅猛。
据统计,私营企业现有1 879万多家,为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表明( )①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②私营经济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③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私营经济已经取代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③解析:选 A 从材料中“为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①入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各类企业创造社会财富、开展正当竞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③入选;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是主体,②④错误。
故选A。
12.(2019届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测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强调,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中国复兴的新经济形态。
混合所有制改革( )①会加速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②可以让国有资本放大调节的功能③其目标是实现公司股权的多元化④让国有资本搭民营经济发展便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 D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让国有资本搭民营经济发展便车,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让国有资本放大调节的功能,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混合所有制改革,针对国有股占比过大的现象,通过引入民资、外资使国企股权多元化,进而形成竞争机制,消除垄断,激发企业活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于私有化,①错误;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是引入民资,促进生产力发展,③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13.(2020届广东中山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面对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以及能源短缺状况,国务院出台了新一轮的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
《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推动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依据。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依据。
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即生产与消费的知识。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
“对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推动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发挥消费对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为消费创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