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0.66 KB
- 文档页数:2
高一政治知识点: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的基本要素在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生产的基本要素。
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进行生产活动的人力资源,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生产资料:是用于生产的各种工具、设备和物资,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工厂、土地等。
•劳动对象: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加工对象,包括土地、矿产资源、自然植物等。
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它们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生产活动。
2. 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进行经济生活和经济管理所建立的一套制度。
它是一种根据不同的经济目标和价值观念,对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和分配方式进行规范的体系。
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制形式、经济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
•所有制形式:指在生产资料上,所有权属于谁的问题。
主要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形式。
公有制即国家或全体人民所有,私有制即个体或集体所有。
•经济组织形式:指国家和企业在生产中的组织形式。
主要分为企业组织和国家组织两种形式。
企业组织是指生产经营活动由企业主、个人或集体所有者负责,国家组织是指生产经营活动由政府机关负责。
•分配方式:指经济成果如何分配的问题。
主要分为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两种方式。
按劳分配即按照个人劳动投入和贡献的多少给予相应的报酬,按需分配即按照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不同进行资源分配和分配。
3. 不同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国家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制度。
3.1. 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主要以自然经济方式进行,人们基本上是以自给自足为主。
•奴隶制经济制度:奴隶主拥有生产资料,奴隶成为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归奴隶主所有。
•封建制经济制度: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农民以地租和劳役的形式奉献劳动成果。
3.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经济为主导,生产、分配和交换等经济活动由市场自由调节。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对生产、分配、交换等经济活动的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本文就生产与经济制度这一课程内容,就其核心理念、历史发展、现代表现等方面做一详细阐述。
一、生产的基本概念
生产是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组合,生产或者制造出各种生产资料或消费品,以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
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包括自然物、劳动工具、生产经验等生产要素。
劳动力是指人类的体力和智力的结合,生产关系则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之间形成的经济联系。
二、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人类的经济活动并不受国家和政府的管理,而是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合作和交换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在“盈利经济”阶段,商业和手工业逐渐兴起。
到了“自给经济”阶段,商品生产和商业交换开始发展。
到了资本主义阶段,生产资料变成了商品,通过市场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表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体现。
在其中,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性企业,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民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将“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体制,创新科技、发展教育和培育中小企业等都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总之,生产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个时期的经济制度有所不同,但都是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服务的。
我们要深刻理解
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关系,科学地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