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

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

对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3.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着名接受美学理论

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

4.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

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

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

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7.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

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8.典型: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作者用典型化

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

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10.艺术真实 (P158)

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灵感和直觉p134(灵感和直觉)

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向顿悟。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后的成果,它获取的是成熟的答案,其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而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敏锐的判断,它得到的是推测性的洞察,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2.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p153)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凡是在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在假定性情境之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本性及其必然性,

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

3.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学说有更大合理性p41(劳动说)

其他学说也包含一定的真理,但相比起来,“劳动说”包含了更多的真理成分。“巫术说”未能回答巫术艺术产生的原因,但从“劳动说”的立场来看,巫术仪式可以说是人类蒙昧阶段对劳动收成的祈望。“宗教说”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力的无能为力,转而变成对超自然力的崇拜;但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劳动在文艺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游戏说”认为文艺源于游戏,而游戏又源于人的生理需要。这使得文艺起源问题沦为生物学意义的解释;从“劳动说”审视“游戏说”可知,文艺与游戏都源于劳动。无论从人的群体生活来看,还是从人的个体成长来说,游戏和文艺最终还是要归于劳动。

4.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P203(文学形象特征)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5.王国维是怎么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p223(意境分类)

王国维将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情感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比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浑欲不胜簪。”此诗道出了作者历经战乱,特别是目睹安史之乱后京城的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花草本不含泪,鸟儿也不会因人的别离而惊心,只因诗人的痛苦不堪,所以都有了人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有我之境”。而“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已经画面。王国维认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

境”,作者自己虽然出现在画面中,但它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

6.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文学理论是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根据不同国别、地域、民族及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等分类标准,可分为国别史、世界或地区史、通史或断代史、民族史、分体史等.

联系:

它们之间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三者互相包含.搜集文学作品和研究文学发展的文学史家,如果没有文学理论作为依据,是无法进行工作的;而批评家要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优点、缺点进行判断与评价,不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来武装自己也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文学理论家更是离不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区别:

文学理论是对整个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的原则与方法的科学;而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艺思潮为指导,对一定性质的文艺实践起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的文学研究;文学史是关于文学的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

7.简述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p37(文学活动的发生)

8.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p42(不平衡关系)

这是指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的现象。马克思在谈到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决定作用的同时曾特别指

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指整个文学艺术的繁荣并不是都同物质基础的发展水平成正比例的;其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指文学的某些艺术形式(种类)在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成就,不仅不是后世所能超越,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而走向衰落。这就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理论。

9.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p109(客体特殊性)

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

3)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10.什么是“共鸣”共鸣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39(共鸣)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条件:一、思想观念想通;二、情感经验相似;三、意志愿望相近;

三、论述题

1.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这段话做出评述。P158(艺术概括)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听过或见到过的缘由,但决不会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篇)

2.下面的话阐明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请予以分析和评价。P151(艺术真实)

高尔基:“文学是巨大而重要的的事业,它是建立在真实的上面,而且在于它

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

3.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区别。P180(理想型文学与现

实型文学)

4.杜甫在《江汉》诗中有两句“落日心犹在,秋风病欲苏”给读者韵味无穷的感

觉,请解释造成读者的这种心理原因是什么,在文学理论中我们一般怎么解释这种现象。P71(含混)

5.文学是虚构的,但又强调真实性,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p151(艺术真实)

6.下面的话阐明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请予以分析和评价。P159(个别到一般)

歌德说:“在一个探索个别以求一般的诗人和一个在个别中突显一般的诗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产生了比喻的文学,在这里个别只是作为一般的一个例证或者例子:另一个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性,即是说,只表达个别而毫不想到,或者说提到一般。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导言 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 第一章 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包括文学理论研究的原理、原则、方法和问题等。他们科学地总结文学发展规律,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学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也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第二章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他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他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因此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应该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毛泽东关于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六个更”即文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思想,是对前人关于艺术美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深刻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既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正确方法,又为我们鉴赏和评价文艺作品提供了美学原则。

文学概论 知识重点

文学概论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记者” _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影响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英国文学史》序言 文学作品的四个基本层面:字音层、意义单元、图示化方面、被再现的客体 ——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文学的艺术作品》—— 黑格尔提出的层面是“形式”“意蕴” 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言、象、意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巫术与文学的关系:英国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文学一词最早见于: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一书 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英国克莱夫·贝尔在《艺术论》中提出了“艺术是一种有意味 的形式” “必定存在着这样一种性质,没有它,一件艺术品就无法存在,有了它,从最低程度上说,没有一件艺术作品是毫无价值的。这一性质是什么呢?为一切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的 对象所共同禀赋的性质,是什么呢?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建筑],沙托尔[大教堂建筑]的 窗户中,在墨西哥的雕塑中,一只波斯陶碗,中国的壁毯中,在帕杜瓦城的乔托的壁画中,以及普桑,弗兰切斯卡,塞尚的杰作中,普通存在着的一种性质是什么呢?只有一种回答 似乎是可能的,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在上述每一件艺术品中,线条与色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那些形式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些线与色的联系与结合,这些在审美意义上美妙动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则是所有视觉艺术中普遍存在的性质。” 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性 作品的形式价值: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作品的形式价值, 是文学性或特异性,由此提出“陌生化概念” 陌生化概念: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书中提出“陌生化概念” 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称为“诗学” “意象”:这一审美的范畴,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

文学概论知识点

绪论 一、自测题: 1、文学 2、文艺学 3、文学理论 4、经验方法 5、社会学方法 6、心理学方法 7、形式主义方法 8、比较文学方法 二、讨论题: 1、文学理论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关系如何? 三、思考题: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文学理论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 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为哪四种关系所决定的? 4、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分哪几个层次?试举一种专门方法加以说明。 第一章文学本质论 一、自测题: 1、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 3、意识形态 4、抽象思维 5、形象思维 6、文学语言 二、讨论题: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有哪些欠缺、又有哪些长处? 三、思考题: 1、社会结构的整体构成如何?什么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2、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如何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如何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3、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文学特征论 一、自测题: 1、形象性 2、赋比兴 3、陌生化 4、典型性 5、典型人物 6、典型环境 7、典型化 8、意境 9、生活真实 10、艺术真实 11、倾向性 12、形象大于思想 二、讨论题: 1、文学形象有哪些特点?它与科学理论有哪些区别? 三、思考题: 1、什么是典型人物?什么是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对于塑造典型人物有何意义? 2、什么是典型化?试从个性化与概括化辩证统一的角度来说明典型化的规律。 3、作家创造典型人物有哪几种方法?试举例说明。 4、为什么说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高? 5、怎样理解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不相一致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功能论 一、自测题: 1、认识功能 2、教育功能 3、娱乐功能 4、审美功能 5、寓教于乐 6、为艺术而艺术 7、“熏、浸、刺、提” 8、“兴、观、群、怨” 二、讨论题: 1、为什么既不能将文学理解为仅仅供人消遣的,又不能将其功能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 三、思考题: 1、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2、怎样理解“融理于诗”这一命题? 3、怎样理解“寓教于乐”这一命题? 4、怎样看待“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 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 对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3.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着名接受美学理论 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 4.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 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 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 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7.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 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8.典型: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作者用典型化

文学概论知识点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归纳了理解艺术所必须涉及的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 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 第三个要素是世界(一般所说的现实)。 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 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文学创作产生文学作品,从而为文学阅读提供对象;文学阅读通过与文学作品的对象性关系,使文学作品得到最后完成,也使文学创作得到了证实和确认;至于文学作品,则是连接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的永久性中介。 因此,我们审视文学、探索文学的根本性质和根本规律,不应只着眼于个别环节,而是必须立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与人 文学与人密不可分。有一句名言:“文学即人学。”钱谷融 (1)就表面解释,文学刻画人的形象,表现人的心灵,展示人的世界,是以活生生的人为基本对象的。(2)就深层解释,文学是人类本质的现实展开,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直接延续。 3.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集中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文学作品不是照搬现实中的生活材料,而是已经经过了作家对生活材料的创造性地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已经实现了艺术的升华。 第二,文学作品不是纯客观的,其中已经灌注了作家的生命、渗透了作家的情感,融会了作家的人生感悟,已经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了。 4.文学的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的问题,是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对于文学,真实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从作家主观表现的角度着眼,看作家是否通过文学作品将自身的真情实感注入了文学作品。与此相对的是虚伪。 一是从文学与外在现实联系的角度着眼,看文学作品是否实现了对现实的准确掌握。与此相对的是虚假。 这两者有一定联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至于艺术真实,主要是就后一方面而言的。 所谓艺术真实,即指文学作品以艺术的方式准确掌握现实,并与现实达成了内在一致。 5.文学的诗意 文学拥有的诗意,与人类追求自由的生命活动正相吻合。所谓诗意,不只属于诗歌,而是全部文学共同的灵魂。 文学意味着对生命的真切体验和享受,意味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对物质束缚的摆脱,对欲望陷阱的超越,意味着去除遮蔽后的精神超越,意味着心灵的全面净化和人生的整体升华。 6.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1)艺术主要是发挥想象力来创造形象,在艺术作品中建构具体的形象系统,并利用形象以触动感染欣赏者。 (2)科学则主要是展开逻辑思维,在科学著作中建构抽象的理论系统,依靠思辨的逻辑力量征服读者。 7..构成美感的三个条件: (1)美的事物一定是特定的感性存在; (2)美的事物一定是超越现实功利; (3)美的事物一定是对人类具有肯定意义。 8.美的两个基本形态:现实美和艺术美(答题时可根据情况简介绍) (1)现实美即现实当中所存在的美。现实美是客观的,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不可分,又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两类。 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界呈现的能使人悦目赏心的各种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形状万千,变幻无穷。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文学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 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 资料而进行的对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3.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著名 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 4.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 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 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 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

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7.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 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8.典型: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 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 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10.艺术真实(P158) 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灵感和直觉?p134(灵感和直觉) 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

文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有无等)、符号论(认为人是文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最重要标志,文化就是指蕴蓄在人的灵魂深处的精神文化和观念)。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是经验中出深义、诗意与个性色彩的形态,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中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两者辨证统一。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速记 1.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 2.独特风格的成型,乃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人类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还有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文学属于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 4.当代文学消费具有两重性。 5.文学流派的形成的有关因素:相近的题材,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相近的理论主张。 二、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潮:指的是1917年前后兴起的崇尚民主与科学启蒙、倡导进化论历史观、推崇白话文写作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陈独秀、胡适、鲁迅、郭沫若等。 2.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在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多种文学思潮的统称,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面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及荒诞派等。 3.文学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即文学阅读或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三、简答论述 1.风格作为文学中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东西,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是指风格体现出作家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是指作家的风格从形成时起会在一定的时间里保持基本稳定和延续; (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是指由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形成的总体上的风格差异性和丰富性。 2.浪漫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1)崇尚想象。浪漫主义作家总是喜欢在作品中张扬主体的想象、幻想以及相伴随的情感,表现了鲜明的主体意识,从而透露出强烈的主观性。 (2)主张回到自然。他们大都把自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主张回到自然、回到中世纪的田园牧歌生活。同时,认为人不仅是有机体,而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3)倡导象征与神话。他们大量采用象征手段,使平凡、粗俗的现象作为生活整体而进入文学的象征系统中。同时,广泛引人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异国情调等,使文学作品跌宕多姿,体现出浓烈的地方色彩。 3.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 (1)生产规模庞大。当代的文学生产一般都追求规模和数量。 (2)受众群体广大。当代的文学生产属于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不仅文学产品可以大批量生产,而且具有十分广大的受众群体。 (3)文化品味趋向通俗化。当代的文学以大众传媒为传播渠道,所以产品的文化品味趋于通俗化、大众化,满足更多受众的欣赏需求。

2022年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旳学科统称,涉及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旳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旳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步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她有关问题旳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旳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旳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旳对象性,体现人旳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前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旳关系理论旳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有关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旳论点。诗人对于外物旳感受,所引起旳感想是无穷尽旳,描写事物旳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旳运用则要联系自己旳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旳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旳,作家对现实旳反映是能动旳。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旳相应关系,即觉得作品是对世界旳摹仿或再现。 2.体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旳关系,即觉得作品是作家情感旳自然流露、体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运用旳关系,觉得文学是一种工具,可觉得某种社会目旳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旳地步,觉得作品一旦从作家旳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旳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旳参照物中孤立出来,自身是一种“自足体”,浮现了所谓旳“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旳意向性旳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发明。 6.文学旳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旳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旳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旳、凝聚着个体体验旳、沟通人际旳情感交流旳语言艺术。 7.符号论旳文化概念:从符号学旳角度看,文化是人类旳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发明旳产品及其意义旳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旳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旳。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量完全地把握作品旳肌质,表达一方面注意到语言中旳多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旳,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一方面关注文本旳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旳描写或人物、情节旳论述旳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旳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旳价值意义,特别是其中旳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在活跃状态旳主体,在特定旳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入旳条件下,对于客体旳美旳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旳、结识与情感旳、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旳、假定性与真实性旳统一。 13.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旳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旳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旳结识,它指向旳是真理旳世界(固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旳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旳结识和领悟,它规定“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旳是价值世界。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有三点,分别是: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3.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学理论,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四点: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分析和考察文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四、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的人民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4.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来源有三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于文学的方法论有以下三点: 一、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 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 二、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 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 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6.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7.文学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一、验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三、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 8.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9.艺术生产的两大概念: 一、广义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的一种,它既有作为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又有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二、狭义的艺术生产:特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作家或者艺术家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艺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学思想有以下三点: 一、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11.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文学事业“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 12.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文学创造事业应成为整个无产阶级的一部分,成为整个工人阶级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13.列宁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能割断历史。 14.列宁认为,在每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一种是反动阶级所代表的腐朽反动的文化,一种是具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成分的先进文化。 15.列宁首先从世界文学史的角度,从美学上充分肯定了托尔斯泰创作的成就和贡献,称托尔斯泰“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16.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如下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就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就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就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就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就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就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她的“迷狂说”就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就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就是就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感 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就是一个活生 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瞧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就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情感 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就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学 就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就是崇高的美,壮美。例 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就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康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

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

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精)文学概论知识点重难点考点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重难点考点 导论 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文学学) 文艺学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 文学发展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规律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以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指导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基本内容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四个要素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组成的。 1.世界拥有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研究作家艺术创造的过程规律就形成创作论。 2.作家创作出文学作品是一个层面结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是最基本层面,研究作品的 语言、形象、类型和风格构成作品论。 3.作品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接受才能变成审美对象,研究读者消费传播接受的过程规 律就形成接受论。 4.不同时代、时期、群体、观点的人堆文学的性质看法不同,就形成文学观念论。 5.人类的文学活动有其来源,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宏观角度研究恩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 律,就形成文学源流论。 文学理论的四大分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 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相互联系渗透作用。 文学理论的研究,要以文学发展史所提供的材料经验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论著 汉代:《毛诗序》——魏晋南北朝:曹丕《典论.论文》、陆机《诗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唐宋时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苏轼的文论诗论、严羽《沧浪诗话》——明清时期:金圣叹小说点评、王夫之《姜斋诗话》、叶燮《原诗》、刘熙载《艺概》 中国现代的文学理论 王国维《人家词话》、《文学小言》、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鲁迅《摩罗诗力说》、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论诗》、宗白华《美学散步》、钱钟书《谈艺录》、王元化《文心雕龙创造论》、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蒋孔阳《文学新论》 西方的文学理论 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狄德罗《论戏剧艺术》、莱辛《拉奥孔》、歌德《歌德谈话录》、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 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作品构成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第五层:形而上学层)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听众、观众、读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