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超滤法测定蛋白质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
- 格式:pdf
- 大小:203.49 KB
- 文档页数:4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分子之一,它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由于蛋白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为我们深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实现,这些方法包括离心法、凝胶过滤法、电泳法、层析法等。
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到蛋白质的特性以及实验的要求。
离心法是最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在离心过程中,通过调整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可以实现不同密度的蛋白质的分层。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大分子量的蛋白质。
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孔径不同的凝胶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通常使用的凝胶有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这些凝胶具有不同的孔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选择合适的凝胶进行分离。
电泳法是基于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量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最常用的电泳方法是SDS-PAGE电泳,通过使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蛋白质进行解性和蛋白质间的形成复合物,使得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仅仅受到电场力的影响,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层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载体上的分配和吸附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层析方法有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凝胶层析是通过利用载体颗粒的孔径进行分离,亲和层析是将特定配体固定在载体上,与目标蛋白质结合,从而实现分离,而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载体表面电荷与目标蛋白质的电荷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在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样品制备,通常样品要经过细胞破碎、蛋白质提取等步骤,使得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其次是样品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调整蛋白质的溶液环境等。
然后是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最后是纯化过程中的监测和分析,通过使用各种蛋白质分析方法,如SDS-PAGE、Western blot等,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纯化程度和鉴定其存在。
胶体金标记蛋白质的纯化(超迷离心法和凝胶过滤法)标记好的免疫金探针必须经过纯化处理才能用于IHC染色,尤其是免疫电镜的染色。
纯化的目的就是除去其中未标记的蛋白质,未充分标记的胶体金及在标记过程可能形成的各种聚合物。
其纯化方法有超速离心法、色谱柱法以及以上二者相结合应用。
(一)超迷离心法根据胶体金颗粒大小不同及蛋白质种类不同,离心的转速和时间也不同。
用牛血清白蛋白稳定的胶体金标记羊抗兔IgG,可先从低速离心(20nm颗粒用 250g;5nm用4800g20min),弃去聚集的金颗粒所形成的沉淀,然后将上清液5nm金标记物用60000g于4℃离心1h,20nm和 40nm金标记物用14000g于4℃离心1h.小心地吸出上清,将管底沉淀再用1%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混悬至原量,平衡过夜后,重复离心2次,最后一次洗涤离心的沉淀,再用1%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含0.02mol/LNaN3)稀释到l:20.40nm金颗粒在520nm检验吸光度为 0.35;20nm金颗粒为0.30;5nm金颗粒为0.25,用1%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作空白。
制备的胶体金-蛋白探针可保存于4℃,如加入50%甘油可贮于0℃以下(-18℃)1年以上。
以聚乙二醇稳定的葡萄球菌A蛋白标记胶体金,按胶体金制备方法及所得颗粒大小不同,用不同离心转速分离纯化,以白磷还原法制备的5.0 nm胶体金A 蛋白,用125000×g离心;抗坏血酸法制备的11.3nm胶体金-A蛋白,用150000g离心45min,可见离心管底部附贴有小片紧密的沉淀,其上为较疏松的红色沉积物,再上为透明的上清液。
附贴管底的沉淀无用,以后操作步骤中不要搅起来,仍保持其贴于管底。
弃去上清液后,用等体积的 0.0lmol/LPBS(pH7.2)溶解疏松红色沉积物,同上重复离心1次,小心移去上清液,剩余0.5ml上清液,将疏松红色沉积物溶解后,即为初步提纯的金标-A蛋白试剂。
(二)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必须以BSA为稳定剂。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95分,每题5分)1. 某些酶催化的反应不发生共价键的断裂或生成。
()答案:错误解析:2. 构型的改变必须有旧的共价键的破坏和新的共价键的形成,而构象的改变则不发生这类变化。
()答案:正确解析:3. 测定酶活力时,底物浓度不必大于酶浓度。
()答案:错误4. 当[S]>>Km时,V趋向于Vmax,此时只有通过增加[E]来增加V。
()。
答案:正确解析:当[S]>>Km时,V趋向于Vmax因为v=K3[E],所以可以通过增加[E]来增加V。
5. 起始浓度高,含重复序列多的DNA片段复性速度快。
()答案:正确解析:6. 人血红蛋白分离成两个αβ二聚体后,其与氧的结合类似肌红蛋白。
()答案:正确解析:7. 如果用末端测定法测不出某肽的末端,则此肽必定是个环肽。
()答案:错误8. 有一种蛋白质水解产物是以下氨基酸:Val(pI5.96)、Lys (pI9.76)、Asp(pI2.77)、Arg(pI10.76)和Tyr(pI5.66)。
当这些氨基酸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时,第一个被洗脱下来的氨基酸是Asp。
()答案:正确解析:9. 大豆小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也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
()。
答案:正确解析:10. cAMP总是通过PKA起作用。
()答案:错误解析:嗅觉和味觉信号转导系统中,cAMP作用离子通道。
11. tRNA只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作用。
()答案:错误解析:t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具有转运氨基酸的作用,还在DNA反转录合成中及其他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12. 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胞可以互相融合,说明所有细胞膜都由相同的组分组成。
()答案:错误解析: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胞可以互相融合是因为膜结构的共性和疏水作用的非特异性,而不是因为所有的膜都有相同的组分。
蛋白质纯度测定方法一、引言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分子之一,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蛋白质进行纯度测定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度测定方法。
二、背景知识在进行蛋白质纯度测定之前,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1. 蛋白质的纯度:指在样品中含有的目标蛋白质所占比例。
2. 蛋白质的含量:指样品中所有蛋白质所占比例。
3. 蛋白质的分离:指将混合物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三、方法介绍1. SDS-PAGE法SDS-PAGE法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目标蛋白质在混合物中所占比例。
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加入SDS-PAGE电泳缓冲液中,并加入还原剂和热处理。
(2)电泳:将样品加入凝胶孔中,进行电泳分离。
(3)染色:将凝胶染色,观察目标蛋白质的带位置和强度。
2. 尿素-PAGE法尿素- PAGE法是一种用于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加入尿素-PAGE电泳缓冲液中,并加入还原剂和热处理。
(2)电泳:将样品加入凝胶孔中,进行电泳分离。
(3)染色:将凝胶染色,计算所有蛋白质的含量。
3. 透析法透析法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纯化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样品:将待纯化的混合物加入透析袋中。
(2)透析:用适当的缓冲液对混合物进行透析,使目标蛋白质从袋子中渗出。
(3)收集目标蛋白质:收集渗出液,即为目标蛋白质。
4.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高效的蛋白质纯化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样品:将待纯化的混合物加入含有亲和基团的树脂中。
(2)洗涤:用适当的缓冲液对树脂进行洗涤,使非目标蛋白质从树脂上洗掉。
(3)吸附:目标蛋白质与亲和基团结合在一起,被吸附在树脂上。
(4)洗涤:用适当的缓冲液对树脂进行洗涤,去除杂质。
(5)洗脱:用适当的缓冲液将目标蛋白质从树脂上洗下。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度测定方法,包括SDS-PAGE法、尿素-PAGE法、透析法和亲和层析法。
蛋白质纯化与鉴定蛋白质纯化与鉴定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解析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纯化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蛋白质纯化的基本原理蛋白质纯化的目的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蛋白质,使其达到高纯度并可供进一步研究。
纯化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大小、电荷、氢键、亲和性等特性的利用。
1. 分子大小分子大小是蛋白质纯化中最常用的原理之一。
常见的技术包括凝胶过滤、超速离心和透析等。
凝胶过滤是利用滤膜的孔径大小将分子按大小分离,大分子会滞留在凝胶中,而小分子则通过滤膜。
超速离心则是通过离心的力将分子按大小分离,大分子相对于小分子会沉降得更快。
透析则是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让目标蛋白质在液相中透析。
2. 电荷蛋白质具有酸性和碱性基团,它们在不同pH条件下会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和等电聚焦等技术进行纯化。
在离子交换色谱中,蛋白质在具有相反电荷的交换树脂上吸附,通过改变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pH值来洗脱目标蛋白质。
等电聚焦则是通过在pH梯度中,蛋白质在等电点向电极方向移动,实现纯化。
3. 氢键氢键是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利用氢键的特性可以进行水相相互作用色谱的纯化。
该技术通过蛋白质与水相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实现蛋白质的纯化。
4. 亲和性亲和性是蛋白质纯化中常用的原理之一,通过将特定配体固定在固定相上,使其与目标蛋白质发生亲和作用,实现纯化。
常见的技术包括亲和层析、亲和电泳、亲和免疫吸附等。
二、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蛋白质纯化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特性和纯化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纯化。
1. 酸碱沉淀法酸碱沉淀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质纯化方法,通过调节溶液的pH 值,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溶解性差异,可以采用酸性或碱性条件进行沉淀。
此外,在沉淀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其他技术如离心和过滤等进一步提高纯度。
分离提纯蛋白质的方法
分离和提纯蛋白质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常见的技术方法,其目的是获得纯度高、结构完整的蛋白质样品,以便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
1. 离心分离法:利用离心力将不同密度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2. 溶液层析法:利用化学亲和性或物理特性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常见的溶液层析法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3. 电泳法:将蛋白质样品置于电场中,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分子量或等电点等特性,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4. 超滤法:利用超滤膜的筛选作用将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该方法适用于提纯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
5. 氯仿法:利用氯仿的亲油性和蛋白质的亲水性差异,将蛋白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6. 水相萃取法:利用蛋白质在水相和有机相中亲和性不同,将蛋白质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
以上是常见的蛋白质分离和提纯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蛋白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 1 -。
分离纯化蛋白质样品的方法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物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复杂的混合体系中,而且许多重要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含量极低。
要把蛋白质从复杂的体系中分离出来,同时又要防止其组成、结构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显然啊是有相当难度的。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蛋白质纯化分离方法。
1.离心法蛋白质分子在其溶液中能够运动和扩散,同时受重力场的作用还有沉降的趋势,分子越大越重,扩散越慢而沉降越快。
因此可借助离心力场,外加各种密度的介质使蛋白质沉淀,以达到分离目的。
如果两种蛋白质的沉降系数相差一个数量级(10倍)以上,可用差速离心反复多次达到分离效果。
如果两种蛋白质的沉降系数相差不到一个数量级,那么应使用密度梯度技术。
密度梯度离心,是指离心时离心管中的介质是不均一的,从近中心到远中心密度不断增加形成梯度。
常用的密度梯度介质有甘油、蔗糖、溴化钾、氯化铯。
选用介质要注意福利密度范围,被分离的蛋白质密度不能大于介质的最大密度,而且所选介质不能影响蛋白活性。
2.沉淀法沉淀是溶液中溶质由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
它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
它是分离纯化蛋白质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沉淀,将目的蛋白转入固相沉淀或留在液相中,与杂质分离。
3.透析法透析是利用蛋白质大分子对半透膜的不可透性而使其与其他小分子分开的方法。
透析的动力是扩散压,透析的速度与膜的厚度成反比,而与欲透析的小分子溶质在膜内外两边的浓度梯度及膜的温度和面积成正比。
透析膜可以用玻璃纸/火棉胶和动物膀胱等,但应用最多的还是纤维制成的透析膜。
膜孔径是透析膜的关键。
4.过滤法过滤法是利用不同孔径的介质,截留一定大小的颗粒。
按截留能力可分为过滤、微过滤和超滤。
超滤技术是近年发展能起来的分析蛋白质的新方法。
其原理是里用一种特制的薄膜对溶液中各种溶质分子进行选择性过滤。
当溶液在一定压力下(外源氮气压或真空泵压)通过膜时,溶液和小分子透过,大分子受阻截留于原来的溶液中,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分析鉴定摘要: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是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
根据蛋白质的酸碱性质、分子大小与形状、溶解性质及其与配体亲和性等,对其分离纯化和分析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分离纯化某一特定蛋白质的一般方法包括前处理、粗分级分离、细分级分离和纯度鉴定四步,本文重点介绍讨论了步骤三中的几种主要方法。
关键词:蛋白质,分离,纯化,鉴定一、引言生物体内的大部分生命活动如催化代谢反应、物质运转、运动的相互协调、兴奋的传导、生长与发育等,均是在蛋白质的参与下完成的。
因此,研究蛋白质对了解生命规律、指导工业生产、医药实践有着重大意义,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蛋白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必须要了解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溶解性及稳定性等基本性质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分离纯化方法。
由于不同的蛋白质结构和性质不同,分离方法也不同,例如根据分子大小可使用差速离心、分子筛、超滤或透析等分离技术;根据溶解度大小的不同,使用盐析、溶剂抽提、分配层析、结晶等方法分离;根据所带电荷的不同,可采用电泳、等电点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根据结合亲和性,可用新和层析进行分离。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种类是很多的而且发展很快某些技术如以前不多见的超滤分离方法,目前在国内应用已相当普遍,除此之外广泛使用的层析、电泳方面也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和方法。
如层析方面,高压液相色谱是一种具有快速和分辨力的柱层析技术。
二、正文分离纯化某一特定蛋白质的一般方法包括前处理、粗分级分离、细分级分离和纯度鉴定四步:一、选择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的材料进行预处理。
根据分离纯化的原料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预处理。
例如动物材料要去掉结缔和脂肪组织;植物和细菌要将细胞壁进行破碎;植物种子的去壳除脂;微生物的菌休和发酵液要进行分离等等。
破碎主要采取超声波振荡、研磨、高压挤压或酶处理等方法。
组织和细胞破碎以后,选择适当的缓冲溶液将目的蛋白质提取出来,细胞碎片等不溶物质用离心或者过滤的方法除去。
蛋白质纯度分析方法
蛋白质纯度分析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
1.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这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度分析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蛋白质样品被加入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过电泳分离,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在凝胶上形成多个蛋白带,通过染色或蛋白质标记物与凝胶上的蛋白质结合后观察,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纯度和相对分子量。
2.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这是一种利用溶液相流动将混合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蛋白质在HPLC柱中按照其理化性质如大小、极性和亲水性等进行分离,可以通过检测紫外光吸收、荧光或质谱等来确定蛋白质的纯度。
3. 硫酸铵沉淀: 这是一种通过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铵使蛋白质发生沉淀而进行
纯化的方法。
纯化后的蛋白质样品可以通过比色法或质谱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纯度。
4. 分子筛层析: 这是一种通过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蛋白质混合物经过分子筛层析柱时,分子较小的蛋白质能够进入分子筛的孔隙中,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则被排除在外,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纯化的目的。
5. 亲和层析: 这是一种利用蛋白质与某种亲和固定相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进行
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亲和相可以是具有特定配体的固定相,如金属离子、抗体、
亲和标签等,蛋白质与亲和相结合后,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被洗去,再用特定条件将目标蛋白质洗脱,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