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主题图,向数学思考更深处漫溯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借助主题图,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借助主题图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 激发学生的兴趣主题图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以图画、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材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精美的数学图表、生动的数学故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掌握。
借助主题图,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通过形象化的图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用图表和图像展示几何形状、数列规律等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像,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概念。
3. 拓展数学教学内容主题图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拓展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通过主题图展示数学领域的应用案例、历史故事、发展趋势等,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索,拓展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1. 精心选择主题图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精心选择主题图,确保主题图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主题图的形式和风格也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审美习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借助主题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图像展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分析数据、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通过主题图,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可以通过图像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自然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借助主题图,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就成为了每个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主题图来进行教学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借助主题图,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主题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整体认知。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辅助,逐渐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而主题图则可以帮助学生将散乱的数学知识点整合起来,建立起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
当教师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通过主题图的方式将方程中的变量、常数项、系数等概念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对方程整体结构的认知。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方程的本质,提高学习效果。
主题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相比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主题图更富有视觉和形象性,更加生动直观。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形象的图形和图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可以通过主题图的方式将正数、负数和它们的加减运算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图示,使学生们在观看图示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相关概念,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主题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的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而主题图则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联系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通过主题图的方式将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律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借助主题图进行数学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主题图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题目和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主题图的分析和推理,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应用。
在教学平行线与相交线时,可以通过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求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主题图的作用与教材策略一、数学主题图的作用1.引发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数学主题图可以通过图像直观地展现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感受数学的美和神奇,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学生对数学感到兴趣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主动性。
2.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数学主题图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通过图像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通过形象的图像进行联想和记忆,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数学主题图可以展现数学知识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数学问题,拓展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数学主题图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激发出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想法,培养出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学效果,增加趣味性数学主题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生动的图像展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主题图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材策略1.选择适合的主题图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主题图进行展示。
主题图的选择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清晰直观地表达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数学主题图的使用时间,避免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短。
适当的时间安排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充分的启发和启示。
3.激发学生的参与在使用数学主题图进行教学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来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实际情境在使用数学主题图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活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从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文化性和实用性。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主题情境图的合理运用》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到每个单元,小到每个课时,几乎都有主题情境图。
主题情境图是数学学习重要素材之一,而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
素材的选择与应用不仅关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主题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然而由于“主题图”总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的认知经验,可是也有一些无关信息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有的老师只是为了使用主题图而用,导致表面看上去课堂非常热闹,却使得课堂上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切入学习的正题。
使得好多数学课上成了说话课,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内容,而且有些主题图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得主题图失去了其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数学味。
对于主题图的应用,要做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科学引导,教师必须对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这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重构小学数学主题图文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做实践型、创新型人才。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只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营造浓郁的数学主题图文化的氛围,让数学走向生活,走进人本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创新程度:关于主题图的运用,相关文章零零碎碎看到过很多,也有一些相关的课题,他们的观点是正确运用主题图,体现主题图的价值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主题图,发挥主题图的功能。
部编版新教材责任编辑与鼓楼区一线教师面对面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部编版新教材责任编辑与鼓楼区一线教师面对面9月20日下午,鼓楼区一年级语文教师和新教材编者进行了一场面对面交流会。
开学二十几天来,一线老师们对新编教材的使用有很多感触。
这次交流会大家各抒己见,把教材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和心得进行了交流。
编者在会上说明了新教材的核心理念: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儿童天性,做好幼小衔接;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倡导自主学习;体现弹性,增强适应性。
老师们针对写字教学和拼音部分的儿歌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交流会给老师们带来了方向性的指导,也拓宽了老师们的语文视野。
新教材的使用值得老师们慢慢适应和磨合,也不乏探讨的价值。
井大小学李华兰珠海市2018年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优秀教学案例获奖名单附件:2019年绍兴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获奖目录奖项:教学论文学科:小学语文获奖总数:35(篇)主题:基于统编教材的深度学习一等奖(7篇)深度融合:编织润泽的语文课堂上虞区阳光学校顾苏萍基于统编教材古诗品读的多样化策略探究新昌县七星小学徐丽霞读写"树联网",让习作走向深处--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小学孔垚丽以高阶思维问题,促课堂深度学习--例谈统编教材中"高阶思维问题"生成策略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庆同小学姚玲珊深度学习,召唤小学语文课堂思维训练归来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心小学赵一波借"问"思辨,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上虞区小越街道中心小学陈佳文聚焦文本玩转写作- 嵊州市剡溪小学朱巧杭二等奖(11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基于统编教材的古诗文诵读策略新探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吴兴阳当古诗文遇上深度学习新昌县拔茅小学陈涵真情实感铸妙笔--学生习作情感表达的深度学习微探上虞区重华小学王榕指向学习力发展的教学活动三关注越城区陶堰镇小梁爽关注"实然学情" 让低年级统编教材深度学习成为可能嵊州市莲塘小学刘科惠课堂新样态:习作赏析与深度学习的融合嵊州市剡山小学教育集团周幼红三位一体让深度学习在小语课堂梯度行进新昌县回山镇中心小学章丽峰习题为媒要素引领学有深度嵊州市爱德小学商鹏反刍,让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度柯桥区实验小学蒋立勤把握素养之核心提升学习之深度--指向"语言建构和运用"的高段课堂作业设计上虞区百官小学陈丽萍在妙趣横生的识字教学中提升学生多维素养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裘扬飞三等奖(17篇)组串思想:让识字课堂有趣,让识字教学有效--以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诸暨市店口镇第二中心小学洪星月深度教学,让词语在写话王国里自由驰骋新昌县城西小学陈小燕架设读写之间的彩虹桥越城区树人小学张洁瑶起承转合式识字教学的深度探究上虞区鹤琴小学龚煜雯以一带一聚焦"观察" 多元整合越城区斗门街道中心小学李瑶琴立支架,寻细节,见表达嵊州市城北小学教育集团卞明明基于预学走向"深度学习"的探索越城区马山镇中心小学冯朱敏部编版二年级口语交际教材解读与教法初探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陈宁向学习更深处漫溯上虞区鹤琴小学王敏敏读书有味是清欢--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低段朗读教学策略初探诸暨市店口镇第二中心小学俞楚楚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低段写话课堂的深度研究诸暨市阮市镇中心小学蒋梦佳抓"主问题"教学促效率提升新昌县城东小学王炬阳关于思维导图介入续编课文教学的思与行新昌县南岩小学王翠月以深度学习为基,把握习作评价的“三度空间”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萧奇超深度学习需躬行,有效教学层推进新昌县城东小学俞海燕基于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文微信朗读促朗读能力提升之浅见新昌县小将镇中心小学吴美芳随课微写:低段写话的操作向度嵊州市剡山小学教育集团张璐燕奖项:教学论文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获奖总数:25(篇)主题: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一等奖(5篇)让绘本教学活起来——以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绘本为例浅谈绘本教学有效性诸暨市牌头镇小杨月单元主题下跟进式体验活动研析诸暨市直埠镇小陈秀副版绘本让学习向深度迸发上虞区百官小学夏晓晓花开无声雪落无痕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叶建丽寻求“真”数据追求“真”教育柯桥区实验小学新校区童月红二等奖(8篇)邂逅绘本遇见深度新昌县青年路小学梁小剑把“真实的困惑”请进课堂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侯可伟着眼“童性”深挖品德课堂儿童未来生活的教学实效探微诸暨市江藻镇小赵钦让绘本故事拨动孩子的"情"弦上虞区百官重华小学余雅娣根植于生活让课堂开出最美的花朵诸暨市海亮小学周巧婷以"手"为媒顺"势"而教上虞区章镇镇小徐水琴巧用信息技术提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丁芳有效活动滋润儿童的规则学习柯桥区秋瑾小学张俐姣三等奖(12篇)例谈小学品德课堂"多维联动"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以《国际组织》一课教学为例嵊州市城南小学董淑雯我思故我在——例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策略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楼舒兰扎根核心素养绽开快乐之花新昌县城东小学王卓妃分之以趣享之以策上虞区城东小学徐波我的评价我做主-----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化评价初探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王雅美有效活动让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绽放异彩越城区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戴芬芳《活用绘本故事构建生活课堂》越城区东湖中学小学部孟加拉依托"儿童诗歌"助力学生习惯养成嵊州市城北小学斯海霞加强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辨析能力嵊州市崇仁镇民胜小学王挺学深悟透化于心学以致用化于行越城区斗门街道中心小学董维维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嵊州市剡溪小学郭伶丽活用插图助力课堂越城区树人小学王秀兰奖项:教学论文学科:小学数学获奖总数:35(篇)主题:1.基于典型错例分析的教学改进实践;2.数学课程核心概念之“符号意识”和“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3.数学学科课程整合与拓展;4.数学教学方式的丰富与改进;5.教研组建设与教师成长一等奖(7篇)拨云寻“智慧”,倚网筑“能力”——以“概念性知识”为例浅谈智慧课堂教学方式改进的有效策略上虞区城东小学甘霖细思存“疑虑”,深纠有“惊喜”——基于问题解决典型错例分析的教学改进实践上虞区谢塘镇盖东小学郭丽英玩转扑克牌,快乐学数学——低段数学“扑克牌”拓展性课程的教学尝试嵊州市鹿山小学邹中江触动驱动推动——以“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为例谈小学生推理能力和符号意识的培养上虞区章镇镇中心小学王佳颖回归本真,双导共学——以小学低中段数学“师生双导内外共学”的实践为例嵊州市城南小学赵桔循着“图”步,走向思维纵深处——立体图形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柯桥区马鞍镇山海小学王月琴基于“思维导图”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以四五年级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为例新昌县城东小学杨谨二等奖(10篇)四轮驱动,培养学生符号意识上虞区道墟街道杜浦小学阮慧群“L型画图”:让对应思想找到落脚点——借助“L型”教学植树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嵊州市双塔小学陈文如影随形,同生共长—小学三年级数的运算教学中发展推理能力的探索上虞区丰惠镇祝家庄小学上虞区丰惠镇通明小学陈钱勇徐建琪幽话数学语言,简化数学难点——以六年级数学典型错例干预教学为例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潘旖错题资源,幸而有你——《数学医院》典型错题案例再应用的实践研究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石柳追寻错因,改编提升——记尝试改编一道易错题的实践心得嵊州市莲塘小学钱盼合情推理:儿童数学素养的重要支点上虞区百官小学范立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嵌入微课的教学改进新昌县七星小学王肖肖让思维在“最近发展区”共振——《小数乘法》简算的错例分析及教学对策嵊州市剡溪小学王玲娜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思考与策略新昌县城西小学吴晓春三等奖(18篇)重学情,践生本,让分段教学“接地气”——对五年级“分段计费”问题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嵊州市鹿山小学李琼基于构建知识链体系,改进分数应用题教学的策略探究越城区元培小学赵国明正本清源,在数形结合里回归运算本真——以交换律为例尝试运算律教学方式的重构越城区蕺山小学教育集团戴雨明理解本质正确读时——对二年级上册“认识近整点时间”错误现象的分析与改进策略诸暨市同山达材小学徐依科“小题”亦“大做”,提升毕业总复习实效——以“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复习为例嵊州市剡溪小学雅致校区马剑妹寻“轴”而学,依“轴”而教——对低段学生初步构建数轴模型的教学研究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小学王海燕数学绘本:让课程整合更完美——《成为好爸爸》绘本拓展课教学有感上虞区小越街道小学石灵芝小学数学教学中精准追问的时机和方法越城区蕺山小学教育集团汪国祥丰富教学方式,助力有效课堂——以四下“小数加减法”一课为例浅谈数学教学方式的丰富与改进越城区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孟彩琴深度体验,让思维的光芒在课堂绽放——原来“平行线”还可以这么学越城区东浦街道中心小学洪侃“简”问题,“深”学习——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启思”的探索与思考柯桥区齐贤中心小学沈蓓蓓“联”出练习的精彩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诸琴丰富课程有机整合携手共进诸暨市店口二小周米洁浅谈小学数学推理能力养成之提问策略新昌县澄潭镇中心小学张兰英算理为先,理通则法明——谈《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方式的改进柯桥区秋瑾小学蒋晓岚让数学学习像呼吸——样自然—基于小学低年级数学与绘本阅读整合的思考诸暨市弘毅小学周冰心以《找次品》为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诸暨海亮外国语学校章卢艳播种追问的种子,收获高效的课堂越城区东浦街道三川小学陈华奖项:教学论文学科:小学英语获奖总数:25(篇)主题:一等奖(5篇)例谈小学英语复习课体验式教学新昌礼泉小学梁翠燕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高段语篇教学板书设计新昌县南瑞实验学校张艳预测与推测——开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高效之门的钥匙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老校区赵雪朋细读,让教材人物“活”起来上虞谢塘盖东小学李美美小学英语课堂“随篇识词”教学的问题剖析与思考越城区塔山中心小学蒋春燕二等奖(8篇)构建小学英语主题单元“Thinking maps”的实践嵊州市黄泽镇中心小学冯淑炜创设话题交际语境构建支架习作单元——探析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对策嵊州市剡溪小学魏帅萍聚焦文本解读靶向思维提升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何霁小学英语词汇整体教学模式初探——以PEP教材Let’s learn 板块教学为例越城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王雪梅利用戏剧元素助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诸暨天马小学徐华燕精理文本“食材”烹饪教学“佳肴”上虞沥东小学郑颖颖打破沉默话出精彩上虞汤浦镇小陈丽思维品质维度下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修订版PEP六年级上U4 C Story time为例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王丹凤三等奖(12篇)巧妙创设情境,有效突破课堂教学新昌县城西小学邵益利用教材情境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实践新昌县礼泉小学王兰琴随“材”潜入境润“语”细无声上虞中塘学校陈丹妮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以PEP 6 Unit 5 单元文本解读与设计为例诸暨枫桥镇中心小学周璐创设故事情景优化词汇教学——以修订版PEP三上Unit1 Hello! B Let’s learn词汇课为例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小学张芳萍设计英语课堂“微表演”培养学生思维高品质——以人教社修订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柯桥区实验小学胡毓香以图促思,提升素养——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单元复习中的应用与探索诸暨浣江小学教育集团行知小学吴晓骞适切话题引领助力真实表达上虞永和镇中心学校成美娣“启”之有方“读”具匠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启蒙教学诸暨枫桥镇中心小学魏敏雁入情入境开启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思维型词汇课嵊州市鹿山小学卢宽阅读活动巧设计高阶思维悄然来诸暨海亮小学陈旦丹巧用教材情境,优化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以修订版六下Unit 3 Where didyou go? A Let’s learn 词汇课为例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俞建菲奖项:教学论文学科:小学科学获奖总数:25(篇)主题:一等奖(5篇)“温故”借妙法,探究以“知新”——从玩转《电》单元复习整理课谈起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魏莎莎借力移动终端:从“慧学”到“会学” ----以《空气占据空间吗》为例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陶高峰逐层优化设计有效提高效率——以《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改进为例新昌县南瑞实验学校顾樑江合理选材,让科学课凸显生活味嵊州市剡山小学王芳引导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有效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索绍兴市蕺山小学教育集团吴张荣二等奖(8篇)基于学习进阶实施课堂教学,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跨年级组织教学《比较韧性》为例诸暨市荣怀小学赵伟秀知行合一,聚焦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以《浮力》一课及其延伸内容为例诸暨市浣东街道浣东小学吴英聚焦观月真实问题,多策略引导趣味观察安昌中心小学白洋校区马丹让小学科学学生的观察更具有洞察力——刍议小学科学学生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研究、改进新昌县儒岙镇中心小学王丽君借力使力,巧妙把控低段科学课堂上虞区东关街道小学吴彬前概念影响下的“画图记录”真实问题及应对策略——以《观察鱼》一课为例马山镇中心小学王志芬让探究材料披上“童心”的华服——以二下教材为例浅谈优化低段探究材料微策略上虞区滨江小学唐芳芳浅谈体验式教学提升一年级学生科学观察力诸暨市浣东街道城新小学何继鹏三等奖(12篇)小课堂,大拓展,建构翻转式科学课堂——以玩具类拓展课为例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老校区俞坚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探索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心小学章俐鑫寻料思点巧着力用法学样妙深化——浅谈小学高段学生做科学笔记的策略上虞区实验小学姜小卫“基于核心概念,建构整体认知”的有效复习策略研——以教科版科学五下《沉与浮》单元为例嵊州市长乐镇牟陈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昌县城西小学潘浙南走出“技术与工程”领域中设计的困境——以《垃圾的处理》教学为例秋瑾小学胡旭东STEM+小学科学:融合下的科学素养秀——以六下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为例嵊州市剡溪小学商珊珊烂漫学情巧设引——小学低段学生科学前概念的探知分析与有效应对上虞区丰惠镇小戚调菊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真实问题”的思考、研究和改进绍兴市树人小学沈佳娜数据可视化提高实验探究的质效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周齐江用问题情境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以《谁先迎来黎明为例》新昌县城东小学赵立春科学游戏,有趣味更要有“增量”鉴湖小学孟王芳奖项:教学论文学科:义务段书法获奖总数:15(篇)主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写字教学一等奖(3篇)有效评价的N次方,优化课堂写字嵊州市剡溪小学卢时清儿歌诀指导一年级学生生字书写的实践与探索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陈晓云不同视角看汉字:写字教学的另辟蹊径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钱志海二等奖(5篇)破译结构之奥妙书写汉字之神采--谈低段写字教学结构突破操作策略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潘海香统编教材低学段写字教学"统筹"策略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孟琴横平竖直撇捺飞扬--统编教材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儿童化策略诸暨市浣东街道城新小学郭佳芳明察秋毫,读汉字之神韵--中年级读帖方法指导上虞区城东小学汤维追本溯源,让古老的沉淀生辉课堂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陈玲芳三等奖(7篇)用生字教写字,构建"少教多学"的深度教学模式--基于统编教材二年级写字教学实践的思考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余芳从"书写提示"把握汉字结构教学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殷春梅试析图示法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上虞区章镇镇小楼燕飞教字时修心评字时育人新昌县七星小学杨楚鹰田字格中缓缓行--一年级写字教学初探上虞区永和镇中心学校袁红飞三年级铅笔字到钢笔过渡期的额鞋子教学策略浅谈新昌县沙溪镇小李琼基于部编教材中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祝琦儿奖项:教学论文学科:初中语文获奖总数:35(篇)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教材教学一等奖(7篇)且用教材课文连锁作文教学——部编七年级教材“以读带写”式作文教柯桥区鲁迅外国语赵丹学实践与思考巧借长篙漫深处,灿若星辰赏诗词嵊州市剡湖街道中心学校冯园“书”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悦”黄昏——浅谈思维导图在名著阅柯桥区实验中学章晓燕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冷峻中的温情,混沌中的成长——基于“同文异编”初探鲁迅回忆性散诸暨市枫桥镇中阮晓玲文群文阅读策略开启古今对话,传承中华文化——浅谈文化传承视野下的部编版初中文上虞区教师进修学校张玉兰言文教学任务驱动下的自读课教学策略优化——以自读课《溜索》的教学为例诸暨市暨阳初中沈伟飞探究写作新视角之寻找教材中的写作素材————以《邓稼先》为例绍兴市镜湖中学陈芳二等奖(11篇)如何巧用作业本教学有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嵊州市马寅初初级中学郑力濡以文化期在养成——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教材教学的几点思考上虞区丁宅乡学校陆怀茂教学之妙,尚在反馈之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教材教学反馈探微嵊州市黄泽镇中学虞广文本里斟字酌句,细节处逐末寻本——谈文本被“忽视处”的多角度解读柯桥区柯岩中学俞梅华执“语文作业本”之锤,铸“核心素养”之魂——以义务教育教材省编八年级下册作业本第五单元为例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齐君语文教学“知”为径,寓庄于谐“趣”作舟——构建“知趣合一”的高效课堂绍兴市袍江中学徐建萍且向纸上听剧声,也织文言新霓裳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塘学校汤利英有料,更要成为“巧妇”——统编教材背景下语文作业本、词语手册使用探索柯桥区湖塘中学肖明学而有“思”循序致“精”——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诸暨市浣纱初中俞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以“演讲稿”写作教学为例诸暨市浣东初中郦叶汝还有“诗”和“远方”——以统编教材中插图来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策略上虞区张杰中学沈妙苗三等奖(17篇)基于整书阅读的名著阅读命题策略研究诸暨市秀松中学余斐浅议助学系统新变化对文言文教学改进的启示——以部编语文材料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为例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龙山校区赵文静守正,才能出新——从解读中考作文命题意图初探统编教材写作教学策略上虞区盖北镇中学廖若龙一木一石现光彩,一叶一枝见本色——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细节描写”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初探上虞区崧厦镇中学郭美由议题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诸暨市海亮初中陈杨平把握中考命题趋向突围写作教学困境嵊州市初级中学郑爱萍意外生成精彩思辨推进阅读柯桥区华甫中学祁灵初中语文课堂写作教学生活化策略探微诸暨市荣怀初中陈薇冰“读”领风骚——古诗文教学中有效朗读的探索与实践诸暨市荣怀初中郦亚萍寻找教与学的支点——浅析语文作业本自主学习任务的使用绍兴市马山中学施华兰阅读理解“失准”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新昌实验中学刘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复习中的运用柯桥区华舍中学严列翔巧用对照组作业助力新教材教学诸暨市赵家镇中蔡华燕我思故我创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东校区张园萍既要能雪中送炭,又能锦上添花新昌沃西中学张晓清巧用“网络段子”,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新昌实验中学张静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实践——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下第六单元<马说>为例绍兴市长城中学陈宇奖项:教学论文学科:初中数学获奖总数:35(篇)主题:一等奖(7篇)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浅谈“慢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嵊州市剡湖街道中心学校茹意聚题·变题·创题——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实践诸暨市滨江初中毕春飞让数学教学从执行预设走向数学素养的真正生成——从《一次函数图象(1)》的教学活动说起上虞区实验中学孙秀珍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价值追求: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上虞区丁宅乡学校方秋燕多元化的“微探究”:从机械记忆走向理解建构——数学课堂公式教学的研究柯桥区平水镇中学封萍基于七年级学情分析实现数学教学优化越城区昌安实验学校寿菲菲从“学会”到“会学”的华丽转身上虞区盖北镇中学李亚光。
曹宁宁无论是最初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精致细腻的教学设计,还是转型后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生生互动的激情碰撞,我们始终喜欢张齐华老师的课堂。
我们因为喜欢而一路追随,因为欣赏而不断学习。
追随路上,学习之中,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体会,体会张老师课堂的好究竟在哪里?看完《倒数的认识》这节课,依旧怦然心动,心动之余,似乎有了一丝感触:张老师设计的问题总能够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习的趣,引发深入的思。
一、同样的问题,问出不一样的期待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中的倒数。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倒数?生:倒数是一种数吗?生:为什么要学习倒数?生:倒数是不是一种倒过来写的数?【赏析:“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似乎这个问题适合于几乎所有的课题,我们也总能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然后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殊不知,其实孩子在刚开始学会说话的时候,每看到一件新鲜的事物,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什么呀!”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逐步认识了这个大千世界后,他们问得最多的开始变为“为什么呀!”对于新生事物的认知,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似乎是孩子的本能。
张老师为什么在这节课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想得到的仅仅是“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吗?这节课是否有什么特殊之处?一系列问题萦感悟名师G anw um i ngS hi变,从而使割补转化的思路变得顺理成章,并让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能有更多生长的基点,使数学课堂走向远方也更有力量。
三、逆向挑战问题,让思考延展朱老师的课堂后半部分,抛出了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画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求出面积”这一个练习题的抛出,不要说全班学生的平行四边形多姿多彩,同一位学生都能独立画出好几个形状不同、面积相同、底和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在最丰富的建构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确“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原理。
一个逆向思维问题“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那么反过来可以说吗?”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对面积、底和高的关联度的认知,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方向,当一个定理、原理出现后,我们不但要探究过程,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还可以质疑,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3、“练一练”和第37页练习六第8~11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感受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同;能辨认和判断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并能根据不同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简单物体。
2.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在观察、比较、辨认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物体时的位置关系,丰富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和操作活动,逐步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一、唤醒旧知,引入新课1.出示一个正方体。
想象:想一想,你能从它的前面、右面、上面看到什么形状?2.往上面叠加一个正方体。
想象:再放一个正方体。
想想看,从前面、右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3.再叠加一个正方体。
提问:再放一个呢?还能想出来吗?具体说一说从前面、右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追问:观察物体要注意什么?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1.操作观察,初步认识。
(1)操作:如果我们在刚刚拼搭的长方体右边再摆一个正方体就摆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你能搭出这个不规则物体吗?(2)谈话:请你利用之前观察规则物体的经验,从前面、右面、上面来观察这个不规则的物体。
(3)展示交流:你从哪一面看的?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边指边说。
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述。
最后和《学习单》上画的图形进行核对。
(4)聚焦右面,并提问:那三个正方形分别是从原来物体的哪里看到的呢?你能再指一指介绍一下吗?(5)说明:这三个正方形其实不在一个平面上,但是我们从右面看到的却是三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大长方形。
(6)回顾: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操作,你有什么收获可以和大家分享?学习单(一)班级姓名看一看: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一画:把看到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并涂上颜色。
说一说:和同桌指一指,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正方形?︱︱︱︽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许桂霞倪芳华︵特级教师︶JiaolipingXi 教例评析55. All Rights Reserved.2.想象比较,丰富感知。
融合,让合和数学课堂向更深处漫溯
融合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不同教育领域的知
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性的教育体系和学科体系,以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
在数学教育领域中,融合可以
让数学课堂更加深入,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化学教育领域中,可以与数学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化学中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在地
理教育领域中,可以与数学融合,让学生学习地图阅读和地球坐标
系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知识。
此外,数学与艺术、哲学
等学科的融合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数学
课程不再仅仅局限于计算和数学技巧的学习,而是更加深入、有趣、富有挑战性。
用好主题图,向数学思考更深处漫溯
靖江市实验学校 黄裕平
【缘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配套《补充习题》上有这样
一道习题: 如右图1,图中的三角形是由三个正方形的三条边围成
的。
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 )∶( )∶( )
全班学生都能根据主题图给出的信息,正确解答出三角
形三条边
的长度比是3∶4∶5。
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我总是感到,就这样停留在正确解答出这一问题是否太简单?这样美观的主题图没有好好利用是否太浪费?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是否太肤浅?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升?……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我决定,进一步用好这一主题图,力求通过它在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升上做些文章。
下面是我在评讲作业时的一段实录整理。
【践行】
师:这个问题的解答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
但是,
这样一幅精美的主题图,就这样结束,有点心不甘。
老师有个疑问,要求三条边的
长度比,只要找到每条边长度的份数,看被平均分成几份就行了,长度只要用“线”来表示,请看(出示图2),这样画不是更方便吗!编者为何要用正方形这个“面”来表示呢?(稍顿)请大家再次观察这幅图,等会儿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感觉,平静的教室里到处是思维的暗流在涌动。
不一会儿,开始有“窃窃私语”,开始有“眼前一亮”,开始有“随声附和”,……
经过交流、讨论、验证,大家都能找到这样一个结论: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9和16,最大的正方形面积是25,正好是它们的面积之和。
我微笑着给予肯定,继续等待着学生们的进一步发现。
看着一些同学的一脸茫然,我轻声点拨:“那用这样关系的三个正方形如图摆放,所围成的三角形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学生再次观察并得出结论。
一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我感觉这个三角形有点像直角三角形。
于是我用量角器量了量,大约90度。
根据以前学习的经验,我猜测,这个三角形应该就是直角三角形。
”
我暗自窃喜,我的预定目标达到了。
但我没有满足,继续追问:
“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良
图2
好的思考习惯,但这还仅仅是猜测,谁能找到有力证据呢?还是老规矩,整理出问题,作为小课题来研究。
”
学生整理后交流“小课题名称”。
生1:以三角形三条边画出的三个正方形中,如果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第三个正方形大面积,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生2: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画出的三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生3: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资料搜索。
师: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用a、b、c来表示。
那你们的课题中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否可以这样来写“a2+ b2=c2”
……
【成果】
第二天一大早,我的办公桌上就堆积了同学们的小课题研究成果。
翻阅着孩子们的一篇篇稚嫩的“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研究心得”、“我的思考”,我知道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所在。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几个孩子的“高谈阔论”。
生A:我把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放大两倍,通过画图发现,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也正好等于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围成的三角形通过测量也是直角三角形。
于是,我又放大三倍,然后计算、画图,同样说明我的课题结论是成立的。
于是我总结出:三角形三条边的比如果是3∶4∶5,那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生B:我找了两组符合a2+ b2=c2数据,如6、8、10和5、12、13,然后画出三角形进行测量,都能得到直角三角形,说明如果三角形三条边符合a2+ b2=c2的关系,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爸爸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生C:我和爸爸一起上网查找了许多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如“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古人在很早就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结论。
这次资料查阅让我对数学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反思】
上完这节课,同组老师向我提出疑议:为了这样一道题目,花了两节课时间,学生的课后练习也落后于其他班,加上临近期末,孩子们是要参加期末考试的,家长还是要成绩的,这个知识点到初中自然会学到,现在又考不到,……
我无言以对,我开始寻找理论支撑。
一位教研员的学业水平测试总结发言这样说:“教学中,我们要坚决摒弃枯燥、乏味的机
械训练。
好的教学,要舍得‘浪费’时间,要舍得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磕磕绊绊中走向成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根本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
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
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
由此可见,我这样做是正确的,是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的。
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因该努力做到。
一、站得要高,以数学的魅力引发思考的欲望
数学知识的教学,需要寻找适合的生长点,“教育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如果能将一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中,既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又体验到某些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学生会强烈地感受到数学的内在逻辑体系、自身魅力。
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妨站得高些,以整体的视角通览全局,可能会别有一番洞天。
二、放得要开,用问题的挑战拨动探索的心弦
探索需要动力,需要营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带给学生强有力的思维挑战。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与学生的经验背景产生冲突,并通过努力能作出尝试性解答的,就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展开主动学习。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
三、挖得要深,在交流反思中提升思考的方法
数学,它不仅仅是知识,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它更关注方法,数学教学在更大程度上还应看是否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归根结底,方法是数学的根本,是数学思考的核心。
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能受教材的束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适当拓展延伸,那“获得聪明”的教学目的就会在你的“明智之举”中自然生成。
总之,数学思考是一种搜寻更广、潜入更深、更富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刻、理性的认识过程。
因此,站在关注学生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数学思考力的培养,我们要变一变教学思路,站得高些,放得开些,挖得深些,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让学生的数学思考乘上你的智慧之船,向深远处不断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