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呼吸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五章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②气体运输;③内呼吸,即组织换气,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动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掌握)(1)呼吸运动: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1)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过程①(平静)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T胸廓扩大T肺容积扩大T肺内压降低(v大气压气体进入肺T完成吸气。
②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呼气过程①(平静)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T肺弹性回缩,容积减小并牵引使胸廓缩小T肺内压增加(>大气压)T气体排出肺T完成呼气。
②用力呼气时,呼气肌也收缩T胸廓进一步缩小T肺内压进一步增加T更多气体排出肺。
2)呼吸运动的型式: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腹腔内器官位移,造成腹部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时主要表现为胸部的起伏,这种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运动呈胸式和腹式混合式呼吸。
②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
当机体运动或吸入气中C◎含量增加而Q含量减少或肺通气阻力增大时,呼吸运动将加深加快,这种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
在缺氧、CQ增多或肺通气阻力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
(2)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至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反之, 呼气时,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至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第五章呼吸1.呼吸:指呼吸肌节律性舒缩引起的轮廓扩大与缩小的运动。
成人平静呼吸时呼吸频率12~18次/min。
2.肺通气:①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②原动力(呼吸肌舒收)呼吸运动:平静呼吸时:吸气运动:膈、肋间外肌收缩(主动)呼气运动:膈、肋间外肌舒张(被动)深呼吸(均为主动):吸气:膈、肋间外肌收缩+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呼气:膈、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腹壁肌收缩肺内压变化:吸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末期,肺内压=大气压呼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末期,肺内压=大气压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时,始终比大气压低,称为胸膜腔负压:(原因)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肺组织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②肺是弹性组织,有回缩倾向。
即胸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②促进血液(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若胸膜受损可引起气胸!3.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增加)(一)弹性阻力:(对吸气是阻力,对呼气是动力)即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的张力(使肺泡缩小的力。
表面张力占回缩力的2/3。
)和弹性回缩力(肺被扩张得越大,回缩力越大)构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令肺泡脆弱的薄膜不会粘连在一起!)其生理意义为①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部扩张,使吸气省力)②防止发生肺水肿③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病理意义:可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而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
4.(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增加的吸入量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增加的呼出量;残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仍残留不能呼出的气量。
无效腔气量: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积。
)①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
②时间肺活量:(FEV又称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单位时间内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1.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等于A.潮气量×呼吸频率B.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C.余气量×呼吸频率D.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E.肺活量×呼吸频率2.参与平静吸气的肌肉主要是:A.膈肌、肋间外肌B.膈肌、腹壁肌C.膈肌、肋间内肌D.膈肌E.肋间外肌3.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A.呼气全程B.吸气末期和呼气末期C.呼气末期和吸气中期D.吸气全程E.呼吸全程4.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时,将使A.每分通气量增加B.肺泡通气量增加C.肺泡通气量不变D.每分通气量减少E.肺泡通气量减少5.下列关于CO中毒的描述,错误的是A.Hb与CO的亲合力比O2大250倍B.Hb与CO结合生成HbCOC.CO中毒后病人出现严重缺氧,表现发绀D.CO与Hb结合后,可阻止HbO2的解离E.CO与Hb结合,使Hb失去携带O2的能力6.吸气时发生的变化是A.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不变B.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变小C.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下降,呼吸道管径扩大D.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扩大E.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下降,呼吸道管径变小7.呼吸节律形成机制最有可能的是A.大脑皮层有意识的控制B.下丘脑神经网络的调控C.脑桥的自发节律性活动D.延髓吸气切断机制E.脊髓的反馈调节8.胸膜腔内压等于: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大气压-弹性阻力C.大气压-肺泡表面张力D.大气压-肺回缩力E.大气压-肺弹性纤维回位力9.一个Hb分子可结合的氧分子是A.8个B.6个C.4个D.2个E.1个10.肺的顺应性越大,表示A.肺的弹性阻力和肺的扩张度均小B.肺的弹性阻力和肺的扩张度无变化C.肺的弹性阻力大,肺的扩张度小D.肺的弹性阻力和肺的扩张度均大E.肺的弹性阻力小,肺的扩张度大11.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常见的病症是A.肺栓塞B.休克肺C.肺炎D.呼吸窘迫综合征E.肺泡蛋白质沉积症12.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减少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稳定肺泡容积D.降低肺的顺应性E.由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13.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吸气时低于大气压B.呼气时高于大气压C.吸气时和呼气时均等于大气压D.呼气初胸内压绝对值高于吸气末E.吸气与呼气过程中均低于大气压14.肺泡通气量是指A.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B.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C.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D.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E.无效腔的气量15.用力呼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D.吸气时一些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E.呼气是一个被动过程16.内呼吸是指A.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和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线粒体内外的气体交换D.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E.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17.若潮气量为500ml,解剖无效腔为15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时,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等于A.900ml/分B.1800ml/分C.3600ml/分D.4200ml/分E.4800ml/分18.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最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B.形成碳酸C.形成碳酸氢盐D.形成氨基甲酸HbE.形成二氧化碳Hb19.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肺内压高于大气压B.肺内压高于胸膜腔内压C.胸膜腔密闭D.气道内压高于大气压E.气道跨壁压等于大气压20.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肺通气/血流比值为:A.0.048B.0.084C.0.24D.0.48E.0.8421.某人100ml血液中含15克Hb,已知1克Hb可结合1.34mlO2,如果此人静脉血中氧含量为10ml%,那么静脉血中Hb的氧饱和度约为A.10%B.20%C.50%D.25%E.95%2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A.肺弹性阻力增加B.肺弹性阻力减小C.气道阻力增加D.气道阻力减小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23.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的弹性回缩D.呼吸肌舒缩运动E.肺内压周期性变化24.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实现的A.肺泡膜B.呼吸膜C.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D.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E.上述各条均不正确25.对肺的气道阻力描述,错误的是A.它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B.它与气道半径的2次方成反比C.它增大时,可出现呼吸困难D.它与气体流速呈正相关E.上呼吸道是产生气道阻力的主要部位26.胸廓向内回位的弹性阻力表现在:A.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B.任何情况的吸气时C.深呼气时D.深吸气时E.呼吸的全过程2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C.气道上皮细胞D.肺成纤维细胞E.肺泡巨噬细胞28.下列情况中使呼吸运动增强最明显的因素是:A.PCO2升高B.PO2下降C.H+浓度增加D.非蛋白氮增多E.乳酸增多29.在1mmHg分压差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某种气体的毫升数称为该气体的:A.肺扩散能力B.肺扩散容量C.呼吸膜通透性D.肺扩散指数E.肺通气/血流比值30.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A.吸气初B.呼气初C.吸气末D.呼气末E.以上都存在31.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A.等于大气压B.低于大气压C.高于大气压D.与吸气中期相等E.与吸气末期相等32.决定某种气体扩散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B.气体的分压差C.气体的分子量D.呼吸膜的通透性E.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33.在肺水肿,肺充血等病理情况下,呼吸浅快的主要原因是激发了A.加压反射B.肺牵张反射C.中枢化学感受器活动D.肺缩小反射E.外周化学感受器活动3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A.保护肺上皮细胞B.增加肺弹性阻力C.降低气道阻力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E.降低呼吸膜通透性35.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直接刺激物是A.脑脊液中的CO2B.血液中的CO2C.脑脊液中的H+D.血液中的H+E.脑脊液的中PO236.肺通气是指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氧气入肺的过程E.肺内二氧化碳出肺的过程37.下列关于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A.对呼吸运动的随意控制依赖于大脑皮质B.大脑皮质通过控制低位脑干呼吸神元的活动而调节呼吸C.在建立与呼吸有关的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大脑皮质起重要作用D.在人类平时生活中,呼吸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需要大脑皮质参与E.言语与唱歌反映了大脑皮质对呼吸的控制作用38.Hb氧饱和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A.血中Hb含量多少B.血中PN2大小C.血中PCO2大小D.血中PO2大小E.血液温度高低39.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A.解剖无效腔B.生理无效腔C.肺泡无效腔D.气道无效腔E.病理无效腔40.对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为血液中CO2运输的一种形式B.它仅运送CO2总量的7%C.它的形成不需酶参与,反应迅速,而且可逆D.它形成数量的多少与Hb含O2量无关E.它运送CO2量虽少,但排出CO2的效率却较高41.通气/血流比值增大,表明该受试者体内出现了A.解剖无效腔增大B.肺泡无效腔增大C.解剖动-静脉短路D.功能性动-静脉短路E.肺内气体交换障碍42.正常成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进的气量约为A.300-500mlB.400-600mlC.600-700mlD.500-800mlE.800-1000ml43.对肺容积与肺容量指标的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是平静呼吸的前提下,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才叫潮气量B.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呼气量叫补呼气量C.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气量叫残气量D.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气量叫功能残气量E.肺总量由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和残气量组成44.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是由下列哪对神经传递的A.迷走神经B.颈神经C.副神经D.舌下神经E.舌咽神经45.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A.激活延髓呼吸中枢B.限制吸气相的时间C.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中枢D.接受迷走神经传人的信息E.形成基本的呼吸节律46.CO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最主要是通过刺激A.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延髓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D.脑桥呼吸调整中枢E.大脑皮层答案1.D2. A3.B4.E5.C6.D7.D8.D9.C 10.E11.D 12.D 13.E 14.B 15.E 16.B 17.D 18.C 19.C 20.E21.C 22.B 23.D 24.B 25.B 26.D 27.B 28.A 29.B 30.E31.B 32.B 33.B 34.D 35.C 36.C 37.B 38.D 39.C 40.D41.B 42.B 43.A 44.E 45.B 4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