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格式:doc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9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介绍两栖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陆交界地带的动物,包括蛙类、蝾螈类和爬行两栖类等。
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其他动物有一些显著的不同,本文将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卵生和胎生。
1. 卵生生殖大部分两栖动物采用的是卵生生殖方式。
在卵生生殖中,雄性和雌性进行交配,雌性会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产卵,然后雄性会在卵上释放精子,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受精后的卵会孵化成为幼体,孵化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2. 胎生生殖少数两栖动物采用的是胎生生殖方式。
在胎生生殖中,雌性会将受精卵留在自己体内,卵在体内发育成为胎儿,直到胎儿具备了生存的能力,雌性才会产下幼体。
三、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受精、胚胎发育、幼体和成年阶段。
1. 受精受精是两栖动物生殖过程的第一步,雄性释放的精子会在外部或雌性体内遇到卵子,完成受精过程。
在受精过程中,卵子的细胞质与精子融合,形成新的细胞。
2. 胚胎发育受精后的卵子会经历胚胎发育阶段,这个阶段是卵子逐渐发育成为具有基本组织结构的胚芽的过程。
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并逐渐分化为组织与器官。
3. 幼体卵子在胚胎发育后会孵化成为幼体。
幼体通常具有类似成年个体的基本特征,但大小较小,身体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幼体会以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并适应环境。
4. 成年阶段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发育,逐渐转变为成年个体。
成年两栖动物具有性成熟、繁殖能力和完全发育的器官和结构。
四、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种类繁多,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和习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两栖动物繁殖行为:•声音交配信号:许多蛙类通过发出高频的叫声来吸引异性。
雄性会发出特定的叫声来表明自己是同一物种的成员,同时也吸引雌性进行交配。
•雌性选择:在某些物种中,雌性会选择最强壮、最有竞争力的雄性进行交配,以保证后代的质量。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述•两栖动物的生殖•两栖动物的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进化•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影响目•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物种多样性录01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述内部生殖器官两栖动物的生殖腺为一对,分别产生卵子和精子。
外部生殖器官两栖动物有雌雄异体的外生殖器官,即卵巢和睾丸。
两栖动物生殖系统的特点卵细胞受精卵细胞在体内受精后形成受精卵,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形成蝌蚪。
蝌蚪变态蝌蚪变态是两栖动物特有的发育过程,经历了由蝌蚪到蝾螈的变化。
两栖动物发育的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规律,对于保护和利用两栖动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人类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相似之处,因此研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有助于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研究意义02两栖动物的生殖1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23大多数两栖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
卵生部分两栖动物以卵胎生的方式繁殖,即将受精卵在体内孵化成幼体后直接生出。
卵胎生部分两栖动物实行体外受精,将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体外受精03卵壳的功能卵壳具有保护卵和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时还能调节孵化过程中的水分平衡。
两栖动物的卵和卵壳01卵的形态两栖动物的卵通常呈椭圆形,具有硬壳或软壳。
02卵的发育卵在母体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形成幼体后产出。
受精方式体外受精的两栖动物在水中结合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
体内受精的两栖动物将精子和卵子在体内结合。
两栖动物的受精和孵化孵化过程受精卵在母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最终形成幼体并产出。
孵化条件孵化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以保证幼体的正常发育。
03两栖动物的发育两栖动物幼体的特征水中生活01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具有流线型的体型和侧线系统,以便在水中游动和感知周围环境。
鳃呼吸02两栖动物幼体通过鳃进行呼吸,吸入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生命活动。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非常有趣。
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内受精和外受精。
大多数两栖动物都有两性器官,即具有雌雄同体的特征。
但也有一些物种不具备两性器官,需要进行交配以进行内受精。
两栖动物的交配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物种进行外交配,即雄性通过将精子释放到雌性的体外,雌性通过接受精子受精。
这种交配方式常见于青蛙、蝾螈和蟾蜍等物种。
其他一些两栖动物则进行内交配。
雌性会通过排出卵子,雄性在受精之前会将精子直接注入到雌性的体内,从而实现内受精。
内交配常见于蛇颈龙类和一些蛙类。
卵的发育和孵化过程也有所不同。
大部分两栖动物的卵是
在水中产生的,孵化时需要水环境。
一些动物的卵是通过
直接分泌的黏液覆盖,在水中孵化。
也有一些动物将卵产
在陆地上,然后父母会保护卵直到孵化。
孵化后的幼仔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
大多数两栖动物经历蝌蚪阶段,其中幼仔生活在水中,通
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吸收虚胎营养来生长。
一段时间后,
幼仔逐渐转变为成体形态,离开水域开始陆地生活。
总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
过程,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交配方式和繁殖习性。
对于我
们来说,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迷人
的生物。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重点、难点)
②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多是农村的学生,在农村的小河溪水中经常见到青蛙、蝌蚪,对蛙鸣、抱对等生殖行为有一定感性认识,加上耳熟能详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对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初步认识,但对青蛙的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的过程认识还不清楚,通过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积累了知识储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应用“激趣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蛙鸣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比较,形成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工作,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A类试题(面向全体学生)
1.大多数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2.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青蛙高声鸣叫的意义是()
A.捕食害虫B.吸引雌蛙
C.休息D.鸣囔的特点
3下列关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青蛙高声鸣叫是一种繁殖行为
B.看见两只青蛙抱对,这是青蛙在争夺食物
C.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孵化
D.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4.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是()
A. 受精卵→蝌蚪→成蛙
B. 受精卵→幼蛙→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5. 蛙的发育称作()
A.完全变态发育 B.变态发育C.不完全变态发育 D.两栖发育
B类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6. 上图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图,请根图
回答下列问题:(1)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
是为了。
(2)雄蛙和雌蛙抱对,雌蛙将卵排放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到水中,卵和精子在
水中结合成,完成受精作用。
(3)蛙的发育经历了【】→【】→【】→【】,四个时期.
(4)B到E时期的青蛙幼体用呼吸,生活在水中.
F到H时期的青蛙用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5)青蛙的主要食物是农业害虫,因此
我们应该。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
保护好它们的。
(6)青蛙和大鲵的生殖和发育有共同的特征是。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1.蛙鸣——吸引雌蛙
2.抱对——体外受精(水中)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教后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设计上较好地运用了“激趣-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整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通过自学、认知、比较、表达,学生主动建构,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以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评价,评价时,采取激励性语言,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落实情况,也重视学习方法和课堂学习状态的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
本节课较遗憾之处是对学情分析不够深入。
如对学生的观察能力预想不足。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能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获取直观上的认识,然而,从图到文字信息的转化,理解不到位,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
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