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12
2019-2020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 题,每题 1.2分,共计72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近期,国际汇率市场风云变幻。
美国推行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开动印钞机,让美元贬值,日本、韩国、巴西等国也效仿,都试图通过操纵本国汇率为本国谋取利益。
面对这一局面,下列国际组织中,在稳定国际汇兑方面应该承担直接的监管责任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2、《今日美国报》披露:当前,美国平均关税尽管只有3%,但对浓缩橙汁征收的关税为30%,玻璃制品和瓷器为38%。
美国有300多种反倾销税,还有配额、补贴、法律阻碍、繁文缛节拖延等手段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不受冲击。
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家间利益的争夺B.美国一贯坚持关税保护主义政策C.美国竭力主张国际贸易自由化 D.美国的做法实质是反对经济全球化3、“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在陈旧结构中脱胎换骨,挥别昨天。
”欧洲“脱胎换骨”是指( )A.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B.接受关贸总协定C.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4、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
该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5、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这其中的“尊重多样文明”不包括( )A.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发展模式B.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文化传统C.尊重各成员国选择的社会制度D.尊重各成员国历史上的对华政策6、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
2019-2020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1—6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7—10页,两部分共10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1.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
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2.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和“观点”不包括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权力借自教皇”3.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A.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 B.明确和强化法制的严肃性C.推行体现民意的法制 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4.“抛弃对物体作有条理的描绘,将染料点在帆布上面,来模仿光线对眼睛的刺激。
”这句话描述的是近代哪一绘画流派的艺术特征A.立体主义 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5.“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但事与愿违,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6.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2012年4月4日,这首唱了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
与这一活动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D【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世袭制主要是解决王位传承问题的制度;分封制是我国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
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的寻根、祭祖等都是这一制度的影响下而形成的。
故应选D。
2.下列关于秦朝时期郡守和县令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把自己的职务传给嫡长子B.都由皇帝直接任免C.能在自己的辖区内建立武装D.都必须参加科举考试【答案】B【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度。
郡守和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命,服从皇帝的调遣,代表皇帝在所光下的区域内进行统治管理。
职位不能世袭,也不能建立掌握武装。
科举考试是隋唐以后的现象。
故应选B。
3.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之印,押正(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衙班。
……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
”材料直接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分割B.皇帝权力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宰相权力的加强【答案】A【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宋的时候,为了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君权、财权。
这样,宰相的权力被分割,皇都得以总揽大权。
材料正是反映的这一情况,直接削弱相权,最终是皇权的加强。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8页,两部分共8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019-2020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观察右图,对图示理解正确的是:①宗法制的基础就是血亲关系②宗法制与分封制是血亲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③宗法制主要是针对家庭内部的,分封制主要是指政治上面的④分封制和宗法制都强调了臣属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本段材料属于A.历史结论 B.历史评价 C.历史叙述 D.资料整合3.“摆尾摇头,便倒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词语讽刺的可能是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4.苏格拉底说:“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不足之处是①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②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③缺乏民主监督④导致权力被滥用、误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洪秀全写了一件“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
“御诏”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感谢洋兄弟灭清妖。
这一举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 B.洪秀全具有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C.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严重 D.洪秀全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6.新文化运动勃兴之际,胡适、黄远镛、蒋梦麟等人将其定性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历史学科试卷(文科)出题人:蒋勇审题人:王微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3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5分,共60分)1.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
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
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2.“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他实行了A.分封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度 D.郡国并行制4.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5.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B.元代中书省C.明代内阁D.清代军机处6.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记载,齐灵公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妾,名戎子,戎子与齐灵公的另一位妾仲子很要好,仲子生一子名牙,戎子请齐灵公立牙为太子,于是齐灵公废公子光而立牙,仲子却认为“废常不祥”。
这里的“常”是指( )A.等级制度B.嫡长子继承制C.血缘关系D.世袭制2.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3.《梦粱录》中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
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由此可见,南宋杭城(即临安)( )A.是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夜市的城市 B.是当时世界上商业活动最繁华的都市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限制被打破4.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
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
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B.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C.票拟制度化D.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
”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6.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7.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2019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A.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 “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C.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死亡与鬼神观”的问题。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是不重视“死亡与鬼神观”的,是看淡“死亡与鬼神观”的,选项C的“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意在强调人死了以后,在上则没有君主,在下则没有臣僚.无君无臣,脱离了世俗的桎梏,这是典型的道家的庄子的逍遥思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儒家孔子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是墨家墨子的观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是儒家孟子的观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2. 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事无巨细,大权独揽B. 参与决策,监督执行C. 秉承诏令,上传下达D. 拾遗补阙,以备顾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大权独揽,不是宰相,故A排除。
宰相可以参与决策,监督执行,故B正确。
材料未涉及秉承诏令,上传下达,故C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拾遗补阙,以备顾问,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宰相3. 《荀子·强国篇》:“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孙卿子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