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1. 长度测量- 长度的单位可多啦,像米(m)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就像玩数字游戏,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得用尺子,正确使用刻度尺很重要。
首先得看零刻度线有没有磨损,量程够不够,分度值是多少。
测量的时候,尺子要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的时候得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呢。
比如说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得写成1.23cm这种形式,最后的“3”就是估读出来的。
2. 时间测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1h = 60min,1min =60s。
我们可以用停表来测量时间,停表有大盘和小盘,大盘读秒,小盘读分,读数的时候可别弄错了。
3.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就叫机械运动。
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得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改变。
比如说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人,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人就是运动的。
-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是v = (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有m/s和km/h,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很特殊的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就不一样了,速度是变化的,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的公式也是v=(s)/(t),不过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就像敲鼓的时候,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能还在传播哦。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导语】这篇关于⼋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沪教版的⽂章,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第九章压强⼀、压强
1、压⼒: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上的⼒叫压⼒。
注意:压⼒并不都是由重⼒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平⾯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则F=G
⑵⽅向:压⼒的⽅向总是垂直于⽀持⾯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作⽤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P30图9.1—3中,甲、⼄说明:受⼒⾯积相同时,压⼒越⼤,压⼒作⽤效果越明显。
⼄、丙说明:压⼒相同时、受⼒⾯积越⼩压⼒作⽤效果越明显。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的作⽤效果与压⼒和受⼒⾯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所受压⼒的⼤⼩与受⼒⾯积之⽐叫压强。
⑵公式:p=F/S推导公式:F=PS、S=F/p
⑶单位:压⼒F的单位:⽜顿(N),⾯积S的单位:⽶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减⼩压强。
如:铁路钢轨铺枕⽊、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压强。
如:缝⾐针做得很细、菜⼑⼑⼝很薄。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增⼤;在同⼀深度,液体向各个⽅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kg/m3,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二册第四章机械和功4-1 机械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功的计算:功(W) 等于力(F) 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乘积。
(功= 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 功的公式:W=Fs ;单位:W→J ;F→N ;s→m 。
(1 焦=1N· m )。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 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 ,或P=F·V 。
单位:P→W ;W→J ;t→S 。
(1瓦= 1 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内做功1 J。
1千瓦=1000瓦)6.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4-2 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J 。
6.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7.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4-3 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F1L1×F2L25.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旗开得胜《热与能》全章复习与巩固--物态变化(基础)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考纲要求】1.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知道物质有三态;5.理解六种物态变化。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知识点一、温度温标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标:为了准确的测量物体的温度而确立的一个标准叫做温标。
3、摄氏温标:(1)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摄氏度。
4、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①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②指针式温度计:根据两种金属的热膨胀程度不同,双金属片发生弯曲旋转,带动指针沿刻度盘转动。
③其它常用温度计:5、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②认清分度值。
(2)使用时: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看: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③读: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
④记:记录结果必须带单位,用负号表示零下温度。
6、体温计:(1)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2)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
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将缩口上方的水银甩到玻璃泡中(其他温度计不用甩),消毒后才能进行测量。
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21F F F +=。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2121F F F F F >-=.5、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叫二力平衡。
7、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等大、反向、共线、同物。
二、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受压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压面积是指两物体共接触面积的大小。
当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的大小等于物重;当物体在斜面上时,压力小于物重.当物体在竖直面上时,重力与压力无关。
3、压力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则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压强,用字母P 表示。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学量。
5、 压强公式:SF P =,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2m 。
变形公式:F=PS 或P F S =。
6、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符号Pa ,其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N/m 2=1Pa7、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且随它增大而增大。
8、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有压强,且具有流动性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导语】学习并不难,只要你课前预习,上课积极参与,课后认真复习,成功就属于你。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力的安稳】力的涵义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遭到后者对它的力)。
即:(1)产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遭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定是否产生力的根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二力安稳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安稳力,或叫作二力安稳。
1)两力安稳的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安稳的力的协力为零。
3)二力安稳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遭到安稳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篇二: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协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①两个力协力的取值范畴是|F1-F2|≤F≤F1+F2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协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协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沪教版初中初二八下8B物理知识点汇总第四章机械和功4.1 简单机械1. 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支点可以在棒的一端,也可以在棒上其他位置,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指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用l2表示。
3. 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杠杆处于静止不动或绕支点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1=F2l2或F2F1=l1l2,杠杆的平衡不是由力或力臂来决定,而是由它们的乘积来决定的。
5. 杠杆的分类应用: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平衡时阻力大于动力,省力费距离。
实际应用有:切纸刀、钢丝钳、撬棒等。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平衡时阻力小于动力,费力省距离。
实际应用有:筷子、镊子、钓鱼竿等。
等臂杠杠: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实际应用有:摩天轮、托盘天平的横梁等。
6. 滑轮: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
定滑轮实质上时一个等臂杠杆。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定滑轮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动滑轮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绳子自由端被拉过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高度的2倍,即s=2h,因此,使用动滑轮要多移动一倍的距离。
7.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8. 轮轴:由两个半径不同的轮子固定在同一转轴上的装置叫做轮轴。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沪教版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功的知识点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农业①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
②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
(2)工业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
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
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的土豆密度较大,所以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不仅能判断出土豆的质量,还可以由此估计淀粉的产量。
在铸造厂的生产中也用到密度,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体前,需要估计熔化多少金属注入仿型的模子里比较合适,这时就需要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计算出需熔化的金属量,以避免造成浪费。
八年级下册物理的重点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
如:4℃的水密度最大。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重点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
(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V。
(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
(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
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利用密度进行比较;利用质量进行比较;利用体积进行比较。
初二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集锦(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却往往只有几步,而初中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为大家准备了初二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欢迎阅读与选择!ﻭ1藤野先生(一)重点字词ﻭ1.生字藤野(téng)发髻(jì)芦荟(huì)畸形(jī)杳无消息(yǎo)ﻭ不逊(xùn)诘责(jié)烂熳(màn)匿名(nì)深恶痛疾(wù)2我的母亲ﻪ瞥见(piē)解剖(pōu)绯红(fēi)油光可鉴(jiàn)ﻪﻭﻭ一、字音ﻭ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摹画(mó) 眼翳(yì)舔去(tiǎn)侮辱(wǚ)二、词义ﻪ责罚:处罚。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篇一:力的平衡】
力的涵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即:(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有,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有的;(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1)两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篇二: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篇三: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个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相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篇四:重力】
定义:
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
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相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
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相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相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
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能够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能够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