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那片杨树絮
- 格式:wps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某县林业局关于治理飞絮建议的回复您提出的关于杨絮治理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县林业工作的关爱、关注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因杨树具有生长快、轮伐期短、适应性强、易繁殖、用途广、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大等特点,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也是县区农田林网、速生丰产林、村片林、用材林等主要树种,是我县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杨树飞絮是杨树雌株每年四五月份产生的飘飞的种子,为自然现象,杨絮治理为全国性难题,目前还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
近几年,我县已经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杨絮问题,主要如下:在造林绿化规划设计时,尽量不选用产生飞絮的树种雌株,以自然更新的方式淘汰杨柳,替换成抗逆性强、色彩丰富的乡土树种,从源头上减少飞絮产生;在飞絮高发期,滑县采取用雾炮车对杨柳等喷洒杨柳凝絮剂方式粘固飞絮,每3天高压冲洗一次树冠;制订了专项保洁方案,增加保洁频次,及时清除地面及空中飞絮。
通过我县各部门的努力,虽然今年较往年飘絮明显减少,但因难度较大,短期内难以彻底根治,需要逐步治理。
下一步我们的努力方向:一是会加快雄性杨树更新速度;二是加快发展乡土树种推广力度,减少杨树种植数量;三是借鉴其他地区经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相信在全县各部门的努力下,杨树飞絮现象会逐步减少。
最后,再次对您的来信表示感谢。
折柳意象的诗句1、谁家⽟笛暗飞声,散⽟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不起故园情。
——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2、城外春风吹酒旗,⽟⽟挥袂⽟西时。
长安陌上⽟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译文】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3、⽟落⽟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低含⽟,宋⽟宅前斜带风。
——唐·杜牧《柳长句·日落水流西复东》4、天下伤⽟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译文】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5、巫⽟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且同折,故⽟怀故乡。
——梁元帝·萧绎《折杨柳》6、楼前暗绿分携路,⽟丝柳、⽟⽟柔情。
——宋·吴⽟英《风⽟松》【译文】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份柔情。
7、絮时依酒,梅花乍⽟⽟。
——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诗》8、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
——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9、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唐·王之涣《送别》10、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
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唐·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译文】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人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11、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归不归?——隋·佚名《送别》【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
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
《蝶恋花》原文赏析欧阳修《蝶恋花》原文赏析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欧阳修的一篇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蝶恋花》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原文】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
“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
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
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
“无重数”,即无数重。
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
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晴天“飞雪”_300字
冬天的雪是洁白寒冷的,大家都见过,但
是在晴天柔软的“雪”有谁见过呢?告诉你吧,我就享受过晴天的“飞雪”。
走在花坛边的小路上,片片“鹅毛大雪”
从天而降,刚下过雨的小路上,粘着一层白茫
茫的“雪”,花坛里各种颜色的花儿五彩纷呈,
宛如美丽的小姑娘再向路人招手微笑。
偶然一
仰望前方,那洁白杨树絮仿佛变成了雪,不知
道的人还以为晴天下起了雪呢!
初夏的麦田还是绿油油的,告别了春姑娘
后麦苗又和夏姐姐手拉手唱起了歌,那白色的“雪”慢慢飘过来了,麦田看了以后还以为下
起了雪呢!赶紧把身子缩起来,等“雪”落在
麦田的上面时,麦田感觉到的不是寒冷而是柔
软的,她慢慢直起了身子,向天空一看——在
太阳高照下,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那“雪”和冬天的不一样,那是特殊的夏天的“雪”!
这纷扬“大雪”给优雅静谧的田野平添了
一道风景线,使大地有了一丝诗意,有了一个普通而特殊的景观!。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李益《汴河曲》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译文】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出典】李益《汴河曲》注:1、《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2、注释:隋家宫阙:特指汴水边的隋炀帝行宫。
汴河:唐人习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3、译文: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
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
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4、李益( 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
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
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
尤其擅长绝句、七律。
至唐宪宗时便因诗名被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
有《李君虞诗集》。
5、《汴河曲》是由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怀古诗。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
诗人从眼前的汴河引发出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
怀古诗多从眼前历史遗迹起兴,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写历史沧桑感之中寄寓某种现实感慨。
该篇即为典型的诗例。
题内“汴河”,指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
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
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
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
描写杨絮的经典句子集锦描写杨絮的经典句子篇11、来到操场,我看见满天飞舞的杨絮,犹如翩翩起舞的小蝴蝶一样,已经有许多人在那里了,他们有的用塑料袋抓,有的还把抓来的杨絮放到自己的纸杯里。
2、白白的杨絮告诉我们春天真正的来到了,我对杨絮说:我们已经感到春天的温暖和美丽了,请你赶快回家吧!3、我发现一个个顽皮的小杨絮从树上落到了地上,又从地上乘着降落伞飞到了人们的衣服上、头上、睫毛上,最可恶的是一个淘气的小杨絮竟飞到我的鼻子里,害得我只打喷嚏。
4、杨絮知道自己来自何方,将要到何方去。
当簇簇白羽化为团团浓郁的绿云,世间早已无它的踪迹,但它的价值却在那一刻被定格,被认同,被升化,它的生命在那一刻被洗礼。
5、洁白的杨絮在阳光的照耀下萦绕着柔和的光晕,搭乘风的列车,翻滚着,涌动着,挣扎着,向上,再向上……6、杨絮的颜色是白色的,形状圆圆的。
它在轻轻空中飞舞,像棉花糖一样。
杨絮你追我赶的在空中玩耍,它们一定是好朋友吧!7、今天,我们在操场上捡到了一枝杨絮的球球,一个个球球好像小子弹一样,风把它们吹开后,就会从里面飘出白白的杨絮。
8、又到了杨絮飘舞的季节,街道两旁栽了许多杨树,白色的杨絮随风慢慢的飞着,像冬天的雪。
9、杨絮缓缓升空,像一群白色的小天使,带给人们欢乐;杨絮缓缓升空,像一簇白色的花朵,带给大地生机;杨絮缓缓升空,像一片淡淡的云彩,为天真的孩子带来无限的假想。
10、杨絮真轻!风儿轻轻一吹,就从树上飘到树下,似乎要坐着风儿去远方旅行;杨絮真软!无论是小树叉还是一根细草丝都能轻松地把它戳成几部分。
11、有时闲着无聊的同学看到漫天的杨絮,总忍不住吹它一下,逗它一下,他便躲来躲去,飞来飞去,真是有趣!12、只有在校园里才能看到那漫天飞舞的杨絮,如果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我便说杨絮是那春天里的主角!13、白白的杨絮是杨树母亲的孩子,是我们的玩伴,是校园的精灵,是高超的舞蹈家,是擅长飞舞的“鸟”。
14、杨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欧阳修《蝶恋花》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宋】欧阳修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语解释】⑴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失足妇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全文翻译】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原文赏析】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或见《阳春集》。
李易安定为六一词。
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
”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2024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瘫痪(tān) 憎恨(zènɡ) 寂静(jì)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C.淡雅(yǎ) 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D.仿膳(shàn) 憔悴(jiáo) 复原(hu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活灵活现声名狼籍不知所措自出心裁B.五彩班调见机行事万紫千红惩前毖后C.扑朔迷离错综困难油然而生荼毒生灵D.无精打彩走头无路挑拨离间毕恭毕敬3.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和重音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我们在田野漫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决地说:“那么珍贵的东西怎么能随意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C.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情而深厚;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D.“没有……”我渐渐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妙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很多面彩旗和一片快乐的歌声。
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与绿化校内活动的。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6.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父亲对他的教化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无所不精。
③就这样,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国学经典: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原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生别离〕是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
所谓『生别离』,并非指人生一般的别离,而是有别后难以再聚的涵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
〔各在天一涯〕『涯』,方也。
〔道路阻且长〕『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
〔会面安可知〕『知』,一作『期』,义同。
〔胡马依北风二句〕『依』,一作『嘶』。
『胡马』产于北地,『越鸟』来自南方(古代的『越』,指今广东福建一带地区),『依北风』和『巢南枝』是动物一种自发的怀念乡土情感的表现。
这两句用比喻来代替抒情;『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恋故乡吗?〔相去日以远二句〕『远』,指时间而言。
上句谓别离之久,下句言思念之深;久别思深,人一天天地瘦下去,衣带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弛松了。
〔浮云蔽白日二句〕『文子』:『日月欲明,浮云蔽之。
』『古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
』『浮云蔽日』,是古代最流行的比喻。
一般的习用于谗臣之蔽贤,『白日』是隐喻君王的。
这里则以之象征她远游未归的丈夫。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各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
『浮云』,是设想他另有新欢,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
『顾』,念也。
『反』,同『返』。
〔思君令人老〕这句是承前『衣带日已缓』而说的。
『老』,并不是说年龄的老大,而是指心情的忧伤,形体的消瘦。
〔岁月忽已晚〕『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言流转之速。
〔弃捐勿复道二句〕『弃「和『捐』同义。
『弃捐』犹言丢下。
『勿复道』,不必再说。
上句的意思是说,尽管自己如何申诉相思之苦,但她所思念的人不会因此而归来,那末说来说去有什么必要呢?『加餐饭』,是当时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译文及赏析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译文及赏析北宋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本篇又题作“柳”,借咏柳伤别,抒写词人送别友人之际的羁旅愁怀。
兰陵王:词调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里丝丝弄碧:笼罩在烟气里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它嫩绿的姿色。
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
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行色:指行人出发时的情况。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
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应折柔条过千尺: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
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往事。
又:又逢。
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
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榆火催寒食: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
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
驿:驿站。
望:回头看。
人:指送行人。
别浦:送行的水边。
萦回:水波回旋。
津堠:码头上供撩望歇宿的处所。
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无极:无边。
念:想到。
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月榭:月光下的亭榭。
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沾满露水的桥边。
译文1: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望见那片杨树絮
门外,杨树絮随意的下落着。
我,沉默了。
我真的像杨树絮那样微不足道,还要遭人排挤吗?
回想今天的一切,几乎没有人给我笑脸,甚至是难得见到尊重我的人。
想到那些无缘无故对我嘲讽的言语,想到我像一个玩具一样遭人唾弃……我,还是我吗?我还是那个曾经叱咤风云(夸张了点)的人吗?我还是那个智商130,情商95的自信大帅哥吗?!
两岁开始父母就教我不要“睚眦必报”,可是,他们仅仅用睚眦之心对待我吗?此时,我已然疲惫,看看窗外随意飘动的杨树絮,我在此时,却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
为什么,你们不可以对我多一份的宽容吗?为什么,人与人始终无法平等相处呢?此刻,又望见了窗外的杨树絮,我此刻,甚至已不再是微不足道,而是显得多么像一个疯子,多么的像一个现实版的植物人……
我,还是太悲观了。
但是,不这样,却又有谁能听到我的呼唤呢?又望见了杨树絮,它被打篮球的同学们无情的踩在了脚下……此刻,若不是旁边有人,我恨不得能哭出来。
上次看到那些杨树絮还是在三年前。
回想当年,我是那么的轻松、豁达,从那片杨树絮开始,我甚至得到一个绰号——“妇女之友”。
当时,我还是那么的开心能受到别人的认可。
殊不知,那些杨树絮,让我变得心烦意乱。
从那时起,我走起了下坡路。
我何时才能够再次自信?!望着那片杨树絮,我,却找不到答案。
只是在心中嘿嘿乐着,以为杨树絮又能成为下一个转折点。
唉,也许真的如此吧。
只是,心头的怨声,又有谁能替我分担呢?
问问那片杨树絮吧。
它告诉我,它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