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生物圈
- 格式:ppt
- 大小:734.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清单】知识点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即环境影响生物)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 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特别提醒】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
对照组就是不作处理的,已知的那一组。
实验组就是作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处理的那组。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应该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前者包括寄生,捕食,合作、共生,竞争等;后者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生物只能适应环境,环境不能适应生物。
考点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例1】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 阳光B. 水C. 温度D. 空气【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通过对题干的认真阅读,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温度影响了蝉的鸣叫。
【答案】选C【例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 春江水暖鸭先知B. 葵花朵朵向太阳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选C考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3】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常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条件的是()A. 明亮和潮湿B. 干燥和潮湿C. 空气和土壤D. 温度和水【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像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1.2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共同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三单元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4.1 绿色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
-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2 绿色植物的生殖-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3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一、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环境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属于同一物种。
物种是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出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
③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一个种群中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只要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那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一定区域内”,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②“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各种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种群。
③“总和”的关键是指这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具体有这植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和植物)、动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从而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4.森林群落有分层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
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空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
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分层。
5.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其生活的环境,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植物群落。
7.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8.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9.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先锋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出现灌木群落(几百年后)出现乔木(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林10.森林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保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称为地球的“绿色之肺”。
11.森林之最:①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占世界热带雨林的30%以上,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巴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1.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1.1.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1.2 生物和生物圈1.2.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2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2.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2.1.1 绿色植物的特点- 光合作用- 细胞结构(如叶绿体)2.1.2 植物的分类-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如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2.2 绿色植物的生活2.2.1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 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2.2.2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 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2.3 被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2.3.1 被子植物的特点- 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 更适应于陆地生活2.3.2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第三单元动物的世界3.1 生物圈中的动物3.1.1 动物的特点- 细胞结构(无细胞壁、叶绿体)- 营养方式(异养)3.1.2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3.2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3.2.1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3.2.2 发育过程- 变态发育- 不变态发育3.3 生物的多样性3.3.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3.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第四单元微生物的世界4.1 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4.1.1 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 繁殖快- 种类多4.1.2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 真菌- 病毒- 原生动物- 显微镜下的其他微生物4.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解者- 病原体- 共生微生物4.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品制作(如酵母菌、乳酸菌)- 药物制作(如抗生素)- 环境保护(如甲烷菌)第五单元人与生物圈5.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1.1 正面影响- 改良土壤- 增加生物多样性5.1.2 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5.2 可持续发展5.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5.2.2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5.3 珍爱生命5.3.1 生命的重要性- 生命的独特性- 生命的相互依存5.3.2 珍爱生命的行动- 保护动植物- 保护生态环境- 遵守法律法规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精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前言本教案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为基础,采用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从生物圈Ⅱ号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态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掌握一些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环保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理念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圈Ⅱ号与生物环境1.什么是生物圈Ⅱ号2.什么是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生物的组成1.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组织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3.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三章生物的繁殖1.生物的繁殖方式2.生物的繁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第四章生物的适应和进化1.生物的适应2.自然选择和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的影响2、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讲授、探究、实验、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为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3.生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特点2、教学难点1.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2.生物的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实际应用五、教学评价1.通过实验和观察,测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测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堂测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详述第一章生物圈Ⅱ号与生物环境知识点1:什么是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是一种生态控制系统,可以模拟地球上的环境,为人类进行空间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生物圈的范围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表面适合________的一地方。
2.范围以______来划分,上下各约10千米的圈层,包括______的底部、______的大部和______的表面。
3.组成及生物(1)名称:________。
①组成:氮气、______、________等多种气体。
②生物:能飞翔的______和鸟类,还有______等微小生物。
(2)名称:______。
①组成:地球上的________和江河湖泊。
②生物: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____米以内的水层中。
(3)名称:______。
①组成:地球表层的________,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②生物: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形形色色的各类______,种类繁多的________,形态各异的________,无处不在的______、______,等等。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__________,其主要类型有: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___________,它在________、________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植物的______________;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湖泊和池塘等组成的是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是湿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的是____________和人类起主要支配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都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2)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________。
黄河和长江源自西部源头的______和______。
江河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______,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
它们沿途还形成______和______,最终挟裹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浩瀚的______。
七年级初中生必备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二)生态系统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三)细胞1.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2.生物体的成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分不开的。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线粒体:线粒体形状为棒状,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 功能: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动力车间”。
(2)内质网:内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
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及脂质合成“车间”。
(3)中心体:中心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
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
功能:中心体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
(4)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功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5)高尔基体:亦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
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
扁平囊为圆形,边缘膨大且具穿孔。
功能: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