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一篇
- 格式:docx
- 大小:507.80 KB
- 文档页数:9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地位: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3)影响①孟子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判断正误(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实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 ×)提示“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而非实指。
(2)诸子都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提示此说法绝对化,不是“百家”中的所有学者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如孔子就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的“仁”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的发展。
( √)提示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孔子的“仁”属于伦理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属于政治思想。
问题思考材料“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思考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主张?体现了先秦儒学的哪一重要思想?提示仁政的主张。
反映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2.荀子(1)地位: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3)影响: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问题思考材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况《荀子·天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况《荀子·大略》思考据材料归纳荀子的思想有哪些?反映了荀子思想的什么特点?提示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吕氏春秋》载:“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
一则治,两则乱。
”“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
”材料表达的思想( )A、与孔子“仁”、“礼”思想一致B、适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C、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D、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春秋时期,诸侯贬斥狄戎为豺狼禽兽的记载不绝于书;战国时期,时人认为夷夏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居楚则楚,居夏则夏,积靡使然也”。
对夷狄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A、诸侯争霸、王室衰微B、一脉相承的文化风尚C、各地区往来日益频繁D、官僚政治是大势所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
……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
……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
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
辅导练习第二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这说明孔子(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偏爱某些学生
D、不明确答案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
A、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御制百家姓》,以孔、孟开头,“孔师阙党孟席齐梁。
”这反映出( )
A、满洲贵族势力日益衰微
B、认同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C、对汉族儒家文化的尊崇
D、孔孟成为人数最多的姓氏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