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第2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4
1.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美国:我要你忠于美国军队! 德国:德国征召潜水艇员海报 英国:加入你祖国的军队,上帝保佑国王A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B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 .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D .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解析:选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参战的大国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故此A 项符合题意。
2.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A .凡尔登战役B .库尔斯克会战C .索姆河战役D .马恩河战役解析:选C 。
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第一次使用了坦克作战。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
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
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 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解析:选C 。
一战时期,德国面临两线作战,基本战略是速战速决打败敌人,材料反映出当时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情况无疑对德国是最不利的。
4.(2012·台州期中检测)某学生分析下表,对1917年协约国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A.协约国比同盟国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B.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C.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D.美国放弃中立,参加了战争解析:选D。
从表格可以看出:1917年(一战后期)与1914年(一战初期)相比,协约国的战略物资迅速增加,而同盟国战略物资却呈下降趋势。
1.图中的人物是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解析:选B。
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
最后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
2.(2012·余姚中学高二第一次质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
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
这种情况最不利于()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一战时期,德国两线作战,基本战略是速战速决打败敌人,材料反映的情况无疑对德国是最不利的。
3.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紧扣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分析,亦可采用排除法。
④不正确,规模最大的战役应是索姆河战役,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4.一战中,西线转入阵地战是在下列哪次战役后()A.俄军的夏季攻势B.马恩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索姆河战役解析:选B。
马恩河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西线进入以阵地战为主的相持阶段。
一、选择题1.在旧中国,上海市租界内有一条霞飞路,这是欧洲殖民者为了纪念一战时期的() A.法军总司令B.英军总司令C.德军总司令D.俄军总司令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霞飞的识记能力。
霞飞是一战中法军总司令。
2.(2012·长沙高二检测)上海世博会期间,“金色少女”雕像全身镀金,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3000名卢森堡士兵而建。
1.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解析:选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证了中国式的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
2.右图所示的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发表的文章,书中论述的主要思想是()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论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解析:选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论述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行性,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解析:选C。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条件是长期参加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历和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相对稳定的环境。
故C项正确。
4.伴随一百一十五响礼炮,一百一十五台自驾车从湘潭市东方红广场出发,驶向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家乡韶山,体验“伟人成长之路”。
下列著作体现了伟人的思想成长,正确的排序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论十大关系》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①发表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②发表于建国前夕的1949年6月,③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④发表于1956年。
5.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毛泽东选集》材料2: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1.(2018·高考课标全国卷)椭圆x 216+y 28=1的离心率为( )A.13B.12C.33D.22解析:选D.由x 216+y28=1可得a 2=16,b 2=8,∴c 2=a 2-b 2=8.∴e 2=c 2a 2=12,解得e =22或e =-22(舍去).2.椭圆x 225+y 29=1与x 29-k +y 225-k =1(0<k <9)的( )A .长轴的长相等B .短轴的长相等C .离心率相等D .焦距相等解析:选D.椭圆x 225+y 29=1与x 29-k +y225-k=1(0<k <9)的焦点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前者a 2=25,b 2=9,则c 2=16,后者a 2=25-k ,b 2=9-k ,则c 2=16.显然只有D 正确.[来源:]3.比较椭圆①9x 2+y 2=36与②x 216+y 212=1的形状,______更扁(填序号).解析:椭圆①9x 2+y 2=36的离心率是223;椭圆②x 216+y 212=1的离心率是12,因为223>12,所以,椭圆①比②更扁.故填①.[来源:] 答案:①4.(2018·石河子检测)已知椭圆G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为32,且椭圆G上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椭圆的长半轴为a ,由2a =12知a =6,又e =c a =32,故c =33,∴b 2=a 2-c 2=36-27=9.∴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36+y 29=1.答案:x 236+y29=1[A 级 基础达标][来源:] 1.(2018·九江质检)若椭圆的焦距长等于它的短轴长,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12 B.22 C. 2 D .2 解析:选B.由题意知2c =2b ,∴c =b .又b 2+c 2=a 2,∴a =2c .∴e =c a =22.2.椭圆(m +1)x 2+my 2=1的长轴长是( )A.2m -1m -1B.-2-m mC.2m mD .-21-m m -1解析:选C.将椭圆化为标准方程为x 21m +1+y 21m =1,则必有m >0.∵m +1>m >0,∴1m +1<1m. ∴a 2=1m ,a =m m ,2a =2m m.3.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若长轴长为18,且两个焦点恰将长轴三等分,则此椭圆方程为( ) A.x 281+y 272=1 B.x 281+y 29=1 C.x 281+y 245=1 D.x 281+y 236=1 解析:选A.设方程为x 2a 2+y2b2=1(a >b >0),由题意得2c 2a =13,且a =9,∴c =3.∴b 2=a 2-c 2=72.故方程为x 281+y 272=1.4.若椭圆长轴长与短轴长之比为2,它的一个焦点是(215,0),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2=1(a >b >0).∴⎩⎨⎧a =2b ,c =215.(其中c =a 2-b 2) ∴b 2=20,a 2=80.答案:x 280+y 220=15.(2018·焦作检测)若一个椭圆长轴的长度、短轴的长度和焦距成等差数列,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2b =a +c ,又b 2=a 2-c 2, ∴4(a 2-c 2)=a 2+c 2+2ac .∴3a 2-2ac -5c 2=0,∴5c 2+2ac -3a 2=0. 同除以a 2得5e 2+2e -3=0,∴e =35或e =-1(舍去).[来源:]答案:356.已知椭圆E 经过点A (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 1,F 2在x 轴上,离心率e =12.求椭圆E 的方程.解:设椭圆E 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由e =12,即c a =12,得a =2c ,b 2=a 2-c 2=3c 2,∴椭圆方程可化为x 24c 2+y23c2=1.[来源:]将A (2,3)代入上式,得1c 2+3c 2=1,解得c 2=4,∴椭圆E 的方程为x 216+y 212=1.[来源:][B 级 能力提升]7.若点O 和点F 分别为椭圆x 24+y 23=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的最大值为( )[来源:] A .2 B .3 C .6 D .8解析:选C.由椭圆x 24+y 23=1可得点F (-1,0),点O (0,0),设P (x ,y ),-2≤x ≤2,则OP →·FP→=x 2+x +y 2=x 2+x +3⎝⎛⎭⎫1-x 24=14x 2+x +3=14(x +2)2+2,当且仅当x =2时,OP →·FP →取得最大值6. 8.(2018·宝鸡调研)以F 1(-1,0)、F 2(1,0)为焦点且与直线x -y +3=0有公共点的椭圆中,离心率最大的椭圆方程是( ) A.x 220+y 219=1 B.x 29+y 28=1 C.x 25+y 24=1 D.x 23+y 22=1 解析:选C.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2a 2-1=1(a >1),由⎩⎪⎨⎪⎧x 2a 2+y 2a 2-1=1x -y +3=0, 得(2a 2-1)x 2+6a 2x +(10a 2-a 4)=0, 由Δ≥0,得a ≥5,∴e =c a =1a ≤55,此时a =5,故椭圆方程为x 25+y 24=1.[来源:]9. 如图,已知椭圆E 的方程为x 2a 2+y 2b2=1(a >b >0),A 为椭圆的左顶点,B ,C 在椭圆上,若四边形OABC 为平行四边形,且∠OAB =30°,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来源:]解析:由BC ,OA 平行且相等及椭圆的对称性,得出C 点的横坐标为a2,又∠COx =30°,易知点C 的坐标为⎝⎛⎭⎫a 2,3a 6,代入椭圆的方程得14+a 212b 2=1,即a 2=9b 2,又b 2=a 2-c 2,故c 2=8b 2,则椭圆的离心率e =c 2a 2=8b 29b 2=223.答案:22310.已知F 1为椭圆的左焦点,A 、B 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和上顶点,P 为椭圆上的点,当PF 1⊥F 1A ,PO ∥AB (O 为椭圆中心)时,求椭圆的离心率.[来源:]解: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F 1(-c ,0),c 2=a 2-b 2,则P ⎝⎛⎭⎫-c ,b1-c 2a 2,即P ⎝⎛⎭⎫-c ,b 2a . ∵AB ∥PO ,∴k AB =k OP ,即-b a =-b2ac .∴b =c .又a =b 2+c 2=2c ,∴e =c a =22.11.(创新题)设P (x ,y )是椭圆x 225+y 216=1上的点且P 的纵坐标y ≠0,已知点A (-5,0),B (5,0),试判断k P A ·k PB 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解:是定值.因为点P 的纵坐标y ≠0,所以x ≠±5.所以k P A =y x +5,k PB =yx -5.所以k P A ·k PB =y x +5·y x -5=y 2x 2-25.因为点P 在椭圆x 225+y 216=1上,所以y 2=16×⎝⎛⎭⎫1-x 225=16×25-x 225.把y 2=16×25-x 225代入k P A ·k PB =y 2x 2-25,得k P A ·k PB =16×25-x 225x 2-25=-1625.所以k P A ·k PB 为定值,这个定值是-1625.。
1.(2012·临汾高二测试)在《凡尔赛和约》之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
其中,对奥、保、匈和约的相同内容包括()①严格限制这些国家的军备②明确规定这些国家承担赔款义务③变更这些国家的领土④由协约国对这些国家实行财政监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选B。
④只符合奥地利,故排除。
2.对右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解析:选C。
解答本题,需要对图片中蕴涵的历史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图片中的“1919”“凡尔赛宫”表明漫画反映的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相关内容。
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美国,其“希望”注定要破灭,是因为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遭到了英法等欧洲国家的联合反对。
漫画的主题是“希望注定要破灭”,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 项与这一主题密切相关,因此C项正确。
3.(2012·华师附中模拟)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A.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确立了列强在东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C.以“委任统治”取代了殖民统治D.是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把握能力。
凡尔赛体系只是协调了列强在西方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委任统治”是殖民统治的一种特殊形式,故排除A、B、C三项。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土耳其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主要表现在()A.资源被掠夺B.人民被欺压C.领土被肢解D.君主被废弃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主要表现在领土被肢解。
一、选择题1.重申了对奥地利条约主要条款的条约是()A.《圣日耳曼条约》B.《特里亚农条约》C.《纳伊条约》D.《洛桑条约》解析:选B。
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学生用书独立成册][基础温故]1.右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
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A .与氢氧化钠反应B .与稀硫酸反应C .发生酯化反应D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解析:选B 。
由比例模型知,该物质为CH 3COOH ,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NaOH 反应,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故选B 项。
2.下列物质中最难电离出H +的是( )A .CH 3COOHB .H 2CO 3C .H 2OD .CH 3CH 2OH解析:选D 。
电离出H +的难易或酸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羟基氢的活泼性,羟基氢越活泼,羧基越易电离出H +。
上述4种物质的羟基氢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H 3COOH>H 2CO 3>H 2O>CH 3CH 2OH 。
3.对实验室制备溴苯和乙酸乙酯两个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必须加热B .反应类型不同C .产物都难溶于水D .必须用催化剂解析:选D 。
实验室中制取溴苯需要FeBr 3作催化剂,制取乙酸乙酯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
制取溴苯时不用加热,两个反应都是取代反应,生成物溴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而生成物HBr 易溶于水。
4.下列事实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乙酸弱的是( )A .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而碳酸不能B .碳酸和乙酸都能与碱反应C .乙酸易挥发,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D .乙酸和NaHCO 3反应可放出CO 2解析:选D 。
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是由于含有羧基,与酸性强弱无关;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说明具有酸性,但不能判断酸性的强弱;挥发性和不稳定性与酸性强弱无关。
5.食醋是一种生活必备的食品调味剂。
淘气的胖胖分别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食醋,他不会观察到明显现象的玻璃杯中盛有( )A .滴加了酚酞的NaOH 溶液B .锌粉C .食盐粉末D .纯碱粉末解析:选C 。
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中和NaOH ,使含酚酞的NaOH 溶液的红色褪去;醋酸也能与锌粉、纯碱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Ⅰ品句填词1.Kathy seems to take a very passive(被动的)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2.We need to get some more accurate(精确的) information.3.The two astronauts did lots of scientific(科学的) experiments in space.4.They have attached(贴,附)a number of conditions to the agreement.5.We have proof(证据) that this man didn’t steal your car.6.As we know, language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重要的) means for mankind to convey thoughts and feelings.7.Scientist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been looking for cures(疗法) for cancer for many years. 8.The boss was entirely(完全地) satisfied with what the workers had done.9.This book has given us a vivid account(描述) of the life in the desert.10.Not only can it exercise flexibility(灵活性), but also it can help develop physical andmental(精神的) health.Ⅱ完成句子1.她也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建议。
She came up with a new sugges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as well.2.在这个男孩的带领下,我们昨天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座房子。
2022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电子题库第三单元第2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错误!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C.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D.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解析:选C。
本题属于直接反映历史事件的客观题,回顾每次侵略战争的时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时间为1935年,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的时间为1936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时间为1931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时间为1938年。
错误!2022·天津一中高二月考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件事情表明①德意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英法的纵容政策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④反映了国联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的纵容政策;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含①的A、B、C三项。
错误!有人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西班牙是二战中举足轻重的国家C.西班牙战争充分体现了当时各主要国际政治势力间的矛盾和斗争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解析:选C。
在西班牙内战中,法西斯势力、反法西斯力量以及英法的纵容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有相似的表现。
错误!2022·临沂质检右图记录了1936年德国为庆祝轴心成立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进一步走向勾结的重要表现B.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与西方大国矛盾加剧的反映C.轴心建立的标志是《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D.这场音乐会庆祝的是“柏林—罗马轴心”建立解析:选C。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各个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战略进攻的是()A.苏德战场B.太平洋战场C.北非战场D.西欧战场解析:选B。
本题间接考查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重大战役的时间。
中途岛海战发生于1942年6月,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而其他三个战场的转折晚于太平洋战场,故正确答案为B项。
2.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解析:选D。
本题设计比较新颖,以德黑兰会议三巨头的梦引入对历史知识的考查。
实际上三巨头以所谓的“梦”说出了三国争霸世界的野心。
故D项符合题意。
3.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A.彻底击败德国B.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C.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D.建立联合国解析:选C。
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在雅尔塔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最重要的是对战后德国的处理。
故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4.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
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B.《大独裁者》(电影)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D.《二次大战三巨头》解析:选C。
“第一手资料”是指当事人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的资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只有C项是丘吉尔(当事人)所著,符合题意。
而《斯大林传》《大独裁者》(电影)《二次大战三巨头》属于第二手史料,故选C项。
一、选择题1.“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下图是洛迦诺会议的会场,在这次会议上签订了《洛迦诺公约》,下列关于洛迦诺公约作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改善了法德关系B.德国趁机摆脱了凡尔赛体系的束缚C.有利于欧洲的稳定D.有利于德国重返政治大国行列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辨别历史现象的能力。
《洛迦诺公约》使得德国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但还远未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故此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2.《非战公约》的主要倡导者是()A.法国、美国B.英国、法国C.美国、德国D.英国、美国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非战公约》的最早倡导国是法国,其次是美国。
故此A项符合题意。
3.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署了《非战公约》。
到193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加入这个公约。
关于《非战公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非战公约》具有虚伪性的一面B.《非战公约》包含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一国际法准则C.《非战公约》对蓄意发动战争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非战公约》可以完全制止战争解析:选D。
本题考查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非战公约》不可能完全制止战争,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过分夸大了《非战公约》的作用。
故D项符合题意。
4.(2012·济南期中检测)《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为()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B.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非战公约》的内容。
在《非战公约》签订的同时,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提出自己的保留条件,这就使得公约对战争的约束力大大削弱。
故此B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1.《洛迦诺公约》的签订()①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②改善了法德关系③有利于当时国际关系的稳定④限制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⑤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解析:选D。
1.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
D.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选C。
本题属于直接反映历史事件的客观题,回顾每次侵略战争的时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时间为1935年,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的时间为1936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时间为1931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时间为1938年。
2.(2012·天津一中高二月考)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件事情表明()
①德意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英法的纵容政策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④反映了国联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的纵容政策;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含①的A、B、C三项。
3.有人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西班牙是二战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战争充分体现了当时各主要国际政治势力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
解析:选C。
在西班牙内战中,法西斯势力、反法西斯力量以及英法的纵容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有相似的表现。
4.(2012·临沂质检)右图记录了1936年德国为庆祝轴心成立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进一步走向勾结的重要表现
B.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与西方大国矛盾加剧的反映
C.轴心建立的标志是《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
D.这场音乐会庆祝的是“柏林—罗马轴心”建立
解析:选C。
《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于“柏林—罗马轴心”成立之后,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发展到全民族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国共两党阶级立场趋于一致
D.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统一战线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正是由于日本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才不计前仇,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项对实现全民族抗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不是最主要原因;C项明显错误;D项是实现全民族抗日的标志。
2.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D.七七事变
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A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1932年到1935年国共两党各自进行局部抗战;到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国全民族抗战进入新阶段。
3.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目的在于()
A.显示强大的军事实力B.配合德国和日本的侵略
C.满足人民的强烈要求D.抢占有利的战略位置
解析:选D。
埃塞俄比亚临近红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占领该地可以控制红海南大门,加强在地中海的势力,意大利对侵占该地蓄谋已久。
4.(2012·杭州学军中学高二测试)开赴西班牙的“国际纵队”中有100多名中国籍战士。
西班牙内战失败后,一批“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听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后,坚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有22名医生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救亡工作,这些最能说明() A.中国和西班牙具有相似的国情
B.“国际纵队”的国际主义性质
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帮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会帮助中国
解析:选C。
“国际纵队”是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组成的,当时共产国际号召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这充分说明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5.(2012·临川一中高二测试)右图是西班牙国际纵队的海报。
在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战争中,国际纵队()
①为抗击法西斯的侵略所组建
②苏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体现了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在法西斯集团的分化下瓦解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
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失败后,国际纵队解散。
国际纵队并不是在法西斯的分化下瓦解的,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
6.希特勒对外强调“反对赤祸”,却在国内许诺要实行“社会主义”,其实质是() A.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B.在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在国际上反对社会主义
C.欺骗德国民众和英法等国
D.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实行“中立”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希特勒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国内许诺实行社会主义,是通过欺骗手段赢得包括工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的支持;对外“反对赤祸”即反对社会主义是为了迷惑英法等国,趁机发展法西斯势力,故选C。
7.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半岛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判断,让意大利向非洲沙漠扩张,以牺牲弱小国家来避免对西欧国家的威胁,正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8.(2012·临沂质检)“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的标志是()
A.德意签订“柏林协定”
B.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C.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的过程中,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在西班牙进行的武装干涉,不仅是最好的军事锻炼,而且是极好的政治活动。
我们巩固了我们在英法的战略生命线上的地位,我们在地中海地区进行武装干涉的最主要的意义就在这里。
”
——德国将军莱希劳语材料2:法西斯政府和西班牙民族政府,在反对共产主义——它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威胁着欧洲的和平与安全的——共同斗争中团结一致,……将在所有涉及两国特别是要求他们配合行动的涉及地中海西部的问题上协调自己的行动……
——引自意大利·西班牙
秘密“协定书”(1936年11月) 材料3:英国统治集团认为:“如果让现在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
们有益的朋友。
”
——引自《世界现代史》上册请回答:
(1)据材料1、2,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2、3,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军事锻炼”“战略生命线”“最主要意义”。
第(2)问结合材料中“反对共产主义”的信息回答。
答案:(1)为二战进行军事锻炼;控制西班牙和地中海的英法战略生命线;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反对共产主义。
(2)德意法西斯打着反共产主义的旗帜,使英法存在幻想;英法想借德意之手打击西班牙和本国的民主力量,防止共产主义扩张;把法西斯矛盾引向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