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分析实例1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8
用药案例分析范文药物案例分析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在接受其中一种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药物案例分析的范文,供参考:药物:A类降压药物患者:45岁男性,高血压患者病史:患者自20年前开始发现自己血压偏高,曾长期未进行治疗。
最近一次体检时,他的血压达到160/100 mmHg,医生建议他开始接受药物治疗。
患者同意并开始服用A类降压药物。
药物治疗过程:患者开始服用每日一次的A类降压药物,初始剂量为50mg,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调整剂量。
第一周后,患者的血压下降至140/90 mmHg,并在继续调整剂量后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效果评估:在开始治疗的第一周,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达到20/10 mmHg,且在继续调整剂量后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再次进行体检,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副作用。
医生认为这种药物在该患者身上的疗效良好,并建议继续维持该药物治疗。
讨论:A类降压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通过降低血压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该案例中,患者在接受A类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该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A类降压药物对该患者是有效且安全的。
然而,由于这只是一个个案,不能推广到所有高血压患者。
因此,对于其他患者,仍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再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虽然该案例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仍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心律失常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换药物。
总结:药物案例分析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仍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更多的研究和验证,以进一步确认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1讲解在临床医学中,正确的用药是确保患者康复和病情好转的重要环节。
因此,临床用药分析实例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详细讨论利用药物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1. 病例介绍某男性患者,65岁,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在体检中发现患者血清肝酶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脏损伤。
2. 诊断与治疗目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检查结果,推测其可能患有药物性肝脏损伤。
治疗目标是通过控制患者的病情,恢复肝脏功能,并最终使患者康复。
3. 药物治疗策略针对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策略是十分关键的。
3.1 药物选择针对药物性肝脏损伤的治疗,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停用或减少与肝脏损伤有关的药物,给予保肝药物以促进肝脏功能恢复,补充充足的营养,适当休息。
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及目前症状,可以考虑给予肝脏保护剂、护肝药物等。
3.2 药物剂量与用法在药物治疗中,药物的剂量与用法也非常关键。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功能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以确保其药效的最大化,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药物疗程药物治疗的疗程也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商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医生会指导患者持续用药的时间,同时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以评估治疗的疗效。
4. 临床疗效评估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定期的复查和监测,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5. 注意事项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向患者传达注意事项,如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等。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同时主动向医生汇报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
6. 结束语通过对临床用药分析实例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到在临床医学中,准确的用药选择和正确的治疗策略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并根据患者的体征和药物治疗反应进行调整。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和不适。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一、背景及概述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根据我国最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超过2.7亿,且仍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因此,合理、有效、安全的临床用药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用药分析1.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1)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的结合,降低血压。
(3)钙通道阻滞剂(CCB):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4)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5)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钠,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2. 临床用药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合并症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
(2)从小剂量开始:初始治疗时,选择最小剂量,逐渐调整至有效剂量。
(3)联合用药: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或合并症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
(4)长期治疗: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以确保血压稳定。
3. 临床用药实例分析(1)患者基本情况:男性,55岁,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波动在150170/90110mmHg之间,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
(2)初始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ACEI(洛卡特普)20mg,每日1次,治疗1个月。
(3)疗效评估:治疗1个月后,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但血糖、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善。
(4)调整治疗方案:在维持ACEI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RB(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实例1患者病情简介:老年患者,男,70岁,患心梗、房颤及心衰。
处方:地高辛0.25mg,1次/日×10日异搏定80mg, 2次/日×10日患者用药后状况:上述药物连用2日后,测地高辛血药浓度1.4μg/L,连用到第7日,患者突然晕倒,心搏骤停,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为4μg/L。
用药分析:(1)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为4μg/L,比中毒浓度的2μg/L高出一倍,出现了中毒症状。
(2)因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应用地高辛剂量应酌减。
(3)地高辛与某些抗心律不齐药物如异搏定、奎尼丁、胺碘酮合用时,因这些药物为肝药酶抑制剂,使地高辛的体内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因此若要联用,地高辛的初始剂量应减少或减半,疗程也应限制在3日之内。
实例2患者病情简介:患者患有房颤、心衰合并肺军团菌感染。
处方:地高辛0.25mg,1次/日×5日红霉素250mg, 4次/日×5日患者用药后状况:上述药物在治疗的第4日,患者出现厌食、恶心、腹泻等症状。
用药分析:(1)患者表现出的消化道症状似乎与地高辛中毒有关,提示其血药浓度可能高于正常。
(2)地高辛在肠道内经肠道菌群的作用,部分代谢为无心脏活性的产物。
应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会产生对肠道菌群的抑制作用,从而削弱了地高辛的代谢,导致了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升高。
3实例:患者病情简介已行胃大部全切除术。
,患者女,处方:头孢曲松钠 2g氯化钠注射液 10 ml/静注 0.9% 日1次/日×8用药分析:不仅浪费药物,术后连用7日预防感染。
日起,(1)术前1静脉应用头孢曲松钠,而且易造成细菌耐药。
分钟静脉给药。
2)预防用药最佳时间,术前是在麻醉诱导期,或作切口前30(~48小时。
术后给药时间控制在244实例患者病情简介: 78岁,因脑出血昏迷住院。
男性老年患者,处方: 0.24g(240 000U) 庆大霉素 500ml/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次/日×10日1用药分析:)庆大霉素用作预防(肺)感染,但无预防效果。
合理用药临床用药案例分析近年来,合理用药成为医学界和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医学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因素,合理选择和应用药物。
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的临床用药案例,分析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挑战。
第一例是一位中年男性患者,被诊断为Ⅱ期高血压。
他自行购买了一种中药,声称能够降低血压。
然而,几个月后,他的血压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有时会出现头晕症状。
经过进一步询问,我们发现他曾经被诊断为胆结石,并且还有服用其他西药的情况。
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使用药物的情况后,我们认为他的高血压病情并不适合单纯使用这种中药,需要通过合理使用西药来控制血压。
此外,我们还需要告知患者关于中药治疗的潜在风险,以及胆结石和其他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例是一位年轻女性,急性期的中度气管炎患者。
她经常因为感冒而使用抗生素,但她的临床症状并未有明显好转。
通过对病史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患者可能对某些抗生素存在过敏反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患者长期抗生素使用导致她的身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因此,我们为她推荐了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适当的非处方药物来缓解症状,以及改善环境卫生,增强免疫力。
第三例是一位老年女性,患有Ⅰ型糖尿病。
她在去年确诊后一直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但她的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我们发现患者近期出现了进食过量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她的血糖控制不佳。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调整她的药物治疗方案,还需要给予她相关的生活方式指导,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以及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准确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此外,医生还应该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结果,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然而,合理用药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医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教育,以使他们理解治疗的目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1在临床用药领域,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药物起效和副作用都有所不同。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临床用药的实例,来探讨医生在实践中如何进行精确的用药分析。
在某家医院里,有一位年迈的患者,他被诊断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医生在为他开具处方时,需要综合考虑他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可能的药物特点来进行用药分析和选择。
首先,医生关注患者的高血压情况。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医生选择了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减少血管的压力,从而降低血压。
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钙通道阻滞剂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并且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
其次,医生还要关注患者的糖尿病情况。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代谢疾病,需要进行血糖控制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根据患者的血糖测量结果和病情,医生决定为他开具一种胰岛素类药物。
胰岛素类药物是一种用于控制血糖的激素,通过帮助细胞将血糖转化为能量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虽然胰岛素类药物的用量和注射方式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但是在目前的医学实践中,它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之一。
然而,这位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症状,如头晕、胃痛等。
医生进一步分析了他的药物使用情况,并怀疑副作用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于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药物使用情况,决定减少钙通道阻滞剂的剂量,并调整胰岛素类药物的使用时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同时确保药物的疗效。
此外,医生还注意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的问题。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控制和改变。
医生向患者提供了一些饮食方面的建议,如减少盐分的摄入、适量的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等。
这些措施对于促进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结来说,临床用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身体状况以及药物特性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选择。
合理用药临床用药案例分析在临床用药中,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给药途径、剂量和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以下是两个临床用药案例分析,以展示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案例一:胃溃疡患者的合理用药胃溃疡是一种以胃黏膜局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基础的病变,常见症状有胃痛、饱胀感和消化不良等。
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近期出现胃痛、食欲减退和黑便症状,诊断为胃溃疡。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医生应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1.胃酸调节剂:选择质子泵抑制剂(PPI)作为首选药物。
PPI可以有效降低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
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择效差异不大,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
2.抗生素治疗:大部分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消灭幽门螺杆菌。
推荐采用三联疗法,包括抗酸、抗生素和胃黏膜保护剂。
抗生素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
3.护胃剂:胃溃疡常伴有胃黏膜损伤,需要提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有铋剂、胃黏膜粘液增多剂等。
可以选择铝碳酸酯凝胶口服液等。
此外,饮食上需要少吃刺激性食物,禁烟禁酒等。
案例二: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高血压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血压一直较高,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在制定用药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合并症等。
1.一线药物:常用的一线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CCBs(钙离子拮抗剂)。
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药物。
例如,对于有合并心肌梗塞、糖尿病等情况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ARBs;对于老年患者和黑人患者,可以优先选择CCBs。
2.补充用药: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补充其他药物。
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控制血糖,可以加用二甲双胍等药物;合并高血脂症的患者可以加用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实例1患者病情简介:老年患者,男,70岁,患心梗、房颤及心衰。
处方:地高辛0.25mg,1次/日×10日异搏定80mg, 2次/日×10日患者用药后状况:上述药物连用2日后,测地高辛血药浓度1.4μg/L,连用到第7日,患者突然晕倒,心搏骤停,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为4μg/L。
用药分析:(1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为4μg/L,比中毒浓度的2μg/L高出一倍,出现了中毒症状。
(2因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应用地高辛剂量应酌减。
(3地高辛与某些抗心律不齐药物如异搏定、奎尼丁、胺碘酮合用时,因这些药物为肝药酶抑制剂,使地高辛的体内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因此若要联用,地高辛的初始剂量应减少或减半,疗程也应限制在3日之内。
实例2患者病情简介:患者患有房颤、心衰合并肺军团菌感染。
处方:地高辛0.25mg,1次/日×5日红霉素250mg, 4次/日×5日患者用药后状况:上述药物在治疗的第4日,患者出现厌食、恶心、腹泻等症状。
用药分析:(1患者表现出的消化道症状似乎与地高辛中毒有关,提示其血药浓度可能高于正常。
(2地高辛在肠道内经肠道菌群的作用,部分代谢为无心脏活性的产物。
应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会产生对肠道菌群的抑制作用,从而削弱了地高辛的代谢,导致了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升高。
实例3患者病情简介:患者,女,已行胃大部全切除术。
处方:头孢曲松钠 2g0.9%氯化钠注射液 10 ml/静注1次/日×8日用药分析:(1术前1日起,静脉应用头孢曲松钠,术后连用7日预防感染。
不仅浪费药物,而且易造成细菌耐药。
(2预防用药最佳时间,术前是在麻醉诱导期,或作切口前30分钟静脉给药。
术后给药时间控制在24~48小时。
实例4患者病情简介:男性老年患者,78岁,因脑出血昏迷住院。
处方:庆大霉素 0.24g(240 000U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滴1次/日×10日用药分析:(1庆大霉素用作预防(肺感染,但无预防效果。
(2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庆大霉素的剂量偏大,时间又较长,实不可取。
(3静脉滴注液体量大,对脑出血不利。
实例5患者病情简介:男性患者,65岁,患有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处方:头孢哌酮钠 2.0g0.9%氯化钠注射液 200ml/静滴2次/日×7日阿米卡星 400mg5%葡萄糖注射液 200ml/静滴1次/日×7日用药分析:(1头孢哌酮钠及阿米卡星用于预防肺感染。
(2经3天用药后因输液量及Na+含量,患者心衰加重。
实例6患者病情简介:女性患者,70岁,上呼吸道感染,伴有高烧、鼻塞、流涕、干咳2天。
处方:头孢噻肟钠 1.0g注射用水 10ml/静注1次/日×10日用药分析:(1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
(2抗生素在本例中无论是用作预防或治疗,均不适宜。
实例7患者病情简介:患者,男性,10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处方:青霉素钾 1.25g(200万U5%葡萄糖注射液 150ml/静滴4次/日× 7日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5ml5%葡萄糖注射液 50ml/静滴2次/日× 7日用药分析:(1大剂量青霉素静脉输注时应采用青霉素钠盐,以避免高血钾所致心脏毒性。
(2青霉素钠或钾盐在水溶液中易水解,其水解速度受温度及溶液的酸碱性影响。
水溶液在pH6.8时其降解最慢,5%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而0.9%氯化钠注射液为4.5~7.0,因此选用盐溶液作溶媒为好。
(3磺胺嘧啶钠、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差别很大,前者很易从糖液中以结晶析出。
应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剂。
(4磺胺类是抑菌剂,青霉素类是杀菌剂,二者联合治疗脑膜炎会产生拮抗作用。
实例8患者病情简介:患者,男性、倾向性高凝血症、急性肾盂肾炎、高热。
处方:哌拉西林钠 2g0.9%氯化钠注射液 200ml 静滴2次/日× 7日阿米卡星 0.4g 入壶静滴2次/日× 7日阿司匹林 0.3g 口服1次/日× 7日患者用药后状态:患者经7日用药后退烧,但尿中带血。
用药分析:(1哌拉西林钠与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协同杀菌作用,但后者不能入壶混合静滴,否则二者都要灭活。
(2包括哌拉西林钠的β-内酰胺类药物可能会干扰血小板功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某些接受本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尤其是同服阿司匹林类的药物,可导致出血、血黏度降低等。
患者尿中带血可能与哌拉西林和阿司匹林对血液的不良影响相加有关。
实例9患者病情简介:患者,女性、47岁,肺感染及哮喘。
处方:青霉素钠 80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静滴2次/日×2日氨茶碱 1.0g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静滴1次/日×2日患者用药后状态:患者应用上述药物两天后,感觉疲软无力、心悸,后出现恶心、呕吐及昏迷。
入院后听诊显示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T波低平,出现U波。
实验室检查:血钾浓度2.8mmol/L。
用药分析:(1青霉素制剂大剂量静脉滴注时,因远端肾小管大量阴离子不再重吸收,造成相对应的钾离子随尿排出,而致低血钾。
(2过量应用氨茶碱,造成茶碱中毒,可出现低血钾。
(3以上两药合用有加速致低血钾的危险,造成患者昏迷。
实例10患者病情简介:患者,男性、38岁,骨髓炎,对青霉素过敏。
处方:开始3日红霉素 0.5g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滴4次/日×3日随后3日林可霉素 0.6g5%葡萄糖注射液 200ml/静滴2次/日×3日用药分析:(1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致病菌对红霉素敏感,但用药3日后患者未见好转,甚至有恶化倾向。
(2从第4日起用林可霉素替代了红霉素,患者开始退烧,病情趋于改善,因林可霉素可透入骨组织中。
(3抗感染治疗中选择抗生素,不仅考虑其抗菌活性的药效学,还应取决于其在感染部位的药物动力学性质。
实例11患者病情简介:患者,男性、68岁,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测血压:160/110mmHg;心电图示:心肌损害;空腹血糖:9~10mmol/L。
处方:卡托普利 25mg 3次/日×7日氢氯噻嗪 12.5mg 1次/日×7日格列本脲 5mg 1次/日×7日二甲双胍 250mg 3次/日×7日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 2次/日×7日阿司匹林 100mg 1次/日×7日患者用药后情况:患者用药7日后出现恶心、头晕、无力、出冷汗、心悸。
测血压:120/90mmHg;空腹血糖3.0mmol/L。
用药分析:(1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衰及糖尿病性肾病。
治疗高血压起始可口服12.5mg,每日2次,以后可按用药效果逐渐增量。
(2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可有协同作用,有可能出现血压剧降。
因此卡托普利与利尿剂合用,建议起始剂量为6.25mg,日服2次。
(3患者用药后所出现的不良症状及血压骤降,显然与卡托普利用量偏大及两药的协同作用相关。
(4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同样具有降糖的协同效果。
(5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活性,用于预防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但阿司匹林可从血浆蛋白结合中置换出磺酰脲类降糖药,导致后者血药浓度升高,以致造成患者低血糖。
(6卡托普利含有巯基,可延缓硝酸酯类药物耐受性的出现。
实例12患者病情简介:患者,女性,肺感染、过敏性鼻炎。
处方:克拉霉素 250mg 2次/日×7日特非那定 60mg 3次/日×7日患者用药中出现的情况:用药中年轻的女患者突感心悸及晕厥。
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25~245次/min,伴QT间期延长。
用药分析:(1特非那定为抗组胺药,用于缓解包括鼻炎、结膜炎及皮炎症状如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成人最高口服剂量为每日120mg,厂商报道用药量大于推荐剂量曾有室速、室颤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出现,处方中60mg日服3次已超过药物最高限量。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等药物抑制特非那定的代谢,与特非那定配伍应用,会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及心脏毒性风险。
(3患者出现的心脏毒性反应与上述所提到的两个因素,即特非那定超剂量及与克拉霉素配伍有关。
实例13患者病情简介:一2岁患儿,因发热及频繁腹泻在乡村医院诊治。
处方:庆大霉注射液 120mg5%碳酸氢钠注射液 40ml5%葡萄糖注射液 120ml/静脉滴注1次/日×3日患者用药后状况:用药后第二天患儿仍发高热、腹泻,第三日患儿尿液呈酱油色并尿量减少。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潜血(+++。
用药分析:(1在没有确诊病情及何种感染情况下,仅凭患儿的初始症状,便使用了庆大霉素注射液。
(2庆大霉素按照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3~5mg给药,本例患儿一日用量达120mg,已超过其最大使用量两倍之多。
(3庆大霉素与碳酸氢钠注射液合并用药可使尿液碱化,提高了庆大霉素的抗菌疗效,但也增加了其肾毒性。
(4这是一起因庆大霉素超量使用,造成患儿严重肾小管受损的典型案例。
(5该病例提示,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小儿、老人、肾功能不全者一定要慎用。
实例14患者简介 :一位20岁重症肌无力女患者,肺感染。
处方:阿米卡星注射液 200mg 肌注 2次/日×3日林可霉素注射液 600mg 肌注 1次/日×3日新斯的明片 15mg 3次/日×3日维生素B1 20mg 3次/日×3日患者用药后状况:年轻女患者在注射两种注射剂后,立即感觉全身极度无力,而后出现全身瘫软及呼吸衰竭。
用药分析:(1某些患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常会出现称为肌无力危象的呼吸肌软弱无力,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阿米卡星和林可霉素都有神经肌肉阻断及呼吸抑制作用,并有因使用而致肌肉瘫痪的报道。
(3当阿米卡星或林可霉素任何一种用于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神经机能障碍及以肌无力为特征的其他病症的患者时,需格外慎重小心。
(4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严重情况,与两种药物协同的神经肌肉阻断毒性作用相关。
实例15患者简介:一老年患者,糖尿病、慢性肝病,近来心动过速。
空腹血糖:10~12mmol/L。
处方:格列本脲(格列本脲 2.5mg 3次/日×7日普萘洛尔 10 mg 3次/日×7日维生素B1 20mg 3次/日×7日维生素 C 100mg 3次/日×7日患者用药后状况:经1周的用药,患者感饥饿、软弱乏力、出汗、焦虑、紧张、心悸等低血糖症状开始出现。
血糖值:1.1mmol/L。
用药分析:(1格列本脲作用持续可达24h,通常初始剂量2.5~5mg/日,小于处方所示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