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72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本讲主要内容】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应用【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221)(mv E k =达式: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表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一 注意:动能是状态量,只与运动物体的质量以及速率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是焦耳(J )。
(二)动能定理 W E E E mv mv K K K 总==-=-∆21221212121. W 总是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可以含恒力功,也可以含变力功;做功的各力可以是同时作用,也可以是各力不同阶段做功的和。
应注意各力做功的正、负。
2. 求各外力功时,必须确定各力做功对应的位移段落,逐段累计,并注意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3. W E E W E E W E E k k k k k k 合合合时,;时,;时,>>==<<000212121,提供了一种判断动能(速度)变化的方法。
4. 代入公式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和各功的正负号,所求功一般都按正号代入,W W W E k 123+++=…∆,式中动能增量为物体的末动能减去初动能,不必考虑中间过程。
5.用动能定理解题也有其局限性,如不能直接求出速度的方向,只适用单个质点或能看成质点的系。
6. 动能定理解题步骤(1)选择过程(哪一个物体,由哪一位置到哪一位置)过程的选取要灵活,既可以取物体运动的某一阶段为研究过程,也可以取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为研究过程。
(2)分析过程分析各力做功情况,包括重力。
如果在选取的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有变化,一定要分段进行受力分析。
(3)确定状态 分析初、末状态的动能。
(4)列动能定理方程W E E K K 总=-21(列出方程)。
【解题方法指导】例1. 一质量 m =2kg 的物块,放在高h =2m 的平台上,现受一水平推力F =10N ,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当物块滑行了s 1=5m 时撤去F ,继续向前滑行s 2=5m 后飞出平台,不计空气阻力,求物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剖析:本题对全过程利用动能定理比较方便,关键是认真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各力的做功情况:在发生位移s 1的过程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水平推力、摩擦力,其中重力、支持力不做功;发生位移s 2的过程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只有摩擦力做功;从飞出平台到落地,只有重力做功。
动能和动能定理要点二、动能、动能的改变要点诠释:1.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定义式:212k E mv =,v 是瞬时速度. (3)单位:焦(J ).(4)动能概念的理解.①动能是标量,且只有正值.②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2.动能的变化:动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但动能的变化却有正有负.“变化”是指末状态的物理量减去初状态的物理量.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要点三、动能定理要点诠释:(1)内容表述: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功能的变化.(2)表达式:21k k W E E =-,W 是外力所做的总功,1k E 、2k E 分别为初、末状态的动能.若初、末速度分别为v 1、v 2,则12112k E mv =,22212k E mv =.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等号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数值上相等的符号,并不意味着“功就是动能增量”,也不是“功转变成动能”,而是“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4)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要点.动能定理虽然可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推出,但定理本身的意义及应用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①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作用过程,也适用于变力作用过程.②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情况,也适用于物体做曲线运动情况.③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所组成的一个系统.④动能定理的研究过程既可以是针对运动过程中的某个具体过程,也可以是针对运动的全过程. ⑤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⑥在21k k W E E =-中,W 为物体所受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正功取正值计算,负功取负值计算;21k k E E -为动能的增量,即为末状态的动能与初状态的动能之差,而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要点四、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应用技巧要点诠释: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及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各力对物体的做功情况:受哪些力?哪些力做了功?正功还是负功?然后写出各力做功的表达式并求其代数和;(3)明确研究对象所历经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并写出初、末状态的动能1K E 、2K E 的表达式;(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21K K W E E =-合,且求解。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 1一、动能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Ek=mv2,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
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
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1+W2+W3+=mvt2—mv02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
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
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EK0表示动能增加,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
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
在动能定理中。
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
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
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
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在某一方向应用动能定理。
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
但它也适用于变为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
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 2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则该物体的能量就越大.2.动能和势能: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它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所具有的能叫势能,前者称为重力势能,后者称为弹性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种常见的能量形式,一个物体通常具有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总和就是该物体的机械能.4.能量的单位:因为物体能量的多少是通过其能够做功的多少表示和定义的,所以能量的单位应当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J).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 3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