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碱平衡习题

酸碱平衡习题

酸碱平衡习题
酸碱平衡习题

酸碱平衡练习题

一.是非题

1.由于乙酸的解离平衡常数)()

()(HAc c Ac c H c K a -+=θ

,所以只要改变乙酸的起始浓度即

c(HAc),a K θ

必随之改变。

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一般认为在pH=Pka ⊕±1范围内。

3.稀释可以使醋酸的电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酸性增强.

4.溶液的酸度越高,其pH 值就越大。

5.在共轭酸碱体系中,酸、碱的浓度越大,则其缓冲能力越强。

6.溶液的酸度越高,其pH 值就越小。

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强酸反应后变成弱酸。

8.在浓度均为0.01 mol ·L -1的HCl ,H 2SO 4,NaOH 和NH 4Ac 四种水溶液中,H + 和OH -离子浓度的乘积均相等。

9.将氨水的浓度稀释一倍,溶液中OH - 离子浓度就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可以组成缓冲溶液。

11.缓冲溶液中,当总浓度一定时,则c(A -)/c(HA)比值越大,缓冲能力也就越大。 12.某些盐类的水溶液常呈现酸碱性,可以用来代替酸碱使用。 13.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可知, NaHCO 3只是一种碱。 ,可以组成缓冲溶液。 二.选择题

1.某弱酸HA 的K a θ=1×10-5,则其0.1 mol·L -1溶液的pH 值为 A. 1.0 B.

2.0 C.

3.0 D.3.5

2.有下列水溶液:(1)0.01 mol ·L -1CH 3COOH ;(2)0.01 mol ·L -1CH 3COOH 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 ·L -1HCl 溶液混合;(3)0.01 mol ·L -1CH 3COOH 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 ·L -1NaOH 溶液混合; (4)0.01 mol ·L -1CH 3COOH 溶液和等体积0.01mol ·L -1NaAc 溶液混合。则它们的pH 值由大到小的正确次序是 A.(1)>(2)>(3)>(4) B.(1)>(3)>(2)>(4) C.(4)>(3)>(2)>(1) D.(3)>(4)>(1)>(2)

3.下列离子中只能作碱的是( )。

A .H 2O

B .HCO -3

C .S 2-

D .[Fe(H 2O)6]3+ 4.在1.0LH 2S 饱和溶液中加入 mol ·L -1HCl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c(H 2S)≈0.10 mol ·L -1 B.c(HS -)

(

)0.1012K H S

a θ?

5. 按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何者不具有两性

A. HCO 3-

B.CO 32-

C.HPO 42-

D.HS - 6.把100 cm 3 0.1 mol ·dm -3 HCN (K a = 4.9 ? 10-1

)溶液稀释到400 cm 3,[H +]约

为原来的 A.

1

2

B.14

C. 2倍 D 4倍

7.下列各组混合液中,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是( )。

8.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以得出( )

A.任何一种酸失去质子后就成为碱

B.碱不可能是阳离子

C.碱可能是电中性的分子.

D.同一物质不可能既作为酸又作为碱 9.HCN 的解离常数表达式为

()()()

c H c CN K a

c HCN θ+-

?=,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加HCl ,K a θ变大

B.加NaCN ,K a θ变大

C.加HCN ,K a θ变小

D.加H 2O, K a

θ不变

10.将pH =1.0与pH =3.0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值为 A.0.3 B.1.3 C.1.5 D.2.0 11.对反应HPO 42- + H 2O ? H 2PO 4- +OH -来说

A.H 2O 是酸,OH -是碱

B.H 2O 是酸,HPO 42-是它的共轭碱

C.HPO 42-是酸,OH -是它的共轭碱

D.HPO 42-是酸,H 2PO 4-是它的共轭碱 12.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

A. c(H +)·c(OH -)的乘积增大

B.c(H +)·c(OH -)的乘积减小

C. c(H +)·c(OH -)的乘积不变

D.溶液pH 增大 13.在常温下,pH=6的溶液与pOH=6的溶液相比,其氢离子浓度 A.相等 B.高2倍 C.高10倍 D.高100倍

14.相同浓度的F -、CN -、HCOO -三种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在下列叙述其碱性强弱

顺序的关系中,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HF 的pK a θ=3.18,HCN 的pK a θ=9.21,

HCOOH 的pK a θ=3.74)

A.F ->CN ->HCOO -

https://www.doczj.com/doc/5a17695980.html, ->HCOO ->F -

https://www.doczj.com/doc/5a17695980.html, ->F ->HCOO -

D.HCOO ->F ->CN -

15.人的血液中,[H 2CO 3]=1.25×10-3mol/L(含CO 2),[HCO 3-]=2.5×10-2mol/L.假 设平衡条件在体温(37℃时H 2CO 3的pK a1=6.1),则血液的pH 值是 A.7.4 C.7.0 D.7.2 16.对于关系式

()()()

221

2

2c H c S K K a a c H S

θθ

+-

?=?=1.23×10-20来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式表示了氢硫酸在溶液中按下式解离:H 2S ?2H + + S 2-

B.此式说明了平衡时,H +、S 2-和H 2S 三者浓度之间的关系

C.由于H 2S 的饱和溶液通常为0.1 mol ·L -1,所以由此式可以看出S 2-离子浓度受H +离子浓度的控制

D.此式表明,通过调节c(H +)可以可以调节S 2-离子浓度

17.欲配制pH =9的缓冲溶液,应选用下列何种弱酸或弱碱和它们的盐来配制

A. HNO 2(K a θ=5×10-4)

B.NH 3·H 2O(K b θ=1×10-5)

C.HAc(K a θ=1×10-5)

D.HCOOH(K a θ=1×10-4)

mol·L -1某弱酸HA 溶液的pH =5.5,该酸的K a θ为 A. 10-10 B. 10-9 C. 10-6 D. 10-3 19.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

A .NH 3,NH 2_

B .NaOH,Na +

C .HS _,S -2

D .H 2O,OH - 20.下列水溶液pH 最小的是( )。

A .NaHCO 3

B .NaCO 3

C .NH 4Cl

D .NH 4Ac 21.欲配制pH =9的缓冲溶液,应选用下列何种弱酸或弱碱和它们的盐来配制

A.HNO 2(K a θ=5×

10-4) B.NH 3·H 2O(K b θ=1×10-5) C.HAc(K a θ=1×10-5) D.HCOOH(K a θ=1×

10-4) 22.相同浓度的CO 32-、S 2-、C 2O 42-三种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在下列叙述其碱性强弱

顺序的关系中,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H 2CO 3:1pK a θ=6.38,2pK a θ=10.25;H 2S :1

pK a θ=6.88,2pK a θ=14.15;H 2C 2O 4:1pK a θ=1.22,2pK a θ=4.19)

A.CO 32->S 2->C 2O 42-

B.S 2->C 2O 42->CO 32-

C.S 2->CO 32->C 2O 42-

D.CO 32->C 2O 42->S 2-

23.欲配制pOH=4.0的缓冲溶液,对于下列四组缓冲体系,以选用( )效果最佳。

A NaHCO 3~Na 2CO 3 (PK b =3.8)

B HAc~NaAc (PK a =4.7)

C NH 4Cl~NH 3·H 2O (PK b =4.7)

D HCOOH~HCOONa (PK a =3.8)

24.乙醇胺(HOCH 2CH 2NH 2)和乙醇胺盐配制缓冲溶液的有效pH 范围是多少(乙醇胺

的b pK θ

=4.50)

A.6~8

B.4~6

C.10~12

D.8~10 25.+4NH 的共轭碱是( )

A.-OH

B.-2NH

C.3NH

D.2NH - 26.质子理论认为,下列物质中全部是碱的是

A.HAc 、H 3PO 4、H 2O

B.Ac -、PO 43-、H 2O

C.HAc 、H 2PO 4-、OH -

D.Ac -、PO 43-、NH 4+

三.填空题

1.-24SO 的共轭酸是____ ,3NH 的共轭碱是____ 。

2.按照酸减质子理论,[Fe (H 2O)5(OH)]2+的共轭酸是 。其共轭碱是 。

3.在0.06mol·l -1HAc 溶液中,加入NaAc ,并使c(NaAc)=0.2 mol·l -1。(已知 K a θ=1.8×10-5),混合液的c(H +)接近于 。

4. 能抵抗少量强酸、强碱的影响而保持溶液的pH 基本不变,例如体系 。

5. 在氨水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则溶液的OH -离子浓度 ,NH 4+离子浓 度 ,pH ,NH 3·

H 2O 的解离度 。 6.下列分子或离子:HS -、CO 32-、H 2PO 4-、NH 3、H 2S 、NO 2-、HCl 、Ac -、H 2O,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既是酸又是碱的有 。 7.在0.10 mol ·L -1NH 3·H 2O 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 ,浓度最小的物 种是 。加入少量NH 4Cl (s )后,NH 3·H 2O 的解离度将 ,溶液的pH 值将 ,H +的浓度将 .

8.已知吡啶的K b θ=1.7×10-9,其共轭酸的K a θ= 。

9.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可知,HCO 3-的共轭酸、碱是 。

10.将2.500g 纯一元弱酸HA 溶于水并稀释至500.0mL.已知该溶液的pH 值为3.15,则弱酸HA 的离解常数K a

θ为 。[M(HA)=50.0g ·mol -1]

1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水溶液中的下列分子或离子:HSO 4-、C 2O 42-、H 2PO 4-、 [Al(H 2O)6]3+、NO 3-、HCl 、Ac -、H 2O 、[Al(H 2O)4(OH)2]+中,属于酸(不是碱)的 有 ;属于碱(不是酸)的有 既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的有 。 12.有A 、B 、C 、D 四种溶液,其中(A )pH=7.6,(B )pOH=9.5,(C )c (H +) =10-6.2,(D )c(OH -)=10-3.4,它们按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1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PO 43-,NH 4+,HCO 3-,Ac -离子中,是酸(不是碱)的是 ,其共轭碱分别是 ,;是碱(不是酸)的是 ,其共轭酸分别是 ,既是酸又是碱的是

14. 0.10 mol ·L -1NH 3·H 2O 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 ,浓度最小的物种是 。加入少量NH 4Cl (s )后,NH 3·H 2O 的解离度将 ,溶液的pH 值将 , H +的浓度将 。

15.化合物NaCl 、NaHCO 3 、Na 2CO 3、NH 4Cl 中,同浓度的水溶液,pH 值最高的是 。 五.计算题

1.欲配制pH=5.50的缓冲溶液,需向 mol·dm -3的HAc 溶液中加入多 少克NaAc? (已知K θHAc =1.8×10-5 M(NaAc)=8

2.0 )

2.计算说明如何用125 mL 1.0 mol/L NaAc 和6.0 mol/L HAc 溶液来配制250 mL 的 pH = 5.00的缓冲溶液.

3.欲用浓氨水(15 mol·dm -3)和固体NH 4Cl 配制pH=9.20的缓冲溶液0.250dm 3,

其中氨水的浓度为1.0 mol·dm-3,计算需浓氨水的体积及NH4Cl的质量。

(Kθb(NH3) =1.8?10-5,M(NH4Cl)=53.49)

,计算混合液的pH。

(KθHCN=6.2×10 -10)

5.将0.20 mol/L HAc溶液和0.10 mol/L K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计算该溶液的pH值。(K a(HAc) = 1.76 ? 10-5)

6.将0.10mol/L盐酸溶液100ml与400ml 0.10mol/L氨水相混合,求混合溶液的

pH值(NH3的pK b=4.75)。

7.计算0.20 mol·l-150ml NH

4

Cl与0.20 mol·l-150ml NaOH混合后溶液的pH。

(已知K

NH3

θ=1.8×10-5)

8.在室温下0.10 mol/L NH

3.H

2

O的电离度为1.34 %,计算的NH

3

.H

2

O的θb K和溶

液的pH值。

9.计算0.20 mol·l-1HCl溶液与0.20 mol·l-1氨水混合溶液的pH值?

(1)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

(2)两种溶液按1:2的体积混合。

10.计算

(1) 40mL 0.1 mol·L-1氨水与40mL 0.1 mol·L-1盐酸相混合,溶液的pH值;

(2)40mL0.1 mol·L-1氨水与20ml0.1 mol·L-1盐酸相混合,溶液的pH值。

(NH

3

K bθ

=1.8×10-5)

)

10

8.1

(5

3

-

?

=

bNH

K

酸碱平衡

3.低钾血症最初表现是 C 低 A、口苦 B、恶心、呕吐 C、肌无力 D、肠麻痹 E、心电图出现T波降低、变宽、倒置等 女,48岁,行结肠癌手术后3天,动脉血气报告,pH7. 34,PaCO230mmHg,BE-3.4mmol/L,HCO3-,18.6mmol/L 35、该患者最有可能为下列哪种诊断: A 中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 吸性碱中毒 E.以上都可能 36、此时作血K+、Na+、Cl-测定,最可能: A 中 A.K+↓Na+↓Cl-↓ B.K+↓Na+↑Cl-↑ C.K+↑Na+↑Cl -↓ D.K+↓Na+↓Cl-↑ E.K+↑Na+↓Cl-↑ 37、此时观察病人呼吸最可能出现的是: A 中 A.呼吸深而快 B.呼吸深而慢 C.呼吸浅而快 D.呼吸浅而 慢 E.呼吸无变化 男性,32岁,幽门梗阻7天,行胃肠减压及输液治疗后,全身乏力, 脉搏细数,120/分,血Na+125mmol/L,Cl-89mmol/L,K+3. 0mmol/L,CO2CP32mmol/L。 38、其体液代谢的类型为: D 中 A.低钾血症、高渗脱水 B.低钾血症、重度低渗缺水 C.低钾 血症、重度等渗脱水 D.低钾血症、中度低渗缺水 E.以上都不是 39、最可能存在哪种酸碱失衡: D 中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 谢性碱中毒 E.都不是 40、尿液检查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 中 A.比重下降,尿Na+↑ B.比重↓尿Na+↓ C.比重↑尿Na+↑ D.比重↑尿Na+↓ E.以上都不是 42、如患者60kg,如此时补液,要补氯化钠(选最合适答案) B 中 A.10g B.20g C.25g D.15g E.30g 43、对于该患者的酸碱失衡处理,正确的是: C 中 A.输NaHCO3 B.输盐酸精氨酸 C.暂不处理,待输入平衡盐水

酸碱平衡

01.H2AsO4-的共轭碱是 a H3AsO4 b HAsO42- c AsO43- d H2AsO3- 02.在混合溶液中,某弱酸HX与其盐NaX的浓度相同,已知反应X-+H2-的平衡常数为1.0×10-10,则此溶液的pH值为 a 2 b 4 c 5 d 10 03.在0.10mol·dm-3的甲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0mol·dm-3的盐酸溶液,则 a HCOO-的浓度减小 b HCOOH的Ka减小 c 溶液pH值增大 d 甲酸电离度不变 04.H3P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后,溶液的pH=10.00,则该溶液中下列物种浓度最大的是 a H3PO4 b H2PO4- c HPO42- d PO43- 05.某二元弱酸H2A的K aθ(1)=6×10-8,K aθ(2)=8×10-14,若其浓度为 0.05mol·dm-3,则[A2-]为 a 6×10-8mol·dm-3 b 8×10-14mol·dm-3 c 3× 10-8mol·dm-3 d 4×10-14mol·dm-3 06.0.4mol·dm-3HAc溶液中H+浓度是0.1mol·dm-3HAc溶液中H+浓度的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07.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a NH3,NH2- b NaOH,Na+ c HS-,S2- d H2O,OH_ 08.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 a H2O b NH4+ c S2- d PO43- 09.已知K bθ(NH3)=1.8×10-5,则其共轭酸的K aθ值为 a 1.8×10-9 b 1.8×10-10 c 5.6×10-10 d 5.6×10-5 10 NH4+的共轭碱为 a NH3 b NH2— c NH4+ d NH2OH 11.按照酸碱质子理论,[Cr(OH2)5OH]2+的共轭酸是 a [Cr(OH2)6]3+ b [Cr(OH2)4(OH)2]+ c [Cr(OH2)3(OH)3] d [Cr(OH)4]- 12.根据反应:NH2-+ H2O→NH3+OH-判断,这四种物质中,碱性较强的是 a OH- b NH3 c NH2- d H2O 13.按照质子理论,下列各物种中哪一个没有共轭碱 a H3SO4+ b H2SO4 c HSO4- d SO42- 14.已知HAc的K aθ=1.8×10-5,则0.18mol·dm-3NaAc水溶液的pH值为 a 9 b 8 c 5 d 10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并计算公式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ICU 曹权 血气分析(Blood Gas Analysis )是对血液中气体等进行定量测定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断机体的通气与氧合状态、有无呼吸衰竭及呼吸衰竭的类型、有无酸碱失衡及酸碱失衡的类型(尤其是复合型酸碱失衡)、酸碱失衡有无代偿及代偿的程度等。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和代偿 1. 体液缓冲系统 2?细胞内外液电解质交换 3.肺、肾的生理调节。 体液缓冲系统: ⑴碳酸氢盐缓冲系NaHCO3/H2CO3 ⑵磷酸盐缓冲系Na2HPO4/NaH2PO4 ⑶血浆蛋白缓冲系N-Pr/H-Pr (主要是白蛋白) ⑷血红蛋白缓冲系KHb/HHb 或KHbO2/HHbO2 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缓冲系 NaHCO3/H2CO3 ,其占全血缓冲总量的50%以上。 Hb 缓冲系占缓冲总量的35%。 2.肺的调节正常机体每分钟产生CO2200ml ,每日产生的CO2 全部转化为碳酸,约有 15000mmol 经肺排出。肺排出CO2 量与肺泡通气量密切相关。 代谢性酸碱中毒时,通过增加或减少呼吸排出CO2 的方式进行调节,重建正常HCO3-/H2CO3 比值,此过程需数分钟至数小时。 3.肾脏的调节体内的固定酸和过多的碱性物质须从肾脏排出,正常每日经肾排出的固定酸约 120~160mmol。肾的调节比肺慢,一般要在6~18小时后开始,需5~7天才能达到最大代偿反应。 4 ?细胞内外电解质交换酸中毒时血浆增多的H+与细胞内K+进行交换,使血浆中H+下 降,同时也使血浆K+增加,肾排K+作用增强。 呼吸性酸中毒时与此同时尚进行另一种交换:红细胞内生成的H2CO3 解离出HCO3- 移向细胞外,特别是肾代偿调节回吸收HC03-,使血浆HC03-增加,Cl-从血浆移向红细胞 内,使血Cl- 降低。碱中毒时则相反改变。 (二)酸碱失衡的类型 HC03-/H2C03=20/1 ,pH=7.4 H C03 -或(和)H2C03 改变构成酸碱失衡的四种基本类型,不同组合则构成混合型酸碱失衡(包括三重酸碱失衡)。 1 ?代谢性酸中毒(MA )主要原因有: ①固定酸生成过多:缺氧至组织糖氧化不全,引起乳酸增加,如低氧血症、微循环功能障碍等;脂肪分解增加致酮体产生过多,如糖尿病酮症和饥饿酮症等。 ②肾排酸障碍: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酸性代谢产物(磷酸、硫酸等)排出障碍、 肾小管上皮细胞排泌H+和NH4+的功能障碍、肾近曲小管重吸收HC03-障碍。 ③碱质丢失过多:严重腹泻、肠道痿管或肠道引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技术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技术 A 水、电解质平衡监测电解质: 静脉血实验室检查 (一)三型脱水的比较 1.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 /L。 处理原则:应维持适当体液容积,维持皮肤粘膜完整性,防止意外损伤。 2.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处理原则:应治疗原发病,静脉注射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先输晶体溶 液,再输胶体溶液,最后高渗溶液) 3.等渗性脱水:血钠浓度130 mmol/L~145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310mmol/L,水钠等比例丢失。 处理原则:应维持正常体液(一般成人生理需水量为2000~2500ml),改善营养状况。 (二)水中毒:特点是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多。 (三) 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四)钾代谢紊乱 1.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称为低钾血症。 静脉补钾的原则: (1)补钾前注意肾功能,要求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 (2)剂量不宜过多,依血钾浓度决定 (3)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 (4)速度不宜过快,不超过20~40mmol/h,成人速度不超过60滴每分 2.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称为高钾血症。 处理原则: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降低血钾浓度;对抗心律失常。 护理措施:预防高血钾发生;纠正高钾血症;疼痛护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B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酸碱状态:动脉血实验室检查 一、血气分析主要用途有以下两个: 1 判断呼吸功能。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及呼吸衰竭类型的最客观的指标。主要看两项即PaO2和PaCO2,若仅PaO2<60mmHg为I型呼吸衰竭,若PaO2<60mmHg且 PaCO2>50mmHg为II型呼衰. 2 判断酸碱失衡. 动态的动脉血气分析对于判断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失蘅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作用.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技术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 技术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技术 A 水、电解质平衡监测电解质: 静脉血实验室检查(一)三型脱水的比较 1.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 /L。 处理原则:应维持适当体液容积,维持皮肤粘膜完整性,防止意外损伤。 2.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处理原则:应治疗原发病,静脉注射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先输晶体溶液,再输胶体溶液,最后高渗溶液) 3.等渗性脱水:血钠浓度130 mmol/L~145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310mmol/L,水钠等比例丢失。 处理原则:应维持正常体液(一般成人生理需水量为2000~2500ml),改善营养状况。 (二)水中毒:特点是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多。 (三) 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四)钾代谢紊乱

1.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静脉补钾的原则: (1)补钾前注意肾功能,要求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 (2)剂量不宜过多,依血钾浓度决定 (3)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 (4)速度不宜过快,不超过20~40mmol/h,成人速度不超过60滴每分 2.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处理原则: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降低血钾浓度;对抗心律失常。护理措施:预防高血钾发生;纠正高钾血症;疼痛护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B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酸碱状态:动脉血实验室检查 一、血气分析主要用途有以下两个: 1 判断呼吸功能。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及呼吸衰竭类型的最客观的指标。主要看两项即PaO2和PaCO2,若仅PaO2<60mmHg为I型呼吸衰竭,若 PaO2<60mmHg且PaCO2>50mmHg为II型呼衰. 2 判断酸碱失衡. 动态的动脉血气分析对于判断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失蘅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作用. 二、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动脉血氧分压(PaO2) 80~10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5~45mmHg。

(完整版)酸碱平衡的判断方法

酸碱平衡的判断方法 两规律、三推论 三个概念 四个步骤 二规律、三推论 规律1:HCO3- 、PaCO2代偿的同向性和极限性 同向性:机体通过缓冲系统、呼吸和肾调节以维持血液和组织液pH于7.4±0.05(HCO3-/αPaCO2 = 20/1 )的生理目标 极限性:HCO3-原发变化,PaCO2继发代偿极限为10-55mmHg;PaCO2原发变化,HCO3-继发代偿极限为12~45mmol/L。 推论1 :HCO3-/ PaCO2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 推论2:超出代偿极限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或HCO3-/ PaCO2明显异常而PH正常常有混合性酸碱失衡 规律2:原发失衡的变化> 代偿变化 推论3: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 例1:血气pH 7.32,PaCO2 30mmHg,HCO3- 15 mMol/L。判断原发失衡因素 例2:血气pH 7.42,PaCO2 29mmHg,HCO3- 19mMol/L。判断原发失衡因素 三个概念 阴离子间隙(AG) 定义:AG =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 -未测定阳离子(UC) 根据体液电中性原理:体内阳离子数=阴离子数, Na+为主要阳离子,HCO3-、CL-为主要阴离子, Na+ + UC =HCO3- + CL- + UA AG =UA -UC =Na+ -(HCO3- + CL-) 参考值:8~16mmol 意义:1)>16mmol,反映HCO3-+CL-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如乳酸、 丙酮酸堆积,即高AG酸中毒。 2)AG增高还见于与代酸无关:脱水、使用大量含钠盐药

物、骨髓瘤病人释出过多本周氏蛋白 3)AG降低,仅见于UA减少或UC增多,如低蛋白血症 例:PH 7.4,PaCO2 40 mmHg,HCO3- 24 mmol/L,CL- 90 mmol/L ,Na+ 140 mmol/L [分析] 单从血气看,是“完全正常” ,但结合电解质水平,AG=26mmol,>16mmol,提示伴高AG代谢性酸中毒 潜在HCO3- 定义:高AG代酸(继发性HCO3-降低)掩盖HCO3-升高, 潜在HCO3- = 实测HCO3- + △AG,即无高AG代酸时,体内 应有的HCO3-值。 意义:1)排除并存高AG代酸对HCO3-掩盖作用,正确反映高 AG代酸时等量的HCO3-下降 2)揭示被高AG代酸掩盖的代碱和三重酸碱失衡中代碱的存在 例:pH 7.4 ,PaCO2 40 mmHg ,HCO3- 24mmol/L,CL- 90mmol/L,Na+ 140mmol/L [分析] :实测HCO3- 24mmol/L似乎完全正常,但因AG=26mmol >16mmol,提示存在高AG代酸,掩盖了真实的HCO3-值, 需计算潜在HCO3- = 实测HCO3+△AG =24+△AG =34 mmol/L, 高于正常高限27mmol/L,故存在高AG代酸并代碱。 代偿公式 1) 代谢( HCO3-)改变为原发时: 代酸时:代偿后PaCO2=1.5×HCO3- + 8 ± 2 代碱时:代偿后的PaCO2升高水平 (△PaCO2)=0.9×△HCO3-±5 2)呼吸( PaCO2)改变为原发时,所继发HCO3-变化分急 性和慢性(≥3~5天),其代偿程度不同:

酸碱平衡习题

酸碱平衡练习题 一.是非题 1.由于乙酸的解离平衡常数)() ()(HAc c Ac c H c K a -+=θ ,所以只要改变乙酸的起始浓度即 c(HAc),a K θ 必随之改变。 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一般认为在pH=Pka ⊕±1范围内。 3.稀释可以使醋酸的电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酸性增强. 4.溶液的酸度越高,其pH 值就越大。 5.在共轭酸碱体系中,酸、碱的浓度越大,则其缓冲能力越强。 6.溶液的酸度越高,其pH 值就越小。 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强酸反应后变成弱酸。 8.在浓度均为0.01 mol ·L -1的HCl ,H 2SO 4,NaOH 和NH 4Ac 四种水溶液中,H + 和OH -离子浓度的乘积均相等。 9.将氨水的浓度稀释一倍,溶液中OH - 离子浓度就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10.0.2mol.L -1HAc 和0.1mol.L -1NaOH 等体积混合,可以组成缓冲溶液。 11.缓冲溶液中,当总浓度一定时,则c(A -)/c(HA)比值越大,缓冲能力也就越大。 12.某些盐类的水溶液常呈现酸碱性,可以用来代替酸碱使用。 13.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可知, NaHCO 3只是一种碱。 14.0.2mol.L -1NaHCO 3和0.1mol.L -1NaOH 等体积混合,可以组成缓冲溶液。 二.选择题 1.某弱酸HA 的K a θ=1×10-5,则其0.1 mol·L -1溶液的pH 值为 A. 1.0 B. 2.0 C. 3.0 D.3.5 2.有下列水溶液:(1)0.01 mol ·L -1CH 3COOH ;(2)0.01 mol ·L -1CH 3COOH 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 ·L -1HCl 溶液混合;(3)0.01 mol ·L -1CH 3COOH 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 ·L -1NaOH 溶液混合; (4)0.01 mol ·L -1CH 3COOH 溶液和等体积0.01mol ·L -1NaAc 溶液混合。则它们的pH 值由大到小的正确次序是 A.(1)>(2)>(3)>(4) B.(1)>(3)>(2)>(4) C.(4)>(3)>(2)>(1) D.(3)>(4)>(1)>(2) 3.下列离子中只能作碱的是( )。

酸碱平衡计算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实例 例1:病人的PH值为7.58,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2×0.08(±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例2:病人的PH值为7.16,PCO2为70mmHg,PO2为8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小于7.35,提示为酸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增加30mmHg,PH值应降低3×0.08(±0.02)即为7.16±0.02,而该病人的实际PH值恰好为7.16。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 例3:病人的PH值为7.50,PCO2为50mmHg,PO2为10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同向改变,表明为代谢性。 第三步,不用,因该病人不是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结论:此病人为代谢性碱中毒。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简述题 1.简述肺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 2.简述肾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 3.简述反映血浆H2CO3含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4.简述反映血浆HCO3-含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5.糖尿病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6.严重腹泻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7.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损伤作用? 8.应用NaHCO3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应格外慎重,为什么? 9.碱中毒患者可出现手足搐搦,其机制如何? 10.某患者的血气检测结果为pH正常,SB升高,PaCO2升高。试问该患者可能存在哪些酸碱 平衡紊乱? 11.血pH值在正常范围内肯定表示酸碱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2.简述频繁呕吐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13.简述反常性碱性尿的形成机制。可见于哪些病理过程? 14.酸中毒时易导致休克,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15.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三.论述题 1.频繁呕吐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其机制如何? 2.试分析酸中毒与血钾变化的相互关系。 3.在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时,除作血气检测外,一般应同步检测哪些电解质?为什么? 4.为什么严重代谢酸中毒的病人易并发休克、D1C、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某糖尿病患者呼吸深快,血气检测结果为pH 7.27,AB 14mmol/L,PaC02 28mmHg。 6.某休克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检测结果为pH 7.29,AB l0 mmo1/L,PaC02 24mmHg,Na+140 mmol/L,Cl- 104 mmol/L,K+6.5 mm01/L。试问: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是什么?②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电解质紊乱?其机制如何? 7.某呼吸衰竭患者呈昏睡状,血气检测结果为pH 7.00,PaCO2 10.64kPa(80mmHg),AB 40 mmol /L。试问: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是什么? 8.某频繁呕吐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检测结果为pH 7.59,AB 50 mmo1/L,PaC02 55mmHg, Na+140 mmo1/L,K+ 2.5 mmo1/L,C1-74 mmol/L。试问: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

血气分析步骤酸碱平衡的血气判断及治疗

酸碱平衡的血气判断方法 第一步:看PH值,确定酸中毒还是碱中毒(以为界); 第二步:判断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结合病史); 原发PaCO2↑,引起PH↓,为呼吸性酸中毒 原发PaCO2↓,引起PH↑,为呼吸性碱中毒 原发HCO3-↓,引起PH↓,为代谢性酸中毒 原发HCO3-↑,引起PH↑,为代谢性碱中毒 第三步:判断是单纯性,还是混合性。 CO3比值20:1,代偿以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HCO3-/H 2 代偿公式: 原发继发公式 代酸:HCO3-↓,PaCO2↓ PaCO2↓值= HCO3-↓值×±2 代碱:HCO3-↑, PaCO2↑ PaCO2↑值= HCO3-↑值×±5 呼酸:PaCO2↑,HCO3-↑ 急性HCO3-↑值= PaCO2↑值×± 慢性HCO3-↑值= PaCO2↑值×±3 呼碱:PaCO2↓,HCO3-↓ 急性HCO3-↓值= PaCO2↓值×± 慢性HCO3-↓值= PaCO2↓值×± 例:某肺心病、呼衰合并肺性脑病,用利尿剂、激素等,血气及电解质结果如下:PH , PaCO2 61mmHg,HCO3-38 mmHg,Na+140mmol/L, Cl-74mmol/L,K + mmol/L。该患者为慢性呼酸,碳酸氢根浓度代偿值为24+[(61-40)×]±3=±3 mmol/L,但是测得值为38,说明还存在代碱。 第四步:判断AG值区分代酸类型及是否有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上例中,AG=140-(38+74)=28>16(界限),明显升高,表明患者还存在酸中毒存在,所以上例中患者为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说明:阴离子间隙(AG)公式: AG增高表明某些固定酸过多。AG= Na+-( HCO3-+Cl-)。具体见“基本概念”(三)。一般速盼:PaCO2与HCO3-变化方向一致者为酸碱相反性紊乱,如呼酸代碱;PaCO2与HCO3-变化方向相反者为酸碱一致性紊乱,如呼酸代酸(心跳呼吸骤停导致的PaCO2急剧升高,缺氧引起乳酸堆积)。但应该明白各单纯酸碱紊乱时的代偿改变。 PH为大方向,PaCO2为呼吸指标,HCO3-代表代谢性指标,AG代表固定酸,PaCO2和HCO3-的变化可由挥发酸和固定酸共同影响。

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 ) A.1%~2% B.3%~4% C.5%~6% D.7%~8% E.9%~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 ) A.高渗氯化钠溶液 B.10%葡萄糖液 C.低渗氯化钠溶液 D.50%葡萄糖液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技术

术监测技解质酸碱平衡水电 静脉血实验室检查: 电解质 A 水、电解质平衡监测(一)三型脱水的比较。、血浆渗透压>310mmol /L1.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处理原则:应维持适当体液容积,维持皮肤粘膜完整性,防止意外损伤。。,血浆渗透压280mmol/L2.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 先输晶体溶处理原则:应治疗原发病,静脉注射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液,再输胶体溶液,最后高渗溶液) 310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等渗性脱水:血钠浓度130 mmol/L~145mmol/L,3. 水钠等比例丢失。),改善营养状况。处理原则:应维持正常体液(一般成人生理需水量为2000~2500ml体钠总量正280mmol/L,130mmol/L,血浆渗透压﹤(二)水中毒:特点是血清钠浓度<常或增多,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多。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三) (四)钾代谢紊乱称为低钾血症。1.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静脉补钾的原则:500ml/d 或)补钾前注意肾功能,要求尿量超过40ml/h(1 )剂量不宜过多,依血钾浓度决定(240mmol, )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3 60滴每分4()速度不宜过快,不超过20~40mmol/h,成人速度不超过 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2.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处理原则: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降低血钾浓度;对抗心律失常。护理措施:预防高血钾发生;纠正高钾血症;疼痛护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B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酸碱状态:动脉血实验室检查 一、血气分析主要用途有以下两个: 1 判断呼吸功能。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及呼吸衰竭类型的最客观的指标。主要看两项即PaO2和PaCO2,若仅PaO2<60mmHg为I型呼吸衰竭,若PaO2<60mmHg且. 型呼衰II为PaCO2>50mmHg 2 判断酸碱失衡. 动态的动脉血气分析对于判断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失蘅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作用. 二、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动脉血氧分压(PaO2)80~10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5mmHg。 酸碱值(pH值)正常值为7.35~7.45。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正常值为93~99%。 碳酸氢根(HCO3-)正常值为22~28mmol/L。 碱剩余(BE)正常值为±3 mmol/L。 三、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 1 分清原发与继发(代偿)变化 1> HCO3-,PCO2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即原发HCO3-升高,必有代偿的PCO2升高;原发HCO3-下降,必有代偿PCO2下降.反之亦相同. 2> 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根据上述代偿规律,可以的出以下三个结论: (1)原发失衡决定决定了PH值是偏酸还是偏碱. (2)CO3-和PCO2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一般的说,单纯性酸碱失衡PH是由原发失衡所决定的.如果PH<7.40提示原发失衡可能为酸中毒,PH>7.40原发 性失衡可能为碱中毒. 2 分清单纯性和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 (1) PaCO2升高同时伴有HCO3-下降,为呼酸合并代酸。 (2) PaCO2下降同时伴有HCO3-上升,为呼碱合并代碱。 (3) PaCO2和HCO3-明显异常同时伴PH正常,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进一步确诊可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

酸碱平衡

酸碱理论,电离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1、根据质子理论指出下列物种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是两性物质? H 2S ,HCl ,-42PO H ,NH 3,2 3CO -2NO ,24SO -,-OH ,OAC - 2、指出下列各种酸的共轭碱: +362O)Fe(H ,O H 2,+O H 3,H 2CO 3,-3HCO ,NH 3,+4NH 3、指出下列种碱的共轭酸: +])OH ()O H (Al [242,O H 2,OH -,24 SO -,- 4HSO HS - ,NH 3,- 2NH ,- 34PO ,- 24HPO 4、指出下列反应中的两组共轭酸碱对: (a )HF+NH 3+4 NH +F - (b )-+ +OH ] O)[Al(H 362 +252])OH ()O H (Al [+H 2O (c )HCN+H 2SO 4 H 2CN ++- 4HSO 5、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是路易斯酸?哪些是路易斯碱? ① HAc , ② -2NO , ③ HNO 2,④ - 2NH ,⑤ Br 2 ⑥ + 2NO ,⑦ SiCl 4, ⑧ BF 3, ⑨ AlCl 3 6、计算由5.0ml 30%浓氨水(比重0.89)和45.0 ml 水混合配制成的稀氨水溶液的OH - 离子浓度和电离度α。 7、若把上题中的稀氨水再冲稀至原来体积的1000倍,求此溶液的[OH - ]和α。 8、于100ml 0.10 mol ·1-1 氮水中溶解1.07克固体NH 4Cl ,(忽略体积变化),问溶 液的[OH - ]发生多大变化? 9、50.0 ml 0.10 mol ·1- 1 HAc 和25ml 0.10 mol 1- 1 NaOH 混合,问此溶液中[H +] 多大?

胎儿酸碱平衡的测定

胎儿酸碱平衡的测定 班级 c09环科学号 091304113 姓名王东东摘要: 胎儿有一个有效的对抗酸中毒的缓冲系统,短时间胎儿血氧波动对酸碱状况没有影响,但较重的缺氧产生的乳酸症将会使血pH值下降,脐带受压后常发生急性二氧化碳堆积,也可能产生酸中毒。这两种酸中毒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乳酸是由肾分泌排出,因而从胎儿血中清除较慢,因二氧化碳堆积可通过胎盘迅速向母体扩散,从胎儿血中清除较快。胎儿缓冲系统是随着胎儿成熟而其缓冲效率提高,因而早产儿对缺氧的耐受力相对较差。 关键词: 胎儿 ph值酸碱测定 正文: 一.胎儿酸碱度测定 (一)胎儿头皮末梢血气测 自从1960年Sal5ng首先提出分娩时采集胎儿头皮血血气PH的测定,可反映胎儿酸碱状态以后,提供了一个确定胎儿有无酸中毒的途径。血气分析至今仍是评价胎儿体内酸碱、气体代谢及物质代谢的一个金标准,是确定胎儿官内缺氧程度的指标。胎儿血标本的采集也有了改进,除了头皮血标本外,还可经羊膜腔直接穿刺胎儿脐血管或生后立即脐动脉穿刺取血标本。 1.胎儿头皮血标本采集方法 (1)临产并破水后,产妇取胳肮截石位,根据官口开大及先露高低,选用合适套筒,对准胎先露,采血部位应尽量靠近前后囱门。用于棉球撩净局部头皮后,喷涂氯乙烷使局部充血,待其挥发后用硅油棉球涂局部头皮。 (2)在两次宫缩间期,用特制的长柄小刀切开头皮2mm×1.5mm,待血滴出后,立即用二支肝素化毛细玻璃管吸血,每管约0.2—0.25m1。· (3)将小磁棒置于玻璃管中,两头封口,用磁铁块在管壁外来回吸住管内小磁棒,摇匀血液,井防止凝血,小切口压迫止血,取出套筒。 (4)标本应立刻放在冰块内送检。头皮小切口无需特殊处理,但需注意预防切口感染和出血。 2.适应汪及正常值 (1)疑有胎儿宫内窘迫,胎心监护中出现异常图形者。 (2)头位胎儿羊水粪染者。 (3)对宫内胎儿复苏的评估。 (4)孕妇酸中毒时,为了解胎儿宫内缺氧及酸中毒情况。 (5)监测应用麻醉镇痛药或其他产科用药对胎儿的影响。 3.禁忌征及并发症 (1)母产道感染时不作头皮血气,需要时经羊膜腔穿刺胎儿脐血。 (2)前置胎盘、臀位或其他胎位无法暴露胎儿头顶部皮肤者。 (3)末破水的早产,胎儿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如血液病均不作此操作。 (4)绒毛羊膜炎是可增加胎儿头皮切口感染的机会,故为相对禁忌证。 文献报道胎儿头皮取血的并发症为1%一6%,主要是头皮感染、切口出血,一般不严重,仅需局部治疗。胎儿头皮采血后不宜行胎头吸引器助产,以免引起切口出血。 4.影响因素产时胎儿头皮血气测定由于产妇血酸碱变化、采血及测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判断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表8-5酸碱紊乱分类及参数 单一酸中毒应有以下三种机制之一:①附加酸增加;②酸排泌减少;③碱的丢失增加;单一碱中毒应有以下机制之一:①附加碱增加;②碱排泌减少;③酸丢失增加。

表5-2 成人血气分析参数值及临床意义

*:(A)为动脉,(V)为静脉 (一)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原发性cHCO3-缺乏)时很容易检测出血浆cHCO3-的降低或负的细胞外液碱剩余(ECF-BE),原因包括: 1.有机酸产生超过排出速度(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乳酸酸中毒的乳酸)。 2.酸(H+)排泌减少,如肾衰、肾小管酸中毒,因酸堆积消耗cHCO3-。

3.cHCO3-过多丢失,因肾排泌增加(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或十二指肠液过多丢失(腹泻),这种血浆cHCO3-的降低会伴随阴离子(CL-)的升高或钠的降低。 当这些情况存在时,cHCO3-/cdCO2比例因cHCO3-的减少而降低,其结果是下降的pH刺激呼吸代偿机制,使呼吸加强,降低PCO2从而使pH升高。 实验室检查:cHCO3-浓度可用来估计pH和PCO2,估计pH时,测得cHCO3-浓度加上15得到pH值的小数点后估计值,如一病人测得cHCO3-为10mmol/L(10+15=25)即可估计pH为。估计PCO2(mmHg)以下列公式: PCO2 ±2=(cHCO3-)+8 PCO2=23±2 该公式的临床含义是给出的PCO2值与代谢性酸中毒程度相适应或者应考虑混合性酸碱紊乱。另一常用于代偿的估计是PCO2值等于pH的后两位数。如果一个呼吸性酸中毒叠加到已有的代谢性酸中毒上,该PCO2值将高于这些估计值。 (二)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原发性cHCO3-过剩)可由剩余碱增加或酸性液体丢失而发生,原发性cHCO3-过剩,cHCO3-/cdCO2比值>20/1。病人将以换气不足使PCO2升高,pH由此又逐渐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浆cHCO3-、cdCO2、PCO2和总CO2均增高,cHCO3-/cdCO2>20。 (三)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因肺部排CO2减少,PCO2增高(高碳酸血症)以及原发性cdCO2过剩(CO2吸入)而引起。 实验室检查:血浆cdCO2、PCO2、cHCO3-以及ctCO2均增加。因ctCO2增加,cHCO3-/cdCO2降低,pH 下降。 (四)呼吸性碱中毒

酸碱平衡

酸碱是无机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有机化学中仍然是学习的一个重点。酸和碱在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到了研究生都会逐步的学习,因此,可以说任何时候学习到的化学理论,几乎都是不完善的,在此,我介绍大家学习一下这个由一位外国教师编写的一课酸碱理论。其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我认为都是非常好的。虽然难度很大,不过仍然有很多是高中学生可 以看的懂的。 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不一定要全看懂,但是希望你阅览以后有收获,谢谢。 1.自然水中存在的酸和碱的例子最重要的碱:HCO3- 其他碱:硼酸根,磷酸根,氨,砷酸根,硫酸根,碳酸根,等等 最终要的酸: CO2(aq)或者H2CO3 其他酸:硅酸,铵根,硼酸,硫酸,乙酸(醋酸),乙二酸(草酸)。 大多数的酸碱反应在水溶液中是非常快速的(几乎是瞬时的);达到热力学平衡并且根据热力 学原理可以计算出正确的收率. 酸-碱反应牵涉到质子,可是一个裸露的质子(氢原子)是不会在水溶剂中存在的,它是被水合,比如:成为水合氢离子或者更有可能生成H9O4+ 2.Bronsted 定义 酸:一种物质可以释放出一个质子给任何其他的物质。 碱:一种物质可以从任何其他的物质那里接受一个质子。 3.酸和碱总是成对的进行反应 H2CO3 + H2O = H3O+ + HCO3- NH4+ + H2O = H3O+ + NH3 CH3COOH + H2O = H3O+ + CH3COO- H2O + H2O = H3O+ + OH- 4.一些定义 两性物——一种物质既可以作为酸也可以作为碱,比如:水,碳酸氢根离子。 多元酸或碱-一种酸或者碱可以分别释放或者接受多余一个质子,比如:H3PO4, H2CO3, H4EDTA (EDTA酸) 5.简单的金属离子也是酸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公式

从白蛋白水平推算血清钙浓度的矫正值血清钙浓度矫正值(mg/dl)=钙测定值(mg/dl)+[0.8×(4-白蛋白(g/dl))] 从葡萄糖推算血清钠浓度的矫正值 血清钠浓度矫正值(mEq/L)=钠测定值(mg/dl)+[1.5×((葡萄糖(mEq/L)-150)/100)] 代谢性酸中毒时的补碱量 1.公式一 HCO3-需要量(mmol)=[ HCO3-正常值(mmol)-HCO3-测得值(mmol)]×体重(kg)×0.4 2.公式二 A、〔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5×体重(kg)=mL(5%碳酸氢钠) B、〔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3×体重(kg)=mL(11.2%乳酸钠) C、〔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6×体重(kg)=mM(THAM) 注:THAM系三羧甲基氨基甲烷,7.26%溶液,1.7ml含THAM1mmol 低渗及等渗性脱水的补液量计算 1.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 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3.按血清钠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体重(kg)×0.2×(正常血钠浓度-实际血钠浓度)/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4.依据血钠浓度计算低渗性失水的补钠量

补钠量=[血钠正常值(mmol/L)-实际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女性为0.5) 失水量(按血细胞比容计算) 失水量(ml)=(目前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体重(kg)×0.2×1000 原来血细胞比容如不知道,可用正常值代替,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48和0.42,式中20%为细胞外液占体重的比例。 急性低钠血症Na+需要量 Na+需要量(mmol)=(目标血清Na+浓度-实际血清Na+浓度)×体重× 0.6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预期代偿 预期HCO3=24-[PCO2参考值-患者的PCO2]/5] 注意:PCO2参考值规定为40 解释:若患者的HCO3比预期的高,则同时存在代谢性 碱中毒。 若比预期的低,则同时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代偿的限值为12-20。所以低于20的应慎重判 断。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预期代偿 预期HCO3=24+[患者的PCO2-PCO2参考值]/10] 注意:PCO2参考值规定为40 解释:若患者的HCO3比预期的高,则同时存在代谢性 碱中毒。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体液容量及分布】 体液:水+溶质约占体重60%;分为:细胞内液(ICF)40%,细胞外液(ECF)20%,包括组织间液15%、血浆5%。 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ECF(mmol/L) ICF(mmol/L) Na+142 Na+10 K+ 4 K+140 Cl-110 Cl- 3 HCO3-24 HCO3-10 Glu 3 Glu 2.5 OSM=300mOsm/L,主要通过H2O自由通过调节 Urea自由通过调节OSM=300mOsm/L,渗透适应,防止水过多移动 电解质在细胞内外分布和含量有明显差别,细胞外液中阳离子以Na+为主,其次为Ca2+;阴离子以Cl-最多,HCO3-次之。细胞内液阳离子主要是K+,阴离子主要是HPO42-和蛋白质离子。 【体液的渗透压】 1、决定水通过生物膜(半透膜-细胞膜、血管内皮)扩散(渗透)程度。

2、取决于体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目。 正常血浆渗透压: (mOsm/L)=2×[Na+(mmol/L)+K+(mmol/L)]+BUN(mg/dl)/2.8+Glu(mg/dl)/18 第一节水平衡紊乱 一、容量不足 【病因及发病机制】 水的摄入与排出 日常摄入量(ml/day) 日常排出量(ml/day) 饮水1300 尿500-1500 饮食含水900 肺250-350 体内氧化反应300 皮肤350-700 粪便50-200 合计2500 合计2500 水平衡调节方式 1、渗透压调节: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 血容量调节:肾脏—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分类 1、真性容量不足(脱水): “脱水”定义:脱水在身体丢失水分大于摄入水分时产生,当体液容量减少,超过体重2%以上时称为脱水。脱水往往伴有失钠,因水钠丢 失比例不同,按照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同分为高渗性、低渗性、 等渗性脱水。分肾性、非肾性。 2、不伴体液丢失容量不足 ⑴心排量下降;如心衰;⑵血容量增加:如败血症,肝硬化腹水;⑶ 严重低蛋白血症:急性胰腺炎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病史失水的原因。 2、临床表现口干乏力,坐卧位△舒张压≥10mmHg。 3、实验室结果:尿比重、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升高等。 【治疗】 1、处理原则:去除诱因,防止体液继续丧失。 2、补液种类和效果: 5%GS1L=血容量75ml;0.9%NS1L=血容量200ml;胶体更多。 3、补液量: 失水量(ml)=△比容/原来比容×体重(kg)×0.2×1000。正常比容:男0.48,女0.42。 应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1500ml;第一天可补充1/2~2/3,老年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