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观点及其区别;2. 掌握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3. 能够分析和评判不同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导学重点:1. 技术发明的定义和特点;2. 技术革新的观点和意义;3. 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干系及其影响。
三、导学内容:1. 技术发明的定义和特点:技术发明是指通过科学钻研和实践活动,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技术方案或方法,从而实现对现有技术的冲破和创新。
技术发明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干系。
2. 技术革新的观点和意义:技术革新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改进和优化技术方案或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宁效率,从而实现对技术的更新和升级。
技术革新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增进产业升级。
3. 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干系及其影响: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是互相联系、互相增进的干系。
技术发明为技术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技术的不息进步和发展;而技术革新则是技术发明的延续和完善,使得技术更加成熟和实用。
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不息推进,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增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导学方法:1. 教室讲解:通过讲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观点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意义;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干系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五、导学评判:1. 考察学生对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理解和掌握水平;2. 评判学生对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案例的分析和评判能力;3. 综合评判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关注当前热点科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2. 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亳州市第三十二中段晓宣《通用技术》第一章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于技术和技术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化对于技术性质的认识,以日常生活接触的技术为例,对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知识产权、专利三个方面知识进行讲解,为下一节设计作基础。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概念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区别和意义;了解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作用及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介绍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技术发明和革新的区别和意义;采用“知识产权辩论赛”的活动,让学生辩证思考,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重要意义;加强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知识产权的分类;专利的申请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当代,科学日新月异,技术迅猛发展。
各类技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请同学思考一下,身边有哪些技术和技术产品?(生)手机、电脑、飞机、火箭、人工智能···(师)技术和技术产品如此丰富,那技术来源于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内容——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二)讲授新课1.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1)以洗衣机、珍妮纺纱机、发电机为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发明是什么?总结:发明是创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以洗衣机的变更和照相机的变更为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革新是什么?总结:革新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小练习,通过实例,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联系和区别。
(2)观看计算机发展的视频,思考以集成电路为线索,分析对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影响?总结:新技术的不断发明和革新,推动着各种技术及其产品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某某省高中通用技术《1.2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技术的发展的历程,体验技术创新的技术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来获得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分析其他例子中;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和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
难点:发明与革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知识点: 1.发明与革新――创新性; 2.知识产权――专利性。
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技术的发展就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
而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离不开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二、新课(一)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成果,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其实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即发明;另一种是对原有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即革新。
两种创新的结果都是用新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旧和落后的技术。
技术具有创新性,技术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发明、革新,才能使技术有较大的飞跃,乃至产生革命性的变革。
中国与世界的技术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史。
下面我们以课本中“洗衣机技术的进步”来体会“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在案例中,大家要注意体会在一项技术的发展中,有着什么样的规律。
【案例】洗衣机的历史从古到今,洗衣服都是一项难于逃避的家务劳动,而在洗衣机出现以前,对于许多人而言,它并不像田园诗描绘的那样充满乐趣,手搓、棒击、冲刷、甩打……这些不断重复的简单的体力劳动,留给人的感受常常是:辛苦劳累。
1874年,“手洗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发明了木制手摇洗衣机。
《技术的发明与革新》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技术的发明与革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 掌握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与革新的历史背景和影响;3. 培养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和认识。
导学内容:一、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是什么?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科学钻研等各个领域中,通过不息地实践和创新,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技术方法等,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技术的发明与革新的重要性1. 增进经济发展:技术的发明与革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增进经济的发展。
2. 提升生活质量:技术的发明与革新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3. 推动科学进步: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是科学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开拓新的钻研领域,增进科学的发展。
三、重要的科技发明与革新1.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纺织机械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2. 电气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气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灯、电话、无线电等技术的应用深刻影响了社会。
3. 信息革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与革新引领了信息革命,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一个重要的科技发明或革新,包括其历史背景、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去当地的科技博物馆或科技企业参观进修,了解科技发明与革新的实际应用。
3. 制作展板: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制作一个关于技术的发明与革新的展板,展示给全班同砚。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应该对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了对技术创新的兴趣和认识。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不息关注科技领域的发展,积极参与到技术的发明与革新中去。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学设计1.2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过程与方法: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来获得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分析其他例子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了解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 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导出课题。
1、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自行车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谈谈自行车的起源及用途。
2、复习:技术是什么,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技术对那些方面产生影响,二、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通过刚才观看的课件仔细观察,结合生活实际来实际比较一下这些自行车有什么不同及用途,引入今天的课题:《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2、师生互动,探索实践问题1:什么是发明,这些自行车中那一辆算发明。
引出概念一:发明的含义,问题2:几辆自行车既然都不能算是发明,应怎么解释,引出概念二:革新,几辆自行车中哪一辆算革新的结果呢, 问题3:结合知识概念对几辆自行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比较自行车材料的变化、结构上的不同,这些技术革新来源于什么,考虑到那些因素,得出结论:, 发明指的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 革新指的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 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通过课本实例《洗衣机技术的进步》感受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推动作用。
实例1、多媒体课件展示洗衣机发展过程图片实例2、手机的更新换代贝尔发明的电话——……——3G手机3、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来阅读教材,看一看谈一谈技术的发明与革新的作用及其意义。
4、讨论生活中的哪些用品还需要革新思考: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具五花八门,衣架、碗、柜、茶杯、梳子、小镜、牙刷、暖水瓶、指甲剪、漏勺、床、钟表等等。
大家天天都在同各种日用品打交道,有时候会觉得某种物品用起来似乎有点儿别扭,可用过以后就不再去想了。
1.2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案)第一篇:1.2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案)1.2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来获得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分析其他例子中;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重要性。
教学难点: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重要性教学过程:引入:技术的发展就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
而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就是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新课教学:一、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技术发明: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案例:莱特兄弟和第一架飞机;资料:电视机的诞生上世纪初期,无线电技术广泛运用于通讯和广播以后。
人们希望有一种能够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
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在着手研究。
1906年,18岁的英国青年贝尔德雄心勃勃,开始研究电视机。
贝尔德家境贫寒,没钱购置研究器材,只得就地取材,把一只盥洗盆与从旧货摊觅来的茶叶箱相连,作为实验的基础设备。
箱子上安放着一台旧马达,用它来转动“扫描圆盘”。
这扫描圆盘是用马粪纸做成的,四周戳着一个个小孔,可以把场景分成许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点发射出去。
这样,一台最原始的、只值几英镑的电视机便问世了。
经过18年夜以继日的努力,他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发射到3米远的屏幕上,虽然图像忽隐忽现、十分不稳定,但是,它却是世界上第一套电视发射机和接收器。
接着,他想到应该把图像发射得远一点、清晰一点。
他把几百节干电池串联起来,使电压达到了两千伏,这样,马达就会转动得更快,使“扫描”图像的速度加快,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可是,他在操作时太大意了,不当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电线上。
他只觉得浑身一麻,就被弹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幸亏被人及时发现,对他进行了抢救,贝尔德才大难不死。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过程与方法: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来获得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分析其他例子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了解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引入:技术的发展就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
而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离不开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新课教学: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一、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技术发明: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案例:莱特兄弟和第一架飞机;摩斯和电磁式电报机。
2、技术革新: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案例:自行车的新技术;洗衣机技术的进步。
小组讨论:洗衣技术将会如何发展?二、技术创新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1、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上,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
2、专利权是一种独占权,指国家专利审查机关对提出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3、商标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中用来区别其他生产者、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显著标志。
这种标志通常由文字,图形,或文字与图形的组合构成。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对其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4、著作权是指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
著作权同商标权一样,其保护的对象具有专有性,时效性,地域性和复合性的特征,权利人都有权利客体作为交易标的进行转让,都有权在受到不法伤害时,请求损害赔偿。
三、专利的种类: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技术方案。
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度、保护期限为20年,自申请日算起。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二节技术创造与技术革新〔1〕一教学目标二教学知识点三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过程一、技术创新的表现形式1 、意义—是技术开展的灵魂,是技术开展的核心所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例如:中国的四大创造: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20世纪的新四大创造: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2 、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创造;一种是技术革新;创造——指的是创造创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革新——指的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创造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探究一洗衣历史的开展1草木灰洗衣时代〔数千年以前〕——人们发现草木灰用水浸泡后,过滤出来的液体可以有效去除衣物上的污垢,此法很快被广泛使用。
洗涤原理:草木灰含有碳酸钾。
草木灰用水浸泡后过滤出来的液体呈弱碱性,可以分解污垢,并在外力作用下将污垢去除。
洗涤方法:手搓、棒击、甩打、冲刷。
2肥皂洗衣时代〔公元前600年〕——公元前7世纪,古埃及宫殿的一个厨师不小心把油洒在了地上,他用手沾了沾壁炉上的草木灰。
然后开始清理油污。
在洗手的时候,他发现手上的油污很容易就被洗掉了,后来法老王也知道了这个秘密,就延用开来。
从此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作肥皂。
在古罗马用油脂、草木灰和石灰混合制作肥皂。
洗涤原理:肥皂有亲水性和亲油性,是互不相溶的水和油联系起来,衣物上的油污在肥皂因子的团团包围中借助水分子的作用,逐渐溶解,再借助外力,把在衣物上的污垢去掉。
洗涤方法:手搓、棒击、甩打、搓板。
3搅拌式洗衣时代——1874年,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创造了木制手摇洗衣机搅拌式洗衣机,利用手搓的原理通过搅拌叶的往复摆动洗涤衣物。
优点:洗涤均匀、不缠绕。
缺点:体积大、占空间、用水多。
4电动洗衣时代——190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是由美国人费西尔于芝加哥制成。
它由一种小型发电机供电,利用一个转动的大桶,把衣服和肥皂放在里面。
在搅拌器叶片的作用下,衣物在肥皂水中剧烈地前后翻滚。
《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是高中《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第一章的教学内容。
本节通过案例引出发明和革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对技术发展、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以及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培养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对生活充满幻想,对很多事物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郁,若引导得当,必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成为发明家的梦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
方法与过程:培养善于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其自主探索。
【教学重、难点】重点: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概念。
难点: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总结评价技术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创新,在这里创新的意识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这样说,思想有多远,我们创新的舞台就有多大。
只要我们拥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就能够随时成就自己发明的梦想!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愿意,下一个发明家就是你!课后作业:如何改进笔筒,使之具有更多更实用的功能?对课堂效果的分析: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这种“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探究模式下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压制个性化发展而采用“一刀切”的人为现象。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评价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环节。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2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发明和革新的基本概念;(2)了解发明和革新推动着技术的发展;(3)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4)学会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了解技术的发明和创新过程的艰巨性,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发明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的情感,同时能主动开发自身潜能勇于创新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技术的发明和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2.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和培养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情感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技术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这种需求和愿望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那么人类的技术又是怎样得到发展的呢?例如无线电的发展学生回答,老师参与讨论[进授新课]人类的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
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发明,一种是技术革新。
技术的发展为什么需要发明和革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内容。
1.技术的发明技术发明是指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例如: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贝尔发明电话等。
思考:发明与发现的区别?(请学生举出一些古今发明的例子)人类历史上无数的技术发明,都是在不断的创新,都勾绘出了技术创新的轨迹。
请同学们阅读“集成电路的发明”并一起讨论: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集成电路的发明,让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同时对航天、通信及家用电器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集成电路。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的灵魂是创新,技术发明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不久前,80多位科学家在电脑网页上选出了11项“超级发明”:眼镜、原子弹、印刷术、时钟,水管设备、马镫,阿拉伯数字、橡皮和涂改液、电脑、古典音乐、避孕药。
安徽省高中通用技术《1.2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学生理解了技术的巨大作用后,领悟技术不是想当然的,需要通过发明和革新不断开展和完善的,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开展自己。
1、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这局部主要通过“洗衣机技术的进步〞与“发明和革新推动通信技术的开展〞这2个例子来说明:技术的开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2、技术创新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这局部讲述了技术创新以与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技术创新等内容;简单介绍了有关知识产权的一些知识。
学生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后,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并对专利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技术有了确定的概念,对身边产品的更新所出现的技术创新和革新没有上心,局部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新的东西有钱就可以买回来了。
这节课要让学生切身感受技术的创新和革新需要人力,物力,时间等因素的,绝对不是想怎样就会怎样的。
三、教学目标与分析1.知识目标:〔1〕知道发明和革新的根本概念;〔2〕知道发明和革新推动着技术的开展;〔3〕理解技术的开展需要发明和革新;〔4〕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2〕学会猜测产品的今后技术的开展;〔3〕增强法制观念,能自觉抵制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维护技术的正常开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大胆,自信地对技术的开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4、教学重点:〔1〕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开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这一根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2〕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5、教学难点:〔1〕发明与革新的关系;〔2〕对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丰富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语人类的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开展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开展的灵魂。
1.2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来获得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分析其他例子中;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涵义;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重要性。
教学难点: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重要性
教学过程:
引入:
技术的发展就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
而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就是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新课教学:
一、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1、技术发明: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案例:莱特兄弟和第一架飞机;
资料:电视机的诞生
上世纪初期,无线电技术广泛运用于通讯和广播以后。
人们希望有一种能够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
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在着手研究。
1906年,18岁的英国青年贝尔德雄心勃勃,开始研究电视机。
贝尔德家境贫寒,没钱购置研究器材,只得就地取材,把一只盥洗盆与从旧货摊觅来的茶叶箱相连,作为实验的基础设备。
箱子上安放着一台旧马达,用它来转动“扫描圆盘”。
这扫描圆盘是用马粪纸做成的,四周戳着一个个小孔,可以把场景分成许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点发射出去。
这样,一台最原始的、只值几英镑的电视机便问世了。
经过18年夜以继日的努力,他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发射到3米远的屏幕上,虽然图像忽隐忽现、十分不稳定,但是,它却是世界上第一套电视发射机和接收器。
接着,他想到应该把图像发射得远一点、清晰一点。
他把几百节干电池串联起来,使电压达到了两千伏,这样,马达就会转动得更快,使“扫描”图像的速度加快,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可是,他在操作时太大意了,不当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电线上。
他只觉得浑身一麻,就被弹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幸亏被人及时发现,对他进行了抢救,贝尔德才大难不死。
第二天,伦敦《每日快报》用“发明家触电倒地”的大标题报道了他触电的新闻,也介绍了他不懈努力研究的情况。
在这之后,贝尔德的实验毫无进展,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更无钱付房租,他只得把设备上的一些零件卖掉,换钱糊口。
皇天不负有心人。
经过不断探索并在亲友的资助下,1925年10月2日,贝尔德的实验有了突破,他将一个人的图像发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头发都清晰可见。
一架有实用意义的电视机宣告诞生了。
1941年,贝尔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电视机,可是,当英国广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电视节目时,他没能看到,不久,他便与世长辞了。
贝尔德(1888-1946),电视机的发明者。
他的发明成功后,申请在英国开创电视广播事业,英国广播公司不愿意,后经议会决定才获准。
1936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开始在伦敦播放电视节目。
他发明的第一架电视机,现被陈列在英国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中。
2、技术革新: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案例:洗衣机技术的进步。
小组讨论:洗衣技术将会如何发展?
二、技术创新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
1、电话发明者不是贝尔?
资料:1、在当今社会,电话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那么,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呢?也许很多人会说,当然是著名的贝尔!中学课本上早就明明白白地写着了。
但这段历史很有可能将被更正。
日前,英国科学博物馆首次解密的一些文件显示,世界的“电话之父”应该是德国一名理科教师,而不是人们一直以来公认的贝尔!
2003年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日报道,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馆长利夫恩日前表示,几周前,他意外地在博物馆内发现了一批一直秘密保存的文件,结果爆出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事实: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的发明者应该是德国人菲利普•赖斯。
利夫恩透露说,这些首次被公开的文件是1947年的,其中详细记载了当时英国进行的一系列电话试验。
那些试验明确证明:德国教师赖斯1863年所设计、发明的电话机完全可以工作,这比贝尔1876年发明电话整整早了13年,所以他才是真正的世界“电话之父”。
在这些秘密文件里,英国标准电话电缆公司(STC)的工程师表示,经过试验,他们发现赖斯用木头、香肠薄膜和金属片等原料做成的电话机完全可以传送信息,尽管信号微弱、效率相对比较低,但是在电话里的声音很清晰。
因此,可以断定,赖斯当年的那个简单装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电话机。
2、2002年美国国会上周通过一项决议,指定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的安东尼奥•梅乌奇才是电话的发明者,号称“电话之父”的贝尔是一个“无耻的窃贼”。
决议中讲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
梅乌奇1808年出生在意大利,曾学习设计和机械工程,1850年移居到美国并加入了美国国籍。
他在研究电击疗法时,发现声音可以通过铜丝传导,这一发现令他兴奋不已。
由于妻子瘫痪在床,梅乌奇想出一个简单的“通讯系统”,把妻子的房间和他在隔壁的实验室连接起来,以便随时有个照应。
1860年,梅乌奇将他的“能够讲话的通信器”公开演示。
但是,不会英语的梅乌奇融不进美国主流社会,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更不幸的是,他在一次乘坐蒸汽船时被严重烧伤,穷困潦倒的他无法把实验继续下去。
同时,他付不起250美元的永久专利注册费。
两年后,曾和梅乌奇在一个实验室工作的贝尔申请了电话永久专利权,并获得当时大名鼎鼎的西联电报公司一笔巨额合同。
梅乌奇愤而提起上诉,当时最高法院同意以欺诈罪指控贝尔,但就在胜利的曙光就要显现时,他却于1889年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美国国会的新决议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多方强烈反应,意大利裔美国人纷纷欢呼这一迟来了一个多世纪的“公正判决”。
加拿大方面则指责美国国会为了政治目的篡改历史。
为了给美国一点颜色瞧瞧,加拿大众议院效仿美国国会于6月21日正式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
2、汤姆逊与MP3专利纠纷
为了鼓励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依法保护发明和革新者的利益,国家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赋予发明人一定期限、一定程度的相对权利。
小结:
1、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2、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