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除草剂药害症状图谱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15
常见药害的症状和药害的处理药害是我们每个人谈之色变的问题。
但是农药的安全性都是相对的,我们只能说去宣导正确的用药方式,避免药害的发生。
但是全国发生药害每年都有。
有人开玩笑说,出药害就像东北人喝酒一样,每年都会有,就是数量多少会不同罢了。
所以,药害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去发现药害,正确的处理药害,将损失降为最低。
我们先来看下什么叫做药害:农药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对植物造成的恶伤害。
产生药害的环节是使用农药作喷洒、拌种、浸种、土壤处理等;产生药害原因有药剂浓度过大,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某些作物对药剂过敏;产生药害的表现有影响植物的生长,如发生落叶、落花、落果、叶色变黄、叶片凋菱、灼伤、畸形、徒长及植株死亡等,有时还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或品质。
农药药害分为畸形药害和慢性药害。
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即出现症状的,称急性害;施药后,不是很快出现明显症状,仅是表现光合作用缓慢,生长发育不良,延迟结实,果实变小或不结实,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差,则称慢性药害。
按照农药的性质来分,又可分为除草剂药害、杀虫剂药害、杀菌剂药害和调节剂药害除草剂药害,除草剂一般都有限制的作物即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药害。
网上曾有一篇新闻报道说,我国河北有个地方的一个苗圃地,因为听信国内一个知名农药企业的技术人员推荐,将一种除草剂应用在国槐苗圃里面用于除草。
这个除草剂是一个很著的名大豆田防治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而这个厂家业务经理和当地的经销商一知半解,认为同一科的植物应该通用,就将这个除草剂卖给了苗圃地老板。
结果,一百多亩的国槐叶子全部掉光,后期这些国槐肯定是活不成了。
它们虽然都属于大农业范畴,但是了解的一知半解和全面了解是天差地别的。
只有专业的才会全面了解,才能把握方方面面。
否则一旦出现问题,那可能是巨大的损失。
一百多亩国槐出了问题,势必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厂家回复说我们这个产品从头到尾只推广在大豆上,从来不建议用在其他作物上。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花生属于双叶植物类,是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同时更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广大地区都可以种植,但是想要提高花生的产量,还得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方式才行。
尤其是要加强病虫害的管理,以避免花生因病虫害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而影响产量。
比如加强对花生叶片黄化症的防治就是花生种植管理中的内容,也是实现花生种植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就针对花生叶片黄化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就花生叶片黄化症的防治对策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一、导致花生叶片黄化症的原因分析1、没有正确的使用农药在花生的生长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除草的需求,而喷施除草剂是有效除草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除草剂属于农药的范畴,当除草剂的配置剂量超标时,或是在烈日天气下喷施时,就会因为药害原因而导致花生叶片出现黄化。
所以,当使用除草剂之后花生叶片出现异常可初步诊断为不恰当的农药使用所造成的,只需适当喷施清水,或是在叶面喷施肥料即可使得叶片黄化得到有效缓解。
2、缺素导致的叶片黄化花生的种植、培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尤其是肥水管理,直接影响到花生的生长,而在缺素时,花生也会出现叶片黄化的现象。
主要几种情况有几种情况的缺素,一是缺铁导致的叶片黄化,缺铁导致的叶片黄化,通常叶片的大小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是上部的嫩叶会逐渐失绿,变白,并出现褐斑,最终坏死脱落;二是缺氮导致的叶片黄化,花生生长期缺氮时植株下部的老叶会开始褪去绿色,同时叶片也会逐渐变薄,植株矮小无法生长,通常情况下,瘠薄地和夏季直播的花生容易出现缺氮性叶片黄化;三是缺锌导致的叶片黄化,花生生长期缺锌时叶片会呈簇生状,并出现黄白小叶症。
所以,无论何种缺素都是由于肥水管理不科学所导致的,比如底肥不够,生长期施肥的时间与施肥量不合理等等都会造成缺素性叶片黄化症,从而影响花生高产稳产。
3、病虫害导致的叶片黄化花生生长期间会由于气候的影响、田间管理措施的影响,以及病虫害的影响而出现叶片黄化症,比如茎腐病,苗期发作时花生子叶呈黑褐色干腐状,沿叶柄扩展至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发展成黑褐色腐烂状,使地上部分的枝茎叶片萎缩枯死,茎腐病发病面积可达80%,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枯死,潮湿环境下病部会分生孢子器,致使花生果仁不饱满或是整个荚果腐烂,严重影响花生产量与质量。
乙草胺药害乙草胺是一种常用的芽前除草剂,适用大豆、花生、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但是由于农民朋友的不当操作,药害问题屡见不鲜,那么乙草胺药害症状、原因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乙草胺药害症状玉米田在使用乙草胺封闭除草产生药害表现为两种症状:一种是在玉米种子发芽出土前,玉米牙中毒弯曲严重变形不能出土,造成缺苗;一种是在玉米出苗时牙俏中毒僵硬变成锥形,造成新叶无法正常生长展开,部分干枯死掉,部分直到牙俏干枯破裂新叶才扭曲的展开,最终多数形成弱苗导致小棒或空杆。
很多人把乙草胺药害当成是2.4D丁酯药害,其实玉米出苗期出现的药害都不是2.4D丁酯药害,而是乙草胺药害。
2.4D丁酯药害的症状出现在玉米五、六片叶以后,玉米苗扭曲畸形,叶缘皱缩、叶片卷缩成筒状,其显着特征是心叶牛尾状,俗称牛尾巴苗。
区别乙草胺与2.4D丁酯药害有利于我们在生产上预防两种除草剂药害的产生。
乙草胺药害产生的原因1、用药剂量过大乙草胺是单子叶杂草除草剂,在生产上和双子叶除草剂复配使用,在玉米田的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双阳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化学除草剂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的乙草胺剂型是50%乳油,指导用量111—133毫升/亩,开始多数农民按照指导用量使用,后来逐渐加大用量达到167毫升/亩,一直没有产生明显乙草胺药害。
2000年以后市面上的乙草胺剂型逐渐变成了90%乳油,但是农民使用剂量还是和50%乳油一样,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乙草胺的用量。
2、使用技术不当兑水量小播后苗期封闭除草,要求每亩用药兑水量为30—45公斤。
双阳区为半山区,多数农民人工打药,为了省工省力都少用水。
一般都把1.5亩的用药兑一喷雾器水(15公斤)打在1.5亩地里,离要求用水量相差太大,不能在地表面形成很好的封闭层,只有在打药后降雨量充足情况下,才有较好的除草效果,所以多数年份受春季降雨影响除草效果不佳。
农民解决除草效果不佳的方法不是加大用水量,而是加大除草剂用量,导致乙草胺药害严重。
史上最全的杀虫剂药害和杀菌剂药害的图谱,以及使用它们的注意事项本文主要列举吡虫啉、虫螨腈、敌敌畏、丁醚脲、毒死蜱、氟铃脲、快螨特、噻唑膦、三唑磷、杀虫单、辛硫磷、溴氰菊酯、灭多威、噻嗪酮、百菌清、丙环唑、代森锰锌、恶霉灵、氟硅唑、氟环唑、咪鲜胺锰盐、福美双、硫磺、嘧菌酯、嘧霉胺、咪鲜胺、咪鲜胺锰盐、石硫合剂、十三吗啉、有机铜、无机铜、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春雷、氟啶脲、已唑醇、甲托、嘧菌酯、乙蒜素等药害图谱。
一、杀虫剂药害吡虫啉药害1. 吡虫啉吡虫啉:豆类、瓜类浓度不要加大,不然发生药害。
做拌种剂使用,注意温度、深度、湿度3个条件,需慎用。
虫螨腈药害2. 虫螨腈高浓度虫螨腈对茶叶嫩叶烧伤很严重。
同时,浓度高时对瓜类有药害。
敌敌畏药害敌敌畏药害3. 敌敌畏瓜类幼苗、玉米、苹果早期对敌敌畏也易产生药害。
高粱、豆类特别敏感,葡萄不宜使用。
丁醚脲药害4. 丁醚脲丁醚脲:十字花科蔬菜高温期使用或浓度大容易烧叶。
5. 毒死蜱毒死蜱药害毒死蜱药害毒死蜱药害毒死蜱对烟草、莴苣非常敏感,禁止使用。
葡萄上使用毒死蜱,温度高于28℃时,尽量不要使用,不然出现烧叶。
瓜类对毒死蜱非常敏感,当瓜蔓长到1米以上时再施用。
苹果长到花露红期再施用毒死蜱,昼夜温差大时,给苹果使用毒死蜱,容易烧花。
樱桃施用毒死蜱时要注意浓度,有药害风险。
玉米上千万不要喷雾防治甜菜夜蛾。
6. 氟铃脲氟铃脲药害氟铃脲药害氟铃脲药害氟铃脲药害氟铃脲、氟啶脲:棉花上使用浓度大叶片破坏作用大;瓜类和豆类,不建议推广施用;对水稻比较安全,但高温干旱药害重;叶菜上尽量不要推广,浓度稍大,轻则叶片出现白化,严重烧叶。
7. 炔螨特炔螨特药害炔螨特药害炔螨特药害炔螨特药害炔螨特:果树上使用时,注意高温期对嫩梢有一定的药害。
梨树上禁止使用,因为容易造成落叶。
番木瓜上禁用。
柑橘上使用,注意高温期对嫩梢有一定的药害。
白茶上有药害,不建议推广。
柑橘幼果期使用,容易产生药斑痕。
8. 噻唑膦噻唑膦药害噻唑膦:西瓜叶片发黄,影响正常生长。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目前在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中,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彻底、省工、省时等功效,使用面积非常大,挽回产量损失高达16.4%,已经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除草剂药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春季是除草剂使用最频繁的时间段,如果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等,就会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药害,其危害仅次于有害生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对除草剂药害进行全方面的认识,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或减轻药害。
一、除草剂的使用方式1、土壤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于土壤表面防止杂草出苗,分为:⑴播前土壤处理法⑵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⑶苗后土壤处理法。
2、茎叶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到生长期杂草茎叶上。
二、下药害的分类除草剂的药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隐性药害,由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在施药后短时间内不明显,需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表现症状。
通常表现在播后苗前除草剂和激素类除草剂。
第二种是显性药害,由触杀型的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明显,不传导,容易辩认。
通常表现在苗后除草剂。
常见药害有漂移药害和残留药害。
一次性漂移药害包括喷幅间漂移和远距离漂移,二次漂移包括挥发漂移。
三、药害的症状,药害症状随着除草剂的品种、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而不同。
但同一类除草剂所引起的药害症状基本相似,常用除草剂可概括为以下10类:1、激素类除草剂代表药剂:2,4-D丁酯,2甲4氯等。
因为在我市2,4-D丁酯药害在玉米和葡萄上出现最多,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在玉米上药害症状:土壤处理时会造成幼芽弯曲,幼根向上生长,生长受抑制。
茎叶处理时,造成茎扭曲,叶片变窄,有时皱,心叶卷成牛尾状难以抽出;茎秆脆,易折断;茎基部鹅头状,支撑根短,易倒伏。
在葡萄上药害症状:叶片向正面纵卷,叶片的尖端、边缘及中间产生不规则斑枯,严重者整个叶片干枯,幼嫩部分症状较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株新梢出现严重扭曲,叶片出现扇叶变形,叶脉发黄等症状。
常用除草剂及药害随着除草剂广泛使用,药害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其危害仅次于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所谓药害,就是人们在利用农药对农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因不良环境和使用不当而对药效和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导致减产、绝产和品质下降等。
药害产生的原因一是农药质量问题,二是使用技术问题。
一、药害的分类除草剂的药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称为隐性药害。
药害症状在施药后短时间内不明显,需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表现症状。
在低温条件下表现抑制作物生长,叶色浓绿,遇高温时徒长,造成贪青晚熟,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通常表现在播后苗前除草剂和激素类除草剂。
药害在新叶及生长点发生,轻的影响生长,严重的导致绝产。
第二种是由触杀型的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称为显性药害。
药害症状明显,容易辩认,常在高温条件下表现作物叶片有灼烧斑点,叶枯焦,不传导,一般不影响作物生长,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小;但在作物病害严重,或受不良环境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或施药过晚在高温条件下药害严重,有的难以恢复,或贪青晚熟而减产,在病害发生严重时也可造成绝产。
通常表现在苗后除草剂。
常见药害有漂移药害和残留药害。
一次性漂移药害包括喷幅间漂移和远距离漂移,二次漂移包括挥发漂移。
二、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与诊断1、咪唑啉酮类咪唑乙烟酸药害产生条件:温度低于10℃持续2天及多雨光照少的条件下有药害。
常见的药害有飘移和残留造成敏感作物药害。
飘移药害最敏感的是甜菜、玉米、小麦、油菜、高粱、谷子度过高可使大豆致死。
咪唑乙烟酸每公顷用有效成分75克:种玉米、小麦、大麦、烟草需间隔12个月,种棉花、向日葵需间隔18个月,种水稻、高粱、谷子需间隔24个月,种马铃薯需间隔36个月,种油菜、苜蓿、番茄、洋葱、南瓜、西瓜、辣椒、茄子、白菜、萝卜、胡萝卜、卷心菜、黄瓜等需间隔40个月,种甜菜、亚麻需间隔48个月。
2、二苯醚类氟磺胺草醚(虎威)、三氟草醚(杂草焚)、乙氧氟草醚(果尔)等。
11种常见激素农药的药害解析大家都知道,激素农药也叫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现代作物种植不可缺少的植物刺激激素,对作物的生长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激素农药一旦用错,就会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很多种植户又对这些激素带来的副作用不了解,很是让人感到头疼,无计可施,致使费时费力,还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为此,下面逐一介绍一下这些激素农药的药害表现,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种植户,尽快认清辨别,对症下药,将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发挥到极致。
一。
多效唑的药害表现一般的主要是表现为植株矮小,跟块茎小,并伴有畸形,叶片卷曲,出现哑花,植株最底部的老叶提前脱落,并且幼叶扭曲变形,出现皱缩等异常现象。
在棉花上,则会出现植株严重的矮化,使得棉枝和果枝不能正常舒展,叶片畸形,赘芽丛生,并伴有落蕾落铃。
而在花生上,就会出现叶片小,植株不生长,花生果小,早衰。
多效唑的药效时间比较长,所以对下茬的作物也会产生残留药害,会导致不出苗,晚出苗,出苗率低下,且有幼苗畸形等药害症状。
二。
DA-6的药害表现DA-6也叫胺鲜酯,这种激素的药害表现一般是叶片出现斑点,然后呢,会逐渐扩大,并由浅黄色慢慢变为深褐色,到最后变成透明。
三。
复硝酚钠的药害表现药害比较轻的时候,症状表现为抑制植株正常生长,伴有幼果发育不良。
药害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植株萎蔫,发黄,最后死亡。
好的是,复硝酚钠的药害发生概率比较小,但在桃树,西瓜等敏感作物上,比较容易发生,会导致作物落花落果,空心果等现象。
四。
赤霉素药害现象主要症状表现为果实僵硬,开裂,且成果味涩,植株则贪青晚熟。
五。
芸苔素内酯的药害表现植株会疯长,而果实小且少,到了后期会发展成僵果。
六。
三十烷醇药害症状表现当三十烷醇使用量较大或者是纯度不太高时,会导致苗期鞘弯曲,且根部畸形,而在成株上则表现为幼嫩叶片卷曲变形。
七。
2,4-D药害症状表现轻度药害症状表现为叶柄变软弯曲,叶片下垂无力,在顶部则会出现心叶翻卷,叶片畸形,果实也变畸形,成果则容易形成空心果,且经常会发生裂果等症状。
除草剂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近年来除草剂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在发现中毒后,立即携带标签,送医院诊治,严格按说明书中毒急救方法施救。
一般除草剂使用说明书中毒急救通用处理方法如下:1、不慎接触皮肤,应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干净,若溅入眼睛,应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仍有不适时,就医。
2、如吸入,应立即转移至空气流通处。
3、如误服,立即携带标签,送医院诊治。
4、无特效解毒剂,请对症治疗。
除草剂种类繁多中毒急救措施也有差异,以下介绍引起中毒的主要除草剂种类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一、苯氧羧酸类(2,4-滴、2甲4氯、2,4-滴丁酯等)1、中毒症状:大量进入体内易中毒,症状发展缓慢,相继出现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先是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而后头痛、精神错乱、表情淡漠、嗜睡、肢端感觉迟钝、麻木、疲乏、肌肉无力、双手和前臂肌束颤动、步态不稳、抽搐、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
部分中毒者轻度白血球增多,肝肾受损。
2、中毒急救:误服,催吐、洗胃(忌用温水),亦可在催吐、洗胃后,酌用活性炭,并用10%硫酸亚铁溶液每隔15~30分钟口服10毫升,连续3~4次,抽搐时,肌肉注射0.1克苯巴比妥钠,适当补充维生素B、C等。
注意预防脑水肿和保护肝脏。
吞服2,4-滴和2甲4氯丙酸中毒的,可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并每升加入44~48毫升碳酸氢钠利尿剂催排,使之脱离昏迷状态。
二、苯甲酸类(麦草畏等)1、中毒症状:体内中毒症状为多涎和肌能减退,并出现肺水肿、胸膜和心包内充血。
2、中毒急救:误服,无特效解毒剂,请对症治疗。
三、芳氧苯氧丙酸类(精吡氟禾草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禾草灵等)1、中毒症状:代谢性酸中毒,恶心、呕吐,继后出现嗜睡,肢端感觉麻木,重者肌肉颤动、抽搐、昏迷、呼吸衰竭,严重时对肝、肾损伤。
2、中毒急救:误服可服200毫升石蜡油,随后再服30克活性炭,注意保暖、静卧和换吸新鲜空气,避免呕吐,禁用肾上腺素类的药物。
四、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等)1、中毒症状:大剂量口服引起食欲减退和腹泻等中毒症状。
大豆田苗后除草剂的选择目前大豆田除草剂主要是,氟磺胺草醚、乙羧·氟磺胺、精喹禾灵。
也有很多厂家的复配产品,其主打是禾阔双除。
酷佬(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买赠类产品,禾阔双除,推广除草剂混配技术,确保除草剂安全高效,大豆田苗后专用除草剂。
虎威(氟磺胺草醚)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杀草谱较广,施药后大豆叶片上会有触杀性药害斑,是正常现象,对大豆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新生的叶片就没有药害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使用了虎威的大豆田后茬种植玉米时出现了较严重的残留药害,在使用虎威时一定不要超量,严格控制在推荐剂量范围内。
需要与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
苯达松(灭草松)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杀草谱较广,对苍耳有特效,对大豆安全。
需要与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
杂草焚(三氟羧草醚)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杀草谱较广,施药后大豆叶片上会有触杀性药害斑,药害比虎威稍严重,是正常现象,对大豆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新生的叶片就没有药害了。
需要与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
克阔乐(乳氟禾草灵)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杀草谱较广,施药后大豆叶片上会有触杀性药害斑,药害比杂草焚稍严重,是正常现象,对大豆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新生的叶片就没有药害了。
需要与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
拿捕净(烯禾啶)、收乐通(烯草酮)、精稳杀得(精吡复禾草灵)、高效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精禾草克(精喹禾灵)这五种都是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除草效果相近,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时,需要用高剂量或加倍量。
逍遥懒汉(精喹禾灵+乙羧·氟磺胺)尖叶草、阔叶草统统铲除!花生、大豆田苗后专用除草剂。
五种禾本科杂草除草剂都可以与上述四种阔叶杂草除草剂混用,混用时各药剂均使用推荐药量,不能减量。
如果加入助剂,用药量可以减少1/4或1/3。
夏播大豆苗后防治杂草方法大豆除草剂使用方法简介大豆播种之前施用化学除草剂,或者播种之后、出苗之前施用除草剂农民容易掌握,但大豆出苗之后杂草也相伴滋生,不少农民不知如何施用除草剂。
所有除草剂药害症状及挽救方法!1、除草剂药害的症状分析1.1 禾谷类植物、牧草新长出来的叶变黄,叶鞘内下部腐烂,接着老叶变黄。
是禾本种类除草剂(如拿捕净、精禾草克、精隐杀得、盖草能等)的药害。
1.2 阔叶植物生长受阻,褪绿或变紫,叶脉有时发红或紫,生长点末端死亡。
禾本科植物生长受阻,叶脉间发黄或变紫,子叶可能不展开,侧根很少。
是咪唑啉酮类或磺酰尿类除草剂(咪草烟、苄嘧磺隆、氯磺隆等)的药害。
1.3 叶子上出现白色斑点,子叶和真叶顶端变白。
是接触除草剂如丙炔氟草胺(速收)或光合作用抑制剂如莠去津等除草剂药害。
1.4 叶子顶端褪绿变白,有时发黄或淡绿,并经叶缘向下蔓延。
是三氮苯类除草剂通过根吸收进入植株出现药害,如莠去津、敌草隆等。
1.5 叶子下部褪绿变白,有时颜色由黄到橙,并经叶脉向上蔓延。
是脲类化合物,由根吸收并传导所致(如绿麦隆、敌草隆)。
1.6 整个叶片的主脉和侧脉褪绿变黄,有时也扩展到叶脉之间。
是脲嘧啶类、三嗪酮类除草剂药害,如除草定、嗪草酮。
1.7 植物叶子出现水渍状白斑,随后很快变褐色。
是灭生性除草剂如克无踪(百草枯)、利农药害。
1.8 叶面组织出现小白点(苗后茎叶喷雾)或叶基部变白,中脉变褐。
细胞膜破坏剂,如杂草焚、虎威、克阔乐、果尔等除草剂药害。
1.9 子叶和真叶叶柄褪色,颜色由白互紫,通过叶脉扩展,并从叶脉进入组织。
氟咯草酮药害。
1.10 白化病、叶脉间颜色由白到紫,叶脉本身保持长时间的绿色。
杀草强、异恶草酮(广灭灵)药害。
1.11 叶子首先变黄,然后转为褐色,症状始于新生部位。
草甘膦药害。
1.12 整株植物受抑制,叶子变红而脆。
磺草灵药害。
1.13 芽短、发育不良,叶子暗绿色且脆。
细胞生长抑制剂药害,如氟乐灵、施田补、禾大壮等除草剂。
1.14 叶子和茎出现激素类药害症状,叶柄卷缩,叶子边缘向下卷曲并变紫色,茎弯曲,有时增厚坏裂。
1.15 叶子收缩变窄,基部叶脉平行,出现黄色和暗绿色区域。
二甲戊灵使用手册二甲戊灵又名除芽通、除草通、施田补,属于苯胺类除草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棉花、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花生、烟草以及蔬菜田的选择性土壤封闭除草剂。
1、二甲戊灵的作用机理植物分生组织图片来源:搜狗百科主要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不影响杂草种子的萌发,而是在杂草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幼芽、茎和根吸收药物后起作用。
双子叶植物吸收部位为下胚轴、单子叶植物为幼芽,其受害症状是幼芽和次生根生长被抑制。
2、二甲戊灵的防除对象二甲戊灵生产上除草范围广,适用于水稻、棉花、玉米、烟草、花生、蔬菜(白菜、菠菜、胡萝卜、大蒜、葱等)及果园作物,防除马唐、狗尾草、稗草、马齿苋、藜等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优于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效果差。
3、作用特点与剂型(1)特点● 该除草剂对土壤有良好的结合性,施药后通常很快被表层土层吸附,形成封闭药层,处于药层中的杂草种子萌发后,接触药物即被杀死。
● 处于药层下的杂草种子,萌发后穿过药土层时吸收药物易被杀死。
(2)剂型目前市场上药剂有33%、50%乳油,3%、5%、10%悬浮剂等。
4、二甲戊灵的使用水稻:南方稻区常用于直播稻种子萌发前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一般每亩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
棉花:直播棉田每亩用33%乳油150~200毫升对水15~20公斤,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油菜:直播油菜田播种覆土后,表土喷雾,每亩用33%乳油100~150毫升。
移栽油菜田移栽前1~2天表土喷雾,每亩用33%乳油150~200毫升。
蔬菜:在大蒜、姜、胡萝卜、韭菜、洋葱、芹菜等直播田,每亩用33%乳油100~150毫升,对水15~20公斤,播种覆土后,表土喷雾。
辣椒、番茄、韭菜、大葱、洋葱、菜花、白菜、甘蓝、茄子等移栽田,每亩用33%乳油100~150毫升,对水15~20公斤,移栽前1~2天表土喷雾。
大豆、花生:春大豆、春花生,每亩用33%乳油200~300毫升,对水15~20公斤,整地后施药混土,然后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