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水稻化学除草剂药害症状的识别与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水稻田常用的14种除草剂目前,主要危害稻田杂草有15种左右,常见杂草53种,禾本科24种(稗属杂草、千金子、马唐属)、阔叶草19种(鸭舌草、多花水苋、丁香蓼)、莎草科10种(扁秆藨草、野荸荠、萤蔺)。
由于稻田同一田块多种杂草混生,多种主要危害杂草对常用除草剂的抗性发展迅速,金狗尾草、水竹叶等难治杂草蔓延迅速,发生面积增大,导致目前稻田杂草防治工作越来越困难。
因此,小编依据目前水稻田除草剂的抗性情况及市场使用情况,对14种常用药剂做了简要介绍。
1 酰胺类除草剂01丙草胺选择性芽前除草剂,细胞分裂抑制剂。
在杂草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吸收药剂,根部吸收较差,只能做芽前土壤处理。
用于土壤处理,可防除稻田稗草、异型莎草、牛毛毡、鸭舌草、窄叶泽泻等。
单施时对湿插水稻选择性较差,当与解草啶一起使用时,对直插水稻有极好的选择性。
目前,其抗性风险也较低。
原药生产厂家有:江苏长青农化股份、山东滨农科技、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江苏丰山集团股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利民农化技术等。
02苯噻酰草胺苯噻酰草胺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封杀除草剂。
可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对稗草在萌芽至2叶期有特效,对千金子、牛毛毡、泽漆、鸭舌草、节节菜、异形莎草、扁莎草、碎米莎草及多年水生莎草也有一定的防效。
对水稻没有隐性药害,主要表现为缓苗快、根系发达白根多,生长旺盛、分蘖率高,对2~4叶期的水稻小苗安全。
目前,其抗性风险也较低。
在移栽、抛秧稻田,移栽(抛栽)后3~10天(稗草2叶期)、3~14天(稗草3叶或3.5叶期)施药(水稻抛秧或移栽后3~5天,杂草1.5叶期前使用效果最佳),施药方法为灌水撒施。
95%、98%原药11家,如: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江苏常隆农化湖南海利化工股份、美丰农化,其中江苏快达农化股份为主要原药生产厂家。
03丁草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适用于水稻直播、移栽田,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草,如稗草、马塘草、狗尾草、牛毛草、鸭舌草、节节草、异型莎草、水苋菜等。
关于农田化学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阐述了除草剂药害的症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介绍了避免除草剂药害的措施以及药害发生时的补救方法,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除草剂药害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143-02农田化学除草作为一项简化栽培措施,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随着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现就除草剂产生药害的症状、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产生药害后解除药害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一、除草剂药害的症状与危害药害是指在农田化学除草过程中,由于除草剂的作用,导致作物受害。
从整株来看,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畸形、丛生;从根系上看,主要是根系生长受抑制,根尖膨大,根短而粗,无次生根或很少,无根毛;从茎上看,主要是茎缩短、变粗、弯曲、脆弱易折断;从叶片上看,皱缩、卷曲、失绿、变黄、干枯;从芽上看,生长点坏死或畸形,导致生长停滞;从花上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花而不实,由此造成减产,甚至死苗绝产。
其种类有以下4种:一是对当茬作物产生药害;二是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三是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四是“二次药害”。
二、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一)用药不对路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
如2,4-d丁酯主要是在麦田使用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果错用于棉花、瓜菜等,就会产生药害。
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或克芜踪错误地当成选择性除草剂使用,喷到作物上,也会产生药害。
(二)用药时间不当除草剂的适用期是很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
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
如麦田除草剂用在春天防除杂草,必须在小麦苗期至拔节前使用,小麦拔节后再用就会发生药害;玉米田使用的2,4-d丁酯,用晚了就会产生药害。
水稻稗草用什么除草剂,附除草剂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1、丁草胺有高效、广谱、安全等优点,在东北至海南等各种类型稻田中都有广泛应用。
2、乙草胺有高活性、成本低的优点,仅限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移栽稻田中使用。
3、二氯喹啉酸属于合成激素类除草剂,对高龄稗草有特效。
4、噁草酮属于杂环类选择性除草剂,可以有效防除稗草、千金子、牛毛毡、异型莎草等杂草。
一、水稻稗草用什么除草剂1、丁草胺(1)丁草胺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可在芽前和苗期使用,它的常用剂型有50%丁草胺乳油和60%丁草胺乳油。
(2)该药剂在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用于移栽稻田防除稗草和部分阔叶杂草,随着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我国进行登记和推广。
在20世纪90年代初,登记了丁草胺和苄嘧磺隆的混剂。
(3)该药剂有高效、广谱、安全等优点,所以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目前丁草胺、丁草胺与苄吃磺隆的混剂是我国水稻田主要除草剂品种,在东北至海南的我国南北稻区移栽稻田、抛秧稻田、水(湿润)直播稻田和旱直播稻田里都有广泛使用,年使用量在8千吨以上,应用面积0.08亿公顷(次)以上。
2、乙草胺(1)乙草胺属于一种高活性的旱地芽前土壤封闭性除草荆,该药剂在1994年我国首次登记,一般作为与苄嘧磺隆的混剂用于移栽稻田防除稗草等。
(2)该药剂有高活性、低成本的特点,所以在国内推广迅速,在2000年登记的乙草胺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混剂大约有83个,当年推广面积达0.08亿公顷(次)。
(3)乙草胺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混剂是长江流域以南移栽稻田使用面积较大的水田除草剂,一般年应用面积0.1亿公顷(次)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乙草胺仅限在长江流域以南移栽稻田使用,抛秧稻田、水(湿润)直播稻田和旱直播稻田里不推荐使用。
3、二氯喹啉酸(1)二氯喹啉酸是一种合成激素类除草剂,该药剂在1984年由巴斯夫公司开发,1989年在我国取得登记。
该药剂是水稻田经济有效安全的防除稗草的优秀除草剂品种之一,对高龄稗草有特效。
2019.215 水稻田化学除草剂数量多,品种全,居各种农作物之首。
经查询农药电子手册的一个付费软件,至2018年10月20日,处于登记有效的产品共2315个,包括单剂不同含量、复配剂和具有水田特色的多种剂型。
极为丰富的产品资源,为在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栽培措施、不同用药理念多因素条件下,为有效防除和控制水稻田不断上升蔓延的难除恶性杂草,抗性杂草等多种草害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我国稻田约5亿亩,其中化除已达到种植面积的95%以上,稳定了水稻安全生产,保证了“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碗里主要装中国的粮食”。
为更好了解和掌握产品在市场的主要性能和基本应用情况,进一步挖掘利用产品资源潜力,切实做好田间药剂的应用工作,推动新产品登记和创制开发,笔者拟将有效登记主要产品分为四大类,进行品种和性能的简明梳理与浅析,供业内人员讨论与应用参考。
限于篇幅,只对单剂简述,复配组合产品可参考有关单剂。
1、传统老产品 不得不说的老产品,领先进入水稻田化学除草,逐步取代了人工劳作,表现出高效、省工、省力,倍受稻农喜爱,为稻田战胜草害立下汗马功劳。
老产品的共性是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性价比高,应用时间较长,稻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老产品种类多,又不断受新产品的冲击和影响,又面对应用十五年以上产品的周期性再评价,个性之间性能差异较大,在市场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有些产品至今仍是大吨位,也有些产品或对水稻易产生药害,或对生态环境污染较重,或对人畜类有残毒的明显不足,市场用量逐渐减少或走向衰败。
1.1土壤处理或茎叶早期应用药剂1.1.1防除单子叶为主药剂1.1.1.1丁草胺,国内稻田最早应用的是进口产品马歇特。
主要应用性能。
适应范围广,可在全国稻区移栽田应用,对水稻安全。
应用方便,已有不同剂型的多种含量,可进行喷液、毒土或甩施,极便利稻农选择应用。
配伍性好,可与多种药剂复配应用。
杀草谱较广,可有效防除稻田多种一年生单子叶和部分双子叶及莎类杂草。
除草剂药害症状及治理对策[摘要]随着化学除草剂在我县应用面积的逐年增加,当季作物受害和后茬作物残留药害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为了减小除草剂药害造成的损失,分析除草剂药害的症状,探讨除草剂药害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除草剂;药害症状;治理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经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耕作方式也不断趋向于规模化和集约化。
为了更好地消灭田间杂草,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面积逐年增加。
据县植保站统计,我县每年化学除草面积都在240万亩以上,90%以上农户采用封闭土壤处理除草技术,40%以上农户采用茎叶处理技术进行田间化学除草。
但是,随着使用除草剂面积的增加,当季作物有害或后茬作物残留药害问题呈现上升趋势,现就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分析:一、除草剂药害除草剂药害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直接药害,主要原因是误用、错用引起的,还有故意的;二是飘移药害,喷洒除草剂时,细小除草剂雾滴在风力作用下飘移到邻近敏感作物上而造成的药害,这是生产中常见的药害,不但造成作物减产,还易引起邻里纠纷;三是残留药害,田间喷洒长残留除草剂,虽有效地控制了当季作物的杂草危害,但对后茬敏感作物却造成了药害。
二、除草剂药害症状1.激素型除草剂2.4-滴丁酯,2甲4氯是典型的激素除草剂,小于0.001%时刺激植物生长,大于0.01%时抑制植物生长,敏感植物受害叶片,叶柄和茎尖卷曲,茎基部变粗,肿裂霉烂。
根部受害变粗,变短,根毛缺损,水分与营养物质吸收和传导受影响,严重时植株死亡。
一般玉米因药害症状的叶片卷曲,形成葱状叶,抽雄难,茎秆脆且易断(折);叶色浓绿,严重的叶变黄、干枯,无雌穗;小麦超过正常用量1.5倍时,穗颈和穗部变为紫褐色,群体远看发黑,不孕小穗达87%,严重减产。
阔叶作物受害常与蚜虫危害相混淆。
2.4滴丁酯受害叶向上卷,叶面纵向平行,蚜虫危害叶向下卷;西葫芦、南瓜在室内育苗,因低温缺养分,在5~8叶前伸展不开,叶脉纵状平行,很象2.4-滴丁酯药害,在田间后,叶子正常,而2.4-d丁酯药害,茎尖端部皱缩,茎尖扁平。
水稻田封闭除草剂使用方法和药害——以苄嘧磺隆+丙草胺为例一、直播田封闭除草常理,是稻种播种后,可以等到所有稻种都破口后,最好是稻种都长出根后,选用加有安全剂的丙草胺、苄嘧·丙草胺等药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这样方便还能效果好。
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处理剂,可通过植物下胚轴、中胚轴和胚芽鞘吸收,根部略有吸收,直接干扰杂草体内蛋白质合成,并对光合及呼吸作用有间接影响。
受害杂草幼苗扭曲,初生叶难伸出,叶色变深绿,生长停止,直至死亡。
水稻对丙草胺有较强的分解能力,从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稻芽对丙草胺的耐药力并不强。
用于水直播稻田或水育秧田的丙草胺产品,均添加了安全剂解草啶,可提高对水稻芽及幼苗的安全性,这种安全剂通过水稻根部吸收而发挥作用,施药时要求水稻必须有根,一般要求稻根与谷粒等长。
如果稻种没有萌发就施药,丙草胺会严重抑制稻种萌发,从而会降低水稻成苗率。
1、催芽播种的水直播稻田和播种露白种子的旱直播稻田,在稻种有根有芽后可以选用加有安全剂的苄嘧·丙草胺产品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露籽多的田块施用也相对安全。
2、如果播种的水稻干籽,应在水稻萌发后施用苄嘧·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否则容易对水稻造成药害,但等到水稻萌发后田间通常有杂草已经出土,起不到应有的封闭效果。
在播种干籽的旱直播稻田,应在播种洇水后及时用噁草·丁草胺、二甲戊灵(登记用于直播稻田的产品)、仲丁灵等药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以保证封闭除草效果。
二、移栽田封闭(抛秧田、插秧田)移栽5—7天用药,田里应保持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也就是封闭式除草,对浮出水面的杂草郊果不理想。
移栽5-7天是一个概数,关键是看秧苗活性够不够分解除草剂,抵抗除草剂的药害,抛秧田主要看有没有立起来,插秧田看有没有返青。
另外,抛秧田如果没有立起来,水会淹没心叶,也容易产生药害。
保水的作用很简单,就是达到以水控草的目的。
一是水层不宜过低,要高于杂草心叶生长点。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与解救除草剂的应用安全性至关重要,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药害问题。
出现药害的原因较复杂,除了药剂本身的安全性外,许多都是使用不当引起的,结果给农民造成惨重损失。
要避免药害,必需查清发生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作物药害实例分析农场发生药害最多的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衣剂和微肥。
近几年来,仅收集到的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和经济作物药害实例就有63例,面积达480044亩。
2001年以前多年连续干旱,除草剂的用量普遍增加。
2002年降雨量多,习惯于大用量的农民造成了严重药害。
1.1 水稻药害实例占各种作物42%,受害面积达38715亩。
1.1.1 植物生长调节剂(11例,占水稻药害的40%):主要品种有:壮秧剂、育苗灵、移栽灵、生根粉(灵、宝)、二氯喹啉酸等。
受害面积24000亩。
药害症状与特点:苗床不显症状,移栽插秧后不发苗,心叶不长,畸形,生长点坏死,叶色浓绿,有的心叶呈筒状,不展开,分蘖也畸形。
1.1.2 除草剂:丁草胺(6例,占水稻药害22%):症状:稻苗受抑制,不生长、不发根、不分蘖。
有的心叶坏死,以后又挤出新分蘖,贪青晚熟,瘪粒多、减产。
残留(咪草烟、豆磺隆等)(4例,占水稻药害15%):症状:苗床稻苗心叶停止生长,心叶难抽出来,叶色浓绿,株高仅2~3厘米。
插秧后17~18天仍不扎根生长。
1.2 大豆药害占各种作物实例的23%,受害面积40多万亩。
种衣剂药害:问题最多、面积最大、损失严重。
特点:出苗晚,严重抑制生长。
苗畸形根不长,轻者贪青晚熟减产,重者死苗绝产。
原因:①产品质量问题;②自己配制,没经农药登记和联网试验;③低温气候影响。
不安全的药剂:50%乙草胺(90%乙草胺降大雨也不安全)、2,4 D丁酯、豆磺隆、咪草烟、嗪草酮等。
这些药剂的混剂也不安全。
1.3 玉米主要是残留药害:氟磺胺草醚药害,叶黄、心叶死亡,根及苗生长点变黑褐色。
豆磺隆药害叶绷褐紫色,似缺素症。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目前在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中,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彻底、省工、省时等功效,使用面积非常大,挽回产量损失高达16.4%,已经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除草剂药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春季是除草剂使用最频繁的时间段,如果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等,就会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药害,其危害仅次于有害生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对除草剂药害进行全方面的认识,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或减轻药害。
一、除草剂的使用方式1、土壤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于土壤表面防止杂草出苗,分为:⑴播前土壤处理法⑵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⑶苗后土壤处理法。
2、茎叶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到生长期杂草茎叶上。
二、下药害的分类除草剂的药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隐性药害,由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在施药后短时间内不明显,需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表现症状。
通常表现在播后苗前除草剂和激素类除草剂。
第二种是显性药害,由触杀型的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明显,不传导,容易辩认。
通常表现在苗后除草剂。
常见药害有漂移药害和残留药害。
一次性漂移药害包括喷幅间漂移和远距离漂移,二次漂移包括挥发漂移。
三、药害的症状,药害症状随着除草剂的品种、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而不同。
但同一类除草剂所引起的药害症状基本相似,常用除草剂可概括为以下10类:1、激素类除草剂代表药剂:2,4-D丁酯,2甲4氯等。
因为在我市2,4-D丁酯药害在玉米和葡萄上出现最多,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在玉米上药害症状:土壤处理时会造成幼芽弯曲,幼根向上生长,生长受抑制。
茎叶处理时,造成茎扭曲,叶片变窄,有时皱,心叶卷成牛尾状难以抽出;茎秆脆,易折断;茎基部鹅头状,支撑根短,易倒伏。
在葡萄上药害症状:叶片向正面纵卷,叶片的尖端、边缘及中间产生不规则斑枯,严重者整个叶片干枯,幼嫩部分症状较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株新梢出现严重扭曲,叶片出现扇叶变形,叶脉发黄等症状。
常用除草剂及药害随着除草剂广泛使用,药害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其危害仅次于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所谓药害,就是人们在利用农药对农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因不良环境和使用不当而对药效和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导致减产、绝产和品质下降等。
药害产生的原因一是农药质量问题,二是使用技术问题。
一、药害的分类除草剂的药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称为隐性药害。
药害症状在施药后短时间内不明显,需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表现症状。
在低温条件下表现抑制作物生长,叶色浓绿,遇高温时徒长,造成贪青晚熟,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通常表现在播后苗前除草剂和激素类除草剂。
药害在新叶及生长点发生,轻的影响生长,严重的导致绝产。
第二种是由触杀型的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称为显性药害。
药害症状明显,容易辩认,常在高温条件下表现作物叶片有灼烧斑点,叶枯焦,不传导,一般不影响作物生长,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小;但在作物病害严重,或受不良环境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或施药过晚在高温条件下药害严重,有的难以恢复,或贪青晚熟而减产,在病害发生严重时也可造成绝产。
通常表现在苗后除草剂。
常见药害有漂移药害和残留药害。
一次性漂移药害包括喷幅间漂移和远距离漂移,二次漂移包括挥发漂移。
二、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与诊断1、咪唑啉酮类咪唑乙烟酸药害产生条件:温度低于10℃持续2天及多雨光照少的条件下有药害。
常见的药害有飘移和残留造成敏感作物药害。
飘移药害最敏感的是甜菜、玉米、小麦、油菜、高粱、谷子度过高可使大豆致死。
咪唑乙烟酸每公顷用有效成分75克:种玉米、小麦、大麦、烟草需间隔12个月,种棉花、向日葵需间隔18个月,种水稻、高粱、谷子需间隔24个月,种马铃薯需间隔36个月,种油菜、苜蓿、番茄、洋葱、南瓜、西瓜、辣椒、茄子、白菜、萝卜、胡萝卜、卷心菜、黄瓜等需间隔40个月,种甜菜、亚麻需间隔48个月。
2、二苯醚类氟磺胺草醚(虎威)、三氟草醚(杂草焚)、乙氧氟草醚(果尔)等。
水稻田除草剂产生药害及解决方法作者:冯静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我们北镇市水稻面积10240公顷,每年在水稻除草剂使用中都出现各种药害,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根据多年的田间药效试验,对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药害的症状以及发生药害后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分析:一、产生药害的原因1.药剂质量的问题除草剂质量不合格,其中除草剂内的杂质对水稻易产生药害。
2.用药不适宜除草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生药害。
3.使用方法不当包括随意加大用量、与其它药剂混合使用、重复用药或者两次用药间隔时间太短、撒施不均或使用时期(苗期、移栽前、移栽后)不当、以及施药方法(喷雾撒施)不对,都易产生药害。
4.环境因素的影响除草剂产生药害与温度、土壤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水稻的抗逆性差,易产生药害。
而水溶性的除草剂在沙壤土中应用容易渗透到土壤深层,作用于水稻根部而使水稻受害。
5.水稻插秧过深或者水层过深,以及稻田换水少,稻田滞留时间过长,也容易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1.苯氧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常用的有2,4D、二甲四氯等,它们可以被水稻的茎叶吸收,水稻田使用过量的2,4D、二甲四氯或使用时间不当,会使稻苗分蘖增多,生长停顿,矮缩、植株颜色浓绿,脆而易断或茎叶扭曲,心叶形成葱状叶,不抽穗。
2.酰胺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常用的有丁草胺、敌稗、都尔、拉索等,但水田上常用的是丁草胺,在苗床上使用丁草胺除草,如有明水时易产生药害,这是因为丁草胺能被胚芽鞘和根部吸收,受害幼苗表现为心叶扭曲成鞭状,不能正常展开,秧苗矮化,分蘖受阻。
本田使用丁草胺,其药害症状外观不明显,主要是被根部吸收,影响根的发育,降低水稻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
3.三氮苯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水田常用的有扑草净、西草净等。
土壤处理里时可被植物根部吸收,向上传导至叶部。
苗后茎叶处理则被叶吸收,很少向其它部位传导,主要是抑制光合作物,使叶部失绿或叶片出现枯斑、坏死、变黄最后枯死。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及预防措施杭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耕地174651公顷,主要种植早晚稻、玉米、大豆、薯类、杂豆等农作物,每年农药使用面积都在125000公顷以上,因农药使用不当引起药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为了预防药害的发生,在此介绍一下农作物药害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农作物发生药害的主要症状农作物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不当或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引起的作物反应出各种病态,包括作物体内生理变化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依不同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1.斑点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
斑点往往大小不均匀。
2.黄化黄化的原因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合成,或阻断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或破坏叶绿素。
3.畸形农作物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药害。
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番茄受2,4-d药害时,表现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水稻2,4-滴药害,出现心叶扭曲、叶片僵硬,并有筒状叶。
4.枯萎一般整株表现,此药害大多因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
5.生长停滞生长抑制剂、除草剂施用不当出现药害。
如矮壮素用量过大引起作物生长停滞。
6.不孕引起这类药害的原因是花期用药不当。
如在水稻抽穗时施用稻脚清会造成空秕粒。
7.脱落表现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农作物受药害后,有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
8.劣果果实出现药害有时表现为果面异常、品质变劣。
如西瓜受乙烯利药害,瓜瓤暗红色、有异味。
二、农作物发生药害的原因1.用错了农药将除草剂当作杀虫剂使用。
农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给农作物喷药时,一定要分清其防治的对象,防治害虫要用杀虫剂,防治病害用杀菌剂,防除杂草要用除草剂,决不能张冠李戴。
一旦将除草剂当作杀虫剂误用后,必将使农作物造成大面积的药害。
2.过量使用浓度过高或者浓度正确而施药中重复喷药造成药害。
每种农药都有最大限制用量,不可随意更改。
四法避免除草剂药害四法避免除草剂药害注意选用对路除草剂除草剂有严格的使用范围,有时一字之差,就可能酿成大祸。
如丁草胺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和氯嘧磺隆,虽然都只差一字,却一个用于水田、一个用在旱地。
不同种类作物,或同种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不同种类的除草剂。
因此,购药时一定要注意。
对从未使用过的除草剂,应先通过小面积试验或了解清楚其安全性的使用效果,再决定是否采用。
注意除草剂使用浓度有些农民喜欢加大除草剂使用浓度,这是很危险的。
随意加大浓度,可导致药害发生。
注意药剂漂移危害每种农作物都有一些敏感农药,如葡萄、大豆等双子叶植物对 2,4D 丁酯敏感,水稻对氯嘧磺隆、拉索敏感,黄瓜、菠菜等作物对乙草胺敏感等,对于敏感作物只要微量的除草剂就会造成药害。
注意下茬作物有些除草剂残效期长,对下茬敏感作物有影响。
因此,在选用除草除时,一定要考虑下茬(季)要种的是什么作物。
五味子除草剂药害原因化学除草剂因具有投1/ 10资少、见效快、节省劳力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除草剂的种类逐年增加,用药量不断提高。
虽然农业部门专门对农民使用除草剂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但从北药办及伊春市植保站近期调查情况来看,由于除草剂药液雾滴飘移的影响,对邻近种植的五味子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问题尤为突出。
据黑龙江省铁力市北药办、桃山林业局调查,至 6 月16 日铁力市 2730亩五味子受药害面积达 95%以上,预计经济损失达 500 万元左右。
桃山林业局全光下五味子 2265 亩中,受药害面积达 833.3 亩,占总面积的 36%;林下栽培五味子 1031.5 亩,受药害面积达 581.25 亩,占总面积的 59%,直接经济损失达325 万元。
因除草剂药害给五味子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制约伊春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一大障碍。
五味子栽培园多与大豆、玉米田临界。
乙草胺+2.4-D 丁酯、大豆欢、广灭灵等是大豆、玉米田常用除草剂,使用量居首位。
水稻除草剂药害及预防对策作者:曹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5期[摘要] 在水稻生育过程中,水稻会遭受到多种多样的杂草危害,人工除草不仅费时还很费力,为了将杂草所带来产量的损失减少,农民会使用一些化学除草剂来对各种杂草的危害进行防治,但是,在使用除草剂过程中,有些农民会使用不当,比如选择药剂不对、过量使用、使用时期、药剂混配不当、使用方法不当等等,导致除草剂药害这一情况时常发生。
轻者会产生叶片褪绿发黄的情况,产生褐斑焦叶,重者会导致植株生长十分缓慢,造成其死亡,影响到其产量。
除草剂自身药害的损失有的时候会比草害的损失还要严重,过多的农药残留还会对人体健康导致一定的危害。
本文中,笔者就对水稻除草剂药害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水稻除草剂药害预防对策探析[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91-02按照水稻栽培的方式方法将水稻除草剂分成直播田除草剂、抛秧田除草剂、移栽田除草剂,其中,直播田除草剂可以分为旱直播和水直播这两种,在实际的使用以及操作过程中,要求人们必须要注重根据秧龄大小,选择一些安全性很高的除草剂,移栽秧龄期很长,这些对于除草剂的安全性以及耐药性最高,抛秧仅次,直播田对于其安全性要求最高。
但是,近些年来,水田大面积开发,有些没有种植过水稻的种植户也加入到了水稻的种植行业中,因为其经验不足以及技术缺失等等原因导致除草的要害频发,个案有所增加。
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多年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米东区常见的药害以及成因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能够帮助农民避免水稻除草剂药害,提升水稻的产量。
一、米东区除草剂危害产生的原因化学除草剂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很好地防除稻田杂草危害,既省力又省工,很受广大农民欢迎。
但使用不当则容易对水稻造成药害,导致减产,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当,常常会发生除草剂的药害,而且有些药害十分严重,所以正确使用除草剂是提高药效、防止药害和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几种水稻化学除草剂药害症状的识别与防治
科学种养2013年10期作者赖元洪
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不但极大地减轻了农民防除杂草的劳动强度,而且显著提高了稻谷收获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但除草剂使用技术要求严格,因使用不当发生药害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就笔者近年经历的几种水稻化学除草剂轻度药害案例列举于后,仅供参考。
1. 高苗
①症状。
早稻秧田过量使用快杀稗(有效成分二氯喹啉酸)防除秧田稗草,施药后15天左右出现症状(气温高表现早,气温低表现迟);秧苗移栽至大田后,田间出现自然分布态高苗(与喷施赤霉素植株类似)。
察看后发现,病株比健株高10~20厘米,茎秆变细,叶鞘显著伸长(有的呈淡紫红色),植株褪绿黄化;叶片变薄、细长下垂,有的似实心葱管状,有的叶尖二裂开叉。
秧田期产生的分蘖与主茎表现一致,本田期产生的新生分蘖症状较轻或无症状。
②预防补救措施。
按农药标签说明限量使用,每亩用38.5%二氯·苄(秧田清)可湿性粉剂35~40克,秧苗三叶期后使用,应避免与有机磷农药混用;或采用陶氏公司生产、对禾苗安全性高的五氟磺草胺(稻杰),或苄嘧·哌草丹(幼禾葆)进行秧田和本田除草。
受害苗可及时补施适量速效肥(以氮钾为主),促分蘖壮苗,亦可喷施“植物动力2003”、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1500倍液。
1
2. 死心
①症状。
采用氨基酸类内吸除草剂防除稻田田埂和田坎杂草,或相邻田除草,喷药时受刮风和操作技术影响,近田坎和田埂1行或数行禾苗主茎先显现枯心,新叶逐渐褪绿黄化,药害造成的死心苗易与二、三化螟为害状混淆。
此类药害可通过剥查病株、结合观察田坎、田埂杂草枯死情况准确判别。
②预防补救措施。
施药除草宜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低压喷雾,喷嘴加装罩杯以减少雾粒扩散飘移。
对受害苗,可及时根外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液肥或“植物动力2003”1~2次。
3. 叶片坏死斑
①症状。
对稻田田坎、田埂采用百草枯(克无踪)除草,或相邻田除草施药操作时药液飘洒黏附于稻株叶片上,稻田周边禾苗叶片出现似慢性稻瘟病症状的褐色坏死斑。
察看病株,可见迎风向叶片坏死斑显著多于受遮蔽叶。
比较稻田中央与边沿植株,结合观察受害植株附近田坎、田埂或相邻田杂草枯死状,可准确进行判别。
②预防补救措施。
同死心。
4. 穗粒败育
①症状。
水稻穗期误用低浓度酰胺类(如丁草胺、异丙甲草胺)或氨基酸类(如草甘膦)除草剂,受害稻株似正常株,抽穗后无法正常开花结实,表现青秕粒、翘穗头。
药害严重田稻株变矮,叶色深绿,剑叶变短,稻穗畸形、翘穗头。
须仔细察看病株田间表现,比较全田稻株生长状态,耐心查问农户施药时期并检查其施药种类后,根据田间调查和农户提供的信息综合分析,方可判别。
②预防措施。
按防治对象正确选用农药,避免误用;每次施药前应确认药械清洁后方可使用,施用酰胺类除草剂操作结束后,必须即时采用泥浆水冲洗残留于器械内的药液(粉),然后再用清水洗净。
此类药害补救效果甚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