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762.00 KB
- 文档页数:44
第一章气象参数及设计温度一、江苏省南京市气象参数:1、位于北纬32度,东经118.8度。
2、冬季大气压力1025.2Pa,夏季大气压力1040Pa。
3、冬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6m/s,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3.8m/s。
4、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采暖-3℃;冬季通风2℃;冬季空调-6℃;夏季空调35℃;夏季通风31℃。
5、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夏季空调28.3℃。
6、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3%,夏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1%。
7、南京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东风。
二、根据全国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图,南京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因此设计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冬季室内设计温度18摄氏度,夏季室内设计温度24摄氏度。
三、房间编号如图中,各房间设计时所取各项参数指标如下表表1-1:负荷计算、风量计算依据基本参数房间新风m³/h 人/㎡设备W/㎡照明W/㎡室内设计温度冬夏季室外设计温度冬夏季相对湿度%商场101 20 0.4 20 60 18/24 -3/35 60 商场201 20 0.3 20 40 18/24 -3/35 60 301-501 20 0.3 20 40 18/24 -3/35 60 商场601 20 0.3 20 40 18/24 -3/35 60 商场701 20 0.3 20 40 18/24 -3/35 60 商场702 20 0. 2 20 40 18/24 -3/35 60 商场703 20 0.2 20 40 18/24 -3/35 60 商场801 20 0.2 20 40 18/24 -3/35 60 商场802 20 0.2 20 40 18/24 -3/35 60第二章建筑热工参数选取一、热工参数1、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表2-1: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类型热惰性指标D 南京市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e(℃)1 >6 -32 4.1--6 -53 1.6--4.0 -74 <=1.5 -92、温差修正系数n取1.03、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温差允许值外墙为6℃,屋顶为4℃。
•一.专业由来1998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修订要求。
本科专业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与“城市燃气工程”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适当增加部分室内给排水和电气工程的内容。
扩大了原有专业范围,逐渐形成具有专业范围更宽、就业面更广的新本科专业。
建筑环境:建筑物内的各种人工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等建筑设备:建筑物内各种公共设施: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备建筑给排水设备(给水、排水、热水供应、消防等)建筑电气设备(照明、家用电器、通讯等)燃气供应设备等•通过本专业人员对建筑物室内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燃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创造一种适合人们生活或生产需要的人工环境。
专业创始于1952年,首批开办的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北工学院,1955年,哈工大首届研究生毕业后分赴各地,又在天津大学、太原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湖南大学成立了暖通专业,与前四校一起,通常称之为“老八校”。
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
1977年58多所,2007年148所,现在200多所。
三.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建筑业和工业生产服务,与能源和环境密切相关。
承担了建筑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专业设计领域:社会发展领域:城市建筑建造制造业领域:建筑设备生产四.我校建环专业发展历史198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86年成立环境工程系2002年成立内蒙古科技大学及能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施能力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与暖通空调、通风除尘、采暖供热、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制定,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够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和教学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概论论文摘要: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包括热、湿、光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方面。
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的“总能耗中有13﹪的用于建筑中,现有的建筑有中有95﹪为高能耗建筑中”的现状下以及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政策的大力度实施,建筑的环境与节建筑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一专业就是以打造舒适的、绿色的、环保的建筑为目的的专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展望。
关键字:建筑;环保;绿色建筑;环境;大学生活一、对建环的认识(一)专业创建发展、现状及趋势1.发展历程1952年开始创建暖通专业: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工程。
设立该专业的而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开始招生,生源来自全国青年教师郭俊、方怀德等。
1953年,前苏联的暖通专家BX.德拉兹多夫来华,在哈工大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暖通教研室,同时哈工抽调了五名本科生与第一届研究生一起学习。
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有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及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类合并组建了先建筑工程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61-1965年供热供燃气和采暖通风分为两个专业,1996年又合并一起。
1998年专业调整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及城市燃气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2.专业现状目前,开设建环专业的高校有162多所,已形成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及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院校学科水平及方向不近相同。
3.未来趋势随着人类对建筑的求越来越高且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建环专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
未来建筑发展趋势表现在越来越人性舒适化,智能化,同自然越来越和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将越来越侧重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中的应用,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类的建筑中得以完美体现,使更加节能有效的节能建筑应运而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重大的贡献。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作用及发展对策【摘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重要性、作用和发展趋势,同时探讨发展对策及挑战以及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技术创新和合理规划,可以实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在将展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未来发展,并对文章进行总结。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重要性、作用、发展趋势、发展对策、挑战、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总结、展望。
1. 引言1.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作用及发展对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响不可忽视。
在建筑过程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电力等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舒适性、节能性和安全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工程的不断完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作用日益突显,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不仅对建筑物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可以为城市节能减排、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绿色环保、智能化等方面,未来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升行业自律意识,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潜力和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强合作,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将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议题,需要行业相关人士共同努力,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2. 正文2.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重要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备课教案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安全工程课程名称:建筑环境学周学时:3总学时(计划学时):36授课时间: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授课班级:建环061、062,安全06********本册教案目录7第五节通风与气流分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5.1 气流分布的确定3.5.2 气流分布性能的评价3.5.3 CFD应用717172748第四章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第一节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4.1.1 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4.1.2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4.1.3 夜间辐射7777779第二节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4.2.1 通过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4.2.2 通过围护结构的湿传递第三节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4.3.1 室内产热产湿10 4.3.2 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冷负荷与热负荷4.4.1 负荷的定义4.4.2 负荷与得热的关系4.4.3 负荷与得热的关系以及数学表达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介绍4.5.1 稳态计算法4.5.2 积分变换法4.5.3 模拟分析软件11 第五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第一节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5.1.1 人体的热平衡5.1.2 人体的温度感受系统5.1.3 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5.1.4 热感觉5.1.5 热舒适12 第二节人体对稳态热环境的反应描述5.2.1 热舒适方程5.2.2 预测平均评价PMV13 5.2.3 有效温度ET和ASHRAE舒适区第三节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5.3.1 人体对阶跃温度变化的反应5.3.2 人体对变化风速的反应5.3.3 过渡活动状态的热舒适指标RWI和HDR 第四节其他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