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西方文化 (17世纪上半叶至今)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章西方近现代西方文化中世纪的遗产:基督教信仰、自然的生活、骑士精神基督教信仰——上帝主宰一切、原罪、救赎、末日审判、灵魂不死。
对燃烧着硫磺的地域之火深深的恐惧,对光明的天堂无限向往,——对现实人的欲望的压抑、控制自然的生活——基督教信仰凌驾一切,控制一切,与贫瘠的生活和低下的文化相适应。
庄园经济,政治上分崩离析骑士精神——忠诚勇敢视死如归;虔诚谦卑的基督徒;纯净高尚的爱情彼岸理想(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对女性的尊重、强烈的荣誉感中世纪与近现代文化的分水岭在15-17世纪(不同的定义)。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地理发现、宗教改革)17世纪的欧洲:科学主义、科学创造、民族国家兴起17—18世纪:启蒙运动、基督教的现代化没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海外探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战争、启蒙运动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在为一个崭新欧洲的出现做了准备。
如黑格尔所说:“犹如母亲长期怀胎之后,第一次呼吸才把过去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渐进性打断——一个质的飞跃——从而生出一个小孩那样,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一块一块拆除它旧有的世界结构。
只有通过个别的征象才预示着旧世界行将垮台。
现存世界里充满了的那种粗率和无聊,以及对某种未知的东西的那种模模糊糊若有所感,在预示着有什么别的东西的到来。
可是,这种逐渐的、并未改变整个面貌的颓毁败坏,突然为日出所中断,升起的太阳就如闪电一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5-16世纪)——釜底抽薪从时间上看,文艺复兴和海外探险几乎同时进行。
但一个是文化上的发现(人的发现)。
确定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开始: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
军事上的失败造成的一个积极的文化后果,就是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向西欧天主教世界的回归。
它引起人们的向往和创新,在当时并没有被人认识到。
本质:创新,是一场开启新观念的文化运动,是一场富丽豪华的文化盛宴。
关于西方历史文化的解说词西方文化通常是指西欧和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共同的标准、价值观和风俗等,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文学等各个领域。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中华文化不一样。
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一条主线,历史脉络是清晰的。
即便是有王朝更迭,也从没有断绝过。
西方国家则较为复杂,原因有三:一、在西方文化早期,其文化常常和国家、种族一样断绝了;二、西方国家长期处于分散状态,很少有统一的政权存在;三、西方文化毕竟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不是中国人的文化环境,使得我们常有隔窗看花的感觉。
这是研究西方文化时特别需要注意的。
西方文化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今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地区)。
公元元年,耶稣诞生,他是犹太人。
在耶稣开始传教之后,建立了基督教,《新约》出现。
《新约》和《旧约》合起来是基督教的《圣经》。
这是西方文化的第一次飞跃。
基督教创建之后,发展迅速。
在公元四世纪被立为古罗马帝国的国教。
公元395年,古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继承,即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梅洛不达米亚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这些地区并不属于现代的西方概念范围,也没有诞生出西方文化,不再赘述。
西罗马帝国创建于公元395年,其统治范围大概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中欧、北非等。
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和清朝有些相似,以一个民族统治众多民族,其统治核心在意大利,其他地区是以军事据点为核心建立的统治。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和哥特人(东日耳曼人的分支)灭亡。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古罗人后裔主要生活在今意大利南部。
除基督教以外的古罗马文化也遭受重创,几乎毁灭。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成为西欧的主体民族,西欧进入中世纪(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
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被古罗马人并称为欧洲三大蛮族。
多利亚式:帕特农神庙(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最灿烂的建筑之一)其特点是:阳刚之气,粗狂纯朴基督教:是指信仰耶和华上帝为全能的和独一无二的神,信奉耶稣为“救世主”,信仰新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以及信仰“三位一体”说为基本的各个教源的统称而基督教的形成,骑士制度: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插曲,①对近代欧洲人的精神及价值取向产生一定影响②制度包括:宗教,道德,礼节和“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吟诗)③一骑士为主的贵族文化:骑士爱情,骑士风度,骑士精神,代表骑士的理想生活方式。
④骑士精神:正义、忠诚、荣誉、谦恭、豪侠,崇尚和为真理而献身等,是骑士精神的灵魂,对绅士风度有一定影响。
雅典娜:是希腊人文明的象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乔托:他是佛罗伦萨艺术家,是欧洲现实和足以绘画的奠基人,他的传世之作有《逃亡埃及》《犹太之吻》等对文艺复兴时期世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古典艺术:美学家温克尔曼将新古典主义原则定为:和谐,比例,平衡,节奏。
风格在客观上反应了18世纪未启蒙主义思想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洛可可艺术:追求轻巧奢华,起源于法国,泛指18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对贝壳,岩石,钟乳等的模范艺术。
以追求奢华生活为中心。
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哲学诗剧,浮现内心的冲突是生命存在的必然现象,给人的启示:人类只要存在着,他们就必然地处于永无止境的矛盾和冲突中,并在其中进行探索,创造,并获得发展。
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黑格尔: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他的认识论是客观唯心主义,集中体现在其著作《精神现复学》中,在《逻辑学》中充分表达了其哲学包含着的“合理的内核”及辩证法思想,“真理与谬误,可能与现实,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简述希腊神话传说的主要特点:根本特征:神人同化,同性,神的拟人化。
第一特征:强烈的世俗性第二特征:强烈的人本色彩第三特征:深刻的哲理性,乐观主义,利己主义第四特征:带有原始崇拜(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痕迹论述犹太民族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是指信仰耶和华上帝为全能的和独一无二的神,信奉耶稣为“救世主”,信仰新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以及信仰“三位一体”说为基本的各个教源的统称而基督教的形成,而基督教的形成基本是基于犹太民族的文化上。
【尔雅】2016年下半年西方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100分)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评价返回《西方文化概论》期末考试(20)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自由,有多少罪恶是假借你的名义而得逞的”出自()。
(1.0分)1.0分A、路易十六世B、拿破仑C、罗兰夫人D、丹东我的答案:C2希腊城邦文明最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是()。
(1.0分)1.0分A、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前半叶B、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D、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我的答案:D3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四根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按照不同比例排列组合而成的。
(1.0分)1.0分A、金木水火B、水火土气C、金木水气D、木水火土我的答案:B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17世纪产生的3个信宗教不包括()。
(1.0分)1.0分A、共产主义B、科学主义资本主义D、国家主义我的答案:C5奥运会最早是一种()。
(1.0分)1.0分A、体育比赛B、筛选官兵的方式C、祭祀活动D、娱乐活动我的答案:C6下列关于英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分)1.0分A、16世纪,欧洲三足鼎立的国家是西班牙、法国、英国B、17世纪,欧洲三足鼎立的国家是荷兰、法国、英国C、17世纪到18世纪,英格兰始终将德国作为头号对手D、19世纪,英国帮助土耳其打败了俄罗斯我的答案:C7犹太教历史上著名的《出埃及记》讲述的是()率领犹太人逃出了埃及。
(1.0分)1.0分A、耶稣B、摩西C、穆罕默德D、亚伯拉罕我的答案:B8()统一了罗马,建立了罗马帝国。
(1.0分)1.0分A、屋大维B、安东尼C、凯撒D、西塞罗我的答案:A9下列不属于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五大教会的是()。
(1.0分)1.0分A、罗马教会B、君士坦丁堡教会C、高卢教会D、耶路撒冷教会我的答案:C10关于“哥特”一词,说法不正确的是()。
西⽅⽂明史复习资料西⽅⽂明史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1、什么是欧洲⽂明?三⼤要素:古典遗产Classical Heritage 蛮族⼊侵Barbarian Invasions基督教Christianity.四⼤特⾊:海洋、延续、多元、西进四⼤遗产:古希腊的理性Ancient Greek rationality古罗马的法律Ancient Roman legal codes希伯来的信仰Ancient Hebrew faith⽇尔曼的进取Germanic spirit of venture2、西⽅⽂明沿⾰的历史轨迹⽶诺斯⽂明(约BC20----15世纪)——迈锡尼⽂明(约BC16-----12世纪)——古典希腊⽂明(BC8----1世纪)——古罗马⽂明(BC7----AD5世纪)——【中世纪基督教⽂明(5----15世纪)——现代西⽅⽂明(15世纪---)】或——【拜占庭⽂明——东正教⽂明、伊斯兰教⽂明】3、⽂明【重点】(可⽤书本上的定义)⼀个特定的⼈群,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物质⽂明:遗存、器物,⽣产⽣活的技术⽔平。
精神⽂明:哲学、宗教、⽂学艺术、思想。
功能⽂明:管理体制、运⾏机制。
“⽂明”第⼀次作为⼀个名词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密拉波于1756年在《⼈类的朋友》⼀书中提出的。
4、“⽂明”与“⽂化”的异同【重点】⽂化——⼈类所创造的⼀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明——是发展到⾼级阶段的⼈类⽂化,是⽂化中积极进步的成果,是⼈类⼀定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历史形态。
⽂化与⽂明的异同:异:⾼级阶段积极进步的成果同:两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重合的部分,远远多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与区分之处。
从⼴义上讲,⽂明和⽂化可以基本等同,没必要过多地纠缠它们的细微差别。
5、⼈类的起源【重点】地球的历史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代、中⽣代和新⽣代。
古猿出现在新⽣代第三纪的渐新世,⼈类由古猿演化⽽来。
第四章17 世纪文学一、17S 的文学类型:古典主义文学:17S 欧洲主要文学思潮,形成繁荣于法国,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2、哲学上:崇尚理性,强调感情服从理智,个人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3、文学上:学习古代,奉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遵守规则。
在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
对戏剧而言,恪守“三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 小时内完成。
悲剧代表作家:高乃依地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和奠基之作。
其他作品《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费得尔》拉辛古典悲剧第二代表。
《安德罗玛克》拉封丹《寓言诗》使寓言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布瓦洛《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喜剧代表作家:莫里哀《吝啬鬼》(阿尔巴贡是“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前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后有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伪君子》(答尔丢夫,绝妙的铺垫“最伟大最好的开场”)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本意是不合规则的意思,原指一种过分雕琢华丽的建筑,巴洛克风格后来影响到艺术、文学领域。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17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剧烈冲突的世纪。
1640-164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帷幕,标志着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要把封建主义彻底摧毁还需要有100年的时间。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各国文学发展概况在17世纪最初的20年中,秉承了文艺复兴传统的人文主义文学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实主义思潮仍在继续发展,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维加等人正处在创作的盛期。
莎士比亚的后继者本·琼生写了大量现实主义的剧本,维加的学生和追随者们如吉连·德·卡斯特罗(1569-1631)等人的创作也体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
但是,随着文化巨人们的去世和教会势力的加强,人文主义文学运动逐渐衰退,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相继登上欧洲文学的舞台。
巴洛克文学兴起于17世纪30年代。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原义是珍奇和奇妙,用来形容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这个词最初被用来形容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后来又被用于绘画、音乐和文学。
巴洛克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灵与肉的冲突和人类在上帝面前的无能为力;在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用支离破碎的形式和夸张繁艳的语言表达悲观颓丧的思想,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夸饰主义"。
巴洛克文学从意大利、西班牙传到英、法等国。
意大利诗人马里诺(1569-1625)和西班牙诗人贡戈拉(1561-1627)代表了巴洛克文学的贵族倾向。
在英国,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是以约翰·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的作品。
巴洛克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西班牙戏剧家卡尔德隆(1600-1681),他的剧作《人生如梦》体现了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德国文学中也有巴洛克的色彩,其中获得了世界声誉的是格里美尔斯豪森(1622-1676)的自叙体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
第四章现代西方文化(17世纪上半叶至今)
文艺复兴时代之后的西欧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地区。
大西洋文化获得了迅速发展,自此以后,西方文化进入了现代时期。
从精神层面来看,西方文化进入了理性时代;从物质层面看,则是进入了工业与科技时代。
一、启蒙运动(亦可参P97-99)
(一)启蒙运动及其背景
18世纪末在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这就是启蒙运动。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是启蒙运动出现的基本历史条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得中世纪以来一直控制着欧洲思想领域的基督教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而为启蒙运动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16、17世纪欧洲出现的“科学革命”,则为启蒙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文化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它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
从时间上说,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达到高潮。
从范围上说,启蒙运动波及整个西欧国家,但是,其中心是在法国。
(二)启蒙运动在西方的发展情况
荷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
启蒙运动在法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为准备时期,主要启蒙思想家为比埃尔·贝尔和让·梅叶。
贝尔的《历史和批判辞典》是一部百科全书性的著作,梅叶的《遗书》是空想共产主义的早期作品之一。
18世纪中期是法国启蒙运动掀起的阶段,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
18世纪末,法国的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其重要代表人物是以百科全书派著称的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他们所编纂的《科学、艺术与工艺的详解辞典》即《百科全书》是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的标志。
启蒙运动还波及德国、俄国和美国。
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为沃尔夫、莱辛、席勒、歌德等人,俄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为拉吉舍夫、赫尔岑等,而在美国,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潘恩等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三)启蒙运动对西方思想的作用
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高举自然法的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强调人权,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卢梭和孟德斯鸠
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这从笛卡儿、伏尔泰到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中得到了明确的反映。
启蒙思想家运用唯物主义、依据科学的发展对基督教神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但启蒙思想家并不彻底否定宗教,他们的宗教哲学则是自然神论。
他们对宗教中的非理性予以批判,要求消灭非理性的基督教,建立一种简单自然的宗教。
启蒙运动是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又一次解放运动,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近代的转型,标志着西方近代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在西方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二、工业与科技时代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1、内涵:(详见Para.3, P101)
2、发展情况(Last Para., P104-----Para.2, P108)
3、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在经济思想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近代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个自由的经济环境,于是,经济自由主义成为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更大规模的发展与更深层次的变化。
自由资本主义的诸多弊端日益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障碍,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自由主义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在19世纪末逐步形成。
在社会思想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思想上形成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兴起西方集体主义思想。
在社会心态方面。
当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西方人对机器可能带来的美好的明天充满了乐观和渴望。
然而,机器的轰鸣声无情地粉碎了西方人的美梦,使得本来对机器充满希望的西方人陷入极度的失望和悲观之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西方人的社会心态更加矛盾,充满了乐观与悲观、希望与绝望。
人们陷入极度的彷徨和迷惘之中。
在哲学思想方面。
17世纪以来的科学革命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19世纪前期哲学思想的主要潮流。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实用主义哲学成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同时各种反理性主义哲学开始出现。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
1、内涵:
第三次工业革命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
2、发展情况(Last Para., P101, and Para.3, P10)
3、基本特征
第一,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化。
第二,科技群体化。
第三,科技智能化。
第四,技术生态化。
第五,高新技术产业化。
4、影响
(1)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1996年,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在国际组织文件中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
对知识经济作了这样的定义: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
第一,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第二,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本投入为主的经济。
第三,知识经济是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全面形成的经济。
第四,在知识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服务业。
(2)现代网络(Network)生活的形成
网络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与商业的跨国流动,而且空前地改变了财富创造以及人类生命与思维的方式。
第一,网络是一种新工具。
第二,网络是一种创新式摧毁力。
第三,网络是社会资源重组的工具。
互联网正在成为第四媒体, 人们越来越远离报纸而走近网络。
然而,网络世界所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开始大量地暴露出来。
(3)文学艺术的新视点
①荒诞派戏剧
②“黑色幽默”小说
③波谱(Popular)艺术
波谱艺术产生于60年代,它首先是对美国的抽象的表现主义的一种悖逆。
波谱艺术家力求通过生活中最大众化的事物把观赏者和创作者都溶于生活之中。
在波谱艺术家那里,任何一件物品、任何一个对象都可以成为艺术品。
在特殊的组合中结合起来的东西仿佛丧失了自己的意义而获得了新的品质。
波谱艺术家的主要代表有安迪·沃霍尔、利希滕斯坦和理查德·林德纳等。
在钢琴边的女孩(利希滕斯坦作)
④摇滚乐
摇滚乐起初是一种被称为节奏布鲁斯的黑人音乐,它的兴起与战后黑人运动的蓬勃发展、黑人文化日益得到承认有关。
也与战后富裕社会中的白人青少年开始厌倦传统音乐、不能认同父辈们的鉴赏标准、需要一种全新的音乐来抒发他们的感情和感受、来诠释人类和世界的愿望有关。
先驱是艾伦·弗雷德。
普莱斯列被誉为“摇滚乐之王”。
(4)现代文明的综合症
嬉皮士(Hippy)
现代邪教
三、西方的殖民扩张
近现代西方的殖民扩张是西方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插曲,同时也是被当今世界认为极不光彩的一面。
(一)背景与原因
1、经济发展的需要
2、新航道的开辟
3、骑士精神残余和统治者的支持
(二)主要范围
1、欧洲对非洲的殖民(111-117)
2、欧洲在美洲的殖民和移民(117-126)
(三)对西方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传播欧洲文化以及对世界文化格局的影响
2、促成欧洲文化的新变化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启蒙运动,知识经济,波谱艺术
2、简述启蒙运动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3、简述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4、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基本特征?
5、欧洲对美洲的殖民和移民造成了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