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牙体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15.18 MB
- 文档页数:238
第三章牙体组织 Tooth Tissue第一节釉质 enamel概述(釉质名解)覆盖于牙冠,有保护作用,最先受龋病侵蚀.,特殊性:是人体最硬的组织;是全身唯一无细胞性,由上皮细胞分泌继而矿化的组织.釉质的理化特性一、物理特性:厚度;颜色;硬度;高脆性,但其易折性可被降低二、化学组成重量体积无机物 96~97% 86%有机物 <1% 2%水 2~3% 12%1. 无机物羟磷灰石晶体[Ca10(PO4)6(OH)2]生物磷灰石(不纯,含较多HCO3- 和微量元素)耐龋潜能:氟、镁、锶等使釉质不稳定:碳酸盐、铁、氯、硒、锌等2.有机物:蛋白质(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蛋白酶)、脂类(1)釉原蛋白在晶体成核及晶体的生长方向和速度调控上起重要作用。
性连锁型釉质发育不全(2)非釉原蛋白硫酸化的酸性糖蛋白,包括釉蛋白、成釉蛋白、釉丛蛋白等,具有较广泛的促进晶体成核和影响晶体生长形态的作用。
(3)釉基质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成釉细胞的分泌期降解牙釉质蛋白。
丝氨酸蛋白酶:在釉质成熟期分解晶体之间的釉原蛋白等基质蛋白,为晶体进一步生长提供空间。
3. 结合水:大部分水 (水合层;钙空位)游离水釉质的组织学结构釉柱与釉柱排列方向相关的结构釉质中有机物集中之处与釉质周期性生长相关的结构一、釉柱 enamel rod(一)概念釉质的基本结构,是一种细长的柱状体,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散状贯穿釉质全层。
路线不是径直的。
(二)分布特点窝沟处:釉质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集中。
牙颈部:釉柱排列基本呈水平状。
(三)形态光镜(磨片)纵断面:柱状体;弯曲状。
横断面:鱼鳞状。
釉柱间隙:釉柱尾部与相邻釉柱头部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了的间隙。
釉柱鞘(enamel rod sheath) :釉柱头部清晰的弧形边界二、与釉柱排列方向相关的结构(一)绞釉(gnarled enamel)分布:釉质内2/3弯曲;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明显。
作用: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二、问答(思考)题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答案要点:唇裂和面裂。
唇裂的形成背景: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
第三章“牙体组织”参考复习题答案名词解释1.球间牙本质: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
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
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牙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其边缘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
2.前期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称为前期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一般为10~12μm厚。
在发育完成的牙较之正在发育的牙其牙本质形成为慢,所以前者的前期牙本质较后者为薄。
前期牙本质与矿化牙本质的界限较清楚,呈不规则形,可见钙化小球。
3.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
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
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
4.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有报道指出埋伏牙也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
继发性牙本质在本质上是一种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其形成的速度较慢。
5.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
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
6.管周牙本质: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地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
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
7.罩牙本质: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
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第三章牙体组织牙体组织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
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牙骨质覆盖在牙根部的表面。
牙中央的腔隙称为髓腔,充满疏松的牙髓组织。
第一节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在切牙的切缘处厚约2mm,磨牙牙尖处厚约2.5mm。
一、理化特性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其洛氏硬度值(Knoop hardness numbe r) 为300KHN。
无机盐占釉质总重量的96~97%,主要由钙、磷离子组成的羟磷灰石晶体[Ca10(P04)6(OH)2]的形式存在。
晶体内可含其他元素,F-的存在可使晶体稳定性加强,形成[Ca10(P04)6F2],具有抗龋性。
有机物不足1%。
釉质细胞外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
釉原蛋白形成“纳米球”的结构,在釉质晶体的成核及晶体的生长中起作用。
在釉质发育时期含量达90%,在成熟釉质中消失。
非釉原蛋白与羟磷灰石亲和力强,能促进晶体成核和影响晶体形态。
存在于釉质分泌早期和成熟后的釉丛、柱鞘。
釉基质蛋白酶是基质蛋白,参与前两者的修饰和剪接。
釉质中的水有两种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
大部分水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分布在晶体周围。
二、组织学结构(一)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
在窝沟底部呈放射状,向窝沟底部集中;在牙颈部呈水平状排列。
釉柱在光镜下纵剖面为柱状,横剖面呈鱼鳞状。
(二)施雷格线:落射光观察牙纵磨片时,在釉质内4/5处出现的明暗带。
是由于釉柱排列方向不同所致。
(三)无釉柱釉质:在近釉牙本质界和牙表面约30mm厚的釉质内没有釉柱的结构,仅为晶体平行排列而成。
这是由于成釉细胞在分泌早期托姆氏突尚未形成,而在分泌活动停止时托姆氏突腿缩而致。
(四)釉质生长线:是釉质周期性生长速度改变形成的间隙线。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有一条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新生线。
是由于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后。
1.牙釉质矿化程度越越透明,深部牙本质颜色越透过,故呈黄色,相反矿化程度越,透明度越差,牙本质颜色不能透过而呈乳白色。
2.牙釉质中无机物:水:有机物,体积比为,重量比为。
3.牙釉质的基本结构是,该结构直径约,端较细,端较粗,在窝沟处该结构的排列方式是,在近牙颈部的排列方式是。
4.釉牙本质界的连接特点是:。
弧形线的凸面凸向,凹面向着。
5.釉梭:在牙发育过程中,穿过被包埋而成。
6.釉丛:起始于呈草丛状向牙釉质散开,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
釉丛中含量较高,是釉质的薄弱区。
7.釉板:起自或,止于、、,含有较多的,可能成为细菌扩展的途径。
8.绞釉:。
9.新生线:出现在和磨片上的一条明显的间歇线,其成因是在婴儿出生时,环境和营养的变化使该部位的釉质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10.釉柱横断面光镜下呈,电镜下呈。
11.冠部最外侧的牙本质叫做,根部最外侧的叫做。
12.牙本质小管排列方向:自牙髓表面向外呈,在牙尖部和根尖部,近髓端呈形弯曲,靠近牙髓的一端凸面向着方向。
直径:近髓端较,直径约,越近表面越,近表面处直径约,近髓端小管数量是近表面数量的倍。
13.: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周围的间质,矿化程度高,胶原纤维含量少,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
(位于牙本质小管周围的牙本质)14.: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矿化程度低,胶原纤维含量较多。
15.:矿质小球之间出现的未矿化的牙本质。
16.托姆斯颗粒层:内侧的一层颗粒状未矿化区。
17.:位于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的一层刚形成而未矿化的牙本质。
18.:位于罩牙本质和透明层内侧的牙本质。
19.区别继发性牙本质和修复性牙本质:。
20.:牙本质受到较缓慢发展的刺激,引起牙本质突起变性,然后矿盐沉积封闭牙本质小管,使小管折光率与小管周围间质一致,在磨片上呈均匀透明状。
(也可以发生于生理增齢性变化)21.:牙受到较重刺激使牙本质小管暴露,小管内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
22.牙本质无机物:有机物:水的重量比:,体积比:。
第三章牙体组织牙体组织即构成牙的所有组织的总称,包括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牙髓。
从发育的角度讲,釉质来源于外胚层,而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则来自于外胚间叶组织。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骨质则覆盖于其牙根部表面。
牙中央有一空腔,称为髓腔,充满疏松的牙髓结缔组织,牙髓的血管和神经通过狭窄的根尖孔与牙周组织相通连。
釉质和牙本质相交的面称釉质牙本质界,釉质和牙骨质相交的面称釉质牙骨质界,而牙本质和牙骨质相交的面称牙本质牙骨质界。
第一节釉质釉质(enamel)为覆盖于牙冠的高度矿化的硬组织,是龋病最先侵及的组织,所以受到特殊的关注。
釉质是全身唯一无细胞性、由上皮细胞分泌继而矿化的组织,而且其基质由单一的蛋白质构成而不含胶原。
釉质对咀嚼压力和摩擦力具有高度耐受性。
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及其内部的晶体的有序排列使其脆性降低并且有一定的韧性。
釉质内的微量元素和非羟基磷灰石可改变釉质对酸侵蚀的敏感性,而釉柱中晶体的排列方向也与龋病过程中脱矿方式有关。
一、理化特性切牙的切缘处釉质厚约2mm,磨牙的牙尖处厚约2.5mm,釉质自切缘或牙尖处至牙颈部逐渐变薄,颈部呈刀刃状。
釉质外观呈乳白色或淡黄色。
其颜色与釉质的矿化程度有关,矿化程度越高,釉质越透明,其深部牙本质的黄色易透过而呈淡黄色;矿化程度低则釉质透明度差,牙本质颜色不能透过而呈乳白色。
乳牙釉质矿化程度比恒牙低,故呈乳白色。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其硬度约为洛式硬度值340KHN,相当于牙本质硬度(70KHN)的5倍,因此对咀嚼磨耗有较大的抵抗力,同时是深部牙本质和牙髓的保护层。
由于其无机物含量高,所以有很高的脆性并且易于折断,釉柱中的晶体排列和位于其深部的有一定的弹性牙本质可降低其易折性。
同时,由于釉质无机物含量、硬度都很高,无法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一般采用磨片观察其组织结构。
成熟釉质重量的96%~97%的无机物,其余的为少量有机物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