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诗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37
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
宋代大诗人杜甫在写作艺术上诸多功绩,他多部优秀作品屡获殊荣,其作品深
受众多读者喜爱。
而"夔州诗"也是其中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
杜甫作了许多重要的古典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夔州诗》,它被称为“杜甫之英雄”,与现代诗歌相比,夔州诗更多的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特征,充分呈现了天下同心的文学精神,向人们展示出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夔州诗在当时声名狼藉,堪称经典之作,其内容非常丰富,描述了宋代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酷爱之情。
它以其独特的民族性、神态和高贵的宗旨,深深地影响着社会。
在当今世界,杜甫的《夔州诗》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读者的喜爱,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
近年来,研究杜甫的《夔州诗》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积极探究
其背后的情感主题。
他们通过深入地考察夔州历史、文学文化和宗教,以及杜甫个人身份,尝试着在当地研究中寻找杜甫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事实上,通过夔州诗的现地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刻了解杜甫作品中深情的情感,还可以把握宋代优雅的文学精神,这也是研究杜甫夔州诗的重要性所在。
总而言之,杜甫的《夔州诗》堪称一部重要的古典文学力作,其内容极富美感,因而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且经常被用于诗词欣赏、历史文化研究、教育任务中。
如今,杜甫夔州诗的现地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其出雅隽之潇洒笔触,让我们可以更多地探索宋代文学文化,从而更好地把握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杜甫在夔州的近体诗
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创作了许多近体诗,以下为你列举其中的一些代表作: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些诗反映了杜甫在夔州时期的生活经历、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近体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精湛技艺。
杜甫在夔州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 《秋兴八首·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
3.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5.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以上是杜甫在夔州创作的部分诗歌,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夔州歌十绝句原文及赏析夔州歌十绝句原文及赏析原文:夔州歌十绝句[唐代]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其一瞿塘一作:“夔州”)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其二)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其三)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其四)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其五)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其六)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其七)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其八)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其九)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其十)赏析: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几经漂泊初寓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山川雄壮奇险,历史古迹层积,初到夔州杜甫一连写下十首绝句歌咏夔州的山川景色和人文景观,合为《夔州哥歌十绝句》。
【其一】中巴之东巴东山:首句点明夔州的位置并突出一个“山”字。
到过夔州的人往往惊叹夔州的莽莽群山。
从瞿塘起,下接巫山峡,两岸高山奇峰异岭。
特别是瞿塘两崖,有如天开巨门,故称夔门。
杜甫描写道:“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瞿塘两崖》)诗中说状如天门的两崖,雄奇绝伦,连给太阳推车的羲和看见了都生怕车子翻了跌落下来。
清人张问陶在《瞿塘峡》一诗中写道:“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是说自三峡开辟以来,江水就奔流其间。
何时开辟?在遥远的古代,白帝高为三峡镇(镇,军队重镇):白帝城下临瞿塘天险,有高屋建瓴之势,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军事重镇,如公元221年刘备伐吴,翌年兵败,退守白帝城,吴人不敢西上。
夔州金秋诗句
关于夔州金秋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及其意思和出处: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 意思: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 出处: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所作,描绘了夔州秋天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2.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
- 意思:白帝山高高耸立,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水势湍急,比百牢关还要险峻。
- 出处: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通过描绘夔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表达了他对夔州的热爱和赞美。
3.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
- 意思:赤甲山和白盐山高耸入云,直刺青天,居民的房屋像缭绕的云雾一样紧挨着山顶。
- 出处: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通过描绘夔州的山水和居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夔州的热爱和赞美。
4.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
- 意思:瀼水东西两面有上万的人家,春来秋去,这里一直是鲜花盛开的地方。
- 出处: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通过描绘夔州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夔州的热爱和赞美。
5.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
- 意思:中巴以东就是巴东山,江水在这两座山中间开辟了一条道路。
- 出处: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通过描绘夔州的山水和居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夔州的热爱和赞美。
创新平台杜甫寄居夔州约一年半的时间,写诗430余首。
无论是怀古诗、忆往诗,还是抒怀诗、杂感诗,都展现出一代诗圣对自身不幸遭遇的无奈、对时代沧桑的喟叹、对亲友故园的怀念、对国家人民的忧虑。
这悲己思亲、忧国忧民的情感都蕴含在“夔州诗”中。
杜甫于公元766年夏初移居夔州,768年正月离开,在此地居住了约一年半的时间。
期间,他创作了430余首诗歌。
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四类:1.怀古诗。
夔州有很多古迹。
杜甫每到一处,便登览沉思,留下了许多寄寓怀抱的怀古诗。
在鱼复,杜甫写下《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游先主庙,杜甫写下五言长律《谒先主庙》,感叹“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徘徊在武侯庙,杜甫写下了七言古诗《古柏行》,发出“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感慨。
另外,杜甫还创作了五首《咏怀古迹》。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和诸葛亮。
庾信流落异邦,宋玉不被重用,王昭君葬身塞外,刘备赍志以殁,诸葛亮壮志未酬,在他们每一人的身上,杜甫都寄寓了深深的同情,也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悲伤之情。
2.忆往诗。
五十而知天命。
已过天命之年的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前途渺茫,让他发出声声哀叹。
在身体方面,“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同元使君舂陵行》)“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返照》)。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杜甫已经是疾病缠身了。
糖尿病、肺病、风痹、疟疾等病使杜甫眼昏耳聋、牙齿脱落、全身乏力、行动不便。
在经济方面,杜甫得到了夔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柏茂琳的热情帮助,能保障基本的生活。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夔州歌十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作者:杜甫原文: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赏析: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瞿塘峡。
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
精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
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
“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
“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陰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
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
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
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夔门的————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
“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
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
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
“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
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
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如果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对照,就会发现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重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
诗词赏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夔州歌十绝句唐代: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其一瞿塘一作:“夔州”)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其二)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其三)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其四)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其五)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其六)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其七)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以前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其八)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其九)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其十)注释⑴中巴之东巴东山: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
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
“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⑵江水开辟流其间:是说从天地开辟以来,江水即流于巴东群山之间。
⑶白帝:白帝城。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连山,七百余里。
城扼瞿塘峡口,足资*,故曰高为三峡镇。
⑷夔州险过百牢关:百牢关在汉中,两璧山相对,六十里持续,汉水流其间,因与夔州的瞿塘相似,故以作比。
⑸白帝夔州各异城:故白帝城在夔州城东。
⑹蜀江楚峡混殊名:瞿塘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峡相混。
⑺物情:人心归向。
⑻问:一作“向”,一作“间”。
⑼赤甲白盐:二山名。
俱刺天:都很高。
⑽闾阎缭绕接山巅:是说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人家。
缭绕:盘旋。
⑾枫林橘树丹青合:枫叶丹,橘叶青,又两山相对,所以说丹青合。
⑿复道:楼阁通行之道,因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
锦绣:形容景物之美观。
⒀趁:《字书》:趁,逐也。
⒁东屯:《困学纪闻》: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