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因特网多媒体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7
新一代Internet技术发展综述一、Internet技术简介国际互联网( 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
具有快捷性、普及性,是现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
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
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今天的互联网上活跃着网络购物,网络社交,多媒体音视频下载应用,移动应用,网络传媒,网络游戏等多种元素。
为了解决这些新元素给互联网带来的问题,计算机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考虑修改互联网的整体结构来完善Internet技术,这些措施涉及I P地址,路由表技术以及互联网安全等等多方面的内容。
新一代Internet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即网络扩展工程技术、端到端QoS 技术、安全技术和网络互连技术等。
二、新一代Internet技术展望1.IPv6技术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目前我们使用的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
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IPV4技术可使用的IP地址有43亿个,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千多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
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
单从数字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个。
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
多媒体关键技术上节课主要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图像压缩技术、文字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一种综合技术。
简单地说,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MPC,就是多媒体计算机,全称为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相对于一般的PC(个人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增加了一些多媒体部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使得计算机具有多媒体处理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应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L—计算机辅助学习,CBI—计算机化教学,CBL—计算机化学习,CAT—计算机辅助训练,CMI—计算机管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六个发展方向(1) 高分辨化,提高显示质量。
(2) 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
(3) 简单化,便于操作。
(4) 高维化,三维、四维或更高维。
(5) 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6) 标准化,便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本节课内容多媒体的关键技术1. 音频、视频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研制MPC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使计算机能适时地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
选用合适的数据压缩技术,有可能将字符数据量压缩到原来的1/2左右,语音数据量压缩到原来的1/2-1/10,图像数据量压缩到原来的1/2-1/60。
当前常用的压缩编码/解压缩编码国际标准JPEG和MPEG。
静像数据压缩标准JPEG(Joint Photo一graphic Experts Group),直译为联合摄影术专家组,其中联合是指几个国际组织的联合。
它是从1986年正式开始制订的。
当时由两个国际组织联合支持,其一,是国际标准组织ISO; 其二,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到1987年l1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参加合作,因此说JPEG是三个国际组织合作的成果。
虽然从1986开始,经过许多次国际会议讨论和修改后,于1992年7月2日表决通过标准的第一部分,但是可能对有关测试标准草案(即标准的第二部分)作进一步修改。
多媒体网络技术概述21世纪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场革命。
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不仅具有计算机所固有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功能,还采用了图形窗口、交互界面、语音识别和触摸屏等先进技术,使计算机不仅具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而且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表达信息,与人类交流。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虚拟实验室、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室等的蓬勃发展。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在互联网上发展各种多媒体业务已是大势所趋,因而多媒体网络的另一含义其实就是互联网。
以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构成了现代技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问——网络社会多媒体网络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集多种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于一体,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组合、交互地传递。
而“多媒体”与“网络”结合使“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本质的区别。
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推进。
1 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技术的要求1.1 要有足够的带宽多媒体信息的数据量大,尤其是视频文件,即便是压缩过的数据,如果要达到实时的效果,其数据量是文本数据等无法比拟的。
而实现实时的视频传输是多媒体技术必须实现的一个功能,所以要求通信网络具有足够带宽。
1.2 要有足够小的延时多媒体数据具有实时特性,尤其是语音和视频媒体。
DSP原理与应用专业班级:姓名:时间:指导教师:年月日DSP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以及因特网的普及,还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尖端的技术逐步地向平民化转移,数字技术进入消费类的电子产品等,使得DSP芯片不断地更新换代,价格大幅度地下跌,还有各类开发工具的不断完善,使得DSP 成为了尽人皆知的有用器件。
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关于DSP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DSP技术;应用引言DSP即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是在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以后进行高速实时处理的专用处理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现实世界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用数学方法处理此信号,得到相应的结果。
自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问世以来,由于它具有高速、灵活、可编程、低功耗和便于接口等特点,已在图形、图像处理,语音、语言处理,通用信号处理,测量分析,通信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成本的降低,控制界已对此产生浓厚兴趣,已在不少场合得到成功应用。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采用了数据总线和程序总线分离的哈佛结构及改进的哈佛结构,较传统处理器的冯•诺依曼结构具有更高的指令执行速度。
其处理速度比最快的CPU快10-50倍。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DSP 已成为通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基础器件,被誉为信息社会革命的“旗手”。
如今高速的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计算机、通过消费电子河流,我国的DSP 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早,基本上就是与国外同步发展的。
在我国已经有上百所的大学有从事DSP 的算法的教学还有科研,出去DSP的处理器是依赖国外的之外,在信号的处理理论还有算法上面同国外几乎是保持着同一水平的。
我国应当努力抓取机会,投入力量,组织好队伍,将部门所有制进行打破,尽快的去形成DSP 的高技术产业,从而去占领巨大的消费电子还有通信市场,也是为此做好国家的规划,组织好国家的公关对于,分阶段的研发,具有着自主的知识产权的DSP铲平并行的产业。
9种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使用TCP/IP协议通过互连设备接入因特网。
“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即提供因特接入服务的网络供应商,如中国电信,网通,联通等数据业务部门。
在接入网中,目前可供选择的接入方式主要有PSTN、ISDN、DDN、LAN、ADSL、VDSL、Cable-Modem、PON和LMDS9种,它们各有各的优缺点。
一、拨号接入方式(1)普通MODEM拨号接入方式(PSTN接入)PSTN(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电话交换网)技术是利用PSTN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实现用户接入的方式。
这种接入方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接入方式,目前最高的速率为56kbps,已经达到仙农定理确定的信道容量极限,这种速率远远不能够满足宽带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求; 但由于电话网非常普及,用户终端设备Modem很便宜,大约在100~500元之间,而且不用申请就可开户,只要家里有电脑,把电话线接入Modem(拨打接入电话号如:96169,95578等)就可以直接上网。
因此,PSTN拨号接入方式比较经济,至今仍是网络接入的主要手段。
无法享受一边上网,一边打电话的乐趣。
PSTN接入方式如图2所示。
随着宽带的发展和普及,这种接入方式将被淘汰。
(2)、ISDN拨号:通话上网两不误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入技术俗称“一线通”,它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
用户利用一条ISDN 用户线路,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拨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
ISDN 基本速率接口有两条64kbps的信息通路和一条16kbps的信令通路,简称2B+D,当有电话拨入时,它会自动释放一个B信道来进行电话接听。
E—LEARNING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方向20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带来了新的空间。
E-mail 、e-library 、e-business 、e-government 、e- management --- 个个全新而又充满奇幻的e世界接踵而来,而曾经被IT业界巨头思科CEO钱伯斯预言为“互联网应用第三次浪潮”的e-learning ,不仅正在变成现实,而且必将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
有人预测,e-learning 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教育变革。
、何谓“E - learning ”E-learning ,是英文electronic-learning 的缩写,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电子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化学习。
关于什么是e-learning ,学术界有着很多说法。
美国著名的e-learning研究机构Brandon Hall 认为,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1] :霍尔认为e-learning 是一种部分或全部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或通过诸如CD-ROM DVD之类的多媒体平台传送的电子化教学手段Hall ,1997)。
艾伦认为,e-learning 是有目的地用以支持教学过程的结构化的电子系统或计算机系统。
(Allen ,2003)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认为,e-learning 广泛包含一系列应用程序和进程,如基于网络的学习、基于计算机的学习、虚拟教室以及数字协同合作,包括通过互联网(内网和外网,LAN /WAN)、音频和视频、卫星广播、交互式电视,以及CD-ROM传输的内容。
(ASTD 2001)克拉克和迈耶提出,“ e”表示接受学习或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它是通过电子手段(如通过网络服务器)在线浏览网页,它代表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和怎样学;e-learning是被传送到计算机上并被设计成支持个体学习或实现组织目标的培训。
(Clark & Mayer, 2003)而康拉德则认为,e-learning是基于网络的培训,其含义是通过整合教学实践和运用互联网的能力,从而使学习者达到某种熟练的专业能力水平。
第1课时因特网服务类型、应用及发展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的第一节“跨时空的服务”,课时为1节,主要内容是因特网服务类型中的文件传输服务及因特网的应用发展趋势。
二、目标分析三、教学对象分析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及网络知识,学生上网现象普遍,也能够利用一些因特网服务,比如利用qq可以传输文件,但同学们都没有用过文件传输(ftp)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内容,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四、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学方法与策略六、教学过程从今天开始由我与大家一起学习选修:《网络技术》,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
我们本学期用的《网络技术》教材共一册,是选修课程,共用36个学时来完成。
本书一共五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从因特网的服务、应用、安全及网络的基本技术知识讲起,再到如何使用网络来学习,最后跟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你会更加地了解网络,熟练地应用网络。
(一)因特网服务类型1、WWW服务(万维网):1998年(1)英文全称:world Wide Web(2)特点:是Internet上集文本、声音、图象、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身的信息服务系统,是Internet 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3)WWW中的信息资源主要由一篇篇网页为基本元素构成。
(4)Internet描述的格式:访问工具(协议)://主机地址/xingmeng/index.htm例1:http://222.17.248.79/xingmeng/index.htm访问工具: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IP地址:222.17.248.79(此文件放在这个名为222.17.248.79的服务器上)2、因特网上可以提供哪些资料?卫星云图、航天收音机的图处片、医学切片、各种安装工具、流行音乐、经典影片、图书资料等3、因特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远程网络教育实施目的:在一定的程序上解决我务教育不平衡的问题,为农村教师送去先进的教育资源,实现异地共享资料。
模块六多媒体技术基础(笔试:16%;机试:20%)1.多媒体基本概念(1)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
(2)多媒体信息的类型。
(3)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
(4)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音频信息处理(1)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化。
(2)常用的声音压缩标准。
(3)声音文件格式。
(4)Windows XP的“录音机”使用初步。
3.图形和图像信息处理(1)矢量图和位图。
(2)图像的分辨率、色彩深度、色彩模型。
(3)图像数据的容量、图像压缩。
(4)图像文件格式。
(5)Windows的画图程序及其使用方法。
4.视频信息处理基本知识(1)视频信号及其数字化。
(2)视频压缩和视频文件格式。
(3)Windows的媒体播放器及其使用方法。
5.PowerPoint及多媒体作品制作(1)PowerPoint的工作界面。
(2)使用设计模版创建演示文稿(选择版式;文字的输入与格式化;插入图片、声音或影片;插入表格或图表;选择配色方案与背景)。
(3)幻灯片的插入、移动与删除。
(4)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5)设置自定义动画与超链接。
(6)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
大纲样题一、多媒体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可以使操作者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内容播放。
多媒体的这一特性,称为__67__。
67. A.集成性 B.多样性 C.判断性D.交互性二、多媒体关键技术不包含 68 。
68.A.多媒体信息采集技术 B. 多媒体数据压缩/解压技术C. 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D. 多媒体数据通信技术三、以双声道、22.05KHZ采样频率、16位采样精度进行采样,两分钟长度的声音不压缩的数据量是 69 。
所谓MP3实际上是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提出的压缩编码标准 70 的一个层次。
69.A. 5.05MB B. 10.09MB C. 10.35MB D. 10.58MB70.A.MPEG-1 B. MPEG-2 C. MPEG-3 D. MPEG-4四、对于同样尺寸大小的图像而言,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71 。
因特⽹提供的服务WWW服务 万维⽹(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Internet上集⽂本、声⾳、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的全球信息资源⽹络,是Internet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浏览器(Browser)是⽤户通向WWW的桥梁和获取WWW信息的窗⼝,通过浏览器,⽤户可以在浩瀚的Internet海洋中漫游,搜索和浏览⾃⼰感兴趣的所有信息。
WWW的⽹页⽂件是超⽂件标记语⾔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编写,并在超⽂件传输协议HTTP(Hype 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持下运⾏的。
超⽂本中不仅含有⽂本信息,还包括图形、声⾳、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故超⽂本⼜称超媒体),更重要的是超⽂本中隐含着指向其它超⽂本的链接,这种链接称为超链(Hyper Links)。
利⽤超⽂本,⽤户能轻松地从⼀个⽹页链接到其它相关内容的⽹页上,⽽不必关⼼这些⽹页分散在何处的主机中。
HTML并不是⼀种⼀般意义上的程序设计语⾔,它将专⽤的标记嵌⼊⽂档中,对⼀段⽂本的语义进⾏描述,经解释后产⽣多媒体效果,并可提供⽂本的超链。
WWW浏览器是⼀个客户端的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使⽤户获取I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
常⽤的浏览器Microsoft的Internet Explorer(IE)和Netvigator/Communicator。
SUN公司也开发了⼀个⽤Java编写的浏览器HotJava。
Java是⼀种新型的、独⽴于各种操作系统和平台的动态解释性语⾔,Java使浏览器具有了动画效果,为连机⽤户提供了实时交互功能。
常⽤的浏览器均⽀持Java。
电⼦邮件服务 E-mail是Internet上使⽤最⼴泛的⼀种服务。
⽤户只要能与Internet连接,具有能收发电⼦邮件的程序及个⼈的E-mail地址,就可以与Internet上具有E-mail所有⽤户⽅便、快速、经济地交换电⼦邮件可以在两个⽤户间交换,也可以向多个⽤户发送同⼀封邮件,或将收到的邮件转发给其它⽤户。
基于IPv4/IPv6的多媒体分发业务第2部分:互联网电视内容传输平台及终端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电视的多媒体分发业务支持IPv4/IPv6双栈的技术要求,包括互联网电视内容传输平台、终端及基本业务流程等方面应遵循的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电视内容传输平台和互联网电视终端进行IPv6演进的升级改造、部署、运行和维护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Y/T 342-2021互联网电视总体技术要求YD/T 2834-2015支持IPv6的域名系统(DNS)安全技术要求IETF RFC2463支持IPv6的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v6) for th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IETF RFC2874支持IPv6地址聚合和重编码的DNS扩展(DNS Extensions to Support IPv6 Address Aggregation and Renumbering)IETF RFC3315支持IPv6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for IPv6)IETF RFC4862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IPv6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IETF RFC5072PPP链路上的IPv6(IP Version 6 over PPP)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互联网电视over the top television;OTT TV基于公共互联网传送包含视频、音频、图形、文字和数据等,通过电视机、机顶盒等终端接收设备,向公众提供安全、可靠、可交互和可管理的多媒体视听业务。
H.323及SIP协议入门摘要:随着VOIP和视频通信的发展,H.323 和SIP 作为IP 多媒体通信领域中被广泛采纳的两种信令控制协议,受到业界的普遍重视。
H. 323 和SIP这两种关键协议各具特色,它们通过互通协调,在各自的领域内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一、VOIP技术的发展现状由于网络的普及,频宽的增加与语音压缩技术的进步,通过IP 网络传递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号将是今后IP 网络应用发展的趋势之一。
自从1995 年以色列的VocalTec 公司开发出第一套网际网络电话( Internet Phone )软件以来,VOIP电话(基于IP传输技术的电话)概念已提出10年多了,VOIP的英文全称是“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它以IP 数据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数字化,并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特殊处理后进行传输。
压缩后每个普通电话传输速率约占用8~11 kbit/s 带宽,再加上分组交换的计费方式与距离的远近无关,因此与普通电信网同样使用传输速率为64 kbit/s 的带宽相比,VOIP既可以节省大量的长途话费,又可以节省带宽,增加同时通话的进程数。
VOIP技术的发展前景还可以从市场调研公司In-Stat最新预计得知:从2005年至2009年,亚洲地区VOIP市场每年将增长10亿美元,2009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在日本、韩国、中国的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很大比例的长途电话呼叫已转移到了IP 网络。
另外,时下流行的即时通信软件如MSN、QQ、NetMeeting等,它们所提供的语音通话功能,也是VOIP技术的典型应用。
二、支撑VOIP技术的通信协议比较分析在传统电话系统中,一次通话从建立连接到释放连接都需要一定的信令配合完成。
在IP电话系统中,寻找被叫方的地址,建立双方的应答,按照彼此的数据能力发送数据,也需要相应的信令系统,称为信令协议。
网络天地191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探索◆李慧玲一、引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数字化处理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因特网上的多媒体数据激增,网络信息不再只是单纯的文本信息,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数据逐渐在因特网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它们或独立出现,或嵌入网页文档,新的图像和影像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
多媒体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数据种类多,输入输出复杂等特点;并且多媒体数据(如图像、视频、音频等)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要把所有不同的解释都用关键字(文本或数字)来表示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关键字不能有效地表示动态多媒体数据的时序特征,也不支持语义关系,显然,利用关键字的检索方式很难快速、准确的在海量的信息检索出所需的多媒体数据。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新的检索技术来检索多媒体数据。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人们提出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数据检索思想,一种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数据库查询与检索技术——CBR 应运而生了。
基于内容的检索是指根据媒体和媒体对象的内容及上下文联系在大规模多媒体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它的研究目标是提供在没有人类参与的情况下能自动识别或理解多媒体重要特征的算法。
二、CBR 的特点与传统的信息检索相比,CBR 有如下特点: 1.直接从内容中提取信息线索CBR 直接对文本、图像、视频、音频进行分析,从中抽取内容特征,然后利用这些内容特征建立索引并进行检索。
2.相似性检索CBR 采用一种近似匹配f 或局部匹配)的方法和技术逐步求精来获得查询和检索结果,摒弃了传统的精确匹配技术,避免了因采用传统检索方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3.大型数据库(集)的快速检索求 4.满足用户多层次的检索要三、CBR 的体系结构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的目的不是去理解或识别多媒体数据目标。
其关注点是能否基于内容快速发现目标信息,在用户可以接受的响应时间内,从海量的多媒体数据数据库中查询到符合用户需求的多媒体数据。
无论多媒体数据是图形、图像、声音还是视频,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系统一般都应由三个部分组成:由媒体库、特征库和知识库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