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因特网多媒体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816.00 KB
- 文档页数:13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带目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在信息时代中具备基本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 因特网的基本使用4. 电子邮件的使用5.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道德三、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都连接到因特网,安装有必要的教学软件。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学生能运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3. 学生能熟练使用因特网进行信息搜索。
4. 学生能正确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5. 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道德规范。
教案目录:第一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1 认识计算机1.2 启动和关闭计算机1.3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1.4 桌面和窗口的操作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认识文字处理软件2.2 文档的新建、打开和保存2.3 输入文字和符号2.4 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第三章:因特网的基本使用3.1 认识因特网3.2 浏览网页3.3 搜索信息3.4 和文件第四章:电子邮件的使用4.1 认识电子邮件4.2 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4.3 的基本设置4.4 电子邮件的回复和转发第五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道德5.1 网络安全知识5.2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处理5.3 网络道德规范5.4 个人信息保护六、图片浏览和处理6.1 认识图片浏览软件6.2 浏览和查看图片6.3 图片的简单处理6.4 图片的保存和分享七、多媒体演示的制作7.1 认识多媒体演示软件7.2 创建和编辑演示文稿7.3 插入图片、文字和动画7.4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分享八、表格制作和数据处理8.1 认识表格制作软件8.2 创建和编辑表格8.3 数据的输入和格式化8.4 表格的排序和筛选九、计算机网络的应用9.1 局域网的搭建和应用9.2 网络资源的共享9.3 远程登录和远程协助9.4 网络会议和在线交流十、计算机编程入门10.1 认识编程语言10.2 学习编程基础10.3 编写简单的程序10.4 程序的运行和调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学生可能对键盘的布局和功能不熟悉,对鼠标的操作不熟练。
3.4因特网服务教学内容:因特网服务。
教学目的:掌握常用的四种因特网服务。
教学重难点:因特网服务的作用及相关协议、应用。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
因特网上最基本和最广泛的服务有四种:WWW信息服务、电子邮件服务(E-mail)、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
二、WWW信息服务。
外语缩写WWW是中文称为"万维网","环球网"等,常简称为Web。
分为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程序。
WWW可以让Web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浏览Web服务器上的页面。
WWW提供丰富的文本和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将这些内容集合在一起,并提供导航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各个页面之间进行浏览。
由于WWW内容丰富,浏览方便,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服务。
(1)WWW服务(3W服务)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本互联网应用,我们每天上网都要用到这种服务。
通过WWW服务,只要用鼠标进行本地操作,就可以到达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由于WWW服务使用的是超文本链接(HTML),所以可以很方便的从一个信息页转换到另一个信息页。
它不仅能查看文字,还可以欣赏图片、音乐、动画。
最流行的WWW服务的程序就是微软的IE浏览器。
(2)超文本(Hypertext)是由一个叫做网页浏览器(Web browser)的程序显示。
网页浏览器从网页服务器取回称为“文档”或“网页”的信息并显示。
通常是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
人可以跟随网页上的超链接(Hyperlink),再取回文件,甚至也可以送出数据给服务器。
顺着超链接走的行为又叫浏览网页。
相关的数据通常排成一群网页,又叫网站。
(3)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网页的本质就是超级文本标记语言,通过结合使用其他的Web技术(如:脚本语言、公共网关接口、组件等),可以创造出功能强大的网页。
因而,超级文本标记语言是万维网(Web)编程的基础,也就是说万维网是建立在超文本基础之上的。
多媒体技术的介绍
嘿,朋友们,今儿咱来摆一摆这个多媒体技术的话题。
咱先从四川话开讲,说起这个多媒体技术啊,那可真是个好东西,就像咱四川的火锅一样,丰富多彩,让人看了就眼馋,用了就离不开。
你看啊,现在的电视、手机、电脑,哪个离得开多媒体技术?就像咱贵州的酸汤鱼,少了哪样调料都不行。
多媒体就是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这些都放到一起,像拼盘一样,让人看得过瘾,听得舒服。
再来说陕西方言,多媒体技术这东西,就像咱陕西的羊肉泡馍,得把各种好东西都融合在一起,才能品出那个味儿。
有了它,咱们能随时随地看新闻、学知识、找乐子,方便得就像吃碗热腾腾的泡馍一样。
最后咱说说北京话,这多媒体技术啊,简直就是现代生活的标配。
你看现在的孩子们,哪个不是玩着电脑、手机长大的?多媒体技术就像北京的四合院,虽然外面看着普通,但里面却别有洞天,藏着无尽的乐趣和知识。
所以说啊,多媒体技术真是个好东西,它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像各地的美食一样,各有各的特色,但都能让人心满意足。
咱们可得好好利用它,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第1部分课程(环节)简介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代码:总学时:48 学分:3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相关课程及关系:本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为非计算机专业打下计算机基础的入门课。
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直接关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
本课程的课程定位是以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拓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他们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重点突出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并能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
我们力争培养的学生既高分、又高能;既顺利通过河北省高校的计算机一级考试,又具有突出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特色: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我们改变原有的只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简单应用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教学内容设立任务,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即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的编辑处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检索与交流,网页制作与编辑等七个任务,每个任务都采用真实的应用项目进行教学与实践,以岗位工作流程编排训练项目,突出课程的职业化、实践性和开放性。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多媒体关键技术上节课主要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图像压缩技术、文字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一种综合技术。
简单地说,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MPC,就是多媒体计算机,全称为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相对于一般的PC(个人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增加了一些多媒体部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使得计算机具有多媒体处理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应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L—计算机辅助学习,CBI—计算机化教学,CBL—计算机化学习,CAT—计算机辅助训练,CMI—计算机管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六个发展方向(1) 高分辨化,提高显示质量。
(2) 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
(3) 简单化,便于操作。
(4) 高维化,三维、四维或更高维。
(5) 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6) 标准化,便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本节课内容多媒体的关键技术1. 音频、视频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研制MPC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使计算机能适时地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
选用合适的数据压缩技术,有可能将字符数据量压缩到原来的1/2左右,语音数据量压缩到原来的1/2-1/10,图像数据量压缩到原来的1/2-1/60。
当前常用的压缩编码/解压缩编码国际标准JPEG和MPEG。
静像数据压缩标准JPEG(Joint Photo一graphic Experts Group),直译为联合摄影术专家组,其中联合是指几个国际组织的联合。
它是从1986年正式开始制订的。
当时由两个国际组织联合支持,其一,是国际标准组织ISO; 其二,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到1987年l1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参加合作,因此说JPEG是三个国际组织合作的成果。
虽然从1986开始,经过许多次国际会议讨论和修改后,于1992年7月2日表决通过标准的第一部分,但是可能对有关测试标准草案(即标准的第二部分)作进一步修改。
机器语言程序的构成是( )。
二进制码(3)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的( )。
C在PowerPoint中,设置幻灯片"进入"自定义动画时,可以选择设置( )效果。
在Excel中,可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撤消"按钮来恢复的操作有( )。
插入单元格;删除单元格;插在PowerPoint中,幻灯片的添加可在( )下进行。
幻灯片视图;备注页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数值型数据,当宽度大于单元格宽度时,下面( )表述是正确的?在单元格中不会显示错误信息;无须增加单元格宽度;超长部分不会丢失(1.2.3)下列关于备注和幻灯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只有在备注页视图中才可以添加备注;有些幻灯片没有备注页,因而无法添加备注;一个幻灯片中一定有一个备注页;若要添加备注,只需在普通视图的下列不是搜索引擎主要任务的是( )。
黑客是指( )。
在计算机中,数据总线的英文术语的缩写是( )。
下列在word文档的表格末尾添加一行的方法中行的通的是( )。
置插入点在表格末行的行尾标志处,按回车键;置插入点在表格末行的行尾标志处,按TAB键;置插入点在表格最后单元格结尾标志主要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 )。
网络诈骗;传播色情和暴力信息;网络盗窃;发布恶意的反动政在Word2007中,如果想为文档加上页眉和页脚,可以使用"( )"→"页眉和页脚"命令。
某工厂的字处理软件属于(_____)。
应用软件(1)在PowerPoint2007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对于PowerPoint2007中文本框内的文字,设置项目符号可以采用的是( )。
在下列关于因特网域名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
CN代表中国,COM代表商业机构;CN代表中国,EDU代表科研机构;UK代表中国,GOV代表政府机构;UK代表中国,AC代表教育机构WSUS是个微软推出的网络化的补丁分发技术,是免费的,邯钢WSUS站点的IP是()。
新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涉及数字媒体、互联网技术、设计和传播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新媒体技术专业课程:
1. 网页设计与开发:学习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开发技术,以及网页设计的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
2.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数字媒体制作和处理的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软件和工具的应用。
3. 多媒体技术与设计: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制作、编辑和发布。
4. 用户体验设计:学习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用户研究、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
5. 社交媒体营销:学习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和推广策略,包括社交媒体账号管理、内容创作、社群运营等方面的知识。
6. 数据分析与挖掘:学习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建模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7. 新媒体传播与策划:学习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社交媒体传播、移动互联网传播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策划和营销技巧。
8. 跨媒体设计与制作:学习跨媒体设计和制作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多平台内容输出、用户体验一致性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新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实际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课程。
西安交大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安交大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计算机网络的初步认识”,内容包括:3.1节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3.2节因特网简介,3.3节网络通信协议,以及3.4节网络安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因特网的发展历程,掌握因特网的基本应用。
3. 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网络安全。
难点:网络通信协议的理解,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网络设备(若条件允许,可携带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校园网络,让学生观察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讲解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等。
(2)因特网简介:介绍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基本应用等。
(3)网络通信协议:讲解TCP/IP协议,以及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
(4)网络安全:分析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因特网应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 因特网发展历程与基本应用3. 网络通信协议:TCP/IP4.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及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
(2)列举因特网的基本应用,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3)解释TCP/IP协议的作用,画出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
(4)谈谈你对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理解,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2. 答案:(1)见教材3.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