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师押题作文之“远方”导写示例.pdf
- 格式:pdf
- 大小:335.43 KB
- 文档页数:3
2018年中考名师押题作文之“远方”导写示例第一篇:2018年中考名师押题作文之“远方”导写示例2018年中考名师押题作文之“远方”导写【名师押题】音乐人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我们总是在向往,在追求的路上,那远方的未知,那远方的梦幻,那远方也许还有辛酸。
不管怎样,我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追寻的脚步,大步向前,遠方总会有我们想要的风景。
请以“远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押题理由】这是一个引言式的话题作文,学生可写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远方”这个题目因其丰富的意涵,经常出现在中考作文中,例如2014年四川南充卷就曾给一段材料,要求以“远方”为题作文;2017年山东营口卷也在二选一的题目中出了一道以“远方”为话题的作文题。
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都占有一席之地。
一般地方都是从这四种命题方式中选择两种命题方式让学生二选一进行写作。
话题作文学生写作的自由度还是很大的,话题只是文章要表达的一个的对象,至于写作的人称、要表达的主题、选择的题材、体裁,学生都可以自由发挥。
【思路导航】至于这个话题“远方”,是个富有诗意的话题,也是个很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话题。
从选材和立意上看,可写远方的风景、远方的人,也可写自己的理想,写对远方的向往等都可以;从引言上看也可以写走向远方的辛酸、探寻远方的艰难、为了家人的幸福远走他乡的无奈等。
从拟题上看,要新鲜亮丽,言简意赅。
话题作文切忌用话题作为文章标题,可在话题前加一个合适的词语,如“令人向往的远方”;也可以在话题后添加,如“远方的风景”“远方的家”;也可以前加后缀式,如“拨开远方的云霞”“小舟·远方·抵达”;还可以另起炉灶式,如“她在丛中笑”“奔走”等。
题目拟好后文章的主题会更明确,思路也会清晰起来。
从体裁上看,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有梦才有远方
远方,一个诗意的字眼,那里有我们向往的一切美好!是什么陪伴着你走向心中的远方?
请以“有_____才有远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远方”,是一种心的寄托,是一个你我向往的地方,是一种凉凉的幸福,是梦想休息的地方,让我们充满了生的希望,让我们充满了走下去的动力,让我们执着的前进。
“有_____才有远方”,题目所补写的可以是像一束光照亮你,给予你力量,引领你追寻属于自己的远方,让你在生活、学习的路上顺境不骄,逆境不惧,有勇气迈开脚步向前奋进的东西,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叮嘱……“有XX才有远方”诗歌条件关系的复句,前面是条件,后面是结果。
内容要充实,中心要突出,语言流畅,注意字数要求。
【范文】
有梦才有远方
野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寒冷孤寂中,她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她就会以两片绿叶问候春天,而那两片
第1页共3页。
材料作文“远方”导写及范文材料作文“远方”导写及范文胡高清材料作文“远方”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我们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
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无论是第一则材料的“远方”,还是第二则材料的“他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盼”或“羡慕”在。
所以,“远方”或“他人”就是作文的“切入点”,而“期盼”或“向往”则是文章的“立足点”。
将“远方”或“他人”写足写生动,才能有效突出“期盼”之情,“向往”之意。
将“远方”或“他人”写细腻写深刻,就能凸显“期盼”之情,“向往”之意。
当然,可以反弹琵琶,写“身边”与“自身”,因为“远方”或“他人”不代表一切,只有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坐标。
范文生命的远镇福克纳在他的《我的临终之际》曾经写道:“我们在苦熬,所幸我们在盲目之中仍旧摸索前进。
”远方总能在黑暗压城欲摧的暴戾中给人以生之所向。
对那缥缈的生命的远镇,人们总会有股莫名涌动的情愫。
远方是一种笃定的信念,一种忘我的追求,一种甘之如饴的奉献。
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地去触及他伸出的触角,即使以死亡的方式。
“我相信上帝就居住在神秘与黑暗之中。
”卡夫卡如是说道。
卡夫卡有着对远方的信仰,只不过他所追求的远方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中。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
”,米兰·昆德拉在《无知》中将这句话写在一个形容枯槁,瞪大双眼彷徨追索远方的小孩身上。
远方如一颗泪痣绣在卡夫卡的睑边,在不断上映的哀伤中不断地忘却近之现实,求生之远镇。
格雷戈尔是卡夫卡的影子。
在布拉格广场上,卡夫卡的灵魂如同飞燕草翻涌出一帘涟漪。
命题作文“远方”导写及示例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远方,它既是一个空间距离——辽阔无边:又是一个时间距离——漫长遥远: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心理距离——近在咫尺却远在万里或远在万里却近在咫尺。
如果远方是时间距离,那么,远方可以追寻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或家庭的一段历史,甚至可以是民族历史上的某一个事件等;如果远方是空间距离,那么,远方可以是远方的伙伴、远方的亲人、远方的景色和发生在远方的故事等。
是采用“时间距离”入笔,还是采用“空间距离”人题,都由我们的写作材料所决定。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者综合起来交叉写、虚实写,或叙述,或议论。
大诗人泰戈尔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在海底”。
诗句给了我们写作上的提示和启迪。
如果我们能够从“心理距离”切入,那么文章也许更出彩。
以“远方”为题作文写作指导第一步:审题首先,要理解“远方”的意思,“远方”的含义是“遥远的地方”,是相对于写作者所处地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种可以理解为距离写作者的所处之地的遥远,一个可以理解为距离写作者心灵的遥远。
其次,“远方”无论写哪种内容,都应当缩小范围,否则不容易写出具体的内容来。
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把远方前面或者后面加上相应的词语,以便于把命题的范围缩小,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地写出好的作品来。
参考为:A、增加定语方法如:梦想的远方、希望的远方、心中的远方、美丽的远方、憧憬的远方、陌生的远方、完美的远方……B、增加动词,组成动宾短语如:向往远方、渴望远方、选择远方、看着远方C、考虑增加中心语如:远方的朋友、远方的亲人、远方的思念、远方的梦、远方的知识D、形成一个句子如:我选择远方、完美是陌生的远方、跳至远方有佳境、音乐在远方、以现在知远方、有梦才有远方第二步:立意文章的立意很重要,不过远方的立意相对比较容易,不过也不容易出彩。
新材料作文“远方”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新材料作文远方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文题展示】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是啊,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
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
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自立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本题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新材料作文。
什么样的作文都要讲究构思,新材料作文也不例外。
新材料作文构思要力求新巧,能体现匠心。
新即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独特的个性;巧即巧妙奇特,独具匠心。
我们在构思行文时,提示语中有句话很值得揣摩: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它暗示此题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比如写向往某处风景名胜;虚写,则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写对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等。
我们在构思时,也可在体裁上下功夫。
我们可以采用最能发挥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进行写作。
在写作上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同学,可以大胆采用创新文体,突破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模式,让构思独具匠心,不拘一格。
写作讲究构思,也可体现在技法创新上。
例如,记叙文中插叙、倒叙的叙述方式,伏笔照应、衬托暗示的结构技巧,悬念误会、巧合抑扬的情节设计等等;议论文中铺陈排比展示材料,运用对比展开论证,凤头豹尾的首尾技巧;散文中线索的设置、题记形式的采用、小标题的拟定、场面的组接、特写镜头的推出等等,不胜枚举,你尽可以因文而取,择善而用。
本题虽然可在形式上自由发挥,但考虑到话题本身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写成抒情散文比较适宜。
写作时立意可重点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活在当下,追求远方;二是描画某种理想境界,如教育、环境、人生图景等。
命题作文“远方”导写及示例作者:曹保顺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09年第02期[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童年时在家的窗前遥望远方,读书时在老师的指引下遥望远方;冬去春来。
当你迈开青春的脚步,远方就更有梦幻色彩、更有神奇的魅力了。
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远方,在心灵的世界里有远方。
在追求的跋涉中有远方,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更有洒满阳光也呼啸风雨的远方……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远方,它既是一个空间距离——辽阔无边:又是一个时间距离——漫长遥远: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心理距离——近在咫尺却远在万里或远在万里却近在咫尺。
如果远方是时间距离,那么,远方可以追寻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或家庭的一段历史,甚至可以是民族历史上的某一个事件等;如果远方是空间距离,那么,远方可以是远方的伙伴、远方的亲人、远方的景色和发生在远方的故事等。
是采用“时间距离”入笔,还是采用“空间距离”人题,都由我们的写作材料所决定。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者综合起来交叉写、虚实写,或叙述,或议论。
大诗人泰戈尔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在海底”。
诗句给了我们写作上的提示和启迪。
如果我们能够从“心理距离”切入,那么文章也许更出彩。
[散文类佳作]远方赵明伟一位少年,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行走在漫漫无尽的路上。
青春的脸上,风沙拂过的痕迹,就如渴望已久的成熟与沧桑,一点一点生长出来……眼前曾经无数次浮现这个画面,也曾经无数次地憧憬未来,想象远方。
然而,不知不觉中,我已路上了远方的征途。
我并不孤单,与我同行的有许多人。
为了象牙塔里金色的梦想,携着对青春的不悔与执著,我们上路了。
梦想就在前方,成败在此一举。
中考作文备考好题:“远方,不远”素材运用及佳作点评【2022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远方。
那里,或许是长途跋涉以后终能抵达的地方,或许是心灵渴望抵达的梦想所在的地方。
远方,可能承载着一段记忆,可能寄寓着一个希望,走向远方,最终将是一次心灵之旅。
请以“远方,不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思路导引】我们活在当下,可又不仅仅活在当下,因为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总有一个要抵达远方。
这是一道思辨性考题,解读的关键点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远方”的内涵。
可以从“时间上的远方”和“空间上的远方”展开思考。
这两者可以独立,可以融合。
“远方”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真实存在的地点,比如一座山、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象征性事物,比如渴望到达的一个高度、渴望获得的一个荣誉,尚未抵达,满心向往。
写好关于“远方”的细节,表达出对“远方”的渴慕,就可以很好地突出中心。
第二:“不远”的内涵。
远方“不远”,那就一定可以抵达。
抵达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真实意义上的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的抵达,可以是抽象意义上的亲情的维系,可以是众人团结一心、凝心聚力的追求和奋斗。
只要开始行动,迈开脚步,就可以抵达远方——在文章的最后,一定要把这个意思表达清楚,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思路展开:思路一:重温一段亲情。
比如遥远的老家,那里有想起来就充满温暖的亲情或是友情。
在回忆中展开对久违的亲情的描写,展现情感的美好与温馨,表达对情感的怀念与感恩。
思路二:关于梦想的追求。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是自己的内心朝向的地方。
这个梦想,可能是自己思慕已久的某一所大学,可能是自己早就期盼的一个舞台,抵达那里,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
思路三:开启一段思想之旅。
可以穿越时空,去往心灵的远方,去拜访自己的偶像。
时空两隔,我们依然可以借助阅读、观影、看纪录片,走进一个名人的世界,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成就,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远方的风景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许我们正在向往远方,也许我们已经走过远方,请以“远方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以“远方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风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但不能仅仅把“风景”理解为自然风景,这样做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
单纯写“自然风景”是比较肤浅的,这样的作文很难得高分的。
写这个题目,应抓住“风景”的另一层含义,它是一种人文现象或精神符号。
在写作中,我们还应注意含有比喻意义的题目的审题,要学会化实为虚,以小见大。
注意题目中的限制语“远方”,挖掘“风景”背后的深层意义。
“远方”是离自己比较远的地方。
“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远方的风景”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比如写向往某处风景名胜;虚写,则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写对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等。
【范文】
远方的风景
汪国真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在这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安于现状,
第1页共3页。
命题作文“向往远方”导写作者: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20年第04期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
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美丽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看不见的向往。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
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去远方……请以“向往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向往”,词典上解释为“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远方”,则指“距离较远的地方”。
作家曹文轩在《前方》中寫道:“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
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
”可见,“远方”既是一个与“近处”相对的空间概念,更是一种与“现实”相对的理想。
也就是说,“向往远方”是理想的召唤,是审美的诱惑,也是人内心的冲动。
参考立意:一、一个人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通过“行万里路”来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触摸历史,可以使人变得深刻;走进自然,可以让人胸襟开阔。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才逐渐变得丰盈饱满,思想才渐渐成熟。
二、向往远方,不只是为了增长见识,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寻找和体验。
在人们心目中,“远方”意味着蓝天、阳光、大海,意味着绿洲、诗意和情怀。
三、向往远方,或许我们向往的只是一种追求的过程,一种追求自由所伴随的美妙心境。
卢梭有言:人生来是自由的,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就像被捆绑在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不知不觉中远离了生命自由的本性和生活的情趣。
也许远方除了遥远,什么也没有,但踏上去远方的路,总会让你心情如诗;即使是流浪,也如同一次“诗意的远行”。
四、向往远方,需要一颗不甘平庸、不断追求的心。
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少年与远方
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的追求,一种内心的向往。
请以“_______远方”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ㅤㅤ要求:
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要有真情实感;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作文。
“远方”既是一个空间距离——辽阔无边;又是一个时间距离——漫长遥远;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心理距离——近在咫尺却远在万里或远在万里却近在咫尺。
如果远方是时间距离,那么,远方可以追寻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或家庭的一段历史,甚至可以是民族历史上的某一个事件等;如果远方是空间距离,那么,远方可以是远方的伙伴、远方的亲人、远方的景色和发生在远方的故事等。
是采用“时间距离”入笔,还是采用“空间距离”入题,都由我们的写作材料所决定。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者综合起来交叉写、虚实写,或叙述,或议论。
标题“远方”,横线上可以填定语,如:梦想的远方、希望的远方、心中的远方、美丽的远方、憧憬的远方、陌生的远方、完美的远方……也可以填动词,组成动宾短语,如:向往远方、渴望远方、选择远方、看着远方……还可以形成一个句子,
第1页共4页。
2018年中考名师押题作文之“远方”导写【名师押题】音乐人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我们总是在向往,在追求的路上,那远方的未知,那远方的梦幻,那远方也许还有辛酸。
不管怎样,我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追寻的脚步,大步向前,遠方总会有我们想要的风景。
请以“远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押题理由】这是一个引言式的话题作文,学生可写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远方”这个题目因其丰富的意涵,经常出现在中考作文中,例如2014年四川南充卷就曾给一段材料,要求以“远方”为题作文;2017年山东营口卷也在二选一的题目中出了一道以“远方”为话题的作文题。
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都占有一席之地。
一般地方都是从这四种命题方式中选择两种命题方式让学生二选一进行写作。
话题作文学生写作的自由度还是很大的,话题只是文章要表达的一个的对象,至于写作的人称、要表达的主题、选择的题材、体裁,学生都可以自由发挥。
【思路导航】至于这个话题“远方”,是个富有诗意的话题,也是个很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话题。
从选材和立意上看,可写远方的风景、远方的人,也可写自己的理想,写对远方的向往等都可以;从引言上看也可以写走向远方的辛酸、探寻远方的艰难、为了家人的幸福远走他乡的无奈等。
从拟题上看,要新鲜亮丽,言简意赅。
话题作文切忌用话题作为文章标题,可在话题前加一个合适的词语,如“令人向往的远方”;也可以在话题后添加,如“远方的风景”“远方的家”;也可以前加后缀式,如“拨开远方的云霞”“小舟·远方·抵达”;还可以另起炉灶式,如“她在丛中笑”“奔走”等。
题目拟好后文章的主题会更明确,思路也会清晰起来。
从体裁上看,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误区警示】话题作文一是不要用话题作为作文题目,二是在写作过程中既要点作文题,也要点话题,否则就会给人离题之嫌。
在写作时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要么侧重叙述描写,要么侧重抒情议论,一定不要空发议论,言之无物,空洞说教。
突围角度一:写他人,表达远走他乡的辛酸或满足名师支招:现在很多人为了谋生或为了家人的幸福,远走他乡,他们心怀向往,他们步履坚定,他们到达远方。
远方也许是他们施展拳脚的地方,也许遭遇了很多挫折和打击,但他们依然出发、回归、再出发。
写作时首先确定一个人或几个人,他或他们到哪儿,干什么,想什么,结果怎么样,把这些点都叙述描写清楚,然后表达一个主题,展现一个形象或一组群像就可以了。
【佳作赏析】异乡人陈欣时他又背着空瘪的旅行包悄悄地走了,走向属于他的远方。
只是想不到一个大活人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三天,家里的孩子才发觉:确乎是走了……很难想象这十几年年年如此是否太过于单调,几乎是同一辆火车相似的座位相似的座位熟悉的窗外一样的风和陌生的人。
来来往往每逢春节便是如此。
也许是那边太“繁华”,与其去登东方之珠,还不如趁这点时间多在厂里缝几双皮鞋好过年回家给娃买糖吃;也许是太想家,每年的火车汽笛声总能让他想起不同的画面……当他来到进站口时,定会想起当初一家人在出站口迎接自己的情形,并诧异家人总能准确无误地在人潮之中寻着他。
也许是因为他身上那件颇有时代感的黑布料红色条纹外套和洗得发白的裤子,再加上他那双生满皱纹的老皮鞋,只差一副墨镜,活脱脱就是一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国民党的特务头子……他爱坐在车厢靠左无人的角落,因为这儿能安静地感受故土的气息步步远去或归离。
他偶尔瞧见异国的金发少女独倚窗边,缕缕发丝随风飘摇。
这时他便习惯性地摸摸自己的后脑勺,装作轻抚那并不存在的黝黑须发的模样去搓玩即将“枯萎”的几根“野草”。
或许当它们还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时,这定是他年少的骄傲。
但是他从来没有责怪过家族“年过四十必秃顶”的“优良”基因因。
他爱拥抱故乡泥土的气息,更爱吮吸异土的香气。
他爱旭日东升的豪迈,也流连于夕阳西下的悲哀,他知晓这样的窗外不会厌烦,但会困倦。
他便合起眼,怀想起家里那把笤帚和那张抹布,怀想起自己仅是浸湿了衣衫就使整个屋子洁净如新……休憩片刻,睁开眼后却听见肚子“咕咕”的叫声。
这时他便会思考片刻,从空瘪的旅行包最底层掏出那袋密封了一层又一层的油炸小鱼。
这小鱼是娘放了七八个鸡蛋和着面粉和小鲦鱼在那口吃了半辈子的大锅里炸的。
配上用自己的粗粮酿制的小酒,对他来说胜过一切珍馐美味。
瞧把他给美的:“呲溜”一口小酒直通指肠;小鱼入口,细细咀嚼、碾碎、搅拌,任凭唾液、淀粉、酶玩儿命地分泌,甘油、脂肪酸破天荒地倒流。
直至仿佛绕地球环游七周般在其嘴中颠覆而止,才依依不舍地入肚——他是不是闹过饥荒,虽然我不曾知晓——但这便是他人生中最美的享受了。
他是千千万万“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爱坐火车去远方,因为它似乎从未停止。
而所有的停止,又是一切旅途的开始。
他们爱凝望窗外,因为它似乎有无尽变幻。
而所有的变幻,又是一切风景的归原。
他们在不停地寻找故乡,又在远方流浪,因名为:异乡人。
点评小作者深刻的思考能力、细腻的描写能力以及老练的用笔简直令人称奇:思想深刻。
我们一般人思考的就是外出打工挣钱的光鲜,但没想到他们离家别园、身处异乡的辛酸和给家人带来幸福的快感,这就是小作者高出常人的高妙之处。
描写细腻。
作者对异乡人的穿着、摸头发的动作、想家的心情、吃小鱼喝酒的情景等都作了非常精细的描写,给人一种亲见其人、深入其心之感。
语言老练。
小作者善用长句,用得很巧妙,如果变成短句表现作用就会大大削弱,比如:“很难想象这十几年年年如此是否会太过于单调,几乎是同一辆火车相似的座位熟悉的窗外异样的风景和陌生的人。
”“也许是因为他身上那件颇有时代感的黑布料红色条纹外套和搓得发白的裤子”“装作轻抚那并不存在的黝黑须发的模样去搓玩即将‘枯萎’的几根‘野草’”,给人一种种看得很真切、急于想往外道之感。
突围角度二:写自己,表达对远方的向往或梦幻名师支招:这个构思可以写自己为了缓解现实的压力,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非常向往远方。
在写作时要表达出自己为什么向往远方,远方有什么值得向往的地方;这个远方可以是自己经过努力确实去了,也可以仅仅是自己的向往、逃避现实的一种梦想罢了。
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尤其是经过要细腻刻画,方能凸显主题。
【佳作赏析】解脱李鸥文墙上的时钟“嘀嗒嘀嗒”有规律地走着,安静的教室仅存着“沙沙”的写字声,初三的生活就这样索然无味地翻过。
教室里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硝烟味,弥漫到每个角落。
整个教室像是被一个巨大的鼎盖盖得密不透风,连墙上的壁扇也只是无力地摇着头。
我注视着身旁的同学,看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汗珠,悄悄地爬上他们的脸颊,坐上了鼻尖,有的甚至爬上了发梢荡起了秋千。
我累了,乏了,经不住这番打磨。
指尖在衣角来回摩挲,思绪飞到了远方:我想飞到东京的春天,樱花开,极美!远看像一抹粉白色的轻云,一层层蔷薇色的烟霞,在山峦水湄间悠然飘浮,含笑浅颦,欲飞又止。
娇柔如薄绢的花瓣像无数层细密的轻纱重叠着,密密地盖住了天。
闭上眼,感受樱花开得排山倒海之势。
花气成丝成缕成片,沁人心脾,长满了我的五脏六腑,微微湿润的气息沾满了我的心头。
我还想飞到夏威夷的夏日,仰躺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任凭海水冲刷着我的身体,炎热中夹杂着一股清凉,实在是太惬意了!如果可以,我还想漫步在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只身一人徜徉在站如军人般的银杏树边。
秋风调皮地钻进我的怀抱,我顺势弯下身子,捡起刚刚那片在我面前翩翩起舞的落叶,捏着叶柄,左右转动几圈,欣赏着它金黄的衣裳,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最后,我想穿梭到二战时期的莫斯科,目睹苏军在击退德军后的欢喜,严寒的冬天根本灭不去战士们心中熊熊燃起的斗志烈焰。
思绪转回眼前,脑海中还映放着刚刚的场景。
“心远地自偏。
”我不禁感到一阵解脱,哪怕只有一瞬也好。
点评构思巧妙,收放自如。
小作者立地不动,却神思万里,紧扣“远方”行文,为了缓解学习压力获得暂时的解脱,思绪依次飘到了东京的春天、夏威夷的夏日、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的秋天、二战时期莫斯科严寒的冬天,时空不断转换,风景也不断变换,最后又回到了眼前,点题“心远地自偏”,整篇文章收放自如,构思甚是巧妙!语言灵动,描写细腻。
文章无论是对教室气氛的描写,还是对东京樱花的描写,都非常细腻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樱花开,极美!远看像一抹粉白色的轻云,一层层蔷薇色的烟霞,在山峦水湄间悠然飘浮,含笑浅颦,欲飞又止。
娇柔如薄绢的花瓣像无数层细密的轻纱重叠着,密密地盖住了天。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准确生动的用词,都极熨帖,极灵动,让文章平添很多美感。
突围角度三:转换视角,表达对梦想的追求渴望名师支招:有時候转换一下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能获得超出常规的效果。
比如可以化身为一丛爬山虎、一只蜗牛、一条小溪,或者是一个什么植物的种子,他们怎么怀揣梦想,向往远方,怎样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获得成功,这种构思会比一般的写人叙事更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片段赏析】用“新”看世界我,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一粒白杨的种子。
……一个劲风四起的午后,兄弟姐妹被风带到四面八方,妈妈在我离开她的时候对我说:“孩子,马上你就要开始自己的生活了,那里一定会比这里更好,有更多温暖的阳光和更大的空间,去吧,孩子……”在妈妈的嘱咐声中,我怀着对远方的希冀随风飘去。
我只记得过了很久很久,我终于落入了一个如母亲怀抱般温暖的地方,我努力地想睁开惺忪的双眼,但眼皮越来越重,又陷入了梦境之中。
当我醒来时,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崖壁,黑黝黝的,抬头只望见一片圆圆的天空。
哦,原来这里是地下森林,我怎么会来到这儿?与我幻想的蓝天白云、蝶舞蜂鸣相去甚远;而我正在火山底部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只有几小缕阳光穿过山壁的缺口照在我的身上,当我意识到我将在这个暗无天日、了无生机的地方度过我的一生时,对生活的热情在此刻被现实消磨殆尽,为什么命运要将我摒弃!不甘的我只能用呐喊发泄内心的不满。
我厌弃这个地方,想逃离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