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18
地图投影的方法不邀自答。
大比例尺制图中实际用到的投影有27种之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墨卡托(Mercator)投影(85%),Lambert等角正割圆锥投影(5%),Albers等积正割圆锥投影,等距圆锥投影,最为常用的是横轴墨卡托投影。
具体来说,不同地区常用的地图投影是不同的。
1.等角正切方位投影,主要用于两极地区1:100万地图。
以极地为投影中心,又称球面极地投影。
纬线为以极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为由极向四周辐射的直线,纬距由中心向外扩大。
投影中央部分的长度和面积变形小,向外逐渐增大。
2.等积斜切方位投影,主要用于亚洲、欧洲、北美等大区域地图。
中国政区亦采用该投影,投影中心点为30°N,105 ° E。
又称地平投影。
此投影将极地偏于一边,投影中心点随需要而定。
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和纬线均为曲线,纬线为同交点椭圆弧。
中央经线上纬线自投影中心点向上向下逐渐减小;投影中心点向外,长度和角度变形逐渐增大。
3.等距正割圆锥投影,适用于东西方向长的地图。
圆锥体面割于球面两条纬线。
纬线呈同心圆弧,经线呈从纬线圆心辐射的直线束。
各经线和两标纬无长度变形,即M=1,n1=1,n2=1,其它纬线均有长度变形。
在两标纬之间角度、长度和面积变形为负,在两标纬外变形为正。
离开标纬愈远,变形的绝对值愈大。
4.等积正割圆锥投影,适用于东西南北近乎等大的地区,以及要求面积正确的地图。
经纬线形状与等距正割圆锥投影相同。
为达到等积目的,即mn=1,将经线长度加以缩放改进。
两标纬上无长度变形,在两标纬之间经线长度变形为正,纬线长度变形为负;在两标纬外经线长度变形为负,纬线长度变形为正。
角度变形在标纬附近很小,离开标纬愈远,变形愈大。
5.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全球1:100万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经纬线形状与等距正割圆锥投影相同。
为达到等角目的,即m=n,将经线长度加以缩放改进。
两标纬上无变形,在两标纬之间面积、长度变形为正,两标纬外变形为负,离开标纬愈远,变形愈大。
常用的几种地图投影世界地图常用投影一、墨卡托投影(等角正切圆柱投影)投影方法:圆柱投影。
经线彼此平行且间距相等。
纬线也彼此平行,但离极点越近,其间距越大。
不能显示极点。
应用:标准海上航线图(方向)。
其他定向使用:航空旅行、风向、洋流。
等角世界地图。
此投影的等角属性最适合用于赤道附近地区,例如,印尼和太平洋部分地区。
特点:形状等角。
由于该投影维持局部角度关系不变,所以能很好地描绘微小形状。
面积明显变形方向保持了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正确距离沿赤道或沿割纬线的比例是真实的。
局限:在墨卡托投影上无法表示极点。
可以对所有经线进行投影,但纬度的上下限约为80° N 和80° S。
大面积变形使得墨卡托投影不适用于常规地理世界地图。
墨卡托投影坐标系:取零子午线或自定义原点经线(L0)与赤道交点的投影为原点,零子午线或自定义原点经线的投影为纵坐标X轴,赤道的投影为横坐标Y轴,构成墨卡托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桑逊投影(正轴等积伪圆柱投影)应用:除用于编制世界地图外,更适合编制赤道附近南北延伸地区的地图,如非洲、南美洲地图等特点:该投影的纬线为间隔相等的平行直线,经线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正弦曲线,是等面积投影,赤道和中央经线是两条没有变形的线,离开这两条线越远,长度、角度变形越大。
因此,该投影中心部分变形较小。
三、摩尔维特投影(伪圆柱等积投影)投影方法:伪圆柱等积投影。
所有纬线都是直线,所有经线都是等间距的椭圆弧。
唯一例外的是中央子午线,中央子午线是直线。
极点是点。
应用:适用于绘制世界专题或分布地图,经常采用不连续的形式。
将其与正弦曲线投影组合使用可创造出古蒂等面积和博格斯投影。
属性:形状在中央子午线和40°44' N 与40°44' S 纬线的交点处,形状未发生变形。
向外离这些点越远,变形越严重,在投影边处变形严重。
面积等积。
方向仅在中央子午线和40°44' N 与40°44' S 纬线的交点处,局部角度才是真实的。
地图投影知识点总结地图投影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映射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由于地球是一个三维的球体,而地图是一个二维平面,因此无法完美地将地球表面映射到地图上。
地图投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地球的形状、尺寸、方向和角度等因素,以及地球表面的曲率和变形等问题。
地图投影有很多种类,每种投影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以下是地图投影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地图投影的分类:地图投影可分为等距投影、等角投影和等面积投影。
等距投影是指保持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比例不变,但方向可能会发生变化。
等角投影是指保持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夹角不变,但距离和面积可能会发生变化。
等面积投影是指保持地球表面上任意两个区域的面积比例不变,但方向和角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根据投影面的形状,地图投影可分为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平面投影。
地图投影的选择:选择适合的地图投影方法需要考虑到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地图的使用目的和范围等因素。
例如,对于航海、航空和导航等领域,需要选用等角投影;而对于地图的变形要求较小的地理信息分析和遥感影像处理等领域,适合使用等面积投影。
地图投影的变形:地图投影会造成三种类型的变形:形状变形、大小变形和方向变形。
形状变形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形状在地图上可能发生拉伸或压缩;大小变形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面积在地图上可能会发生增加或减小;方向变形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方向在地图上可能会发生偏差。
地图投影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这些变形问题,以减小变形的影响。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1. 麦卡托投影:是一种圆柱形等距投影,常用于世界地图,保持了纬线和经线的直角,但是南北两极地区的变形严重。
2. 鲍尔投影:是一种圆柱形等面积投影,保持了地区间的面积比例,但是形状变形较大。
3. 兰伯特等角投影:是一种圆锥形等角投影,保持了地区间的角度比例,但是大小和形状变形较大。
4. 鲁宾逊投影:是一种混合投影,综合了以上投影方法的优点,常用于世界地图,尽量减小了地图的变形。
测绘中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介绍地图投影是地图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地球的曲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上。
在测绘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地图投影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
一、正轴等积圆柱投影法正轴等积圆柱投影法是最早出现的地图投影方法之一。
它以一个圆柱体为投影面,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圆柱体上,再展开成一个平面地图。
这种投影方法保持了等积性,即相等面积的地图上的面积在实际地球上也是相等的。
这使得正轴等积圆柱投影法在制作区域较大的地图时非常有用。
然而,在投影过程中,经纬度线不再是直线,而是弯曲的。
因此,这种投影方法在导航和航海等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
二、墨卡托投影法墨卡托投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图投影方法之一。
它以一个圆柱体为投影面,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圆柱体上,再展开成一个平面地图。
与正轴等积圆柱投影法不同,墨卡托投影法保持了等角性,即相等角度的地图上的角度在实际地球上也是相等的。
这使得墨卡托投影法在导航和地图浏览等领域广受欢迎。
此外,墨卡托投影法也可以用于制作世界地图,因为它能够较为准确地展示各个地区的形状和比例关系。
三、兰勃托投影法兰勃托投影法是一种圆锥投影方法,它以一个圆锥体为投影面,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圆锥体上,再展开成一个平面地图。
兰勃托投影法保持了等距性,即相等距离的地图上的距离在实际地球上也是相等的。
这使得兰勃托投影法在制作航空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地球是一个几乎球体状的物体,圆锥体无法完全覆盖地球的各个地区,因此在使用兰勃托投影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投影中心和标准纬度,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四、极射赤面投影法极射赤面投影法是一种特殊的地图投影方法,它以地球的南极或北极为投影中心,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上。
在这种投影方法中,赤道直径上的距离得以保持不变,而纬度线则以放射状的形式展开。
极射赤面投影法在制作地图时可以保持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极地地区附近的区域会有较大的变形。
测绘技术的地图投影方法地图是人类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地球而创造的重要工具。
然而,地球作为一个三维球体,如何将其表达在二维平面上,一直是地图制作中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测绘技术发展出了各种地图投影方法,用于将地球的地理信息转换为平面地图。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并探讨其特点和应用。
一、等经纬度投影法等经纬度投影法又称为柱面投影法,它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地图投影方法之一。
它以地球的经度和纬度为基准,将地球展开成一个长方形或矩形,并将经纬度放置在长方形的边上。
这种投影方法使得纬线和经线在地图上呈现为等间隔的直线,从而方便了对地球上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
等经纬度投影法最著名的应用就是经度和纬度坐标所构成的经纬网。
然而,等经纬度投影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无法完全保留地球表面的面积关系,导致地图上不同区域的面积有所变形。
其次,纬线越接近极地,变形越明显,最终导致了北极的无限大问题。
因此,等经纬度投影法主要适用于小范围的地图制作和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分析。
二、圆柱投影法圆柱投影法是一种将球面地图映射到圆柱面上的投影方法。
它使用了一根垂直于地球的柱形,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投影到柱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地图。
圆柱投影法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和地图编制等领域。
最常见的圆柱投影法就是墨卡托投影。
墨卡托投影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等比例地映射到柱面上,使纬线和经线在地图上呈现为等距直线。
这种投影方法主要用于大范围和中等纬度区域的地图制作,例如世界地图。
然而,墨卡托投影无法完全保留地球表面的形状和角度关系,尤其是靠近两极的地区。
因此,在导航和导航等对地球形状和角度要求较高的应用中,圆柱投影法并不是最佳选择。
三、圆锥投影法圆锥投影法是一种将球面地图映射到圆锥面上的投影方法。
与圆柱投影法相比,圆锥投影法更适用于大范围和高纬度地区的地图制作。
圆锥投影法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投影到一根垂直于地球的圆锥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地图。
测绘技术中使用的地图投影方法介绍地图是人类记录和探索地球上各个地理特征的重要工具。
然而,地球是一个球体,而纸张和屏幕是平面,为了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准确传达给人们,测绘技术中产生了地图投影方法。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测绘技术中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包括等经纬度投影、等角投影和等面积投影。
等经纬度投影是最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之一。
它保持纬度和经度之间的等间距,即沿着纬度和经度线的距离是相等的。
这种投影方法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由于其简单易懂的特点,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
例如,我们常见的经纬度坐标系统就是一种等经纬度投影。
它将地球表面的经纬度坐标平面化,使得我们能够准确表示位置和距离。
然而,等经纬度投影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当我们将其平面化时,必然会出现形变。
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形变会更加显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等角投影方法。
等角投影方法将地球上的某一点投影到平面上时,保持了地球上该点与其周围区域的角度不变。
这意味着等角投影在表示方向和形状的同时,会引入一定程度的距离形变。
然而,在地图制图中,人们通常更关注地理特征的准确位置和方向,因此等角投影方法非常有用。
例如,众所周知的麦卡托投影就是一种常用的等束投影。
麦卡托投影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等面积的矩形,保持了地图上每一个点的方向和形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地图都需要保持方向和形状的准确性,有时候更关注的是面积的准确表示。
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等面积投影方法。
等面积投影方法通过将地球表面的某一区域投影到平面上,保持了该区域内任意两点之间的面积比例不变。
这意味着大面积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比例将与地球地表实际相符。
等面积投影方法在研究地理统计、气候分布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兰勃特等面积投影以其精确的面积比例而闻名,被广泛用于天气气象学和农业资源管理等领域。
除了等经纬度、等角和等面积投影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地图投影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具体的测绘需求选择合适的投影方法非常重要。
测绘技术中的常用地图投影方法地图是一种常见的信息展示工具,可以有效地将地理信息以图形的方式呈现给人们。
然而,由于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将其展示在平面上时,必然会出现形状、面积和方向的畸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测绘技术中使用了各种地图投影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一、等角投影等角投影是最早应用的地图投影方法之一,其原理是保持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角度在地图上成立。
在等角投影中,地球被切割成若干等角三角形或等角四边形,然后将这些形状展开在平面上。
等角投影的优点在于保持了地球上地理要素之间的角度关系,使地图具有较好的方位性,适合进行地理分析和导航。
然而,等角投影在保持角度的同时,却会引入形状和面积的畸变。
这意味着,等角投影通常无法准确表达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形状和面积。
二、等积投影等积投影是为了解决等角投影中的形状和面积畸变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地图投影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地球上任意区域的面积在地图上和实际上是相等的。
等积投影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表达地球上各个地区的面积,适用于统计分析和区域规划。
然而,为了实现等积投影,不可避免地要牺牲角度的保持,导致形状的畸变。
因此,在使用等积投影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权衡,选择适合的投影方法。
三、等距投影等距投影是一种保持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成立的投影方法。
在等距投影中,地球被切割成若干等长弧段,并将这些弧段展开在平面上。
等距投影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表达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适用于测量和定位。
然而,为了实现等距投影,形状和面积会发生较大的畸变。
因此,在选择等距投影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权衡,权衡角度、形状和面积的畸变,选择最优的投影方法。
四、截面投影截面投影是一种将地球沿某条线切割,并将该切割线展开成平面的投影方法。
在截面投影中,地球的形状沿着切割线得到保持,但是其他地区的形状和面积会发生畸变。
截面投影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表达沿着切割线的地区的形状,适用于沿海线或山脉线等特定地理要素的展示。
地图投影转换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引言地图投影是将地球上的曲面表示为平面投影的一种方式,在地理信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地球的曲面无法完美地映射到二维平面上,所以在进行地图投影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二、地图投影方法1. 圆柱投影法圆柱投影法是最常见的一种地图投影方法。
它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切割的圆柱体上,再将圆柱体展开成平面。
常见的圆柱投影法包括墨卡托投影、兰勃托投影和正轴等距圆柱投影。
这种投影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地图,但在高纬度地区会存在形变问题。
2. 锥形投影法锥形投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
它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切割的锥体上,再将锥体展开成平面。
兰勃托锥形投影和兰勃托等面积投影是常见的锥形投影方法。
锥形投影法适用于较小范围的地图,地图形状比较真实,但在地图边缘会存在形变。
3. 平面投影法平面投影法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切割的平面上。
根据投影中心的不同,平面投影法可分为正轴等距圆盘投影、兰勃托投影和阿波洛尼奥斯投影等。
平面投影法适用于小范围地图,投影中心附近形状准确,但离中心越远,形变越大。
三、地图投影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投影方法根据地图的范围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投影方法非常重要。
对于大范围的地图,圆柱投影法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小范围的地图,平面投影法可能更适合。
考虑地图的形变和准确度,综合评估不同投影方法的优劣,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 避免形变问题无论选择哪种投影方法,都无法避免地图形变的问题。
为了尽可能地减小形变,可以选择等面积投影方法,保持地区间的面积比例一致。
此外,在制作地图时,还可以通过引入坐标转换或插值的方法来修正形变。
3. 注意地图投影中心地图投影中心的选择对于地图的可用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中心点可以在特定区域内确保地图形状的准确性。
同时,投影中心还影响到地图的距离和方向,因此在选择地图投影中心时要谨慎考虑。
4. 考虑投影带如果地图跨越多个经度带,应根据各经度范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投影带,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
地图投影方法与选择指南地图投影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在将地球表面平展到二维平面上时,必然会出现形状、面积、方向等性质上的扭曲。
因此,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并给出选择地图投影的指南。
一、等面积投影法等面积投影法是指在投影过程中保持地球上各个区域的面积比例不变。
世界上最常用的等面积投影方法是墨卡托投影,其通过将地球投影到一个柱面上,再展开为平面地图。
墨卡托投影在纬度较低的区域能够较好地保持地区面积的比例,但在高纬度地区由于纬度线汇聚而导致地区面积的变形。
另一个等面积投影方法是高斯-克吕格投影,它使用了一种椭球体的近似形态来代替球体,使地图上的面积比例更接近真实。
然而,由于高斯-克吕格投影是基于椭球体而非球体进行计算的,所以在极地区域会受到较大的扭曲。
选择等面积投影时,需根据地图使用的用途和需要保持面积比例的区域来决定选择墨卡托投影或高斯-克吕格投影。
二、等角投影法等角投影法是指在投影过程中保持地球上各个区域的方向性质不变。
兰勃托投影是一种常见的等角投影方法,它将地球投影到一个圆锥面上,再展开为平面地图。
兰勃托投影能够较好地保持区域之间的方向关系,使得经纬线在地图上呈现为直线。
然而,由于兰勃托投影是基于圆锥体而非球体进行计算的,所以在高纬度地区会存在较大的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此外,兰勃托投影在纬度较高的区域会出现误差扩大的问题。
三、等距投影法等距投影法是指在投影过程中保持地球上各个区域之间的距离比例不变。
最常见的等距投影方法是极射赤面投影,它将地球的一个面投影到平面上。
极射赤面投影在赤道附近能够保持距离比例较好,但在高纬度地区会受到较大的畸变。
选择等距投影时,需根据地图使用的用途和需要保持距离比例的区域来决定选择极射赤面投影或其他等距投影方法。
综上所述,选择地图投影方法需综合考虑地图使用的用途、保持性质(面积、方向、距离等)、区域特点和误差扩大等因素。
了解测绘技术中的地图投影方法与选择地图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导航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对于广大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地球表面是一个曲面,而地图则是平面的,因此如何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信息转化到平面上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地图投影方法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地图投影方法简介地图投影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将地球表面的三维地理信息转化为平面上的二维图像。
地图投影方法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等角、等积和等距投影等。
1. 等角投影等角投影方法保持地球上各个地点的角度不变。
这种投影方法在地图制图中常用于表达地球上各个地点的方位关系,特别适用于航空和空间研究等领域。
2. 等积投影等积投影方法保持地球上各个地区的面积比例不变,但在地点的形状和距离方面可能存在变形。
这种投影方法常用于制作表达地理分布、资源分布和人口密度等的主题地图。
3. 等距投影等距投影方法保持地球上各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比例不变,但在面积和形状方面可能存在变形。
这种投影方法常用于公路、铁路和旅游地图等需要准确测量距离的应用领域。
二、地图投影的选择原则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选择地图投影的原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图投影方法。
1. 应用需求首先,选择地图投影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
不同的地图投影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目的。
例如,如果需要反映地球上各个地点的变形关系,可以选择等积投影方法;如果需要准确测量地球上各个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选择等距投影方法。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选择地图投影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区域的分布会对地图投影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和要求,因此需要选择适合该地区的地图投影方法。
例如,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的形状接近于一个椭球体,通常采用伪等积投影方法;而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常用等距投影方法。
3. 缩放需求缩放是地图制作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测绘技术中的地图投影方法解析地图投影是测绘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图投影方法是将地球上的三维地球表面投射到二维地图上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解决地球表面的曲面变换问题。
一、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而地图是一个平面。
由于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平面形状不一样,所以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就是将地球上的经纬度坐标投影到平面坐标上的过程。
在地图投影中,有很多种投影方法可供选择,每种投影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
二、等角地图投影等角地图投影是指投影后的地图上,任意两条曲线的夹角等于地球上对应两条经线的夹角。
这种地图投影方法可以保持角度的真实性,因此在地图上的形状和方位保持得相对准确。
最著名的等角地图投影是墨卡托投影。
墨卡托投影在航海和航空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经纬线呈直线排列,但在高纬度地区会出现严重变形。
墨卡托投影在航海导航和地图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等面积地图投影等面积地图投影是指投影后的地图上,任意两个区域的面积比在地球上保持不变。
这种地图投影方法可以保持地图上相对大小的真实性,因此在面积统计和地理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兰勃特投影是一种常见的等面积地图投影,其特点是保持区域形状和面积的真实性,但在投影后的地图上,经纬线呈不规则曲线排列。
兰勃特投影在地理统计和地质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等距地图投影等距地图投影是指投影后的地图上,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在地球上保持不变。
这种地图投影方法可以保持地图上的距离和比例的真实性,因此在测量和导航中非常重要。
鲁宾投影是一种常见的等距地图投影,其特点是保持地图上任意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变。
鲁宾投影在航空地图和地理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斯特雷格投影斯特雷格投影是一种将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其特点是保持图形在大面积上的形和相对距离。
这种地图投影方法在气候学、地质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中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地图作为一种常见的信息呈现方式,在测绘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地图投影方法则是地图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信息投射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由于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地理模型,所以将其表现在平面上会引起一些形状、大小和方向的失真。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绘中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
一、等距投影法等距投影法是一种保持地球表面上各点距离不变的地图投影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等距投影法是墨卡托投影法。
墨卡托投影法是一种圆柱投影法,即将地球投影到一个接触地球表面的圆柱体上,再展开成平面图。
墨卡托投影法具有以下特点:1. 在赤道附近地图形状保持几乎不变,适合用来制作大尺寸地图。
2. 北纬高于赤道的地区会呈现出纵向拉长的形状,而南纬高于赤道的地区则是纵向收缩。
二、等面积投影法等面积投影法是一种保持地球表面上各个区域面积比例不变的地图投影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等面积投影法是兰勃托投影法。
该投影法将地球投影到一个接触地球表面的圆锥体上,再展开成平面图。
兰勃托投影法具有以下特点:1. 在地图上,各个区域的面积比例与实际相符,适合用来制作区域面积比例重要的地图。
2. 高纬度地区形状会发生压缩和形变。
三、正轴等距投影法正轴等距投影法是一种使某一点保持在地图上的位置与实际相符的地图投影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正轴等距投影法是汇卢卓投影法。
该投影法将地球投影到一个接触地球表面的切平面上,再展开成平面图。
汇卢卓投影法具有以下特点:1. 在地图上,特定地点的位置保持不变。
2. 地图整体形状会产生扭曲和拉伸。
四、等经纬度投影法等经纬度投影法是一种直接将地球经纬线映射到平面图上的地图投影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等经纬度投影法是正投影法。
该投影法将地球投影到一个与地球相切的平面上,使得地图上经纬线直线简单。
正投影法具有以下特点:1. 经纬线在地图上表现为直线。
2. 不同纬度上的东西向距离不同,形成等经线。
综上所述,地图投影方法在测绘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绘技术中的地图投影变换方法和技巧地图投影变换方法和技巧在测绘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示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地理信息。
本文将探讨地图投影变换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巧,并介绍它们的应用领域。
一、地图投影变换方法1. 地理坐标投影法地理坐标投影法是将地球表面上的点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并在投影平面上绘制。
常见的地理坐标投影法有墨卡托投影、兰勃托投影和极射赤面投影。
墨卡托投影在航海和航空等领域广泛应用,兰勃托投影则常用于世界地图的制作。
2. 平行圆柱投影法平行圆柱投影法是将地球表面上的点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柱面上的点,并绘制在平行的纬圆上。
该方法在制作地区地图和通用地图时常被采用,如高程图和地形图。
3. 等角圆锥投影法等角圆锥投影法是将地球表面上的点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圆锥面上的点,并绘制在圆锥面上。
该方法在制作区域地图和城市地图中应用广泛,能够保持角度的一致性,减小形变。
二、地图投影变换技巧1. 形变分析和修正地图投影变换过程中常伴随着形变,即在将地球表面上的曲面映射为平面时,无法完全保持角度、面积和距离的一致性。
因此,在投影变换前需要进行形变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
常用的修正技巧有地理纠正、重心纠正和形变调和。
2. 数据采样和插值在地图投影变换中,数据的采样和插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采样是指根据原始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点作为投影变换的参考点。
插值是指通过已知的参考点,推算并填充其他位置的数据,以完成整个地图的绘制。
三、地图投影变换的应用领域1. 地图制图和地图更新地图投影变换是制作地图的基础环节,它能够将地球表面的实际特征转化为平面上的图像,使得人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信息。
同时,地图投影变换也可应用于地图的更新,获取最新的地理数据并更新到地图上。
2. 地质勘探和开采地图投影变换在地质勘探和开采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地质构造的识别和测量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变换,以便更清晰地呈现地质特征和地下资源的分布。
地图投影的概念方法和变形及分类依据地图投影变形是球面转化成平面的必然结果,没有变形的投影是不存在的。
对某一地图投影来讲,不存在这种变形,就必然存在另一种或两种变形。
但制图时可做到:在有些投影图上没有角度或面积变形;在有些投影图上沿某一方向无长度变形。
一、地图投影的概念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个曲面,而地图通常是二维平面,因此在地图制图时首先要考虑把曲面转化成平面。
然而,从几何意义上来说,球面是不可展平的曲面。
要把它展成平面,势必会产生破裂与褶皱。
这种不连续的、破裂的平面是不适合制作地图的,所以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来实现球面到平面的转化。
球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取决于它的经纬度,所以实际投影时首先将一些经纬线交点展绘在平面上,并把经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为经线,纬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为纬线,构成经纬网。
然后将球面上的点按其经纬度转绘在平面上相应的位置。
由此可见,地图投影就是研究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
其数学公式表达为:χ=f1(λ,φ)y=f2(λ,φ)(2-1)根据地图投影的一般公式,只要知道地面点的经纬度(λ,φ),便可以在投影平面上找到相对应的平面位置(χ,у),这样就可按一定的制图需要,将一定间隔的经纬网交点的平面直角坐标计算出来,并展绘成经纬网,构成地图的"骨架"。
经纬网是制作地图的"基础",是地图的主要数学要素。
二、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地图投影的方法,可归纳为几何透视法和数学解析法两种。
1.几何透视法几何透视法是利用透视的关系,将地球体面上的点投影到投影面(借助的几何面)上的一种投影方法。
如假设地球按比例缩小成一个透明的地球仪般的球体,在其球心或球面、球外安置一个光源,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球外的一个投影平面上,即将球面经纬线转换成了平面上的经纬线。
几何透视法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投影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于纠正投影变形,精度较低。
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数学解析法是在球面与投影面之间建立点与点的函数关系,通过数学的方法确定经纬线交点位置的一种投影方法。
几何透视法是利用透视的关系,将地球体面上的点投影到投影面(借助的几何面)上的一种投影方法。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长度的特点:第一,纬线长度不等;第二,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同的纬线弧长相等; 第三,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的特点:第一,在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球面网格面积相等; 第二,在同一经度带内,纬度愈高,网格面积愈小。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角度的特点:a bc在图(b、c)上,只有中央经线和各纬线相交成直角,其余的经线和纬线均不呈直角相交,而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处处都呈直角相交,这表明地图上有角度变形。
变形椭圆指地球椭球体面上的一个微小圆,投影到地图平面上后变成的椭圆,特殊情况下为圆。
可证明球面上的一个微小圆,投影到平面上之后是个椭圆。
在分析地图投影时,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小圆的比较,说明变形的性质和大小。
椭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可说明长度变形。
很显然,长度变形随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有一个极大值,即椭圆长轴方向,一个极小值,即椭圆短轴方向。
这两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称为主方向。
椭圆面积与小圆面积之比,可说明面积变形。
椭圆上两方向线的夹角和小圆上相应两方向线的夹角的比较,可说明角度变形。
baxy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条件投影伪圆柱投影 伪方位投影 多圆锥投影 伪圆锥投影常用地图投影一、世界地图常用投影(1)墨卡托投影(Mercator Projection)墨卡托投影属于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该投影设想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与地球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等角的条件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把圆柱面沿一条母线剪开并展成平面。
经线和纬线是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直线,经线间隔相等,纬线间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扩大(如图)。
图上无角度变形,但面积变形较大。
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
测量测绘学中的常用地图投影方法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球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地图投影则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在测量测绘学中,有许多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并简要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一、等角地图投影方法等角地图投影方法是指在地图上体现出任意两点之间的角度等于真实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角度。
常见的等角地图投影方法包括兰勃托投影、平展投影和乌德尔斯坦投影等。
这些方法在保持地图上各地点角度关系准确的同时,会出现面积、形状的变形。
例如,兰勃托投影是一种常见的等角地图投影方法,它以正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得地球表面的经线和纬线在地图上呈现为直线。
然而,由于纬线的扩展,兰勃托投影在高纬度地区表现出了较大的形状变形。
因此在高纬度地区使用兰勃托投影时,需要注意形状变形对地图分析的影响。
二、等面积地图投影方法等面积地图投影方法是指在地图上面积比例与真实地球上相对应的区域面积比例相等。
根据等面积地图投影方法的不同,地图上的面积变形程度不同。
该类投影方法常用于需要准确表示地理区域面积的工作,如人口统计、土地利用等。
其中,墨卡托投影是一种常见的等面积地图投影方法,它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得地球表面上的每个小区域在地图上面积保持不变。
墨卡托投影在赤道附近呈现出较好的面积保持性,但随着纬度的增加,面积变形逐渐增大。
因此,在高纬度地区使用墨卡托投影时需要注意面积变形对数据分析的影响。
三、等距地图投影方法等距地图投影方法是指在地图上任意两点之间距离与真实地球上两点之间距离相等。
等距地图投影方法常用于海洋导航、飞行路径规划等应用领域,其优点在于能够准确表示地球上的距离。
兰托慧逊投影是一种常见的等距地图投影方法,它以正四面体作为投影体,使得地球上的大圆弧在地图上成为直线。
这使得兰托慧逊投影在导航、航海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由于等距投影方法的特点,形状和面积在兰托慧逊投影中会发生较大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