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物理近五年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8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2022年中考该科备考策略一、全卷概况此试卷6页,共23小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结构没有变化,各个知识板块分值的占比、分布总体保持稳定。
试卷面向全体学生,遵循课标要求,关注基础,注重能力,凸显素养。
注重对学生科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更为突出。
试卷分六大板块:声、光、热、力、电、其他六个板块组成,考试的内容比较全面,内容难易度有梯度,层次比较分明,各方面的知识点都考及到,比较全面,基础题占65%左右,中等题占15%左右,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占15%~20%之间。
二、板块分析本试卷分六大板块:声、光、热、力、电、其他六个板块组成。
(一)声光热以及其他板块在声光热以及其他板块,往年声音作为基础考点,一般出现在选择填空中,但是今年出现调整,在综合能力题中进行考查;光学往年出题较为常规,多为记忆类考点,但是今年更多应用和理解;热学板块变化不大。
(二)力学板块在力学板块,与往年对比,分值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部分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发生变化,比如杠杆往年一般是作图,但是今年以计算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三)电学板块在电学板块,与往年对比,分值下降;与去年对比,综合能力题对于电学的考查下降,传统的多档位计算问题变成了综合能力题。
(四)新颖考查形式第23题的考查形式更是新颖,需要学生进行信息提取、作图,图像更难分析,计算量也比较大,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具体分析四、今年中考物理试卷与去年中考物理试卷对比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今年的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结构和难度,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稳中有变。
2.不同点:计算题方面考出了比较冷门的知识点,主要考察了杠杆平衡原理的运用。
五、2021年中考物理试卷的特点、难点特点:许多试题均源于教材实例和课堂教学过程,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且以崭新的设问角度,赋予了新的考查内涵。
考查形式新颖,需要学生进行信息提取、作图,图像更难分析,计算量也比较大,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2023年广东中考物理试题评价引言概述中考物理试题一直是考生备战中考的关键之一,而广东省在2023年的中考物理试题则是考生备考的焦点。
本文将对这一年度广东中考物理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试题整体难易度、各大题型设计以及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以为考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备考建议。
正文内容1. 试题整体难易度评估1.1 难度水平分析:2023年广东中考物理试题整体难度适中,与前几年相比维持了相对的平稳性。
试题涵盖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考查,使试卷更具综合性。
1.2 命题思路:试卷的设计注重灵活运用知识,通过设定一些情境问题和案例,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设计中强调对知识点的整体认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1.3 考查范围:试卷覆盖了物理学科的多个知识点,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等。
试题设计有助于考生全面复习,提高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2. 各大题型设计评析2.1 选择题设计: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中注重考生的分析判断和计算能力。
部分选择题涉及到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2.2 客观题设计:客观题中包括了判断、填空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记忆运用能力。
设计中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物理定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2.3 解答题设计:解答题设计较注重对学生思考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注重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深层次认知。
3. 知识点深度与广度分析3.1 基础知识点:试题中覆盖了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点,如牛顿力学、光学光学、电磁学等。
注重考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整体认知。
3.2 应用知识点:试题中引入了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考察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的实际水平。
3.3 知识点整合:试卷中穿插了一些知识点的整合,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2010-2014年广东中考物理试卷结构2009-2014年广东中考物理试卷考点按章分布一、走进物理世界:刻度尺测长度(09.16)、刻度尺测长度(11.16)刻度尺测长度(12.16)秒表读数(11.16)刻度尺测长度(14.16)秒表读数(14.16)二、声音与环境:改变音调(09.3)、声呐的音调与声速计算(10.23)噪声控制(11.5)音调的高低(12.5)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3.1)声音的性质(14.1)三、光和眼睛:凸透镜成像实验(09.23)凸透镜成像实验(10.16)凸透镜成像实验(12.21)光现象(10.3)反射作图(12.15)折射作图(09.15)平面镜成像作图(10.15)透镜作图(12.15)凹透镜作图(11.15)折射光路判断(11.3)凹透镜光路(11.15)色彩(12.7)人眼成像(11.13)玻璃折射作图(09.16)透镜光路图(13.15)平面镜成像(13.17)折射光路图(14.15)凸透镜成像实验(14.17)四、物态变化:熔化图像(09.1)熔化图像(11.10)热管中的物态变化(09.23)温度计(10.9)温度计使用(11.16)温度计使用(09.16)电冰箱里的物态变化(11.23)物态变化(12.2)空气能热水器的物态变化(12.23)蒸馏中的物态变化(10.4)温度计原理(10.9)熔点沸点温度计(13.10)沸点与压强(13.13)蒸发的快慢(14.2)晶体的熔化(14.11)温度计使用(14.16)五、物质的密度与新材料:浮力与密度(09.6)浮力与密度(11.12)质量与密度(09.12)质量估测(10.1)密度与压强计算(10.19)测液体密度(11.17)新材料石墨烯(12.6)托盘天平的使用(12.13)导体与超导体(11.8)半导体(09.10)托盘天平的使用((12.14)托盘天平的使用((09.16)导电性(13.9)天平的使用(13.11)物质和物体的属性(14.7)测液体密度(14.13)六、力和机械:杠杆作图(09.15)杠杆作图(12.15)杠杆与滑轮组(09.18)滑轮组作图(10.15)滑动摩擦力实验(10.18)重力作图(11.15)重力作图(12.15)减小摩擦力(12.3)压强与摩擦力(13.7)杠杆浮力(13.14)滑轮组机械效率(13.16)力的图示(13.15)重力示意图(14.15)杠杆平衡原理实验(14.18)七、运动和力:惯性(09.4)惯性(11.2)参照物(11.1)参照物(09.7)速度与功的计算(09.19)速度与功的计算(11.11)运动图像(10.13)二力平衡(11.6)s-t图像(10.13)重力作图(11.15)重力作图(12.15)惯性(13.2)力的平衡(14.5)运动和参照物(14.10)八、认识压强:流体压强(09.13)压强(09.14)压强(12.12)密度与压强计算(10.19)压力作用效果实验(11.21)给定器材设计实验(10.21)流体压强(13.6)压强与摩擦力(13.7)流体与压强(14.9)九、认识浮力:液体浮力与密度(09.6)液体浮力与密度实验(12.17)浮力与密度(11.12)液体压强与浮力实验(12.17)浮力(13.14)探究浮力的大小(13.16)浮力和液体内部压强(14.23)十、从粒子到宇宙:原子结构(09.8)分子间相互作用(10.2)粒子的大小(12.1)物质的尺度(13.8)分子动理论(14.3)原子的结构(14.8)十一、探究简单电路:串并联电路(11.3)电路的短路(09.5)串联电路((10.7)变阻器与串联电路(11.7)导体与绝绝缘体(10.8)串联电路作图(10.15)电路作图(11.16)电压表使用(12.16)伏安法测电阻(09.17)电流表使用(13.16)串联电路作图(13.15)电阻的测量(14.21)十二、欧姆定律:I-U图像(10.14)串联电路简单计算(11.14)欧姆定律实验(12.18)PTC 感温器件的电阻变化(12.22)热电偶与欧姆定律(13.23)十三、机械功与机械能:功率大小的比较(10.6)机械能转化(09.9)速度与功((11.11)速度与功计算((09.19)机械效率计算(11.19)斜面的机械效率(12.19)速度与功率(13.19)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3.22)速度和功计算(14.19)十四、内能与热机:内能做功(10.10)内能变化与热量(09.11)焦耳定律验证(12.11)太阳能热水器热量计算(11.22)温度内能热量(13.5)汽油机与燃烧值(13.12)温度与内能(14.4)半导体制冷(14.22)十五、电磁铁与自动控制:磁场方向(12.4)电磁感应实验(12.10)声控电路作图(12.15)电磁铁磁感线作图(14.15)十六、电动机与发电机:电磁感应((10.5)电磁感应((10.11)电磁波(12.8)感应电流的产生(11.18)电动机结构模型(09.22)电磁感应(13.3)电磁感应(14.12)十七、电能与电功率:电功率计算(12.14)电能表读数(11.16)测小灯泡功率(10.17)电功率计算(09.20)电功率与热量计算(10.20)电功率计算(11.20)电热壶功率与热量计算(12.20)电热水器功率与热量计算(12.20)PTC感温器件的电阻、功率变化(12.22)测小灯泡功率(13.18)串联电路功率计算(13.20)电吹风功率(13.21)测量电功率(14.6)焦耳定律(14.14)电能表读数(14.16)电热壶电功率计算(14.20)十八、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作图(09.15)家庭电路作图(11.15)安全用电(13.4)家庭电路(14.15)十九、电磁波与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09.1)二十、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原子核裂变(11.9)新能源(10.12)各主题近年考点的分布情况2015年中考备考建议2014年我县考生的成绩比2013年略有进步,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大题做不好是造成得分少的主要原因。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