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声的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24
第3节声的利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重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知识点一声与信息【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3.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捕鱼时渔民可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4.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B超”.【合作探究】演示一声波能够传递信息隆隆雷声过后的一场大雨;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靠超声波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教师点拨】蝙蝠的超声定位系统在确定目标方位的精确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深入研究动物身上各种器官的功能和设备,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叫做仿生学.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由仿生学的角度打开技术创新之门.【跟进训练】下列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C )A.响起的门铃声B.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声C.用噪声炸弹使敌人暂时失去听力D.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知识点二声与能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40,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合作探究】演示二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实验一: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1.当播放音乐时,火焰的运动情况怎样?答:火焰会摇动.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实验二:在水槽中装水,一片树叶漂在水中,用木棍戳一下水面,会看见树叶随水波起伏.1.木棍戳水面的能量传给了哪个物体?答:传给了树叶.2. 是通过什么传递的?答:水波.3.超声波在本课中都有哪些应用?答:声波传递信息方面:蝙蝠回声定位、“ B 超”等;声波传递能量方面:超声波除去结石、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等.【教师点拨】1.在理解声波传递能量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采用水波来类比.2.在分析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时,应着重抓住“动”这一关键词.【跟进训练】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C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的应用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某同学调节天平平衡时,未发现游码在标尺上2g处,始终无法调平天平,于是,她在左盘内放了1g 沙子,终于通过平衡螺母把天平调平衡了,开始称量物体时,她在右盘放入20g砝码2个,5g砝码1个,并将游码移到4g处,天平刚好再次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A.49g B.48g C.45g D.47g2.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
声的利用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3节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人和动物发出的声音本身就含有信息。
2、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
①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②汽车修理师傅根据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③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发现松动的螺栓④工业上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⑤气象上通过次声波判断地震、海啸和台风的位置3、利用“回声定位”传递信息①蝙蝠觅食②汽车的倒车雷达③利用“B超”等超声波仪器为患者诊病④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和敌舰、探测距离根据声传播的速度v,声音往返的时间t,计算公式s=?vt⑤利用超声波的“测速仪”“测厚仪”“测速仪”二、声与能量实验:用扬声器对准蜡烛播放音乐,烛焰随音乐摇摆——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①利用超声波碎石②超声波清洗物体③超声波除尘④超声波使水雾化加湿空气⑤超声波切割⑥次声波武器三、声学建筑①回音壁②三音石③天心石针对训练1、(2011?天水)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精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B.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C.声音在空气和水中传播速度相同D.字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2011?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吉他声具有能量3、(2007?长春)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4、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只有空气才能传声B.乙图中,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其响度一定越大C.丙图中,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则音叉的音调越高D.丁图中,靠近发声的扬声器的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5、关于声音传播的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给远方亲友打电话,是利用空气把声音传到远方B.宇航员在太空只能用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交流是因为距离太远C.在教室后排有时听不清楚老师讲话,如果没有空气会听得更清楚些D.在天坛回音壁三音石上拍一次手,听到的三次回声都是声音反射产生的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声波能传递能量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7、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8、在操场上体育课时,总感觉老师的声音没有在课堂上听起来的响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耳很少听到与原声相隔小于0.1秒的回声B.体育教师的声音的响度太小C.在室外老师的声音向周围传开,几乎没有什么反射D.在室内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9、在大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提高声音的音调10、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双耳效应11、在屋子里边讲话比在空旷地方讲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A.在屋子讲话时有回音B.在屋子讲话声音振幅大C.在屋子讲话声音振动频率高D.在空旷地方讲话不利于声音的传播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13、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B.C.D.14、下列四幅图中,依次图文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接收到鱼群发出的声音可确定鱼群位置B.声音经过传播频率会降低C.声音高低不同是因为发声频率不同D.捂住耳朵可以减少噪声的频率15、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圆球形的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主要是利用()A.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波具有巨大的能量C.声音传播得快D.声源的振动16、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17、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A.1次B.2次C.3次D.4次.18、小俞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那么小俞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40 m(空气中声速取340m/s).这种方法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19、如图所示,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受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3000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这种方法不能(能/不能)用来测革月亮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0、汶川地震时震源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美国等国外地震台也探测到我国地震,是由于它接收震源发出的次声波.地震波分两种波,使地面的物体上下振动,而另一种横波,使地面物体在水平方向振动,纵波可先让悬挂的物体或地面物体跳动起来,横波可使地表物体倾倒,这说明波在传递的过程中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生活中利用这一特性的例子有次声武器(举一例).21、医生为病人诊病所使用的听诊器,如图甲所示,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如图乙所示,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这表明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2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特性时常用的装置.(1)图甲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实验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3)加大力度敲音叉,发生的现象如图乙所示,由此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如图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3、同学们已经知道,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而且探测过往的鱼群.当然,如果需要,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如果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路程暗礁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2)小明知道“天宫二号”卫升空消息后,他想把声呐也装到“天宫二号”卫星上,从而增加一种探测的手段.你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吗为什么针对训练答案1、D2、B3、B4、D5、D6、D7、B8、B9、A10、B11、A12、A13、B14、A15、B16、减少柔软多孔17、A18、340不能19、3000不能真空不能传声20、次声能量次声武器21、响度反射22、(1)发声体在振动(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物体的振动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4)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另一个音叉,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另一个音叉也会振动,故可以把泡沫塑料球弹起23、(1)15000m7500m(2)不可行,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利用可闻声能传递信息。
利用回声定位能传递信息。
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除去人体内结石等。
听铁轨传声科学家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挑西瓜时,找一个塑料可乐瓶甚至烛焰被“吹”灭。
这是因为橡皮膜的振动引如清洗精密仪器、清洗眼镜、超声波);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点拨:超声波具有并能传递强大的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振动的强大能量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考点1:回声定位【例1】下列情况中,不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的是(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B.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判断后面障碍物的距离C.超声波导盲仪D.用超声波牙刷刷牙答案:D点拨:A、B、C均是利用回声来确定物体或障碍物的位置,而D是利用了声音具有能量。
考点2:声的利用整合命题【例2】下列对声的应用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有经验的瓜农根据拍击西瓜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西瓜的生熟B.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跳动的情况C.利用声呐测海深D.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密的机械答案:D点拨:A、B、C均是利用声音使我们获得某些信息,D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来清洗物体。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误将物体放在右盘中,天平平衡时,左盘中有50克、20克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示数为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应是()A.73.4克B.70.4克C.66.6克D.无法计算2.丽丽新买来一瓶矿泉水,把它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很长一段时间后,则这瓶矿泉水A.质量减少了,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密度都减少了D.质量、密度都不变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
则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4.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5.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声音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 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能传递传递,认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了解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递方式。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实验报告等形式的学习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守则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声音传递技术,节约能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难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传递特点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传递和能量传递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应用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探究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善于合作,但在表达和总结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有趣的声音传递实例,例如一个人在一端说话,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声音的情景。
通过展示引人入胜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平时都使用哪些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声音能传递信息吗?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概念讲解与实验探究①次声波传递信息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次声波能不能传递信息呢?次声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
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总结:次声波传递信息②超声波传递信息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1)蝙蝠是怎么确认目标的?它采用的方法叫做什么?(2)受蝙蝠的启发,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主要应用在什么方面?归纳总结:(1)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
1.了解通过声音能够获得信息,利用声波获得的信息在人类社会及其进展中的应用;
2.认识声波是一种波动,声波能传递能量,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能够应用在许多方面。
难点
回声定位原理的明白得,声波能传递能量的认识。
教师: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实物投影。
学生:碗或盆,气球,一端扎有橡皮膜另一端开口的可乐瓶,蜡烛,火柴。
第3节声的利用
1.声波是一种波动
2.声与信息——声能够传递信息。
3.声与能量——声是一种波动,能够传递能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的利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利用,掌握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声音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声音的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利用,对光的传播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声音和光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能对声音的传播和利用有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和利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利用。
2.掌握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传播和利用。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和利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实验器材,如声波传播装置、不同介质等。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回声定位,引出声音的传播和利用。
让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利用。
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回声定位的原理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和利用。
4.巩固(5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利用声音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进行交流和分享。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和利用,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节 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一、声与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声音的利用:举例: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知识、上下课铃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识别西瓜等是否成熟、歌声与乐器声陶冶情操、鞭泡声……2、次声波的利用:产生次声波的活动: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核爆炸等;利用次声波知道上述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超声波的利用:[1]、蝙蝠利用超声波觅食——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2]、检测出锅炉等是否有裂纹及裂纹的大小与深度。
二、声与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声音具有能量:蝙蝠觅食 倒车雷达 B 超 超声导盲仪 回声定位 ②倒车雷达 声呐 ③探知海洋深度、④绘出水下数千米深的地强大的雷声振动使建筑物等损坏工厂里的机器声,使工人的听力下降。
2、超声波具有能量:[1]、清洗精密仪器(钟表等);[2]、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科学世界:利用声音的反射加强原声。
了解声音的应用:回音壁、三音石、圆丘。
【小结】:超声波清洗机烛光随声音跳舞【典型例题】类型一、声的利用1. 有人注意到,蝙蝠即使在黑暗中飞翔,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
为了揭开这个迷,外科医生路易斯•朱林做了一个实验:用蜡封住蝙蝠的耳朵,让它在明亮的屋里飞翔,结果蝙蝠到处碰壁。
1938年前后,哈佛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皮尔斯把一个“声波探知器”放在蝙蝠前面,该仪器能把超声波转变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结果该仪器里传来了“啪哧,喀嚓…”的声音。
以上实验说明蝙蝠是利用(填“眼睛”或“耳朵”)来感知东西的,渔船上的海豚装置也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的。
我们知道人耳是听不见超声波的,除了超声波,还有人耳也听不到。
【答案】耳朵;次声波【解析】由实验中用蜡封住蝙蝠的耳朵,让它在明亮的屋里飞翔,结果蝙蝠到处碰壁。
可知蝙蝠是利用耳朵来感知东西的。
因为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所以渔船上的海豚装置也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