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 2759-3C 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与马氏体时效钢零件热处理(中文)
- 格式:pdf
- 大小:221.74 KB
- 文档页数:16
沉淀硬化不锈钢发展及五大不锈钢性能特点简单汇总前面已经述及,沉淀硬化不锈钢在室温下,钢的基体组织可以是马氏体、奥氏体以及铁素体,经过事宜热处理,在基体上沉淀(析出)金属间化合物以及碳化物、氮化物等而使不锈钢强化的一类不锈钢。
目前获得广泛应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主要分为三类,即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和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此外,人们常把超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也列入其中。
发展简况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了解不锈钢沉淀硬化的原理,但自从出现第一个沉淀硬化不锈钢牌号Stainless w:0Cr17Ni7AlTi后,一直到1946年也并未获得应用。
此后,由于航空、航天以及原子能和化工等对既耐腐蚀又具有高强度/重量比的钢的需求,一些新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开始陆续问世。
美国将此类不锈钢列为600系列。
超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它是在马氏体时效钢基础上添加铬,使钢具有不锈性而发展起来的。
一般也将它列入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类中。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具有不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固溶处理后产生马氏体相变。
通过时效处理,在马氏体基体上析出第二相而使钢强化。
超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具有不锈性,在经固溶并时效后,在超低碳、高镍马氏体的基础上析出第二相而使钢强化。
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也是一种奥氏体不稳定的不锈钢,但奥氏体的稳定性要比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为高。
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固溶态在室温下为奥氏体,经过冷加工过、超低温冷处理加热到750℃左右进行调整处理后,可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然后在经过时效处理,在马氏体基体上析出第二相而钢强化。
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具有温度奥氏体组织,经固溶处理后再经时效,从奥氏体基体上析出第二相而使钢强化。
表7.1列出了沉淀硬化不锈钢的一些牌号和它们的化学成分标号。
(转自不锈钢概论)下面附表系五大类不锈钢性能特点的简要汇总,供参考。
特性钢类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沉淀硬化耐蚀性不锈性○ ⊙⊙⊙⊙耐全面腐蚀性○△⊙△⊙○ ⊙○△耐点蚀、缝隙腐蚀性△╳⊙△⊙○ ⊙○ △╳耐应力腐蚀性△╳⊙╳○⊙△╳耐热性高温强度⊙△⊙△○⊙抗氧化、抗硫化性△⊙△○╳○ ○△热疲劳性○ ○ ○ ○ ○焊接性和冷加工性焊接性△╳○△⊙⊙△冷成型性(深冲)△╳⊙⊙△△╳冷成型性(深拉)△╳○ ⊙△△╳易切削性○ ○ △○ ○ △强度和塑、韧性室温度强⊙○ ○ ⊙⊙室温塑性、韧性○╳○ ⊙⊙○△低温塑性、韧性○╳○╳⊙○ △╳○其他磁性有有无有有无导热性○ ⊙╳○ △╳线膨胀系数小小大中中╳1⊙优,○良,△中,╳差;2凡是有两种不同评定时,则系随钢中化学成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我是搞火电的,回答可能不太全面,谁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在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冷弯加工,容易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很拗口,其实就是产生了马氏体),容易引起耐蚀性的下降。
ASME标准规定,当加工量超过一定量时就必须进行固溶处理(3)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
含Ti(或Nb)的奥氏体不锈钢(如:1Cr18Ni9Ti,1Cr18Ni9Nb)经稳定化处理后比进行固溶热处理更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由于Ti和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从而起到了牺Ti 和Nb保Cr的目的。
经稳定化处理比进行固溶热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4)所以,有晶间腐蚀倾向的奥氏体不锈钢应进行固溶热处理或稳定化处理不锈钢材料常识1.什么是不锈钢?不锈钢是在普通碳钢的基础上,加入一组铬的质量分数( wCr )大于 12% 合金元素的钢材,它在空气作用下能保这是由于在这类钢中含有一定量的铬合金元素,能使钢材表面形成一层不溶解于某些介质的坚固的氧化薄膜(钝化膜),使在这类钢中,有些除含较多的铬( Cr )外,还匹配加入较多的其他合金元素,如镍( Ni ),使之在空气中、水中、蒸汽许多种酸、碱、盐的水溶液中也有足够的稳定性,甚至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仍能保持其耐腐蚀的优点。
AMS2759的20个分标准SAE-AMS2759_11-2005 Stress Relief of Steel Parts[P5].pdfSAE-AMS2759_2C-2000 低合金钢零件的热处理最小拉伸强度大于等于220KSI[中文版][P13].pdfSAE-AMS2759_3C-2000 沉淀硬化不锈钢和马氏体时效钢的热处理[中文版][P16].pdfSAE-AMS2759_3D-2005 Heat Treatment Precipitation-Hardening Corrosion-Resistant&Maraging Steel Parts[P16].pdfSAE-AMS2759_3D-2005 Heat Treatment Precipitation-Hardening Corrosion-Resistant&Maraging Steel Parts[P16][1].pdfSAE-AMS2759-11-1992 Ion Nitriding.pdfSAE-AMS2759-11-2005 Stress Relief of Steel Parts.pdfSAE-AMS27591-12A-2007 Gaseous Nitrocarburizing,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by Potentials.pdf SAE-AMS2759-12A 2007 Gaseous Nitrocarburizing,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by Potentials.pdfSAE-AMS2759-1C-2000 最低抗拉强度低于220 ksi (1517 MPa)低合金碳钢零件的热处理.pdf SAE-AMS2759-2C-2000 Heat Treatment of Low-A lloy Steel Parts Minimum Tensile Strength 220 ksi (1 51 7 MPa)&Higher.pdfSAE-AMS2759-2C-2000 中文版低合金钢零件的热处理最小拉伸强度大于等于220KSI(1517MPa).pdfSAE-AMS2759-3C-2000 中文版沉淀硬化不锈钢和马氏体时效钢的热处理.pdfSAE-AMS2759-3D-2005 Heat Treatment Precipitation-Hardening Corrosion-Resistant&Maraging Steel Parts.pdfSAE-AMS2759-4B-2001 Heat Treatment Austenitic Corrosion-Resistant Steel Parts.pdfSAE-AMS2759-5D-2004 Heat Treatment Martensitic Corrosion-Resistant Steel Parts.pdfSAE-AMS2759-6A-2002 Gas Nitriding&Heat Treatment of Low-Alloy Steel Parts.pdfSAE-AMS2759-7A-2006 Carburizing&Heat Treatment of Carburizing Grade Steel Parts.pdfSAE-AMS2759-9_8-1992 Ion Nitriding [P12].pdfSAE-AMS2759C-2000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Parts General Requirements[P15].pdf。
耐腐蚀不锈钢铸件的热处理1.马氏体耐腐蚀不锈钢铸件的热处理马氏体耐腐蚀不锈铸钢中铬的质量分数为l3%,且含碳量较高,淬透性好,经适当热处理后,不仅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也较好,故该钢种常以热处理状态供货。
马氏体耐腐蚀不锈铸钢常用的调质处理工艺,通常选用950~1050。
C油淬或空冷,然后650~750。
C 回火——即调质处理。
一般淬火后应立即回火以防止因淬火组织应力而导致铸件开裂。
调质状态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铁素体。
图ll-49为淬火温度对w(Cr)=13%的马氏体耐蚀不锈铸钢脆性转变温度的影响。
表ll—20为四种不同热处理规范对ZGl5Crl 3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表11—21为不同回火温度下ZGl5Crl3铸钢的力学性能。
表lI-22为不同回火温度下ZG30Crl3铸钢的力学性能。
由表li-20~表ll—22可知,ZGl5Crl3、ZG30Crl3铸钢在300。
C~600。
C会出现回火脆性,故应尽量避免在此脆性区回火。
图11—50为回火温度对ZG06Crl3Ni4Mo(CA一6NM)力学性能的影响。
表11—23为马氏体耐蚀不锈铸钢的热处坪规范.①退火后,炉冷。
②淬火保温时间至少30rain后,油冷或空冷。
③回火温度不得采用370~595。
C。
④CA一6NM为美国钢号,相当于ZG06Crl3Ni4M0。
含有少量镍、钼、硅等合金元素的高强度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铸件,经正回火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和抗磨性能。
广泛用于大型水轮机整铸或铸焊叶轮。
其通常选用的热处理规范为950~1050。
C正火+600~670。
C回火。
对大型铸件如水轮机叶轮的热处理规范各参数(/E火回火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速率等)必须预以严格控制,才能得到所规定的铸件性能要求。
图ll—51~图ll-56为正火温度、保温时间、正火后的冷却速率、回火温度及钼、硅含量对ZGl0Crl3Nil高强度马氏体不锈铸钢性能的影响。
不锈钢热处理技术及最新动向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时间:2015-11-3015:04:35不锈钢是Cr含量大于10.5%、C含量小于1.2%的具有高耐蚀性的合金钢。
根据钢的常温组织,不锈钢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析出硬化型不锈钢等5大类别。
以下根据日本JIS G 4303的规定对5类不锈钢的热处理进行介绍。
1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1.1 固溶热处理固溶热处理是消除钢中的马氏体和钢中的应变,将碳化物固溶、使钢的组织成为单相奥氏体组织、提高钢的耐蚀性和加工性的热处理方法。
表1是JIS G 4303规定的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条件。
热处理温度大致分为1010-1150℃、大于900℃、1030-1180℃三大类别。
奥氏体中的碳化物主要是Cr碳化物,需要用固溶热处理的方法将其分解。
温度越高,钢中的固溶C量越大,碳化物越容易分解。
所以,钢的C含量越高,越需要提高固溶热处理的温度。
此外,Ti、Nb与C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与C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所以,含Ti、Nb钢的固溶C量远小于钢的C含量。
因此,添加稳定化元素Ti、Nb的SUS316I、SUS321、SUS347等牌号奥氏体不锈钢,可以在900℃左右进行固溶热处理。
另一方面,含有较多Cr、Ni钢的固溶C量低,需要进行更高温度的固溶热处理。
所以SUS310S、SUS321L、SUS836L等牌号奥氏体不锈钢要进行高温固溶热处理。
所有牌号奥氏体不锈钢固溶热处理后都要急冷。
如果在550-800℃温度范围内冷却速度小,大量Cr碳化物在晶界析出,Cr碳化物周围形成了Cr浓度很小的贫Cr层,贫Cr层将成为腐蚀起点,使钢发生腐蚀,导致钢的耐蚀性显著下降。
因此,在奥氏体不锈钢固溶热处理时,当C固溶后要进行急冷,不使Cr碳化物析出。
1.2 稳定化热处理添加Ti、Nb的SUS316I、SUS321、SUS347等牌号奥氏体不锈钢,有时需要进行稳定化热处理。
1. 范围本规范连同AMS 2759中提及的钢的热处理的一般要求一起,构成了马氏体不锈钢零件热处理的要求,涉及的零件在AMS 2759中作了规定。
1.1 应用本规范适用于以下钢制造的零件:403、410、416、420、422、431、440C 型和GREEK Ascoloy(UNS S40300、S41000、S41600、S42000、S42200、S43100、S44004、和S41800)。
2.有关文件在采购单有效期内的下列文件的出版物均作为本规范的一部分。
除非特别规定了一个专门的文件版本, 供应商可以按文件得补充修订版执行, 当参照的文件出现了更改而又未指定补充文件, 则使用该文件的上次版本。
2.1 SAE出版物:SAE,400 Commonwealth Drive, Warrendale, PA 15096-0001或 中的现版出版物。
AMS 2759 钢零件热处理的一般要求ARP 1820 评价表面显微组织的统计方法2.2 ASTM出版物ASTM,100 Barr Harbor Drive, P.O.Box C700,West Conshohocken,PA 19428-2959或中的现版出版物。
ASTM E 380 不锈钢零件清洗和除锈3. 技术要求3.1 热处理应符合AMS 2759和本规定的要求。
3.2 设备应符合AMS 2759的要求。
对于退火、不完全退火、硬化、校正、消除应力和烘烤所使用的炉子,其温度均匀性应达到±25℉(±14℃);对于回火使用的炉子,其温度均匀性应为±15℉(±8℃)。
3.3 加热气氛当加热温度超过1250℉(677℃)时,相应于各种不同类型(见3.3.1节)零件所允许使用的热处理气氛(见3.3.2节)列于表1;当零件加热温度小于等于1250℉(677℃)时可随意使用A级、B级、C级气氛(见8.2节)。
(1)对于要在1000 °F (538 °C)以上回火的零件,应禁止在含氢气气氛中奥氏体化。
谁给解释一下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索氏体,莱氏体等,其形成条件及形状,以及其力学性能莱氏体:是液态铁碳合金发生共晶转变形成的奥氏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共晶体,其含碳量为ωc=4.3%。
当温度高于727℃时,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
在低于727℃时,莱氏体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
因莱氏体的基体是硬而脆的渗碳体,所以硬度高,塑性很差。
/view/530917.html?wtp=tt(莱氏体中文名称:莱氏体英文名称:ledeburite 定义:高碳的铁基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晶转变所形成的奥氏体和碳化物(或渗碳体)所组成的共晶体。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莱氏体(ledeburite)莱氏体是液态铁碳合金发生共晶转变形成的奥氏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共晶体,其含碳量为ωc=4.3%。
当温度高于727℃时,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
在低于727℃时,莱氏体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称为变态莱氏体。
因莱氏体的基体是硬而脆的渗碳体,所以硬度高,塑性很差,分为高温莱氏体和低温莱氏体两种。
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高温莱氏体,用符号Ld或(A+Fe3C)表示。
由于其中的奥氏体属高温组织,因此高温莱氏体仅存于727℃以上。
高温莱氏体冷却到727℃以下时,将转变为珠光体和渗碳体机械混合物(P+Fe3C),称低温莱氏体,用Ld'表示。
莱氏体含碳量为4.3%。
由于莱氏体中含有的渗碳体较多,故性能与渗碳体相近,即极为硬脆。
莱氏体的命名得自Adolf Ledebur (1837-1916)。
关于他,我们只知道他是Bergakademie Freiberg的第一个"Eisenhüttenkunde"教授,并因在1882年发现了铁碳"Mischkristalle" 而闻名。
说明本文直接引自美国军事规范MIL-H-6875H修订2,仅作少量编辑性修改和格式修改以满足SAE技术标准的出版要求。
本文首发目的是替换MIL-H-6875H修订2。
原规范使用的任何零件编号保持不变。
根据SAE技术标准局(TSB)标准和规则(TSB001)中有关加速实行政府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原军事规范可作为SAE标准。
TSB规则规定:(a)无需在SAE 委员会级别进行一致性投票即可出版部分未修改的政府规范和标准;(b)可以保用现有政府规范或标准格式。
根据国防部的政策和程序,任何质量要求及相关的合格产品清单必须遵守DOD 合同。
任何有关合格产品清单(QPL's)的要求未经SAE批准,该要求不作为本技术报告的一部分。
1.范围1.1适用范围该规范涵盖四种钢(参见)的热处理必要条件,并涵盖炉设备、试验程序及热处理程序信息、热处理温度及材料(参见)试验程序的必要条件。
本规范仅适用于原材料的热处理(参见6.1.1获得表IA、表IB、表IC和表ID所列的各合金范围内所期望的属性和材料质量的程序。
本规范也适用于其它合金进行热处理。
1.1.1局限性:除非特殊规定,本规范不适用于原料的加热或中间(非最终)热处理,比如热加工。
未涉及的工艺包括表面热处理及特殊化热处理,如感应硬化,火焰硬化、渗碳处理、氮化处理等。
然而,本规范可为设备和控制提供参考。
工程组织可指定使用奥氏铁孻回火和马氏铁体淬火。
1.2分类本规范的钢分为以下四种等级。
除非特殊规定,本规范中的工艺和设备要求分所列所有钢的等级。
ID及表IC、表IB、表IA别参考表.等级A——碳钢及低合金钢等级B——马氏体耐腐蚀性钢等级C——奥氏体耐腐蚀性钢等级D——弥散硬化马氏体时效钢2.规范性引用文档以下出版物是本规定的组成部分,其发行自邀请竞标或要求建议书之日起生效。
出版物购买:SAE,联邦道400,瓦伦达,PA15096-0001。
AMS2418 镀铜镀镍,低压力沉淀法AMS2424高温测定法AMS2750钢件热处理,通用要求AMS2759AMS2759/3 弥散硬化耐腐蚀性马氏体时效钢部件的热处理2.2ASTM出版物提供者:美国宾夕法尼亚洲,邮编19428-2959,西康雪哈根C700信箱,巴尔海港大道100号,电话:6,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或。
ams 2759e-2014 钢零件热处理通用要求引言概述:AMS 2759E-2014是美国航空材料规范委员会(SAE)制定的钢零件热处理通用要求。
该规范旨在确保钢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能够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AMS 2759E-2014的内容要求。
正文内容:1. 热处理前准备1.1 清洁要求:钢零件在热处理前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洁,以确保表面没有杂质和污染物。
清洁方法可以包括溶剂清洗、碱洗、酸洗等。
1.2 表面保护:在热处理前,需要对钢零件进行表面保护,以防止氧化和腐蚀。
常用的表面保护方法有镀锌、镀镍、喷涂防氧化剂等。
2. 热处理工艺2.1 加热:根据钢材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加热工艺。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控制。
2.2 淬火:淬火是钢零件热处理中的重要步骤,通过迅速冷却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淬火介质的选择、淬火温度和淬火时间等参数需要根据具体钢材的要求进行调整。
2.3 回火:回火是淬火后的一个步骤,通过加热和保温来减轻淬火引起的内应力和脆性。
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需要根据钢材的要求进行控制。
3. 热处理设备和工具3.1 加热炉:加热炉是进行热处理的主要设备,需要具备稳定的加热温度和均匀的加热能力。
常见的加热炉包括电阻炉、气氛炉和盐浴炉等。
3.2 淬火介质:淬火介质的选择需要根据钢材的要求和热处理工艺进行调整。
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油和气体等。
3.3 温度控制和测量: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进行精确的控制和测量。
常见的温度控制和测量设备有热电偶、红外线测温仪和温度控制器等。
4. 热处理后处理4.1 清洗:在热处理后,需要对钢零件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残留物和氧化层。
清洗方法可以包括溶剂清洗、碱洗和酸洗等。
4.2 表面保护:在热处理后,需要对钢零件进行表面保护,以防止氧化和腐蚀。
常用的表面保护方法有镀锌、镀镍和喷涂防氧化剂等。
SAE标准目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SAE标准目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SAE标准目录的全部内容。
ETA-UTP001 Revision 0(SAE J1263)[P19].pdf ETA-UTP001-Effective March 23,2001 Implementation of SAE J1263—1996.pdf NASA-SAE—88-1448 LDV Surveys Over Fighter Model at Moderate High Angles of Attack[P27].pdf SAE—Automotive Chassis Engineering Principles (SECOND EDITION)[P454].pdf SAE- Automotive Chassis—Engineering Principles [SECOND EDITION][P456]。
pdf SAE- Automotive Physical Layer SAE—J1708 DS36277。
pdf SAE- Structural Steel Designer's Handbook (Brockenbrough & Merritt)(3Rd Edition)[P1201].pdf SAE—174M-MAY1998 TORQUE—TENSION TEST PROCEDURESTEEL THREADED FASTENERS,METRIC SERIES。
pdf SAE-2006 Formula SAE—Chassis Design(Queen's University)[P18].pdf SAE—720709—1972 Design&Development of a High horsepower torque sensing variable speed d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