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诊治新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7.15 MB
- 文档页数:84
.综述.偏瘫侧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手术的研究进展闫宇鑫",张志强"(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意外遗留偏瘫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而这类患者发病后第1年内髋部骨折的风险比普通人高4倍且多发生在偏瘫侧。
对于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几乎是首选治疗方案,手术技术成熟且有很好的疗效。
目前认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留偏瘫的患者在发生偏瘫侧股骨颈骨折后,偏瘫侧肌力如能达到芋级,则可首选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但是手术中偏瘫患者的情况较常人不同,其偏瘫侧肢体可能存在肌肉萎缩、肌力失衡、骨质疏松等问题,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带来了困难。
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入路的选择问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还是半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还是非骨水泥型假体以及如何降低术后脱位的发生率这几方面进行讨论,其中针对术后脱位的问题又从假体选择、软组织技术、下肢长度及偏心距的恢复以及髋臼杯外展角几方面出发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骨科医生在临床决策中提供更多的参考证据。
【关键词】偏瘫;股骨颈骨折;关节成形术,置换,髋'.中图分类号:R683..'DOI:10.12200/j.issn.1003-0034.2020.12.01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joint replacement for hemiplegic femoral neck fracture YAN Yu-xin and ZHANG Zhi-qiang.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030001,Shanxi,ChinaABSTRACT With China's fging society,the number of pftients with hemiplegia caused by cefebfovasculff fccident is incfefsing gffduflly.The risk of hip ffactufe in the first year ffter the onset of this kind of pftients is4times highef than that of ofdinffy people,and most of them occuf in the side of hemiplegif.For senile femoffl neck fffctufe,fftificifl joint feplacementis almost the first choice of tfeftment,with mature opefftion technology and good cufftive efaect.At pfesent,it is considefedthat if the muscle stfength of hemiplegic side can feach gffde III ffter cefebffl vjscu I jj fccident, hip ffthfoplfsty can be thefirst choice for hemiplegic pftients with hemiplegic femoffl neck fffctufe.However,the situftion of hemiplegic pftients is dif-fefent from that of ofdinffy people.The hemiplegic limbs may have muscle ftfophy,muscle stfength imbflfnce袁osteopofosisand othef problems袁which bfings difaiculties to the formulation of sufgicfl plan.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sufgicfl approach,the use of total hip ffthfoplfsty of hemiffthfoplfsty袁the use of cemented pfosthesis of cementless pfosthesis,and how to f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fftive dislocftion The purpose is to pfovide more fefefence evidence for ofthopedic doctofs in clinicfl decision-making.KEYWORDS Hemiplegif;Femoral neck fffctufe;Arthfoplfsty,feplacement袁hip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意外遗留偏瘫的患者也逐渐增多,由于这些患者自身肌力不平衡导致其摔倒的风险增高⑴。
股骨颈骨折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1-08-31T10:58:57.09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吕鑫[导读]吕鑫(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江苏无锡214181)【摘要】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中老年人骨折的高危型。
目前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有保守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等。
然而,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外科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常用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此次研究就股骨颈骨折的研究现状和治疗方法展开综述。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病机分析;治疗;进展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原因是股骨颈供血不足,由于股骨颈的血液供应较差,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严重的情况下,还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1.股骨颈骨折病因现状及病机分析据调查发现,股骨颈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58%,老年人往往自身体能降低,股骨颈的血液供应较差,术后恢复较差,康复情况不佳。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高发疾病,老年患者股骨颈的血液供应较差,疾病往往会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迅速降低,常引起患者身体机能的迅速下降,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的安全。
股骨颈骨折是由创伤、超负荷、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的。
据研究发现,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间隙增加和骨强度下降,所以更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2]。
老年人常常伴有各种基本疾病,可导致老年人晕厥和跌倒以及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往往是由于髋部周围肌肉的退化,无法成功抵抗有害的应力,此外,髋关节本身需要承受上身的高应力,此少量的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3]。
2.股骨颈骨折治疗进展2.1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可以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分期开展治疗,早期中药治疗主要强调祛瘀止痛和消肿活血,中期中药治疗强调补充气血和疏经通络,晚期中药治疗强调强筋壮骨和益肾补肝。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对比》篇一一、引言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尤其在中年和青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对于此类骨折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DHS)和空心加压螺钉(CPS)两种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法在近期疗效上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DHS和CPS治疗。
2. 治疗方法DHS组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进行治疗,CPS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进行治疗。
术后均进行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
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
三、结果1. 手术情况DHS组手术时间较CPS组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HS组术中出血量略高于CPS组,但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2. 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DHS组与CPS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
然而,CP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经过术后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上,DHS组与CPS组无明显差异(P>0.05)。
四、讨论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加压螺钉在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中均具有一定的疗效。
虽然DHS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略占优势,但两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上无显著差异。
然而,CP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可能与其手术操作简便、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有关。
五、结论综上所述,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加压螺钉在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空心加压螺钉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病患的中医治疗效果。
方法:对4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配合骨牵引及中药治疗,并评价疗效。
结果:随访所治病例,愈合优秀34例,愈合良好8例,愈合一般4例,愈合不佳2例。
结论: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是有效方法之一。
股骨颈骨折患者多系老年人,因老年人体衰,骨质松脆易骨折[1]。
本人自2008年至2012年共诊治48例股骨颈骨折,现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259-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年龄48-92岁,平均年龄63岁,10例属内收型,38例属外展型,20例为颈中型,16例为基底型,12例为头下型。
1.2 方法48例患者均实施手法复位,配合骨牵引,再运用中药治疗,随访记录有无股骨头病变及未愈合病患,并评价疗效。
1.2.1 手法复位无移位或外展型不需复位,病患为内收型则选择屈髋,屈膝法复位,病人仰卧位,将骨盆固定后手跨患肢腘窝,另一只手将将踝关节握住,牵引复位,矫正缩短及畸形。
膝关节及髋部需同时弯曲,角度为90度,待下肢可以在外展和内旋操作下处于中立位,给予大转子叩击。
骨牵引维持牵引1-2个月。
1.2.2 中药治疗①外敷中药:研磨下述各味中药:伸筋草、桃仁、红花、骨碎补、续断、桑寄生加入凡士林,搅拌均匀后外敷骨折处,至少需要使用1个月,1周换一次药。
②内服中药:早期:枳壳、没药、川芎、红花、乳香、桃仁各12g,生地、赤芍、当归6g,甘草3g。
中期:枳壳12g,牛膝、补骨脂、熟地、当归各15g,丹参、木瓜、骨碎补、白芍各30g,川芎6g、甘草3g。
后期:丹皮6g,骨碎补12g,山茱萸12g、补骨脂12g、木瓜10g,续断10g、熟地10g,牛膝10g、桑寄生10g。
1.3 评价标准无痛感,关节及患处能正常活动为优秀;痛感较轻,关节及患处能正常活动,但时间过长有轻微疼痛为良好;痛感较轻,长时间活动痛感强烈为一般,骨折处未准确对位为不佳。
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难点和处理策略在骨科临床上,股骨颈骨折为常见损伤,其发病率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逐年增加。
患者骨折后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因股骨颈解剖关系特殊性遭到损害,所以在股骨颈骨折中,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依旧是其主要解决的难题。
当前认为其发生主要和供应血管破坏、最初创伤、骨折复位程度呈现显著相关性。
基于此,要减少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应考虑下述几方面的问题:准确复位、局部血液供应的修复、坚强的固定。
国内外学者基于此通過对各种手术方式的不断设计及改良,实施相应的处理策略,致力于希望能够减少患者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股骨颈骨折发生现状在全部骨折中,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大概占3.58%,常见于老年人,但是发生年龄段不限。
但是,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情况,随着近些年经济的极速发展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相应的提升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
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后,一般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等情况,预后较差,一旦出现骨头坏死,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出现塌陷甚至关节置换。
所以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为临床上患者疾病的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临床表现:患肢短缩:对患者疾病的早期治疗,能够实现对骨折后血管痉挛和受压等情况的尽快恢复,通常股骨颈骨折手术不超2周时间。
功能障碍:在受伤之后,移位骨折患者难以站立或坐起;畸形:会有轻度外旋畸形和屈髋屈膝出现在患肢上;肿胀;疼痛:在叩击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出现明显的髋部感疼痛情况的出现,同时在对患者患肢的移动时出现髋部疼痛显著。
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
能够观察患者股骨头血运,直视骨折部位状况,及时做出预防股骨头坏死治疗方式。
但是在临床上想要恢复血运,解剖复位的方式具有良好的作用。
骨折愈合率上升为96%以上,临床治疗存在的问题较多,术中出血量、所用手术时间、存在的创伤情况较高。
临床上致力于重建技术和显微外科及修复的发展进步,实现手术最后修复,当前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蒂,以及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等。
股骨颈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摘要】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
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但因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发展,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
本文首先分析了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通过文献查询和实践经验证明,中西医联合对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单纯的中医或者西医治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中西医;研究进展1前言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则可发生骨折,多数情况下是在走路滑倒时,身体发生扭转倒地,间接暴力传导致股骨颈发生骨折,但因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发展,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
与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部分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伤后常卧床不起,较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合并症,因而其死亡常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
二是由于功能解剖上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复位或复位后的稳定性。
从而影响内固定的效果,尽管内固定方式屡经改变,骨折不愈合率仍较一般为高,约为10%~20%。
2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治疗于海峰[1]在1999-2004年采取术后牵引和徒手复位的方法来治疗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同时认为若长期卧床而并发胸腹胀闷,饮食少思者,乃肝脾气伤之故,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当归、川芎、山栀;食可不寐者,为脾气郁结,用加味归脾汤。
喘咳痰多者,此素肝火侮肺,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之。
如大便不通,喘咳吐血,乃瘀血停滞为患,用当归导滞散通之。
功能恢复期可用”26洗剂”局部熏洗,以促进功能恢复。
周玉霞[2]认为骨折初期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方用续骨活血汤加减:当归、赤芍、红花、熟地、土瞥虫、牛膝、自然铜、骨碎补、生姜、大枣、甘草;骨折中期以和血生新为主法,方用“养血四物汤”,外敷“桃花散”;骨折后期以补气益血,坚骨壮筋为治则,内服“加味八珍汤”,外用“陈氏接骨膏药”。
骨折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骨折修复领域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对骨折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引言骨折是常见的骨骼创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骨折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关注重点。
本文将简要概述骨折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骨折修复的生物学机制在骨折修复的过程中,生物学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骨骼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骨折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骨折部位,干细胞和成骨细胞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相互作用,促进新骨组织的形成。
三、基因治疗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骨折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通过操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骨骼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例如,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调节基因表达,可以显著提高骨折修复的效果。
四、生物材料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生物材料的应用对于骨折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合成的生物材料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新骨组织的生成。
例如,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可以模拟骨骼的特性,并提供骨骼细胞所需的支撑和生长环境,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
五、生物打印技术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生物打印技术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已经在骨折修复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生物打印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精确打印出人工骨骼,提供理想的骨折修复材料。
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打印技术不仅能够加速骨折的愈合,还能够使修复后的骨骼更加稳定和强健。
六、干细胞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干细胞疗法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已经在骨折修复中取得了一些令人兴奋的进展。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将干细胞注入骨折部位,可以促进新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骨折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七、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骨折修复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基因治疗、生物材料、生物打印技术和干细胞疗法等新技术的应用,为骨折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青海地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摘要】我省地处青藏高原,缺氧环境明显,随着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该地区内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且当今社会人群的生活质量较以往明显提高,故患者对手术质量及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本文将阐述并讨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在该地区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进展,以达到降低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青海地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596-011 青海地区环境对骨质再生的影响:骨折断后再生愈合过程较为复杂,各种环境因素均可对其造成影响[1]。
柴本甫等[2]研究表明,影响骨折再生愈合的因素最为关键的两点是骨折断端周围的血液供应和骨折面各个方向的压应力。
巴军和张彦博等[3-4]研究发现,该地区人群血液内的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血栓烷等因子在缺氧条件下的激活反应速度快,导致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聚合凝固速度加快,用时较短,所以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液粘稠度升高、全血流速降低等。
这样会对骨折断端的再生愈合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文魁等[5]研究表明,该地区内人群的骨质密度较平原地区偏低,骨折断后成骨再生机制受到影响,干扰了治疗效果。
梅芳瑞等[6]研究发现,高原环境下骨折再生愈合的力学性能及矿物质改变较平原地区会延迟出现,故需对术后治疗时限进行调整等。
2 股骨颈骨折概况:股骨颈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多年来发病率普遍较高,而且诊治难度较大[7]。
目前股骨颈骨折在全身各个部位骨折中所占的百分比约为4%[8]。
临床上一般采用的是garden分型法,该方法共分为四型,骨折严重程度从ⅰ型至ⅳ型逐渐增高,且骨折后不愈合率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也相应增加[9]。
i型:不完全性骨折(多为稳定性骨折);ⅱ型:完全性骨折但无移位;ⅲ型:完全性骨折,且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性骨折,且骨折完全移位。
38例左股骨颈骨折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左股骨颈骨折的诊治体会。
方法采用闭合穿针治疗38例左股骨颈骨折患者,回顾临床资料并分析其诊治疗效。
结果经2年以上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2.2%。
结论本组采用闭合穿针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左股骨颈骨折诊治体会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骨折,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颇多,各种内固定材料及方法的改进,使其疗效有明显提高。
我科从2008年5月—2010年8月收治疗38例左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AO纯钛中空拉力螺钉治疗左股骨颈骨折38例,疗效显著可靠,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36-72岁,平均47岁。
按骨质部位分型,头下型9例,经股骨颈型17例,基底型12例。
按Garden分型,Ⅰ型7例,Ⅱ型25例,Ⅲ型6例,合并内科疾病8例。
麻醉方式选择:局部浸润麻醉19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7例。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
牵引时间2~7d,每日测量患肢和对侧肢体的长度,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双下肢基本等长后,安排手术。
并在牵引的时间里,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
1.2.2 麻醉成功后,对抗牵引患肢于外展位约20°-30°,内旋15°,牵引复位。
C臂透视可见骨折复位满意后,在大粗隆下2~3cm处选择最佳的进针点,经皮与股骨颈平行向股骨头钻入一枚导针且与股骨颈轴线及前倾角平行,此针需经股骨距。
同样再平行此针,并在此针上方进第二枚导针。
透视正、轴位,证实位置良好后,沿导针纵行切开皮肤1cm,在套管保护下进行扩孔,选择适当长度的AO纯钛中空拉力螺钉旋入,并确保螺钉头端位于关节面下1cm左右。
老年患者多骨质疏松,适当加压即可,并酌情使用螺钉垫片,拔出导针后,冲洗并关闭切口。
《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然而,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其骨骼质量较好,恢复较快,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计100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
2. 治疗方法采用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首先,通过斯氏针进行骨折部位的精确定位;然后,将空心加压螺钉植入骨折部位,通过加压固定骨折端;最后,拔出斯氏针,完成手术。
3. 疗效评估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三、结果1. 骨折愈合情况经过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在3-6个月内实现了骨折愈合。
2. 术后恢复情况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较为理想。
多数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同时,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3. 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研究中,患者的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四、讨论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该技术可实现精确的骨折定位,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其次,通过空心加压螺钉的植入,可有效固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最后,该技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股骨颈骨折,如复杂的多发骨折或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该技术的疗效可能受到影响。
《DA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篇一一、引言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尤其在青壮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因其骨折端移位较大,复位困难,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评价DAA入路在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DA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
通过随访,评估患者的愈合情况、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三、DAA入路的特点DAA入路是一种微创手术入路,具有以下优点:1. 手术切口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
2. 直视下操作,可清晰暴露骨折端,有利于复位和固定。
3. 术后康复快,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
四、疗效评价1. 愈合情况:本研究中,采用DAA入路治疗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愈合率较高。
其中,大部分患者术后6个月内实现骨性愈合,且愈合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
2. 功能恢复: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在术后6个月至1年内,患者可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3. 并发症:采用DAA入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其中,常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通过及时治疗和护理,大部分患者可顺利康复。
五、讨论DA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
该入路可有效暴露骨折端,便于复位和固定,同时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
在术后随访中,患者愈合情况良好,功能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因此,DAA入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然而,DAA入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近端空心锁定板治疗后的临床诊治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3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进行近端空心锁定板治疗,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记录相关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4例garden i型患者,11例garden ii型患者,9例garden iii型患者,都按照近端空心锁定板方案进行治疗,平均手术用时37分钟,平均出血量27毫升,手术一年后的寻访结果显示32例患者都已康复,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
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近端空心锁定板治疗能够帮助其骨折部位快速复位。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近端空心锁定板;诊疗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19-02股骨颈骨折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外伤疾病,临床上常采用内固定法进行治疗。
对于有些病症,内固定法并不能保证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
近年来出现的近端空心锁定板疗法治愈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现将我院患者的治疗情况做详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3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介于9-79岁之间,平均年龄642岁,主要有摔伤、意外车祸、高处坠落致伤三方面原因,患者受伤时间均在3天以内,没有病理性骨折病例。
其中有14例garden i型患者,11例garden ii型患者,9例garden iii型患者。
12 方法首先将患者麻醉,使其呈仰卧姿势,将受伤肢体放置于牵引架上,通过x线c臂机对患肢做牵引复位,然后将受伤肢体向内旋转20度,将髋正侧位置于x线c臂机下透视,姿势正确后继续做牵引。
器械消毒后,在髋外侧自上而下切3厘米的切口直至髂胫束,注意股骨骨膜和软骨组织不受损伤,在股骨隆起处贴近外侧的区域设置近端空心锁定板,将其固定并向股骨颈方向延伸,所有的复位操作都需要x线c臂机进行透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