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
- 格式:pptx
- 大小:210.35 KB
- 文档页数:7
“人本主义思潮”,分为5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开山鼻祖1、费尔巴哈对宗教上帝的批判费尔巴哈说,他批判宗教的目的在于:“使人从神学家变为人学家,从爱神者变为爱人者,从彼世的修补者变为现世的研究者,从天上和地上的君主和贵族的宗教的和政治的奴仆,变为地上的自由和自学的公民。
因此,我的目的决不是一种消极的、否定的目的,而是一种积极的目的,我否定只是为着肯定,我否定的只是神学和宗教的妄诞的、虚幻的本质,为的是肯定人的实在的本质。
”费尔巴哈运用黑格尔关于异化的思想,对宗教进行本质分析,提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需要一个崇拜对象以表达寄托自己的理想、情感、愿望和对幸福的追求,于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上帝。
2、费尔巴哈建立“爱”的“宗教”费尔巴哈说:“孩子对父母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一般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之,道德上的各种关系,本来就是的的确确的宗教的关系。
一般说来,生活,在它的各种本质重要的关系中,乃具有完全属神的性质。
”在费尔巴哈看来,用对人的爱来代替对神的爱,就可以扬弃宗教。
这就是他用理性照亮宗教黑暗的根本途径,是他的无神论的最终归宿。
3、费尔巴哈对笛卡尔、黑格尔理性主义的批判在费尔巴哈看来,“人之与动物不同,决不只在于人有思维。
人的整个本质是有别于动物的。
不思想的人当然不是人;但是这并不是因为思维是人的本质的缘故,而只是因为思维是人的本质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和属性。
”针对笛卡尔提出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费尔巴哈提出“我欲故我在”。
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哲学作为自己批判的主要目标,是因为他认识到,黑格尔哲学是近代哲学的完成,是“思辨的系统哲学的顶峰”。
它“本身只不过是溶化和转变为哲学的神学”。
是“神学的最后的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
因此,“谁不扬弃黑格尔哲学,谁就不扬弃神学”。
二、意志主义(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意志哲学1、悲观主义的意志哲学《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其内容集中了叔本华的全部基本思想。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一、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的背景人本主义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可以包括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
人本主义是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实现了“人的发现”,人的价值包括尊严、才能和自由得到了承认。
经过启蒙思想家的努力,在西方社会一度占主导地位的神本主义转变为人本主义。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是存在主义,其中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了真正的、完全的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萨特认为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一场心理学革新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既反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主义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运动是由许多具有类似观点的心理学者共同发起的,其中马斯洛、罗杰斯是这一运动公认的领袖人物。
二、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及应用(一)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源于人本主义哲学,它相信人的理性,相信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地选择行动。
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人本主义学者是卡尔.罗杰斯(c.R.Rogers)。
临床社会工作者吸收罗杰斯的观点,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治疗中的几个基本原则,即: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或同感)。
后来,罗杰斯的观点被应用于社区工作、组织和政治发展,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应该促使人们掌握我们都拥有的“个人权利”以实现其目标。
社会工作危机干预的相关理论
1.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相信人的理性,认为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地选择行动、控制命运;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个人内在的价值,认为包括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
两者适用于面对发展危机、有痛苦体验、面对死亡、自觉命运不佳、遭遇生活焦虑的服务对象,对那些处于生活交叉路口、质疑当前生活状况且乐意接受挑战的人效果更佳。
2.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都是结构化的短期模式,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性服务,强调处理紧急而非长期问题。
前者着眼于调动服务对象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机制以克服面临的发展性、意外性或者存在性危机,适用于人格稳定和面临暂时困境或挫折的人,以及家庭、婚姻、儿童问题、蓄意自伤、自杀或意外伤害等情况;后者着眼于解决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主张与个体、家庭、组织和社区共同工作,适用于解决人际冲突、对社会关系感觉不满意、反应性的情感压力以及角色承担、社会转型、资源不足问题。
心理治疗流派比较在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和解决心理困扰的道路上,心理治疗领域发展出了众多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和应用场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主要的心理治疗流派,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精神分析流派是心理治疗领域的重要基石之一。
它由弗洛伊德创立,强调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深远影响。
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未解决的冲突,这些被压抑进潜意识的内容会在日后的生活中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治疗过程中,通过自由联想、梦境解析等方法,帮助来访者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从而实现心理的成长和改变。
认知行为疗法则更加注重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它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并非由事件本身直接决定,而是由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左右。
治疗师会与来访者一起识别和挑战不合理的认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调整行为和情绪。
例如,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治疗师会帮助他找出这种想法的不合理之处,并引导他建立更积极、客观的自我评价。
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潜力。
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疗法,强调治疗师要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和共情。
在这种温暖、接纳的氛围中,来访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从而激发自身的成长动力,实现自我价值。
家庭治疗流派将视角拓展到整个家庭系统。
它认为个人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治疗过程中,不仅关注个体的症状,更注重调整家庭的互动模式和关系结构。
比如,一个孩子的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父母之间的冲突或不良的教养方式导致的,通过改善家庭关系,能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与上述流派不同,存在主义疗法更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它认为人的焦虑和困扰往往源于对生命意义的迷茫和对死亡的恐惧。
治疗师会引导来访者直面这些存在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方向。
那么,这些流派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相同点在于,它们都致力于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而存在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和自由意志。
B.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个体发现潜能,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由意志无法改变生存状态。
C.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个体的价值观和信仰,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存在状态是首要关注的。
D.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应该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应该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谁?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卡尔·罗杰斯C. 安娜·弗洛伊德D. 马斯洛3.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A. 弗洛伊德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埃德蒙·马斯洛D. 卡尔·罗杰斯4.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都关注个体的什么方面?A. 认知过程B. 情感体验C. 行为表现D. 人际关系5.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什么?A. 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潜能B. 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习惯C. 帮助个体提高自我认知D. 帮助个体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6.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生存状态对其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个体的价值观和信仰B. 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C. 个体的生理需求和本能行为D. 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责任选择7.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有何不同?A.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而存在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和自由意志。
B.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个体发现潜能,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由意志无法改变生存状态。
C.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个体的价值观和信仰,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存在状态是首要关注的。
D.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应该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应该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
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两个领域可谓是心理学中的两大巨头,像两位风格迥异的老朋友,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和态度。
先聊聊存在主义吧,想象一下,有点像在街头咖啡馆里,和朋友讨论人生的意义,偶尔冒出一些深奥的哲学问题。
这派心理学特别强调个人的自由和选择。
生活中,有时候你会觉得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存在主义会告诉你,其实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
就像在打怪升级的时候,你得自己决定装备和技能,才能打出属于你的精彩。
你看,存在主义并不怕让你面对那些让人心慌的存在问题,反而鼓励你去直面。
哎,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在高考前夜,面对无数的复习资料,心里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考个好成绩!不过,最终的选择权在你手里,得靠自己。
再说说人本主义,这就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家在公园里聊着梦想和希望。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潜能和自我实现。
它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就像每朵花都有盛开的潜力。
想象一下,生活中那些闪闪发光的人,他们总是充满激情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像是那种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依旧笑着面对的英雄。
人本主义觉得,咱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追求幸福,去追求更好的自己,就像一颗小树苗,经过风雨,终究能长成参天大树。
想一想,你有没有那种瞬间,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觉得“我能行”?这种自我意识其实就是人本主义想要鼓励的东西。
它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是被外界的标准束缚住,而是要找到内心真正想要的。
当这两者相遇时,就像是一场妙不可言的音乐会。
存在主义让我们思考生存的本质,痛苦的经历和孤独感;人本主义则提醒我们去追求快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它们之间的互动其实有点像煎蛋,油和蛋白在锅里相遇,经过高温的交融,最终变成了美味的早餐。
两者都强调个体的重要性,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
你想想,存在主义就像在给你上人生哲学课,而人本主义则像是你的私人教练,鼓励你冲刺向前。
哎,人生就是这么奇妙,虽然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
一、人本主义的历史发展(一)人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人本主义是西欧自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文艺复兴时期所涌现的一种新思潮。
其基本观点主张“人类自由权利不可侵犯,即自由意志论”。
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由于生产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迅速改变,人们需要科学与新的文化,人本主义思潮从而获得迅猛发展。
(二)人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人本主义理论和服务模式的哲学渊源是存在主义。
20世纪60年代初期,存在主义成为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主要聚焦于人类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关注生活的悲剧、孤立和焦虑等。
从存在主义发展史看,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逻辑环节,即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萨特三阶段。
存在主义发展三阶段:1、第一阶段是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着人选择的困惑和生存的焦虑。
他基于对恐惧的关注讨论了害怕、焦虑和担忧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人的目的在于创造我们自己。
他认为, 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 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 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
2、第二阶段是尼采阶段。
尼采强调了主观的重要意义,赋予人类掌握权力意志的自由。
在考虑上帝与人的关系时,尼采抛出著名论断——杀掉上帝,还自称自己就是上帝的杀戮者,杀死了上帝, 获得了自由, 自由得连任何信仰都失去了, 出现了空前的价值真空。
3、第三阶段是萨特阶段。
他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提出上帝死了人自由了, 人就是人自由的选择、设计者。
萨特的名言“存在先于本质”,意为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者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
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
总结:●人本主义成为一种助人模式是从心理治疗开始的,主要是从存在出发,分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理学三⼤流派及其代表⼈物⼼理学流派⼤致有:⾏为主义⼼理学,精神分析⼼理学、存在主义⼼理学、⼈本主义⼼理学,格式塔⼼理学、认知⼼理学、功能主义⼼理学、结构主义⼼理学。
这些流派着重于⼼理本质的探索,是其基本理论部分。
下⾯对这些流派进⾏逐⼀分析,实际这种种流派都是着重⼼理现象、过程或功能的某个环节,⽽忽落其他环节所引起的,是⽚⾯、局部或环节性的研究,没有进⾏整体、全⾯或本质的研究。
⾏为主义⼼理学侧重于⼼理外化的⼀个表现(⾏为)进⾏研究。
⼼理通过神经系统来⽀配肌⾁收缩和舒张产⽣动作,从⽽产⽣⾏为。
⼼理的这种发挥作⽤的⽅式是⼼理发挥作⽤的主要⽽且明显的渠道。
⼼理发挥作⽤的⽅式还有许多渠道,例如:谈话、书⾯语⾔和眼神等。
实际上,⼼理通过神经系统表现于外的整体现象是体态,⾏为是从体态之中发展起来的⼀个分⽀,这个分⽀被优先发展⽽且突出出来,以致掩盖整个体态。
体态的其他分⽀好⽐星⾠,⽽⾏为就好⽐太阳,⾏为掩盖了其他分⽀的光芒,⼈们往往是从明显⽽突出的部分着⼿来研究的,所以⾏为在⼼理学研究中被突出出来。
甚⾄以研究⾏为来代替⼼理的研究,把⼼理学定位为研究⾏为的科学,这是研究⽅向的歧化和膨胀。
⾏为主义⼼理学只是对⼼理的⼀个外在现象的研究,⼼理表现的整体是体态,体态还有其他形式----⾔谈、书⾯语⾔和眼神等等,近年来语⾔⼼理学的兴起就是⼀个明证。
精神分析⼼理学研究的侧重⽅向是潜意识功能的探究,确切的说是对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伤害意识的研究。
⽽⼼理的其他⽅⾯都很少涉及。
其实潜意识与意识的界限并没有弗洛伊德所说那样明显。
⽐如边骑⾃⾏车边看风景,骑⾃⾏车的⾏为控制可以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出⼊潜意识。
本质上意识也是潜意识,意识的内容⼀旦不被注意就压⼊潜意识,变成潜意识的内容。
⼈的绝⼤部分⾏为是受潜意识控制的,受意识控制的⾏为只占很⼩的⽐例,这样有利于⼀个⼈同时从事多项运动,更深刻讲有利于⼈类适应⾃然,⼈的⼼跳、呼吸和眨眼等基本⽣理活动都是受潜意识控制的,这有利于减轻意识的压⼒。
三)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在反对客观主义和极端决定论,突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主张研究自由、价值、选择、责任等主题上给人本主义心理学提供了理论支柱。
1、哲学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接受作为“人生哲学”的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2、价值观的影响——存在主义哲学面向现实生活的态度,促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走向社会,探讨当代人所面临的种种紧迫问题。
3、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在本体论上显著地影响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4、出现了以罗洛•梅为代表的具有存在主义取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支。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主要区别:1、不同的人性假设:存在主义者认为人既善又恶,对存在性质的自由选择是人类具有的唯一属性;多数人本主义者认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人生命的最主要动机是自我实现。
2、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及其未来持乐观的态度,而存在主义则比较悲观。
3、存在主义者认为“死亡”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可激发人过上丰富、充实、本真的生活;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只关注人的真实存在和意义问题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相同点在于A、都把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B、都反对作为心理学第一势力的行为主义和作为第二势力的精神分析因而也把罗洛梅归为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如果严格区分的话,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心理学家。
罗洛梅于1994年10月22日逝世,享年85岁马斯洛心理学思想最大贡献,有以下几点A.人本心理学方法论马斯洛所推动和发展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批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
他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把人当作动物和机器和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机械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以“整体动力论”消除还原主义的弊端,消解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使心理学成为“价值科学”,提倡性善论和对健康人格的研究,重视人的潜能、自由、责任和尊严,强调人性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