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存在主义的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51
“人本主义思潮”,分为5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开山鼻祖1、费尔巴哈对宗教上帝的批判费尔巴哈说,他批判宗教的目的在于:“使人从神学家变为人学家,从爱神者变为爱人者,从彼世的修补者变为现世的研究者,从天上和地上的君主和贵族的宗教的和政治的奴仆,变为地上的自由和自学的公民。
因此,我的目的决不是一种消极的、否定的目的,而是一种积极的目的,我否定只是为着肯定,我否定的只是神学和宗教的妄诞的、虚幻的本质,为的是肯定人的实在的本质。
”费尔巴哈运用黑格尔关于异化的思想,对宗教进行本质分析,提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需要一个崇拜对象以表达寄托自己的理想、情感、愿望和对幸福的追求,于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上帝。
2、费尔巴哈建立“爱”的“宗教”费尔巴哈说:“孩子对父母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一般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之,道德上的各种关系,本来就是的的确确的宗教的关系。
一般说来,生活,在它的各种本质重要的关系中,乃具有完全属神的性质。
”在费尔巴哈看来,用对人的爱来代替对神的爱,就可以扬弃宗教。
这就是他用理性照亮宗教黑暗的根本途径,是他的无神论的最终归宿。
3、费尔巴哈对笛卡尔、黑格尔理性主义的批判在费尔巴哈看来,“人之与动物不同,决不只在于人有思维。
人的整个本质是有别于动物的。
不思想的人当然不是人;但是这并不是因为思维是人的本质的缘故,而只是因为思维是人的本质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和属性。
”针对笛卡尔提出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费尔巴哈提出“我欲故我在”。
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哲学作为自己批判的主要目标,是因为他认识到,黑格尔哲学是近代哲学的完成,是“思辨的系统哲学的顶峰”。
它“本身只不过是溶化和转变为哲学的神学”。
是“神学的最后的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
因此,“谁不扬弃黑格尔哲学,谁就不扬弃神学”。
二、意志主义(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意志哲学1、悲观主义的意志哲学《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其内容集中了叔本华的全部基本思想。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及实践一、咨询理论概述1、咨询理论的名称:存在—人本主义理论2、咨询理论的发展史:罗杰斯的整个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下述三个主要阶段(Allen E. Ivey et al, 2008):第一阶段:非指导性(1940—1950)。
这一阶段强调接纳来访者,建立积极的、客观的氛围,相信来访者的智慧,以及给予来访者充分的表达空间。
主要运用来访者的原话来澄清事实。
罗杰斯的著作着重强调了咨询过程中的技术。
第二阶段:以来访者为中心(1950—1961)。
这一阶段着重反思来访者的情感,解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不和谐,避开对来访者有威胁的情景,将反思作为主要技术。
对技术并不加以强调,而是着重强调咨询师个性化的投入。
第三阶段:以人为中心(1961—1987)。
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更多的个性化投入,更加强调关系问题。
在坚持原先观点的同时,罗杰斯逐渐对治疗场景中的即刻体验更加重视,要求咨询师、集体治疗与个体咨询更为主动及更多地自我暴露,同时关注广泛的社会问题,如文化差异与权利运用等。
对技术的关注降至最低,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咨询师的态度,强调咨询师将自己看成是与他人相联系的一员。
罗杰斯的观点反应了一种理解性的治疗风格。
3、咨询理论框架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
理论的基本假定是:所有物质的演化的倾向都是从较简单的形式向较复杂的形式发展。
对整个宇宙为说,是一种创造过程的运转,而不是崩溃过程的运行(形成倾向)。
每个人身上都有解决问题,改变他们的自我概念和日益提高自我指导的创造力,所有人类身上都具有趋向完善或完美的潜能。
心理成长和心理成熟的根源来自个体内部而不是外部力量(实现倾向)。
存在—人本主义的理论框架由关于自我与自我实现、觉知、需要、价值条件等概念组成。
(1)自我与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实现倾向的子系统。
实现倾向指的是个体的有机体经验,即指整体的人,包括意识与无意识,生理与认知。
而自我实现则是指实现意识知觉到的自我倾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而存在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和自由意志。
B.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个体发现潜能,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由意志无法改变生存状态。
C.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个体的价值观和信仰,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存在状态是首要关注的。
D.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应该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应该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谁?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卡尔·罗杰斯C. 安娜·弗洛伊德D. 马斯洛3.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A. 弗洛伊德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埃德蒙·马斯洛D. 卡尔·罗杰斯4.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都关注个体的什么方面?A. 认知过程B. 情感体验C. 行为表现D. 人际关系5.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什么?A. 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潜能B. 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习惯C. 帮助个体提高自我认知D. 帮助个体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6.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生存状态对其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个体的价值观和信仰B. 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C. 个体的生理需求和本能行为D. 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责任选择7.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有何不同?A.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而存在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和自由意志。
B.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个体发现潜能,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由意志无法改变生存状态。
C.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个体的价值观和信仰,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存在状态是首要关注的。
D.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应该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应该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
一、人本主义的历史发展(一)人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人本主义是西欧自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文艺复兴时期所涌现的一种新思潮。
其基本观点主张“人类自由权利不可侵犯,即自由意志论”。
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由于生产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迅速改变,人们需要科学与新的文化,人本主义思潮从而获得迅猛发展。
(二)人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人本主义理论和服务模式的哲学渊源是存在主义。
20世纪60年代初期,存在主义成为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主要聚焦于人类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关注生活的悲剧、孤立和焦虑等。
从存在主义发展史看,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逻辑环节,即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萨特三阶段。
存在主义发展三阶段:1、第一阶段是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着人选择的困惑和生存的焦虑。
他基于对恐惧的关注讨论了害怕、焦虑和担忧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人的目的在于创造我们自己。
他认为, 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 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 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
2、第二阶段是尼采阶段。
尼采强调了主观的重要意义,赋予人类掌握权力意志的自由。
在考虑上帝与人的关系时,尼采抛出著名论断——杀掉上帝,还自称自己就是上帝的杀戮者,杀死了上帝, 获得了自由, 自由得连任何信仰都失去了, 出现了空前的价值真空。
3、第三阶段是萨特阶段。
他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提出上帝死了人自由了, 人就是人自由的选择、设计者。
萨特的名言“存在先于本质”,意为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者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
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
总结:●人本主义成为一种助人模式是从心理治疗开始的,主要是从存在出发,分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浅析以人为本的存在主义教育观【摘要】存在主义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自由和选择权,关心个体的存在和意义,重视每个个体的生命和体验。
教育应以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为中心,强调个体的责任和自主性。
这种教育观对教育实践具有启示,能够培养独立自主的个体,提倡人文关怀和尊重个体。
在现实教育中,这种教育观能够激励学生积极探索自我,拓展视野,鼓励学生勇于追求理想和真理,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以人为本的存在主义教育观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建设人文关怀的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观,人文关怀,个体自由,选择,人的存在,意义,生命,体验,自我实现,发展,责任,自主性,教育实践,独立自主,个体。
1. 引言1.1 存在主义教育观的概念定义存在主义教育观是一种基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教育理论,强调将个体置于教育实践的核心地位。
存在主义教育观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和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和关怀每个个体的存在,不将其视为一般性的群体或统一的整体来对待,而是要重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
存在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价值。
通过理解个体的存在和体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存在主义教育观主张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选择权。
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育者需要与学生建立真诚的互动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和尊严,倡导个体的自由和自主发展。
通过以人为本的存在主义教育观,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自我实现,为他们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1.2 人文关怀和尊重个体的重要性在存在主义教育观中,人文关怀和尊重个体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每个个体的需求和情感,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性。
人文关怀意味着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理解每个人的独特经历和背景,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马克思主义学派1.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2.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除法国人让·保罗·萨特外,还有法国的列斐伏尔等。
3.管理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该学派关心的是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相比,他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早期的资本主义.他们更热衷于把资本主义划分成不同阶段和过程,探讨每个阶段和过程中财富积累的各种模型和模式.他们重点研究财富积累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即:资本主义财富积累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财富积累推动了其政治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又导致了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危机的加剧.他们探讨资本主义危机实际上是探讨财富积累的危机.与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相比,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关心的是国际分工,管理学派关心的则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二者应相互补充.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大卫·高登、法国学者米克尔·阿格雷塔等。
4.分析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国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发展潜力较大的思潮之一,是20世纪初以来流行于英美地区的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该学派运用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为其确立“微观基础”.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分析哲学家G.A.科亨、美国的约翰·罗默、威廉·肖、乔·埃尔斯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