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问题根源及应对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7.13 KB
- 文档页数:5
当下中国社会底线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社会底线道德缺失的原因:
1. 价值观的淡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变化,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越来越多,而忽略了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2. 教育不足: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 社会风气的不良:社会风气的不良也是导致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一些不良的行为被大肆宣传,导致一些人模仿。
4. 利益驱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忽视了道德的约束。
对策:
1. 加强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和
批评,让人们知道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
3. 宣传正能量:加强正能量的宣传,让人们了解正义与善良的力量,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
4.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罚,让人们知道违法违规的后果。
5. 建立道德榜样:建立道德榜样,让人们学习他们的道德行为,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中国社会道德败坏现象十分严重。
各种媒体发出的“道德滑坡”的惊呼,透露了从上到下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无奈心态。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如何重新建立起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30年来,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改革开放政策,逐渐由集权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多种所有制出现后,虽然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改善,但如其它专制社会一样,对社会生活的严密控制,使得统治权力很容易就介入了国家资源的配置。
与此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励和确认,各种职业观、义利观的变迁,使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繁杂分离,人与人之间难有赤子之心相待,传统的“仁、义、忠、恕”之道更无可行之处当下中国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冷漠状态,道德的堕落十分明显。
在这当中,官德、吏德的败坏尤为突出。
官场的糜费奢侈、不计后果的及时行乐风气,也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俗。
吏治的败坏更使它失去了以身示范和教育人民的作用。
上行下效,在严酷而不公正的经济竞争下,许多人视道德为儿戏,出现怀疑、否定道德的倾向。
职业道德的下降首当其冲。
各行各业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金钱至上观念。
从人们日常生活感受到各种大案、要案的出现。
党、政、军、司法、工、商、无不腐败。
就连一向清白的医疗、教育二界,也只顾捞钱、见死不救、拒学门外。
以往“悬壶济世”、“桃李满天下”的赞誉,早已被亵渎。
这足以反映整个社会堕落之深。
假药、假米、假烟酒、假合同、假学历、假新闻、虚报数字的假政绩、以及各种假货充斥市场。
在现今的中国,很少有人关心社会和他人。
品德正直、忠于自己的见解、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仗义直言的人逐渐消失。
而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言行不一、麻木不仁、随遇而安、毫无原则、见机行事的人,则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
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正在丧失对道德理念的关怀和追求。
许多人不问世事、狂热淘金、甚至践踏国法。
经济犯罪大有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
论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近年来,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日益严峻,许多不道德行为频频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水平不高、道德标准缺乏共识等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人的贫富差距较大,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导致道德观念产生落差。
因此,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扶贫政策,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机会和福利。
其次,文化教育水平低下也是导致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应该加强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法律意识等方面,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此外,道德观念缺乏共识也是造成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
应该建立一些权威机构,并结合公民参与,制定相关教育和宣传措施,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大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约束力。
最后,需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为他们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
应该将道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并引导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文明实践活动,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总之,社会道德缺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普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企业或组织的内部优势、缺陷以及外部机会、威胁四个方面。
下面是我对SWOT分析法的分析:SWOT分析法的优点是确定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市场机会。
它可以为企业制定合适的战略和决策,确保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SWOT分析法可以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缺点。
所以,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可行的方案。
但是SWOT分析法也有其缺点。
首先,它过于简单,忽略了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观念问题与解决方法道德观念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道德观念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道德观念问题1. 道德沦丧现象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日益增强,导致一些人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
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如欺骗、偷窃、腐败等在社会中频繁出现,道德沦丧的现象比较突出。
2. 道德观念混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评判标准,一些人可能对道德观念产生困惑,无法准确把握和判断。
3. 道德责任缺失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让一些人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
不少人面对道德问题时存在放任自流、逃避责任的态度,导致道德责任有所缺失。
二、解决方法1. 建立道德教育体系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教育的意义不可忽视。
政府、学校、家庭等各个社会组织都可以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课程,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此外,社会也需要加强对道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2. 推行道德行为激励机制为了引导人们实践正面的道德行为,可以采取激励措施。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道德模范以荣誉称号和奖励。
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弘扬道德典范,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
3. 加强社会监督与法律制度建设社会监督和法律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的道德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可以发挥威慑作用,减少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
同时,社会媒体等途径也可以发挥监督作用,曝光不道德行为,推动社会的道德风尚改变。
4. 弘扬社会正能量社会的道德观念问题不仅需要依靠制度和规范来解决,更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和努力。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引导自己和身边的人,践行正派的道德观念,倡导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
只有当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社会才能真正走向文明和进步。
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最近几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全力构建法制型政府,尽力为保护人民的大体权利而打造共生平台,但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弱效和滞后致使社会公民的大体素质提升缓慢。
那么当前公民的社会道德和公事人员的职业道德整体有哪些缺失呢?首先是信仰危机。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犹如人的躯体没有灵魂。
目前我国公民中一些人信金信钱,就是不相信勤劳致富。
只求一味投机钻营,违法乱纪,依托走捷径抓经济效益,昧着良心赚钱,不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建设。
更缺乏大体的信仰常识、宗教常识。
胡信、乱信、迷信,不能正确的信仰和崇拜。
在一国一家乃至一个人,若是心中无主,没有精神寄托,没有主心骨,乃至没有大是大非的判断标准,更没有善恶、美丑的是非辨别观念,使信仰产生危机,那是相当危险的。
人要有点精神,精神要有寄托,寄托就是信仰。
大到对党的大体线路,大体方针,大体政策熟悉,小到对个人情感和社会集体的关心或漠视,这都是精神信仰的具体表现。
有些人不能和周围的同事好好相处,缺乏亲爱和平和亲情,更缺乏关爱他人。
还有的人道德丧失,一味追求对女性的玩弄,却没有丝毫的真情实爱,形同禽兽一般,如此冷酷,如此冷漠,岂不是信仰缺失、道德缺乏的表现?其次,是标准失衡。
本来,社会之道德,总有必然的标准,总有必然的是非,总有必然的界限,犹如冰炭不能相容,水火不能共生,黑白不能互混。
在美与丑、真与假、黑与白、对与错、善与恶之前,标准失衡,一味姑息,致使人的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的混乱,是非界限不清。
一些人乃至一些干部在许多大是大非眼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坚持原则,不敢做出正义公平的判断。
乃至为了个人私利,以假乱真,徇私舞弊,不敢同邪恶做应有的斗争,一味求和谐,保稳定,忍妥协,致使整个社会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底线滑坡。
对一些应予以抵制的错误观念,违规行为熟视无睹,这可是危险之至。
标准失衡是目前职业道德缺失的一大“恶疾”。
第三,是责任淡薄。
道德操守方面问题查摆及整改措施道德操守方面问题查摆及整改措施导语:道德操守是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端行为和违法乱纪的情况,特别是一些道德操守方面问题的暴露。
查摆并整改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道德操守方面问题的查摆及整改措施,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思考这个重要的话题。
一、道德操守方面问题的产生原因1. 教育问题:教育是培养人们道德操守的基础,但如今社会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理念陈旧等问题,这导致一些人的道德观念模糊、行为失范。
2. 利益诱惑:在当今社会,利益成为很多人的追求目标。
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会违背道德准则,甚至违法乱纪。
3. 道德风气不良:一些社会角落存在着不良的道德风气,这会对大众产生负面影响,使道德操守问题不断加剧。
二、道德操守方面问题的查摆方式1. 自省反思: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道德操守进行自省和反思,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为规范是否符合道德准则,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2. 社会监督:社会应当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鼓励公众举报以及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并揭露一些道德操守方面的问题。
3. 司法惩处:对于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司法机关应当加大对道德操守方面问题的打击力度,形成合力。
三、道德操守方面问题的整改措施1. 加强教育引导:加大对道德操守的教育力度,健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增强他们的道德自觉意识。
2.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明确对道德操守方面问题的界定和处罚标准,提高违规行为的成本,遏制不良风气的蔓延。
3. 建立激励机制:激励那些积极践行道德操守的个人和集体,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增强道德操守的正向激励力度。
4. 强化社会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力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对道德操守方面问题的监督和治理中来,形成全社会关心道德操守的氛围。
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有哪些方面引言道德操守是人们在社会和个人行为中所持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于保障公正、公平和和谐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如贪污、腐败、欺诈等不良行为的泛滥。
为了建设更美好的社会,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就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展开讨论。
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沦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对道德失去了敏感度和敬畏之心。
他们可能不顾他人利益,以追求个人利益为最高原则,从事违法乱纪、不道德的行为,如贪污受贿、侵权行为等。
2.劣币驱遣良币:在一些行业中,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往往比道德高尚的行为更容易成功。
例如,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采取欺骗、虚假宣传等手段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力。
3.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法律和道德有时存在冲突。
某些行为可能在法律上合法,但在道德上被大众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以法律的合法性作为逃避道德责任的借口,进一步侵害社会公益。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整改措施:1.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操守的基础。
我们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对于道德的敏感度和重视程度。
通过学校、媒体等渠道进行道德操守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2.加强法律监管:加强法律监管是整改道德操守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使道德操守问题的违法行为受到足够的法律制约。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诚实、守法、尊重他人的行为。
例如,政府可以给予道德模范以荣誉表彰和奖励,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道德行为。
4.加强监督和执法:要解决道德操守问题,需要加强对相关行业和组织的监督和执法。
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原因分析引言道德操守问题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操守问题逐渐显现,并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对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探讨其整改措施的原因。
道德操守问题的现状1.对法律的不尊重和漠视: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程度不高,存在违法行为。
比如,在交通中闯红灯、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2.缺乏公平正义观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一些人以私利为先,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导致公平正义观念的缺失。
3.虚伪和隐私泄露: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在追求名利时表现出虚伪的一面,以虚假的形象和不真实的言行取悦他人。
此外,也存在一些人在网络上泄露他人的隐私,侵犯了个人权益。
4.道德危机的教育缺失:在一些人的成长过程中,缺乏道德教育的引导,导致其道德观念模糊,对于道德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偏离正轨。
道德操守问题整改的原因分析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资源的分配不均,一些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会偏离道德红线。
例如,一些官员为了个人利益而滥用职权,不顾社会公平和正义。
2.人性的弱点和诱惑:人性的弱点和诱惑是导致道德操守问题的另一个原因。
人们都有着各种欲望和诱惑,一些人往往会为了满足这些欲望而做出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
3.道德教育的缺失: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没有接受到充分的道德教育,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使得他们对道德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道德操守问题。
4.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对个体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些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偏颇,例如唯利是图、功利主义等,使得一些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忽视了道德准则,从而导致道德操守问题的出现。
整改措施的原因分析1.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为了解决道德操守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牵涉到各个领域,如商业、政治、教育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个体的利益,也对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社会公平和道德的基本原则。
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商业领域的问题在商业领域,存在着各种道德问题。
例如,虚假宣传、价格操纵、贪污腐败等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一些企业违反劳工权益的做法,如强迫劳工超时工作、低估薪水等,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
政府和政治领域的问题政府和政治领域也存在一系列的道德问题。
腐败、权力滥用、公款私用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的权益。
此外,一些政府和政治家的不诚信行为,如虚假承诺、言而无信等,也导致了公民对政府和政治的失望和疑虑。
教育领域的问题道德问题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体现。
学术不端、抄袭、舞弊等行为已经严重威胁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学术诚信。
同时,一些教育机构和教育从业者的贪污、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也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社会的公平性。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包括: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道德教育是解决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力,通过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大学和职业教育也应该将道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评估和引导。
加强监管和执法在商业、政府和教育领域,加强监管和执法是保护公众利益和维护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政府要制定和改进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惩罚措施,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测和调查。
同时,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应该加强监督,曝光道德问题,促使相关部门采取行动。
增加道德激励机制除了惩罚措施,我们还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道德激励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减免、资金奖励等方式,对遵守道德规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
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道德操守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并维持社会秩序。
然而,尽管道德操守对于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但现实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道德操守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
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1.道德相对主义的影响: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道德观念变得模糊不清。
人们往往把个人的喜好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了他人的权益和社会责任。
2.道德沦丧的商业行为:许多企业和商业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常常忽视了道德操守。
他们可能通过虚假宣传、欺诈手段或者使用低劣的产品质量来欺骗消费者,以达到销售目标。
3.丧失对公众负责的政治行为:政治领域中,一些政客往往为了争取选票和职位,放弃了正直和诚实。
他们可能通过承诺无法兑现的政策、谎言和腐败行为来获取利益,而忽视了对社会公众的负责。
4.缺乏社会公德心:个人道德观念的弱化使得社会公德心的缺失日益突出。
很多人对于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权益以及适应社会规范的意识较为淡漠,导致社会凝聚力的下降。
整改措施1.教育与宣传:教育系统应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同时,媒体也应加强道德宣传,弘扬正能量,以提高社会公众的道德意识。
2.法律与监管:政府应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于道德操守问题进行打击和惩罚。
同时,加大对商业行为和政治行为的监督力度,提高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3.道德典范的树立:社会应为道德典范树立更多的表彰和奖励机制,鼓励那些具有良好道德操守的个人和组织。
通过树立正面榜样,激励更多人追求道德的高尚标准。
4.加强社会互助和公共服务:社会应加强互助意识的培养,鼓励人们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以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道德操守问题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教育与宣传、法律与监管、道德典范的树立和加强社会互助与公共服务等措施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对道德操守问题的整改,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进步的社会。
道德修养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道德修养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观念淡薄。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被忽视或淡化,导致人们对道德行为不够重视。
2. 道德规范缺失。
社会中缺乏明确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导致道德行为的标准不明确,人们容易对道德问题产生模糊的认知。
3. 道德下沉现象。
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用不道德的手段,道德观念失去了约束力,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加强道德教育。
学校、家庭等社会机构应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明确的道德规范,加强对不道德行为的制约和惩处。
3. 增加道德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对个人和组织的道德评价机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和推动道德行为的提高。
4.提升道德意识。
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提升社会各界对道德的重视程度。
5. 增强社会监督力度。
加强对不道德行为的曝光和批评,通过舆论监督来推动道德行为的改善。
总之,道德修养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完善法律法规、提升道德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整体社会道德观念的转变。
现代社会中的社会道德问题与解决方法社会道德问题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挑战和冲突。
本文将从道德问题的背景出发,探讨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网络道德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道德问题不断浮现。
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与个人隐私权、网络暴力与人身攻击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样的问题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构成威胁。
解决方法: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是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关键。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培养人们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价值观念,提高网络素养,倡导友善互联网的使用。
二、环境道德问题环境污染、非法捕捞等问题凸显了现代社会中的环境道德问题。
由于盲目追求利益和短视行为,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解决方法:加强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同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三、职业道德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些行业中出现了贪污腐败、诚信缺失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解决方法: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是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关键。
各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教育,制定职业道德准则,促进诚信经营和职业道德的提升。
四、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道德风气。
然而,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家庭教育不良、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导致了家庭道德问题的加剧。
解决方法:加强家庭教育是解决家庭道德问题的关键。
父母应重视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关爱,共同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公共道德问题公共道德问题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公德、礼貌等。
在现代社会,一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解决方法:提高公众道德素养是解决公共道德问题的关键。
当下中国社会道德事件频发之归因分析及对策针对当下中国社会上频发一系列道德事件的问题,从中国的历史传统遗留、官德失范、法律执行力弱、学校教育不力、家庭教育不当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冀能对当下中国道德的“病灶”予以调理,并能够起到减缓社会、国家和个人痛楚之功效。
标签:社会道德事件;归因分析;对策一、社会道德事件概述近些年,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区规划,动用城管进行强制拆迁,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某些学校校车超载问题虽早就频频被曝光,但始终得不到有效整治,直至出现了车祸,酿成了人命的惨剧,相关部门才开始严整……这些事件引发了种种争议,使得公众对有关部门的公信力有所下降。
企业对于社会的正常有序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查出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有色馒头”事件、“毒豆芽”事件、“过期月饼”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给公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引发了公众的心理恐慌。
“南京彭宇”案绝对不是第一个,而作为主审法官的王浩也不是始作俑者,“王浩的所作所为,与徐老太一样,不过是道德肃杀的秋天到来的第一片落叶。
它预告了小悦悦事件的到来,却并不应为之负责”[1]。
但王浩对彭宇的判决结果在整个社会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却是巨大的,以后人们对于路上跌倒的老人大都是唯恐躲之不及,何谈搀扶?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后继事件频繁发生,道德的“破窗理论”使得人们的心理底线到了几近崩断的状态。
二、社会道德事件的几种归因分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当下中国国民道德弊病频发呢?下面笔者将依次进行归因分析。
(一)历史传统遗留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动荡之中,“外患”不断,具有悠久历史的“上朝天国”被一些统治者称之为“蛮夷”的近代国家所打败,无论是平民、政治精英还是知识精英,都把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
归咎于传统道德或者文化。
五四运动开始了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批判,但是在批判并打倒传统道德后我们的先辈却未能建立一种新的道德体系去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
当今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其解决途径诚实守信,善良互助,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可是,在这个物欲横流,几乎所有人都被金钱所左右的社会里,道德,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遥远的故事。
商人为金钱驱使,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不惜以牺牲消费者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来充实自己的钱包,于是就出现了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利益的驱使使假货越来越多,如假食品,假药,假学历,假职称,假论文,假公济私等等,一句话,一切切的假冒伪劣,在这样下去,我们还能相信什么,该相信什么;如今好人难做,路上老人跌倒了不敢扶,怕一个好事最后倒落个狗咬吕洞宾。
至于官员腐败,上行下效,就更不用提了。
道德滑坡,着实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正在侵蚀国民的心灵。
对于这个不容乐观的现状,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金钱的作用被无限的夸大。
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渐渐在人们心中蔓延,生根发芽。
在学习经济学常识的时候,我了解到马克思《资本论》中经典的一句话,认为讲的真的是十分的透彻。
马克思说:“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对金钱顶礼膜拜的人们就不顾道德甚至法律约束,去追求他们崇尚的利益。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也使得在这样的大环境成长起来的人们跟着变得更现实。
甚至会有人说,道德是什么?能当饭吃还是能买衣服穿?当人们都脱下虚假的外衣露出赤裸裸的贪婪的真实的时候,道德良知,便成为了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物件。
偶尔会想起,但是不会对现实有任何的改变。
作为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我们听到的很多都是:现在好好奋斗,将来就可以找个好工作,有可观的薪水。
归根到底我们现在的努力还是为了那个叫做金钱的东西吧。
有关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对策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逐渐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表现在各个方面,如一些人的“强买强卖”、“以权谋私”、“道德沦丧”、“奢侈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社会的变革有关,也与人们自身的素质有关。
首先,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成因之一是制度性的缺失。
在中国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性的问题,导致社会道德的传承中断,人们在思想上的贫乏和物质上的匮乏,使得一些人不得不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获取利益。
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也导致了一些人在道德上的缺失,他们可以逃避责任,不必为其所做的不道德行为负责。
其次,教育质量的下降也是导致当前社会道德下降的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的数量大幅度提高,但教育的质量却没有相应提高。
一些学生在受到教育时,缺乏正确的道德教育,他们无法理解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一些教育者缺乏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他们可能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道德的培养,这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无法明确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之间的界限。
最后,缺乏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也是当前社会道德下降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缺乏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缺乏认识和尊重,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并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规范,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机制,对违法者进行惩罚,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
其次,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要加强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让人们有更多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最后,要加强社会监督,让公众能够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和监督,让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让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总之,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19引言道德操守是个人和社会共同遵循的伦理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尊严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一些在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一:道德沦丧现象日益增多近年来,社会上道德沦丧的现象越来越多,让人们对社会的道德底线感到担忧。
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 - 虚伪与欺骗:社交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伪装自己的真实面孔,通过虚假信息欺骗他人。
- 缺乏诚信:商业环境中的许多行业存在着欺诈和侵权行为,损害了诚信的基础。
整改措施一:加强道德教育为了解决道德沦丧的问题,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以下是一些整改措施的建议: - 学校教育:加强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 社会宣传:组织道德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增强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 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制定完善的道德准则,惩罚违反道德伦理的行为。
问题二: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被获取和滥用。
这引发了对个人隐私权的担忧,导致许多道德问题的出现,如: - 个人信息泄露:许多公司未经充分授权或通知,将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目的。
- 盗取身份:网络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手段盗取个人身份信息,进行非法活动。
整改措施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权并解决相关问题,下面是一些整改措施的建议: -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针对个人信息的获取、传输和使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者的处罚力度。
- 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知识,提醒人们避免将敏感信息泄露给未经认证的实体。
- 加强技术保护措施:企业和组织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问题三: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个人和组织缺乏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和行动。
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有哪些道德操守引言道德操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它涵盖了个人和组织在日常行为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良好的道德操守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保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的措施。
道德操守的问题1. 个人道德沦丧个人道德沦丧是道德操守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利益追求逐渐超越了道德的约束。
一些个人出于私利而放弃了道德原则,导致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层出不穷。
例如,一些人为了谋取利益不择手段,包括欺骗、背信弃义、贪污腐败等行为。
这种个人道德沦丧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还削弱了人们对道德的尊重和遵守。
2. 组织道德缺失组织道德缺失是另一个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
一些组织出于利益追求,忽略了道德原则,从而违反了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等基本道德规范。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虚假宣传、低质产品等,从而伤害了消费者权益。
同样地,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也可能存在道德缺失的问题,例如腐败现象、权力滥用等。
3. 公众道德观念淡薄公众道德观念的淡薄也是道德操守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一个道德意识淡薄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价值的认同和遵守程度会降低,从而导致道德行为的滑坡。
例如,一些人可能对不正当行为采取默认或默许的态度,觉得这是“常态”,而不是道德的错误。
这种公众道德观念的淡薄,不仅会使得不良行为得到容忍,也会降低整个社会的道德档次。
道德操守的整改措施为了解决道德操守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促进道德观念的培养和提升。
1. 推行道德教育推行道德教育是培养良好道德操守的有效途径。
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此外,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媒体和社会宣传渠道来加强,提高公众对道德的认识和尊重。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整改道德操守问题的重要手段。
中国社会中的道德沦丧与道德重建道德是一个社会共同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它在社会中起着维护秩序和促进和谐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中也不乏一些道德沦丧的现象,例如贪污腐败、道德缺失、不诚信行为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幸福感。
因此,道德的重建成为了当下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道德沦丧的原因与表现道德沦丧的原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诸如贪污腐败、商业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
政府部门和企业中的一些人利用职权及其资源为个人谋取私利,导致道德的沦丧。
此外,现代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个人信息泄漏、网络诈骗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道德底线逐渐模糊。
道德沦丧还表现在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关注自我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一些人对于道德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
这种社会道德观念的淡薄进一步加剧了道德沦丧。
二、道德重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道德重建是中国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道德的建立和恢复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会公正度,改善社会风气,良好的道德风尚将为社会带来稳定与发展。
此外,道德重建还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
一个道德重建的社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育、法律法规、道德评价与规范等。
教育是培养人们良好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加强对学生和孩子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法律法规也是道德重建的基础。
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惩处,是树立道德底线的有效手段。
此外,道德评价与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也是重建道德秩序的必要手段。
三、道德重建的路径和措施道德重建需要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共同努力。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道德准则,摒弃一切贪婪和不正之事。
个体诚信、守法守纪是道德重建的基石。
此外,社会应大力推行道德教育,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要加强教育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
浅析当今社会产生道德问题的根源及对策道德建设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曾将头顶灿烂的星空与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作为仅有的两种能够震撼人类心灵的东西。
当今社会虽然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人们的道德却正在缺失,并逐步蔓延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层层面面,这无疑会给社会带来致命的恶果。
温家宝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因此,对道德进行救赎已势在必行。
一、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当中国社会大踏步进入转型期之时,虽然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教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我国的公众社会道德却出现了与转型期极不相称的状况,而且越来越让国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泛滥的失信现象。
目前,随着钱权交易、职权乱用及卖官鬻爵等现象的盛行,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处在诚信危机之中。
二是淡薄的公德意识。
近些年,随着社会公众的个人公德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使整个社会处于整体公德意识淡薄之中。
三是缺失的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
当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时,家庭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渐受到强烈的冲击,家庭成员之间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逐渐淡化,功利意识逐渐占上风,使传统的伦理道德逐渐出现新问题。
四是失落的价值观念。
当金钱主义、拜金主义、感官刺激占据个人心灵时,个人对精神、灵魂、信仰的拯救或关注变得越来越少,将自我沦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
五是迷失的信仰。
当个人崇拜、个人神话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而被遏止之后,由此而引发的信仰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取而代之的是功利心和世俗欲望。
二、当今社会产生道德问题的深层次根源(一)历史背景的因素一是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思想的大解放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两千多年以来形成的封建旧思想、旧礼教、旧文化和旧道德。
但是,这种冲击基本上是全盘否定而不是去伪存精式的否定,更谈不上吸收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了。
这就形成了直到现在还有人在热烈的讨论当老人倒地后是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并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题目:中国道德问题根源及应对措施
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姓名:郭先锋
学号:1240210327
指导老师:谢俊
日期:2014.11.10
摘要:当今许多中国公民都出现了道德问题,这不仅有碍于个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道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它是基于时代生存背景、时代精神背景和伦理—道德学科背景的情况下逐渐产生和发展的。
治理道德问题,需要从个人、社区和社会着手,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治德网络。
关键字:道德生存背景精神背景学科背景对策
引言: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规范文化,它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社会活动的文化体系。
当今许多公民出现了道德实践上的问题,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会交往、职业活动、私人生活等方面不遵循正常运行的道德规范,甚至肆意破坏和践踏现存道德规范。
正文
一、中国道德问题的实态表现
现实回顾:一位65岁的婆婆摔倒后,便喊来3个小朋友来扶她,当小朋友来扶时,婆婆竟一把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
三个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
婆婆则称是小孩将自己撞倒。
当看到这一幕时,我们不禁要问当代中国人怎么了,中国几千年优良美德为何会变成他人诬告的证据。
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使当代中国面临着诸多道德问题。
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念淡薄、信誉危机、诚信缺失、见利忘义、人生价值观扭曲变形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
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人们似乎失去了应有的约束,许多行业不正之风、政治腐败现象日趋蔓延。
如今的中国,道德信仰呈多元化发展,道德这个词正在被许多人作为一种外在的礼仪规则和口号使用着,而作为个人内在生活规划及个人内在信仰的特点正在社会层面上越来越被疏忽。
很少有人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勇于承担道德责任,只要有条件或为利益驱动,很多人都会去实践其一向所批评的不道德行为。
这些现象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面临着社会道德危机的事实。
二、中国道德问题的根源分析
1、时代生存背景
“时代”既相对于人类而言,也相对于民族国家而论。
自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整个人类正在从自发到自觉走向全球化,绝对的地缘主义生存模式开始土崩瓦解而被全球化模式所取代。
以世界市场为纽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全球化趋势逐渐形成。
在这一全球化趋势中,必然催生伦理价值诉求和道德规范,使其由绝对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向世界主义和全球主义方向演变。
这一过程对于每个民族国家,尤其是对贫穷落后并且道德保守的民族国家来讲,必然产生伦理理想和道德信仰上的阵痛:旧有的伦理道德和信仰开始失效,新的伦理道德信仰未及建立,伦理理想的失落与道德信仰的空位,成为21世纪初这个新旧交替的生存过程中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战略思想和实践理论体系,推动了整个国家社会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却忽视了那些不应该产生或出现但又事实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这样一个由一般与特殊组成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为当
代中国人普遍发生道德危机提供了土壤。
2、时代精神背景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全面转型的时代。
转型时期的中国,既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又洋溢着无限广阔的前景。
社会转型面临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社会发展方向的重新探索与确定,二是文化建设的反思、批判和重构。
首先需要反思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国策是正确的,然而一旦演进为以物质霸权主义和绝对经济理性为行动纲领和行为原则,所关心的只是经济增长,所鼓吹的只是消费和对有限资源的高度浪费无疑刺激了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膨胀,从而偏离了社会行为原则。
再次,重建当代文化首先必须反思对自身民族文化、思想、道德传统的彻底否定,重构民族思想传统、道德传统和文化传统,唯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开拓时代新文化、新思想、新精神、新智慧和新方法。
进入21世纪的中国,至今仍然没有形成对经济发展和文化重建的反思,没有获得最起码的反思能力,道德也就失去了立锥之地。
3、伦理—道德的学科背景
客观地看,20世纪传递给我们的最博大精深的遗产,就是反思想、反道德传统、反文化传统为基本方式的革命传统,而我们只有由特定的时势主义的政治意志、政治利益、政治强权和政治口号组成的政治道德,而没有人性的、人本的普通道德。
伦理学学科变成了政治学科,伦理学思想自然变成了政治思想,伦理学所探讨的主题也很自然地变成了政治思想道德。
三、改善当代中国道德现状的对策
1.个人治理:建立公民守德的微观机制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道德堕落是无数个人不守德而造成的,因而个人要时时刻刻加强道德理性的培养。
1)学习科学知识
先进的理论、科学知识,向来都是优良德行的渊源与指南,只有具备了一定知识和理智的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确定健康的道德观念,做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道德选择。
但是,旨在提高道德水平的学习与其他学习不同。
第一,不能搞突击,而应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来开展。
第二,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而要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
第三,道德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对孩子的要求,更是对大人的要求,年长者和年轻人是社会参照群体,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因为已经长大成人或已进入老年就放松学习。
2)拒绝媚俗
社会道德的败坏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如果在社会道德变坏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能不媚俗,而且坚决制止和反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那么社会道德不可能恶化到今天的程度。
现在要改变道德状况,还是要依靠大家采取实际行动,要保证自己不去做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然后敢于制止他人做缺德的事情。
也就是拒绝媚俗。
但这并不容易,要求公民有摆脱物质利益诱惑的勇气,要克己修德、严防自纵。
2.社区治理:建立公民守德的中观机制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按照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治理道德问题拥有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和社会评价机制,具有实际的直接管理功效。
1)培养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决定的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彻底治理道德问题的根本措施。
要反对个人中心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教育社区公民考虑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他人的需求,不能不择手段地、贪得无厌地索取,更不能巧取豪夺。
鼓励公民实现自我价值,但不能把自我等同于个人意志或自私;提倡公民奉献多余索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引导公民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再次考虑自我价值和个人价值。
2)宣传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一,组建由民众构成的职业道德日查队,对社区内的每一个单位的职业道德状况进行检查和批评,并公布结果。
第二,树立职业操守的道德典范,将其道德修行、守德业绩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对其进行奖励。
第三,督促各单位将职业道德纳入单位制度管理范围。
3.执权者治理:建立公民守德的宏观机制
执行者是社会运行的引导者,在改善道德状况方面有其他社会群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
1)建立公民守德的经济机制
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能够给人民带来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们有可能在比较富裕的情况下,摆脱对物质利益的斤斤计较,克服小市民习气,学会文明行为。
同时也使人民有可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交往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还能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
此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完善市场规则、建立市场监管和调控体系,使人们的经济交往行为朝着守德方向发展。
2)净化公民守德的社会环境
就当代中国社会而言,易使人们丧失道德感的社会因素有很多,要改善道德状况就应该对这些社会因素进行整治。
因为道德这种社会要素是处于与其他各种社会要素相联系而形成的社会系统之中的,只有与道德保持和谐的协调关系式,道德水平才会提高。
国家和政府可以利用特有的权威和国家机器对一切不利于道德水平提高的社会设施和社会现象进行清理,制定统一的行为规范和操作办法,并加强监管,对违反规定和道德规范的社会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3)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民主政治的进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任命、升迁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
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既要把党内腐败分子坚决清除出党,并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建立内部约束机制,把各种权利的行使置于法律、政策等规范、制度之下,规范权力运行,控制权力越轨。
四、结论
中国公民的道德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违反道德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其他人的生活、劳动,使整个社会风气日益败坏,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水平,就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会奏效。
总之,治理道德问题,要从每个人、每个社区、整个社会三个层次着手,层层行动,层层落实,层层相扣,
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治德网络,不给不法之徒、损德之人留下任何活动的空间和机会,那么,改善我国公民当前的道德状况就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章辉美.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张博颖.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视角[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