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过江顶管工程_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和杨浦水厂过江顶管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459.26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大口径钢顶管过江段施工控制要点本文以黄浦江上游闵奉原水支线3标工程为例,由于其复杂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难点和技术风险,通过对顶管施工的设备选型、顶进速度、注浆减阻等重要环节进行探讨总结,从而对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标签:大口径;过江段;顶管机选型;泥浆减阻一、前言现阶段大口径顶管技术由于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不开挖地面、不破坏地面建筑物的前提下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和道路堵塞,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线的施工建设中,相关施工技术也越发趋于成熟。
但在一些特定的复杂地质条件下,比如在穿越江底河床的局部较浅覆土层时,其施工过程还是存在一定的难点和风险,。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口径钢顶管过江段的施工控制要点,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提供思路。
二、工程主要描述1、工程概况:黄浦江上游闵奉原水支线工程是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的支线工程。
工程范围为连通管末端闵奉分水点至闵行区现状黄浦江各取水泵站、奉贤区现状黄浦江各取水泵站、松浦泵站。
至闵行设计输水规模110万m3/d,至奉贤设计输水规模80万m3/d(近期60万m3/d),黄浦江过江管设计输水规模130万m3/d (闵行+车墩20万m3/d)。
本标段DN3000mm钢顶管管长共计436m,从JN1至JB1区间,穿越黄浦江,顶管穿越⑤2层(灰色粉砂易产生坍塌、流砂、管涌现象)、⑤3-1层灰色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工程性质一般),管顶最浅覆土7.95m。
2、地基承载力评价天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第5.2.3条计算,并结合原位测试成果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如下表:三、顶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特点分析本标段管道为穿越黄浦江的大口径输水钢顶管,江底河床地形变化大且地质条件复杂、局部覆土较浅,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透水、冒顶等一系列的施工风险,对于关系顶管成败的关键因素——顶管机的选择必须适应地层和特点要求,性能必须高效、可靠。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
【年(卷),期】2024()1
【摘要】一、工程概况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地带,供水规模达351万t/d,由总库容为910万m^(3)的金泽水库,管径为
DN3600~DN4000、总长41.8km的连通管,日供水规模为215万m^(3)的闵奉支线和松浦泵站改造等子工程组成。
工程服务范围覆盖上海市青浦、金山、松江、闵行和奉贤等西南五区,受益人口约670万人。
【总页数】2页(P114-1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
【相关文献】
1.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沉井施工的监督管理
2.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松江原水支线工程规划方案
3.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的BIM技术应用
4.大口径长距离钢顶管注浆减阻技术: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为例
5.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启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第三节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黄浦江是上海市供水的主要水源。
由于历史原因,上海自来水的水源取水口与下水道排水口的位置犬牙交叉,城市水厂中约占70%能力的取水口设在黄浦江下游,28%能力的取水口设在中游,只有1%的闵行水厂设在上游。
历年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黄浦江,使黄浦江的水质严重恶化。
1980年6~10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受市政府的委托,组织市内24个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专门讨论上海市自来水的用水发展规划和水质的改善途径。
认为利用现有给水设备,另觅新水源,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案。
对新水源的选择,比较了长江取水、淀山湖取水、黄浦江上游取水3个方案的优缺点。
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认为利用现有给水系统,将取水口移至黄浦江上游作为新水源,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
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设计任务书》。
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的总规模为500万立方米/日(1994年二期工程兴建时改为540万立方米/日),为节约近期投资,工程分两期建设,均由上海市政院设计。
一期工程从临江取水,设计规模为每日290~310万立方米,1987年7月1日建成通水。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市长江泽民参加通水典礼。
二期工程于1994年起兴建,从松浦大桥附近取水。
一期工程获1988年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1989年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
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为上海市的重点工程,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供水工程。
为了确保这项工程的设计做到优质快速,中共上海市政院党委决定由院长徐彬士到现场,担任现场工作组组长,设计负责人陈宝书、范民权常驻现场及时解决各种技术上的难题,直到竣工通水。
一、取水构筑物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最终取水点设在黄浦江松浦大桥附近,在女儿泾与得胜港之间,该处河段属凹岸起点,水深流大,与航道的矛盾较小。
一期工程的取水口设在临江。
在二期工程建成后,这里作为备用水源。
第1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日益重要。
管道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顶管施工作为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环境影响小、施工成本较低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城市管道施工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上海管道顶管施工工程为例,对其施工过程、技术特点、质量控制及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工程概况上海管道顶管施工工程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工程全长约10公里,涉及雨水、污水、天然气等多种管道。
工程采用非开挖施工技术,分为顶管、沉井、预制管节、管道连接、回填及恢复等施工工序。
三、施工过程1. 施工准备(1)现场勘察: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质、水文、环境等情况,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施工方案编制: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编制顶管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进度等。
(3)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顶管施工技术、安全操作规程等。
2. 沉井施工(1)沉井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沉井,包括井体、井盖、井座等。
(2)沉井下沉:采用预制拼装下沉或现浇下沉方法,将沉井下沉至预定位置。
(3)沉井改造:将沉井改造为检查井,方便后期管道维护。
3. 顶管施工(1)管道预制:根据设计要求,预制管道管节,包括管道材质、尺寸、接口等。
(2)顶管设备安装:将顶管设备安装在沉井内,包括主顶油缸、中继间、导向装置等。
(3)顶管推进:利用顶管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
(4)管道连接:将顶管推进的管道与预制管节连接,确保管道的连续性和密封性。
4. 回填及恢复(1)回填:将管道周围的土方回填,并进行压实。
(2)恢复:恢复道路、绿化等设施,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四、技术特点1. 非开挖施工:顶管施工采用非开挖技术,减少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施工速度快:顶管施工速度快,可有效缩短工期。
给排水工程顶管施工工艺根据管道口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3种。
小口径是指内径小于800mm的不适宜人进入操作的管道;中口径管道的内径为800~1800mm;大口径管道是指内径不小于1800mm 的操作人员进出比较方便的管道。
通常,顶管法施工主要针对大口径管道。
管道顶进作业的操作要求根据所选用的工具管和施工工艺的不同而不同。
1.大口径顶管(1)人工掘进顶管。
由人工负责管前挖土,随挖随顶,挖出的土方由手推车或矿车运到工作坑,然后用吊装机械吊出坑外。
这种顶进方法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仅适用于顶管不受地下水影响,距离较短的场合。
(2)机械掘机顶管法。
机械掘进顶管法与手工掘进顶管法大致相同,但是掘进和管内运土不同。
它是在顶进工具管里面安装了一台小型掘土机,把掘出来的土装在其后的上料机上,然后通过矿车、吊装机械将土直接排弃到坑外。
该法不受地下水的影响,可适用于较长距离的施工现场。
(3)水力掘进顶管法。
水力掘进顶管法是利用管端工具管内设置的高压水枪喷出高压水,将管前端的水冲散,变成泥浆,然后用水力吸泥机或泥浆泵将泥浆排除出去,这样边冲边顶,不断前进。
管道顶进工作应连续进行,除非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后背墙变形严重;顶铁发生扭曲现象;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顶力超过管端的允许顶力;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接缝中漏泥浆等情况时,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处理。
顶管过程中,前方挖出的土可用卷扬机牵引或电动、内燃的运土小车及时运送,并由起重设备吊运到工作坑外,避免管端因堆土过多而下沉,而改变工作环境。
2.小口径顶管小口径顶管常用的施工方法可以分为挤压类、螺旋钻输类和泥水钻进类3种。
(1)挤压类。
挤压类施工法常适用于软土层,如淤泥质土、砂土、软塑状态的黏性土等,不适用于土质不均或混有大小石块的土层。
其顶进长度一般不超过30m。
挤压类顶管管端的形状有锥形挤压(管尖)和开口挤压(管帽)两种。
锥形挤压类顶管正面阻力较大,容易偏差,特别是土体不均和碰到障碍时更容易偏差。
大口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顶管(JPCCP)在供排水工程中的应用上海万朗管业有限公司王建斌2016年7月8日第一部分企业介绍企业介绍万朗成立于2001年,是专业为市政项目提供从前期规划、产品设计、施工安装、产品供应到后期运维的贯穿项目全周期一条龙、系统化、全方位优质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名牌企业。
并拥有国内外一流的资深专家团队和技术研发团队,获得了30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先后承揽了国内多个大型品牌工程。
同时是上海市诚信创建五星级企业、上海市管道行业质量诚信四星级企业、上海塑料管道推荐产品、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全国质量诚信先进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中国管材十大品牌、上海塑料管道十大品牌等称号。
经典案例| 中国商用飞机总装基地|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项目|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国家体育馆(鸟巢)经典案例| 上海宝钢圈围工程| 首都机场及奥运专机楼| 上海世博(中国馆)(法国馆)|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上海辰山植物园| 黄浦江上游闵奉原水支线工程第二部分JPCCP管道产品介绍JPCCP管产品综述JPCCP管是一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复合而成的新型管材。
其基本构造是在带钢筒的管芯混凝土外缠绕高强钢丝,然后再浇筑外层钢筋混凝土外保护层。
可应用于高埋深、高工压、大口径供排水项目。
不同埋深可采用相应的配筋和壁厚,压力等级达2.0MPa,直径最大可做到DN4000mm。
JPCCP管结构效果图JPCCP管数值仿真模型整体模型混凝土模型钢筒和接口钢圈预应力钢丝模型端口的箍筋和构造钢筋钢筋笼模型JPCCP管技术参数管体裂缝公称压力(Mpa)公称长度(mm)公称内径(mm)管外表面无裂缝,内表面裂缝宽度≤0.05mm R28:≥C403000800-40000.4-2.0内压抗裂性能管芯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指标在设计指标值Pt=1.70Mpa抗裂检验内压下,恒压5min,管体均未出现爆裂、局部凸起、渗漏和开裂或其它剥落现象。
一、综合管廊施工技术(一)技术内容综合管廊,也可称之“共同沟”,是指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它是为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采取综合管廊可实现各种管线以集约化方式敷设,可以使城市的地下空间资源得以综合利用。
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主要分为明挖施工和暗挖施工。
明挖施工法主要有:放坡开挖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板桩墙围护结构以及SMW 工法等。
明挖管廊的施工可采用现浇施工法与预制拼装施工法。
现浇施工法可以大面积作业,将整个工程分割为多个施工标段,加快施工进度。
预制拼装施工法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厂和大吨位的运输及起吊设备,施工技术要求高,对接缝处施工处理有严格要求。
暗挖施工法主要有盾构法、顶管法等。
盾构法和顶管法都是采用专用机械构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在隧道的某段的一端建造竖井或基坑,以供机械安装就位。
机械从竖井或基坑壁开孔处出发,沿设计轴线,向另一竖井或基坑的设计孔洞推进、构筑隧道,并有效地控制地面隆降。
盾构法、顶管法施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质量可靠,施工进度快等特点。
(二)技术指标(1)明挖法1)基础工程综合管廊工程基坑(槽)开挖前,应根据围护结构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
基坑回填应在综合管廊结构及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管廊两侧回填应对称、分层、均匀。
管廊顶板上部1000mm 范围内回填材料应采用人工分层夯实,大型碾压机不得直接在管廊顶板上部施工。
综合管廊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管廊基础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的有关规定。
2)现浇结构综合管廊模板施工前,应根据结构形式、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供应条件进行模板及支架设计。
模板及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满足受力要求。
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模板和支架检验合格后进行。
引江区域供水通久线输水工程(海门段)穿越河道顶管工程施工方案海门东方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引江区域供水通久线输水工程(海门段)项目经理部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施工总体安排四、施工准备五、沉井施工六、顶管施工七、主要资源需用计划八、工期保证措施九、质量保证措施十、安全文明保证措施引江区域供水通久线(海门段)输水工程穿越公路河道顶管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引江区域供水通久线(海门段)输水工程穿越公路河道顶管工程,顶管管径为DN2000钢管,顶进长度为150米。
顶管的管中心标高为-5.0米,穿越河道工作井长度9.6米,宽5.6米,井壁厚度0.8米;接收井尺寸满足施工需要。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施工围护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二、编制依据2.1引江区域供水通久线(海门段)输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2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勘探测量文件。
2.3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规程、规范等。
2.4关于本工程的施工图纸。
2.5本公司以往类似的施工经验。
三、施工总体安排穿越河道顶管工程共包括1座工作井,一段150米长的顶管和1座接收井。
根据甲方对施工进度的要求,结合现场场地情况,考虑工作井和接收井同时施工,沉井下沉具备顶管施工条件后安排顶管。
计划64天内结束,具体安排如下:3.1计划工作井制作30天,下沉4天时间。
3.2计划工作井封底3天,顶管机具、后靠安装2天。
3.3计划穿越浒通河顶管20天内结束,后续施工5天。
四、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工程开工前,组织各部门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踏勘现场,制定详细可行的施工方法,并对主要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4.2临时道路工程施工临时道路,修筑道路宽6米,采用碎砖摊铺。
4.3施工住房施工住房就近租用民房,并在施工现场搭设值班房,仓库设在租用场地内,同时该场地可以满足部分机械停放。
4.4施工用水主要以接入沿线相关单位的自来水为主,以满足生活用水及施工用水。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4标SMW工法桩施工方案编写:审核:审定:目录1 工程概况 (1)1.1SMW工法搅拌桩概况 (1)1.2地质概况 (2)1.3水文条件 (3)2 施工部署 (4)2.1施工区段划分 (4)2.2施工步骤 (4)2.3施工场地布置 (4)2.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4)2.5劳动力组织计划 (5)2.6管理网络图 (5)3 施工方案 (6)3.1SMW工法施工流程图 (6)3.2SMW工法搅拌桩施工方法 (7)3.3SMW工法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2)3.4SMW工法质量检验标准 (12)4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13)4.1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3)4.1.1 原材料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3)4.1.2 施工机械、设备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4)4.1.3 工法围护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5)4.2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5)4.2.1 用电安全 (15)4.2.2 施工安全 (16)4.2.3 设备操作安全 (16)4.3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16)4.3.1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4.3.2 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17)1 工程概况1.1 SMW工法搅拌桩概况本工程SMW工法搅拌桩主要用于13#和15#顶管井周围泖岛公路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小施工过程中对泖岛公路的影响。
三轴SMW水泥搅拌桩直径850mm,间距600mm,搭接长度≥250mm,水泥掺量20%,内插H700×300×13×24型钢间距1200mm,深度至搅拌桩桩底上方50cm。
各顶管井周围桩顶标高为地面标高,桩底标高为沉井刃脚下2.0m,水泥掺量为20%。
详见下附图1-1和1-2及附表1-1。
图1-1 15#工作井SMW工法搅拌桩平面布置图图1-2 15#工作井SMW工法搅拌桩剖面关系图表1-1 SMW工法搅拌桩环境保护范围1.2 地质概况经勘察查明,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最深65.0m)内的地基土为第四纪全新世Q34~上更新世Q22的沉积层,主要由填土、粉性土、淤泥质土、黏性土、砂性土组成。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的BIM技术应用钟俊彬;周文斌【摘要】黄浦江水源地连通管工程为包含泵站、非开挖钢顸管子项的综合性工程,工程复杂、质量控制严、建设进度紧、信息化管理要求高.通过引进BIM技术,从多个应用点开展体系化的BIM技术应用,可有效验证设计成果的一致性、合理性,避免工程返工.以BIM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建设施工管理平台,可存储各种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提升信息化工程管理水平,并可有效控制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风险.BIM技术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工程实施质量、工程管理水平,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特种结构》【年(卷),期】2019(036)004【总页数】6页(P119-124)【关键词】顶管工程;BIM;工程信息管理【作者】钟俊彬;周文斌【作者单位】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0009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正文语种】中文引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2000年左右引入中国,引发了一次彻底的建筑产业变革[1]。
BIM 技术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其在可视化、虚拟化、协同管理和进度控制等方面的优势,能有效提升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美国国家BIM 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由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发布[1]。
英国机构NBS(National Building Specification)自2011年起每年发布BIM 国家报告(National BIM Report)跟踪、推进数字化进程。
自2016年4月起英国政府投资项目强制要求达到BIM Level2[2]。
中国也相继发布《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 51301—2018)》、《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2017)》等标准指导BIM 技术应用。
长江取水顶管穿越长江防汛大堤施工技术李华【摘要】Combining with water intake and water-break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f Changshu rubbish burning power generation plant,the paper analyzes bad impact owing to pipe jacking crossing Yangtze levee,and puts forward some technological measures,such as applying slurry damper, soil grouting reinforcement treatment,measurement and axial control and so on,with a view to guarantee the engineering smooth.%结合常熟垃圾焚烧发电厂取退水工程概况,分析了顶管穿越长江大堤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提出采用减阻泥浆、土体注浆加固处理、测量及轴线控制等技术措施,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2页(P79-79,80)【关键词】顶管技术;工程;质量;施工;大堤【作者】李华【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61.11常熟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位于常熟市沿江开发区长春路西侧,长江大堤南侧。
其取水工程的取水泵房布置于发电厂厂区外,为长江主江堤(桩号354K~355K之间)背水侧顺堤河的南岸,长春化工厂区围墙的北侧,泵房北侧外边线距顺堤河南岸约2.0 m,距长江大堤背水侧坡脚约18 m;南侧外边线距长春化工北侧围墙约20 m。
取水管自取水泵房穿越长江主江堤从长江中取水。
水利史话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是提高上海市自来水厂原水水质的一项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供水工程。
工程规模为540万m 3/d ,分两期实施,取水位置在黄浦江松浦大桥附近、女儿泾出流口的上游,是上海地区黄浦江水质较好的地段。
工程1994年7月开工,1997年12月19日建成通水,总投资26.6亿元。
主要工程包括取水和增压泵站、输水渠道、穿越黄浦江的大型过江钢管以及相应的供电、仪表、通信调度工程等。
(1)大桥取水建筑物。
由4只直径8m 、深8m 的钢筋混凝土圆简形取水建筑物组成,设置在黄浦江江心,4根全长140m 、直径3.5m 钢管延伸到泵房吸水井。
(2)泵站。
包括大桥、临江、严桥3座主泵站,泵站主要构筑物有泵房、调节池、调压池、闸门转换井和35kV 变配电间等。
还有进入各水厂的调节提水泵站7座,总设计能力364万m 3/d 。
(3)过江管。
共有3处,在黄浦江江底通过。
其中,临江过江管内径为4m,长720m,设计输水量310万m 3/d ;杨浦水厂段过江管内径3m,全长约1200m,包括过河段约600m,设计输水量140万m 3/d ;南市水厂段过江管内径3m,全长1120m,设计输水量90万m 3/d 。
(4)渠道。
输水干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暗渠,干渠总长约40km,沿线设置透气井、溢流井、检修井和排水管等。
(5)供电和检测调度通信工程。
3座泵站供电电源均为2路35kV 同时供电,通信检测实施统一调度。
黄浦江引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实施了多项新技术措施,主要有: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添加粉煤灰技术;大容量水泵(单台泵容量1.6MW)采用的大功率串级调速装置和同步电机失步再整步技术;大口径钢管的水下顶进技术,大口径橡胶活接头,大型矩形断面的超声波流量计量技术以及PLC 通信调度和检测系统等。
黄浦江引水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取水点上移后,上海市供水水源水质获得很大改善,基本上可达国家规定的Ⅲ级水源水质标准。
穿越黄浦江顶管工程中的大深度顶管工作井设计
邵理中;周顺华
【期刊名称】《中国市政工程》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通过对一内径为10.2m,基坑开挖度为33.6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顶管工作井在设计研究过程中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程序模拟逐步开挖过程,论述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深基坑稳定分析中的作用,并采用空间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分析了圆形顶管工作井在顶力作用下的结构受力。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邵理中;周顺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56.102
【相关文献】
1.穿越河流顶管工程勘察设计工作重点浅析 [J], 罗智;周伟波
2.西气东输穿越黄河顶管工程在郑州开顶 [J],
3.西气东输穿越黄河顶管工程在郑州开顶 [J], ;
4.西气东输郑州黄河穿越顶管工程管道顶进工艺 [J], 王远峰
5.顶管穿越堤防及河道工程设计——以广东省肇庆市某湿地排水涵管穿越河道相关顶管工程为例 [J], 汪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顶管技术”地下过河500米
佚名
【期刊名称】《非开挖技术》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从扬州市第一水厂工程施工现场传来喜讯:经过施工人员几个月的努力,首次采用“顶管技术”,将一根500多米长、2米粗的大口径钢管成功送过京杭
大运河,并顺利通过水压试验。
去年下半年,我市启动实施了扬州市第一水厂提标扩建工程,其中需铺设从廖家沟到第一水厂的供水主管道,而这一管道必须从地下穿越京杭大运河。
如何穿越?技术专家经过研究,决定采用“顶管技术”。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第一水厂扩建工程供水主管道成功穿越京杭大运河,并顺利通过水压试验。
【总页数】1页(P23-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1.35
【相关文献】
1.顶管技术在市政地下管道施工中的应用技术
2.论地下车库顶绿化设计的特殊性--以上海曹路基地5号地块地下车库顶为例
3.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浅埋过河施工技术
4.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浅埋过河施工技术
5.泥水平衡顶管技术在过河污水管道中的应
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