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系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17
第一节青松大控制片青松大控制片包括吴淞江以南、黄浦江以北、淀山湖-拦路港-斜塘以东、东向阳河-茜浦泾-女儿河以西的大片低洼腹地,控制圈周长163公里,控制区总面积758.23平方公里,其中可调蓄水面积占9.25%,耕地面积73.05万亩。
行政区域涉及青浦县的城厢镇、徐泾、赵巷、华新、凤溪、重固、白鹤、赵屯、大盈、香花桥、环城、盈中、朱家角、沈巷以及松江县的松江镇、泗泾、洞泾、仓桥、五里塘、华阳桥、车墩、泗联、佘山、天马、昆冈、大港、塔汇、新桥、九亭等28个乡镇。
这一地区处于太湖流域下游碟形洼地的东缘,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以下,其中3.2米以下的低田有52.5万余亩,2.5~2.8米占全境面积一半以上。
境内河网密布,进行圩区建设以前,洪涝、渍害严重,大部分低洼田常年产量远低于高田。
5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联圩、并圩,加固圩堤以及建闸置泵等小包围圩区建设,至70年代中期,该地区内已建设大小圩区133个,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然而由于新联并的圩区规模仍然较小,地下水位和内河水位都较难控制,农业生产的发展继续受到制约。
为此,市革委会郊区组太湖流域规划调查组于1972年会同青浦、松江两县水利部门,进行了普查和论证,提出了青松大控制工程的初步方案。
1977年6月,市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组建议加快青松黄浦江以北地区的大控制工程建设,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又研究了“洪涝分治、高低(田)分开”的治理措施。
1978年提出《青松大控制包围工程计划任务书》,明确提出主要的工程措施是沿控制区周边修筑起统一标准的防洪大堤。
当时依据1954年型洪水水位(米市渡水文站测得最高水位为3.8米)确定堤顶标高近期达到4.5米、远期达到5.0米,顶宽2.0米,内外坡比为1∶2。
与此同时,在控制区沿线骨干河道建闸控制。
圩堤建成总长度为163公里,而原有小包围圩区堤线长约1060公里,大大缩短了防洪战线。
自70年代以来,先后建造了淀浦河西闸和东闸、朱泖河、西大盈、小莲湖、华漕浦、东大盈、西洋淀、盐仓浦、洞泾、俞塘、通波塘、泖泾、得胜港、古浦塘(西泵闸)、小斜塘、六磊塘、华田泾、油墩港、大涨泾等节制闸、套闸和水利枢纽工程;此外,在沿控制线一些支河河口也都建造了配套小型水闸或筑坝封堵。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大都市。
它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地理高一必修一中关于上海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上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1°53′,东经121°29′至122°20′,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中上游地带。
东临东海,南界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接壤,北濒长江,与江苏南通市隔江相望。
总面积约为6340.5平方千米。
二、自然地理特征上海地势地貌平坦,海岸线曲折。
全市主要河流有黄浦江、苏州河、松江河等,形成了上海的独特水系。
同时,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三、经济特点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经济发达。
它是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股票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口岸之一,航运业发达。
四、人文特色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
众多的历史名胜古迹,如外滩、城隍庙、豫园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上海还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有着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此外,上海的美食文化和悠久的民俗传统也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五、城市规划与发展上海一直以城市规划和建设闻名,近年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上海积极倡导绿色、智能、低碳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上海也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不断创新,建设了一支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包括地铁、公交等,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六、旅游资源和文化活动上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式风格的建筑、博物馆、艺术展览等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此外,上海也是举办各类国际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城市,包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文化节等,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总结:上海作为中国的国际大都市,不仅在经济、金融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历史地理第十五辑黄浦江水系:形成和原因淚-—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研究之一满志敏黄浦江水系是上海现代经济发展的摇篮,也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排水通道。
但追根溯源,其形成历史至今不过千年时间,是什么力量促使黄浦江水系的形成,又为什么黄浦江能替代吴淞江水系,这些一直是探讨上海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颇有兴趣的问题。
如何在未来全球变暖和海平面变化的自然背景下保持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黄浦江水系的形成和原因能给我们提供哪些经验教训,因此这些问题又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于黄浦江水系的形成和療因,前人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①,但在其成因上众说纷纭,还需要深入的探讨。
因此本文试图就黄浦江水系的发育历史过程,着重讨论它的形成原因。
如有不当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黄浦江水系形成的初期阶段1.北宋以前太湖流域的排水格局太湖流域的排水出路,古有“三江”,即东晋庾仲初在《扬都赋》注中所说的:“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与松江而三也/至迟在唐代,古东江和娄江已完全湮塞,限于文献记载的匮乏,现已无从査考其演变的原委。
但从太湖流域的排水格局来看,并没有发生重要的变化。
在五代和北宋初期时,太湖流域的排水格局仍因袭古三江的大势,即东北、东、东南三路泄水形势依然存在。
郑亶在其著名的《水利书》中谈到:“自松江下口,北绕昆山、常熟之境,接江阴界,约三百余里,有港浦六十余条。
”②此为东北方面排水的河道。
东南面则“一路自急水港下淀山湖入海”③。
朱长文也记道:“尝质于老儒长者,谓松江东流聚为小湖,西北(疑为东南)接白规、马腾、谷、瑋瑁四湖,盖所谓谷湖者,即谷水之旧迹也,又南接三滦,济有上、中、下之名,滦之狭者犹八十丈,又南接海盐之芦沥浦,行二百余里,南至浙江。
”④中路吴淞江依旧,是太湖排水的主要河道。
如果太湖流域的排水格局不因自然条件的转变而发生重要的变化,仍然维持古三江以来形成的结构体系,则黄浦江水系就无从发育成为太湖流域的主要排水河道,依赖黄浦江而发展的上海今天将是另一个面貌。
苏州河的知识
苏州河是中国上海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的变迁。
以下是关于苏州河的一些基本知识:
1.地理位置:
苏州河位于中国上海市境内,起源于上海市西北郊的苏州市,经过上海市区的中心地带,最终注入长江。
它的全长约为125公里。
2.历史沿革:
苏州河自古以来就是上海的重要水域之一。
在上海城市的早期发展阶段,苏州河是城市的主要水路之一,也是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沿岸有许多重要的工厂、码头和商业设施。
3.城市发展:
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变化,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景观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河沿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重建工程,许多老旧的厂房和建筑得到了拆除或改造,许多新的高层建筑和现代化的商业设施得以建立。
4.文化与景观:
苏州河沿岸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景点,如虹口足球场、四川北路文化历史街区等。
这些地方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景观,吸引着许多游客和居民。
苏州河也是上海城市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夜晚时分,沿岸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与江水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5.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苏州河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但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政府加大环保治理的力度,苏州河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总的来说,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历史文化水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和提升。
上海市地理环境
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上海的地
理环境十分独特,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资源。
以下将从地
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方面介绍上海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上海市地势较为平坦,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
市区东部是沿海平原,西部则有
一些起伏的丘陵地带。
黄浦江、苏州河等河流穿城而过,形成了上海独特的水域景观。
此外,上海还有一些自然形成的湖泊,如青西湖、赵巷湖等,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气候特点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和多雨。
上海的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季风带来的降雨丰富,是上海水资源丰
富的重要原因。
水系分布
上海市内水系密布,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河流纵横交错。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上海的母亲河,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是上
海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沿岸景色优美,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苏州河是上海市
的一条支流,曾是上海的主要交通要道,如今成为了城市的风景线。
总体来说,上海市的地理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地形独特。
这些地
理条件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市民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上海的黄浦江介绍历史渊源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修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于青浦区的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全长114公里,宽约400米。
黄浦江贯穿上海百里港区,虽无名山秀岭可供观赏,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
明清时,“黄浦秋涛”为沪城八景之一,农历八月十八在陆家嘴可见“银涛壁立如山倒”之景。
近年来,黄浦江下游有越江隧桥,上游的松江区车墩、叶榭间有松浦大桥等。
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
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
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
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
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
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
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春申君黄歇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门庭若市。
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东江(时通称横潦泾)金汇港口东侧修坝建闸港,使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改走黄浦,冲刷了吴淞江下游河床,使吴淞江淤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而“三江”之一的吴淞江也成为黄浦的支流;横潦泾水北流后始成今日的黄浦江,同时仅有少量来水过闸港走旧水道直接入海,使古东江下游河道不断淤积,以后这段河道也通称闸港。
黄浦江(HuangpuRiver)位于上海市中部,贯穿上海市,下游将上海市区分为浦西与浦东两大部分,是上海市仅次于长江的最大的河流。
发源于西部淀山湖口淀峰,其上游分段为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竖潦泾,至松江米市渡以下始称黄浦江。
南宋出现记载,曾名黄浦塘、黄浦港、黄浦、大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
黄歇浦、春申浦等名称,皆因后人附会黄浦江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的而得名。
黄浦江流经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宝山11区,至吴淞口注入长江。
上海的地理优势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商业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这些地理优势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其成为全球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长江水系的发达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城市的用水需求。
此外,长江还为上海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水道,使得上海成为中国内河航运的重要枢纽。
长江入海口的位置还使得上海拥有广阔的港口区域,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为国内外贸易提供了便利。
上海位于中国沿海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上海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城市,其沿海线长约120 公里。
这使得上海在海洋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上海的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渔港和渔场,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此外,上海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能源资源,如风能和潮汐能,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上海地理位置靠近苏浙沪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城市之间交通便利。
苏浙沪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
上海作为该地区的核心城市,与苏州、杭州等城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城市群。
这种地理优势使得上海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十分便利。
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以及中国最大的海港——上海港。
这些交通枢纽使得上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国际企业。
上海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人才。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商业中心,其地理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长江入海口和丰富的水资源、沿海地带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苏浙沪三角洲地区和交通便利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和对外开放的便利性,都使得上海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城市。
上海的地理优势不仅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理上海高一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一系列的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气候与生物、地球的人文景观等。
本文将介绍地理高一上学期中关于上海的一些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与边界:上海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直辖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1°53′,东经121°46′~122°12′。
上海东临东海,南界杭州湾,西濒嘉定、宝山、南汇三县,北部和金山、青浦两县相接。
二、地形地貌:上海地势相对平坦,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状。
上海境内没有山脉、丘陵,主要地貌类型为平原,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沙洲平原和海底扇平原。
三、气候特点:上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潮湿,春秋交替时,气温适宜。
上海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
四、水系与水资源:上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长江和黄浦江水系。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是上海市中心的主要水道。
此外,上海还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库。
五、人口与城市发展: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2400万。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条件,上海在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六、交通与交通枢纽:上海交通发达,拥有完善的陆、海、空交通网络。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此外,上海还拥有两个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
七、人文景观与旅游资源:上海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的城市。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外滩、南京路步行街、豫园、东方明珠塔等。
此外,上海还有各种博物馆、剧院、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展示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八、环境与城市规划:上海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上海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空气质量改善、水质净化、垃圾分类等。
高一上海地理知识点上海地理知识点是高一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上海的地理特点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人口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上海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位置上海位于中国东海沿岸,东临长江口,浦江入海,南濒杭州湾,西、北与江苏、浙江两省为邻。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得上海成为了中国的经济、金融、商贸中心。
二、地形地貌上海地势较为平坦,大部分地区呈低洼河网平原。
具体来说,上海地区主要包括三大地形单元,即长江三角洲、内陆和沿海两个平原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较低,以水网密布而闻名。
内陆区地势稍高,多以冲积平原为主。
沿海平原则地势平坦,以滩涂和沙地为主。
三、气候特点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多雨。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秋季气温逐渐降低。
春夏季受台风的影响较大,降水较多。
四、水系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有苏州河、黄浦江等重要水系流经。
苏州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从西部穿越城区流入黄浦江,贯穿城市东西,是上海重要的交通要道。
黄浦江穿越上海市中心,连接了长江与杭州湾。
五、人口上海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大都市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
据统计,上海人口超过2500万,是世界上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之一。
人口的集聚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结:通过对上海地理知识点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上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和人口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地理知识点对于深入了解上海的环境、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上海的发展脉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苏州河和黄浦江发展感想
这两条江都是上海市内的重要水系。
苏州河曾经是上海的母亲河,贯穿上海市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年来,通过对苏州河的生态环境进行整治,其水质和景观得到了极大改善。
同时,也开发了很多沿江的绿地和人民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黄浦江也是上海重要的水系,自上海成为中心城市以来,对黄浦江的开发利用始终是市政府的重点之一。
如今,黄浦江沿岸已经建设成为了集高楼大厦、文化景点、商业中心于一身的城市地标。
同时,为了加强江面管理,上海市政府采取了科学严谨的方式,加强了环境治理,提高了水质标准,既保护了江面环境,又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对城市交通的需要。
总的来说,苏州河和黄浦江的发展一直都是上海市政府和市民关注的重点。
通过不断的整治和开发,这两条江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为了上海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和文化体验的好去处。
九年级上海地理知识点上海,是中国的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是人们向往的繁华之地。
在上海的繁荣背后,有着许多有趣的地理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第一个知识点是上海的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带,正好处于长江和杭州湾之间,地处北纬30°40'至31°53',东经120°52'至122°12'之间。
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上海成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
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是上海的气候特点。
上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潮湿。
上海的气候条件也对农业生产和旅游业有着重要影响,例如,上海的樱花季和红叶季吸引了大量游客。
除了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上海还有着丰富的水系资源。
上海几乎被水所环绕,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水系贯穿其中。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分为外白渡和内白渡两支,在上海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上海还拥有人工湖泊、水塘和水库等水源,为居民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上海的地理特点不仅仅体现在自然地理方面,也包括人文地理。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融合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文化资源。
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作为上海的两个主要交通枢纽,连接着世界各地。
上海的外滩、南京路步行街、东方明珠塔等地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纷纷涌入的景点。
此外,上海还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学和高科技企业,吸引了全国和全球的优秀人才。
上海的地理知识点还包括城市规划和发展。
上海的城市规划着重于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和改造工程,包括虹口滨江区域的开发、浦东新区的建设以及世博会的举办等。
这些都使得上海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总之,九年级上海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系资源、人文地理、城市规划和发展等方面。
上海水系介绍范文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
其水系包括黄浦江、苏州河、长江三角洲等。
下面将为您介绍上海的主要水系。
黄浦江是上海市区独有的一条江流,全长约113公里,平均宽度约500米。
它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和交通枢纽,将良港临江的地理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黄浦江两岸的外滩和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地标之一、这条江流上游与长江相连,下游与杭州湾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江海一体的水域特征。
黄浦江两岸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建筑,如外滩著名的建筑群、豫园、城隍庙等。
黄浦江的水质逐年改善,河岸两侧有漫步者与休憩椅,游人可以欣赏到优美的风景。
苏州河是上海市区的一条重要水道,全长约77公里。
苏州河上游起于苏州,穿过江苏、浙江,最终注入黄浦江。
苏州河流经上海市区,河道两旁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址,如静安寺、临潼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世博园区等。
苏州河流域经过多年的治理和环境保护,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河岸两侧也建设了许多公园和休闲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长江三角洲是上海的广袤水域之一,是长江在入海前形成的一个三角洲地区。
它由长江主干和长江的几个支流汇聚而成,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水网系统。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享受着长江带来的丰富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许多湖泊和水库,如东方之珠太湖、江苏的洞庭湖、练塘水库等。
这些湖泊和水库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水资源和旅游资源。
上海的水系资源不仅提供了城市的灌溉和生活用水,也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此外,上海的水系还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水上活动和休闲娱乐。
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上,人们可以乘坐游船、划船、钓鱼等。
而长江三角洲的湖泊和水库也成为人们进行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总的来说,上海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浦江、苏州河和长江三角洲为上海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也为旅游和休闲娱乐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整理)上海的旅游资源.精品⽂档第⼀节上海⾃然旅游资源(四类)⼀、⼭地类1. 佘⼭:佘⼭境内,分东西两峰,清康熙帝南巡,品尝佘⼭⽵笋后⼤为赞赏,曾赐名为“兰笋⼭”,著名景点有佘⼭天⽂台、佘⼭圣母⼤殿、佘⼭地震台、佘⼭修道院2. 天马⼭:松江区境内,著名景点有护珠宝光塔(天马⼭佛光)、上清泉、古银杏树、天下第四泉(濯⽉泉)、⼆陆(陆机、陆云)草堂3. ⼩昆⼭:松江区4. 横云⼭:松江区5. 凤凰⼭:松江区6. 厍公⼭:松江区7. ⾠⼭:松江区,因“位于⾠次(即在云间九峰的东南⽅)”⾠⼭植物园是上海最⼤植物园8. 薛⼭:松江区9. 机⼭:松江区10. 北竿⼭:松江区11. 钟贾⼭:松江区12. 秦望⼭:⾦⼭区13. 查⼭:⾦⼭区14. 淀⼭:青浦区⼆、岛沙类1.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岛、第⼀⼤沙岛。
上海北部长江⼝,是我国⼤陆海岸线的中点(南⽔道)隔长江⼝南⽀⽔道,与浦东新区、宝⼭区、江苏省太仓市、常熟市相望;(北⽔道)隔长江⼝北⽀⽔道与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相邻。
宋⽂天祥曾题“海上瀛洲”,明太祖曾赐“东海瀛洲”故⼜曾名瀛洲。
著名景点有东滩湿地、东平森林2. 长兴岛:是上海第⼆⼤岛,北隔崇明岛,东与横沙岛并⽴,是柑橘⽣产地3. 横沙岛:是上海第三⼤岛,东濒东海,西邻长兴岛,南望浦东新区,北邻崇明岛。
岛上圩堤纵横,河流密布,风光灿烂4. ⼤⾦⼭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岛,为上海市第⼀⾼峰,有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的⾈⼭新⽊姜⼦、三级保护植物红楠、天竺等。
93 年定为市级⾃然保护区5. ⼩⾦⼭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6. 浮⼭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俗称⽆龟⼭岛,岛体由⽕⼭岩组成7. 佘⼭岛8. 复兴岛:杨浦区东部,东南北三⾯临黄浦江,西是复兴岛运河9. 崇明东滩:05 年被列为国家级⾃然保护区10. 九段沙:长江⽔道南北槽的分界,是长江⼝冲击型滨海岛屿,是长江⼝最靠外海的湿地。
是中华绒鳖蟹的产卵场所,也是鳗鲡幼苗的重要洄游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