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静脉输液是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它通过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送到人体静脉中,以达到迅速治疗疾病或滋养身体的目的。
然而,虽然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和禁忌症,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我们需要注意静脉输液的适应症。
静脉输液适用于各种情况,如补液、输血、给药等。
在一些急性疾病或外科手术后的康复期,静脉输液可以快速补充体液和营养素,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此外,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如癌症等,也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提供药物治疗。
然而,静脉输液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和禁忌症需要我们谨记。
首先,注射液体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的来确定。
不同的药物或液体有不同的成分和浓度,因此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静脉输液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在输液前,需要对皮肤进行适当的消毒,并使用无菌器具进行操作。
注射速度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引起血管扩张或充血,导致不适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特性来确定输液速度,并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
一些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静脉输液。
例如,儿童、老年人和孕妇需要根据其身体特点和药物特性来确定适当的输液方式和剂量。
对于有心脏病、肾脏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用量,以避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等,需要特别小心使用。
这些药物可能对身体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并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输液速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和禁忌症。
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注意无菌操作,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都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有效的重要举措。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监控,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静脉输液这一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观察与护理要点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症状的缓解。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其身体机能的下降和抵抗力的减弱,静脉输液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心。
下面是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观察与护理的要点。
1. 观察输液情况:要定期观察老年患者输液的情况,包括输液速度、输液部位是否红肿、输液管是否有渗漏等。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
2. 观察患者反应: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反应,包括是否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等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3. 注意静脉通畅:老年患者的血管功能较差,静脉输液时应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细小的血管,以免造成血管堵塞或渗漏。
输液前应检查静脉通畅,如果发现静脉堵塞或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部位。
4. 保持输液部位清洁:输液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和无菌,避免感染。
在插管前,要彻底清洁皮肤,并使用无菌巾包扎好输液部位,防止细菌的侵入。
5. 注意输液液体的温度:老年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
输液液体的温度应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凉,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6. 观察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往往存在水电解质平衡的问题。
输液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血压和血液中的电解质含量,及时调整输液液体的成分和输液速度。
7.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老年患者的免疫力较弱,输液器具的清洁和更换非常重要。
输液器具应定期更换,避免滋生细菌和感染的发生。
8. 维持患者的舒适度: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其他疾病和不适症状,输液时要注意维持患者的舒适度。
可以提供舒适的床铺和环境,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
9. 教育患者及家属:对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
包括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观察指标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患者及其家属要掌握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观察与护理要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老年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老年人输液注意啥
老年人的血管通常滑、硬、脆,给静脉注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给老年人输液时要格外小心。
老年人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注意过敏反应,如果出现一些症状,比如说发热、发冷、恶心、胸闷、周身不适等,应该及时告诉医生,以免造成伤害。
老年人输液时还应该注意不随意调整速度,通常,适合老人输液速度应该慢一点,输得太快,可能老年人受不起药力。
输液时起身要缓慢。
输液完毕,老人不必急急忙忙起身离开,最好是躺下一会儿,用手按住针眼9分钟左右,打过针的手臂不要太用力。
输液时不要空腹,最好是在准备输液前吃一些东西,这样肚子不会饿,输液时才会放心,能够减轻输液时的不良反应。
老人最好卧床输液。
一般来说,体质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他们的皮肤松弛,不容易扎好针。
躺在床上,将手臂安静放在一旁,就能尽可能地避免针扎不中的情况发生。
老年患者输液的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的输液需求也逐渐增加。
输液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方法,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较为脆弱,对于输液的管理有着特殊的要求。
本文将就老年患者输液的管理进行探讨。
一、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在给老年患者进行输液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史等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输液方案。
其次,要确认患者是否需要空腹输液,并在必要时进行胃肠准备。
另外,要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稳定。
二、输液的选择与操作针对老年患者的输液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选择安全、有效的输液方式是关键。
常见的输液方式包括静脉输液和皮下输液。
静脉输液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中,作用迅速,但风险较大。
而皮下输液则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作用较为温和,但吸收较慢。
因此,在选择输液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谨慎选择。
在输液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要掌握好穿刺点的选择和穿刺角度,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同时,要注意输液的速度和剂量,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最后,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三、输液后的护理与观察输液结束后,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与观察工作。
首先,要做好输液部位的护理,保持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其次,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另外,要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四、输液后的宣教与复诊在输液结束后,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宣教工作。
首先,要告知患者输液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度活动、饮食要求等。
其次,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以便患者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或就医。
浅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注意事项标签:老年;静脉输液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住院率日益增长。
在治疗和抢救老年患者的过程中,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及药物的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疾病方法之一[1]。
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采用合适的静脉穿刺技术,与老年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因为俗话说老小老小,老人就像小孩一样,要哄要骗,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
1穿刺技巧1.1穿刺应遵循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从小静脉到大静脉,注意保护血管。
对于长期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如果触摸到血管较硬并且没有弹性,则避开这条血管,重新选择,用小型号头皮针(5.5号)直接送入血管,一步到位,见回血立即固定,以防血管渗液引起肿胀,造成患者痛苦。
1.2对于手背浅静脉的较粗血管应快速从血管上方30°进针,并用医用胶布妥善固定。
如细小静脉从血管上方正面轻轻挑起,沿血管方向进针少许则可固定,固定时一定要小心否则影响穿刺成功率。
对于肥胖老年患者,血管位置较深但固定,可用左手拇指触摸定位后可角度稍大为35°进针。
老年人手背皮肤松弛,血管滑动度大,穿刺时,用左手拇指压住所选择的血管下端向下将血管拉直,食指向上方稍用力绷紧手背皮肤,此时进针可避免血管滑动不易进行穿刺的问题,但要注意松开时的力度一定要轻,因为老年人血管较脆弱,极易造成血管破裂,使患者不相信护士穿刺技术而耽误病情引发护患矛盾。
1.3针头进入皮下后如穿刺血管未成功,应拔出针头重新选择血管穿刺,不宜将针头在皮下反复穿刺,以防引起皮下血肿。
注意服务态度,言语轻柔,态度诚恳,说聲对不起以示抱歉,必要时换年资高的护士重新穿刺。
要加强巡视及时处理输液故障,有些老年人性子急,认为自己身体好,私自加快输液速度,应该告知快速输液易加重心脏负荷且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肿。
观察输液管道有无扭曲打折,药液是否不畅。
穿刺部位是否肿胀,及时处理。
并且要加强无菌观念,在加药及输液时应严格消毒并贴好瓶口贴,药液现配现用。
老年病人常需进行静脉输液,其中包括药物治疗、补充液体、营养支持等。
对于老年病人的静脉输液护理,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护理前的准备工作1.审查医嘱: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应仔细审查医嘱,确认输液种类和剂量,以及输液时间和频率等因素。
2.了解病情:护士需要了解老年病人的病情和病史等信息,以便针对个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3.准备输液器材:准备好所需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泵、输液瓶、输液管等,并确保其洁净。
4.洗手及无菌操作:护士应先进行洗手,并做好无菌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1.选择输液部位:老年病人的皮肤常因老化而变薄,所以应选择较为厚实的静脉,如手背、前臂或足背等部位。
2.消毒处理: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擦拭选定的输液部位,然后要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避免感染。
3.寻找静脉:用手指按压从近心端到远心端,判断静脉是否通畅,并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
4.静脉穿刺:将穿刺点处皮肤扳平,用一根穿刺针迅速刺入静脉,并在穿刺处涂抹透明敷料,以防止感染。
5.固定导管:将穿刺时留下的导管与穿刺点处的皮肤粘连,固定好导管,避免脱落或移位。
6.连接输液器材:将准备好的输液器材与导管连接,确保连接处紧密而无漏液现象。
7.输液进程观察:护士应不断观察老年病人的输液进程,留意输液速度是否过快或过慢,并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调整。
8.定期更换输液器材:根据医嘱要求,要定期更换输液器材,避免细菌滋生或长时间停留。
三、注意事项1.定期观察病情:护士应定期观察老年病人的病情,如体温、血压、心率等,并随时与医生沟通交流。
2.注意补液和营养支持:对于需要补液和营养支持的老年病人,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输液,并注意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
3.防止并发症: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老年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如静脉炎、液体超负荷等。
护士应随时观察老年病人的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维持输液畅通:护士要保持输液管路的通畅,定期检查导管及输液器材是否漏气、漏液或堵塞,并及时更换。
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技巧
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技巧
在老年人的护理中,静脉输液这一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在日常护理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静脉输液对老年人涉及着更多的保健,安全护理技能。
为了确保老年人安全,当在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要求,只有使用正确的技术手段,才能保证老年人充分得到科学有效的营养和治疗。
首先,在执行静脉输液时最重要的是静脉的选择。
老年人的静脉通常比年轻人
的静脉薄弱,而且肌肉层也更软,静脉显露的速度比年轻人要慢很多,因此老年人选择静脉时,要格外谨慎,选择宽大,充血及时显露的静脉,一般而言,男性选择右侧腕腹前侧及肩胛骨上腔,女性选择肩胛骨上腔、胸尖腔,左侧腕腹前侧等静脉输液。
其次,注射剂量要控制好,根据老年人的体质,要给予适当的药物剂量,不宜
过大或过小,老年人的静脉血管组织薄弱,要慎重进行操作。
最后,在输液过程中,根据老年人的反应要及时作出及时调整,避免出现过敏
等不良反应,要根据老年人情况进行护理和监护,调整药物剂量,并定期测量血压、生理机能等,确保老年人健康安全。
静脉输液对老年人的保健和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技术正确,不仅可以减
轻老年人的负担,还能节省药物的使用,增加老年人护理成效,保护老年人健康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补液等治疗。
正确且安全地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并列出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开始静脉输液操作前,操作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操作人员应核实医嘱中关于输液的相关信息,包括药物种类、剂量、输注速度等。
1.2. 选择静脉通道: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常用的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肘窝静脉等。
1.3. 准备材料:准备好所需的输液袋、输液针头、输液管、消毒棉球、皮肤消毒剂等。
2. 操作步骤2.1.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本次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让其保持舒适的姿势。
2.2.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应事先洗手,并进行消毒,使用干净的手套。
2.3. 皮肤消毒:用皮肤消毒剂消毒所选择的输液部位,按照从内向外、由上而下的方向进行。
2.4. 插管:操作人员将输液针头插入已消毒的输液部位,注意角度和深度,以及扎针时的顺序和速度。
2.5. 固定针头:将输液针头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以确保输液管路的稳定。
2.6. 接通输液管:将输液管连接到已插入的针头上,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和安全。
2.7. 开始输液: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速度,调节输液设备,开始进行输液。
2.8. 观察患者反应: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包括皮肤状况、血压变化等。
二、注意事项1. 药物安全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必须确保输液液体的药物种类、剂量和输液速度等与医嘱一致,避免用错药或输错量。
2. 皮肤消毒正确的皮肤消毒可以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
操作人员应选择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消毒。
3. 输液部位选择在选择输液部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管的通畅性、适宜的位置等进行考虑。
避免选择静脉瓣膜处或有异常的肿胀、静脉瘤等部位进行输液。
4. 注意观察在输液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
确保老人输液成功的护理陈世萍武汉市武昌杨园武昌铁路医院门诊部当前,我国巳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占人口比例不断加大。
来门诊输液的老年病患者约占总数的50%。
老人体质虚弱、患心血管病的居多,血管普遍硬化,病情变化快,穿剌的难度和输液的风险在加大。
笔者从多年的输液工作中体会到,要确保老人静脉输液全过程的成功,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技巧问题:1. 输液前要注意的问题:1.1. 护士对老年人患者要有亲合力:首先要主动、热情,礼貌地迎接老年人,尊重他们,言谈举止中要真挚地体现出对他们的同情与关爱。
建立起亲人般护患关系,这样他们才会心情愉快、信任我们,并主动配合我们的操作,是操作的成功的重要一步。
1.2.准备的技巧:1.2.1. 认真查对、一丝不苟:法定医师写的注射单、病人及药物过敏史、药物、液体、输液器、注射器的查对一样都不能少,绝不能因病人多工作忙而有一丝马虎。
这是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的关键。
1.2.2. 针头要选小号:老年人最好使用5号半-6号半针头,一是小针头锐利,便于穿刺。
二是老年患者心功能较差,需控制点滴速度,小针头更为合适。
1.3. 仔细选择血管:1.3.1. 选择血管以手背为宜:选手背血管有以下三个有利因素。
首先是方便,老人不必脱衣脱鞋袜,输液过程中上厕所也很方便。
其次是手背皮下脂肪较少静脉血管网丰富,血管相对易显露。
第三是输液过程中若有渗漏、局部肿胀能被及时发现。
1.3.2 热敷帮助血管显露:血管不显露者用热毛巾热敷或温水浸泡5分钟左右,使血管充盈扩张显露,便于穿刺。
同时热敷也能使人体对疼痛的阈值提高,末梢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减轻穿刺时的疼痛。
要确认该血管通畅方可穿刺。
有些老人经常输液,血管形成静脉结节、疤痕等,血管看上去充盈饱满,其实上半通或不通的血管,结果穿刺后有回血但液体不流动或不畅,增加了老人再次穿刺的痛苦。
检查方法是左食指压隹血管远端,右食指向心脏方向推动血液,血管干瘪说明血管通畅的方可穿刺。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技巧要确保使用无菌技术。
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护士或医生应先进行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以避免细菌感染。
另外,输液所使用的注射器、输液管等设备也应保持无菌。
正确选择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手臂静脉是常用的输液通道,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等,应避免使用该通道。
此外,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尽量选择直径较小的静脉通道,以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正确插入针头。
在插入针头前,应检查针头是否完好无损,避免使用弯曲或破损的针头。
插入针头时,应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
如果出血或遇到阻力,应停止插入并换一个位置重新插入。
然后,注意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不良反应。
特别是对于一些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抗生素等,应缓慢注射,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还需定期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或医生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液反应。
如出现过敏反应、感染迹象、局部疼痛或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输液结束后,应注意正确拔针。
拔针前,应先停止输液,并用无菌纱布轻轻按压穿刺点,以防止出血。
拔针时,要轻而稳,避免突然抽出,以减少疼痛和出血的发生。
通过以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的操作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时也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保持合理的体位和放松的心态,以促进输液的顺利进行。
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相关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也应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年人血管静脉输液技巧
咱老年人啊,身体可能没年轻时那么硬朗啦,有时候难免会因为一些小毛病去医院打个点滴。
这静脉输液啊,可是有不少技巧呢!
你说这静脉就像那细细的小水管,咱得让药水顺顺溜溜地流进去,可不能出啥岔子。
护士扎针的时候咱可得放松,别紧张得跟个木头似的,你越紧张那血管不就越不好找嘛。
就好比你要找个东西,你慌里慌张的能找着吗?肯定不能呀!
护士找血管就跟找宝藏似的,得仔细着点儿。
咱自己也得配合好呀,把胳膊摆好位置,别扭来扭去的。
这就跟跳广场舞似的,得站好自己的位置,动作才能到位嘛。
输液的时候也别乱动,不然那针万一跑了,不就得重新扎啦?那多疼啊!就好像你走在路上,好好的突然摔一跤,多冤啊!咱就稳稳当当的,让药水慢慢流。
还有啊,输液的时候速度也得注意。
不能太快啦,那可不行,就跟吃饭似的,你吃得太快不就容易噎着嘛。
也不能太慢,不然得输到啥时候呀!得听护士的话,她们可是专业的呢。
要是输液过程中觉得不舒服,可千万别憋着不说啊!你不说人家咋知道呢?这又不是猜谜语!咱得及时告诉护士,就像你家里啥东西坏了,你得赶紧找人来修呀,不然不就耽误事儿啦。
咱老年人啊,可别小瞧这静脉输液。
这也是咱照顾自己身体的一个办法呢。
每次输液的时候就想着,这是让咱的身体快点好起来,能继续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呢。
咱虽然年纪大了,但也得把自己照顾好呀,不能让孩子们担心。
这静脉输液啊,咱就好好配合,让它顺顺利利的。
咱得有信心,一定能快点好起来,还能和老伙伴们一起唠唠嗑、晒晒太阳呢!难道不是吗?。
老年住院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老年住院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措施,但一些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管理措施:
1. 确定输液适应症: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输液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定输液的适应症和安全性。
2. 确定输液适宜速度: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通常较差,需要适当调整输液的速度和剂量,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3. 选择适宜的输液设备:选择符合标准的高质量输液器材,确保输液设备的清洁、消毒和无菌操作。
4. 实行皮肤消毒:在进行外周静脉插管前需要严格进行皮肤消毒,防止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5. 监测输液反应: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异样现象并及时采取措施。
6. 定期更换输液器材:输液器材需要周期性更换,防止器材陈旧、污染和恶化对患者造成伤害。
7. 安全记录:需要对老年患者的输液过程和相关情况进行仔细记录,建立健全的数据体系,以便随时查阅和分析。
总之,老年住院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并且重要的治疗
措施,但需要在安全管理上慎重对待,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和监护,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它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通过静脉注射,以快速有效地送达到患者体内。
然而,静脉输液需要严格遵守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首先,注射液的温度应与人体温度相适应。
在输入之前,需要先调查注射液的温度,以确保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
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液体都可能引起疼痛和组织损伤,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其次,注射液的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或液体进行输液。
在选择药物时,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不良反应史,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需要查看注射液的有效日期和清晰度,确保没有沉淀和颗粒。
如果发现药液变浑浊或有悬浮物,必须立即停止使用,以防止注射导管阻塞。
第四,静脉输液操作前需要彻底清洁和消毒,在这方面,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洗手规范和无菌操作。
使用消毒剂擦拭注射点附近的皮肤,并确保穿刺点毫无疑问。
第五,注射过程中需要检查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和药物浓度过高,而过慢的输液速度则可能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第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在输液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相关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反应,例如药物过敏或血管损伤,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七,维护静脉管道通畅也是非常重要的。
输液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静脉通道的通畅度,避免因血栓或导管堵塞而影响输液效果。
此外,每次更换药物或输液袋时,都需要更换输液管,以保持管道的清洁与通畅。
最后,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程和操作程序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保持不断学习,以确保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总之,静脉输液过程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涉及到药液选择、操作技巧、无菌操作和沟通交流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遵守这些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能确保静脉输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老年人在选择输液治疗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谨防穿刺漏洞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表现为硬、脆、滑,这样就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
体质瘦弱的老人皮肤松弛,针头不易固定;慢性病和体质差的老人血管脆性通透性强,容易漏针,使药物渗入皮下组织。
而老年人对疼痛、肿胀又不敏感,如发现得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另外,年老体弱者,最好选择卧床输液,以减少因输液时间过长体力的消耗。
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由于老年人心肌细胞萎缩,使心脏生理功能减退,如过量输液,会致心肌缺血,甚至引起心力衰竭。
因此,老年人输液时应每分钟20-40滴为宜。
若点滴太慢,时间过长,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心衰患者滴速应控制在每分钟15-30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而出现意外。
分组给药要冲洗输液管
两组不同的药液需分开滴入时,当滴完第一组药液后,应加入适量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以冲洗输液管,在药液将滴无时,应再滴入适量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以保证血管内不留有药液。
因液体滴完即行拔针、加压,穿刺部位血管就会留有一定量的药液,该药液(特别是刺激性强的药物)由于加压而形成血液片刻不流动,药物会对血管产和刺激,造成人为的血管破坏。
防范过敏反应
老年人由于反应能力减退,一旦出现输液过敏反应,如寒战、过敏性休克等,表现常不典型,容易错过早期抢救的时机。
如果在家里输液,第一次或前几次也应在医院里输,待观察确无过敏反应后,方可在家继续输液。
当然,陪护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千万要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阿拉明等急救药品,以随时作抢救之用。
不宜空腹输液
饥饿状态本身有时就会诱发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空腹时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胃肠道毛细血管,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胃液分泌过多。
此时若空腹,无食物中和、呕吐等胃肠反应,所以老人不宜空腹输液。
由于以上原因,家中老人输液应慎重。
如病情确须输液,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在正规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接受输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