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卢卡斯模型的人力资本贡献率测算
- 格式:pdf
- 大小:221.71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测算方法作者:于辉杜洁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21期于辉杜洁摘要要想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固有效能,对其贡献率进行测定是关键。
本文以经济增长为落脚点,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源表现出的特征,围绕测算贡献率所用方法展开讨论,从提高贡献率的角度出发,提出可使人力资源价值得以实现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启发。
关键词经济增长人力资源测算贡献率一、前言对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的我国而言,如何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激发潜力的方式,使其呈现出更接近预期的贡献率,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针对人力资源开展管理工作,应以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关理论为切入点,通过科学测算贡献率的方式,确保人力资源相关内容得到有效分析,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提出的需求。
二、基本概念介绍(一)经济增长对当今社会而言,要想使社会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重中之重。
这一概念强调的核心内容为:以去年生产总值为参照,某国或地区今年总值的涨幅情况。
在特定背景下,持续提升的生产力不仅有利于实质资本、自然资源的积累,还能够使制度环境得到优化。
由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源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围绕人力资本展开讨论很有必要。
(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经济体系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关人员应以测算贡献率所用方法为指导,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的方式,赋予相关活动更加理想的均衡性[1]。
在管理人力资源时,有关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微观和宏观因素,为经济发展助力。
从微观视角来看,管理工作可用方法以录用和保持为主,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氛围的方式,使人力资源保有理想的贡献率,经济自然可以得到持续发展。
而从宏观视角来看,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重点,通常是预测和计划,随着战略方案得到落实,不仅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发挥,组织协调程度也可朝更加理想的方向前进。
三、贡献率测算分析由人力资源表现出的价值可知,在测算贡献率时,有关人员应重点考虑物质资本和价值计量的差异,如果没有对二者加以考虑,一方面会增加管理人力资源的难度,另一方面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研究新进展作者:周丹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2期【摘要】卢卡斯(1988)建立了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他最早提出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并在此后,卢卡斯建立了人力资本溢出的经济增长模型。
本文汲取前人关于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研究,从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关问题。
【关键词】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国内关于人力资本溢出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一、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张波、周绍森(2005)使用1996—2002年我国各省的经济数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生产部门具有显著的、正的溢出效应,并且人力资本生产部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非人力资本生产部门。
周群(2007)从人力资本外溢性的角度来阐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在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情况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比不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高出十多个百分点。
他得出结论:人力资本积累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黄苹(2008)在MRW模型基础上加入空间变量,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尤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具有一定外溢性,来自临近地区的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人力资本指标每增1%,本地区经济增长分别平均增加约4.79%和0.64%,而邻近地区中等教育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负外溢性。
因此,提高受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比重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同时应加强相邻省域间的区域人才培养合作,共同努力促进经济发展。
景跃军、刘晓红(2013)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溢效应模型,把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进行检验,发现物质资本对GDP 的影响率和贡献率分别为9.34%和75.48%,而人力资本对GDP 的影响率和贡献率则为1. 35%和10.95%,均不足物质资本的1/6。
说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开发并利用好人力资本将成为我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第三产业人力资本测度及贡献率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在基于劳动者收入与人力资本价值内在逻辑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修正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调整后的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对1996-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估算,并与第一、二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第一、二产业,仅次于固定资产投资,已成为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第三产业人力资本平均贡献百分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从总量上看,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3087亿元,增加了近两百倍;从GDP占比上看,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至2010年的42.9%。
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对比发达国家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比重偏低等问题,且“十二五”规划关于产业调整的定量指标也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比例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对第三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测度与贡献率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人力资本的估算归纳起来有三大类测度方法:教育年限法、成本法和未来收益法。
由于教育存量法中受教育年限与受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间可能相关性较差,成本法忽略了天生的禀赋、环境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而未来收益法中贴现率的确定相当困难。
因此,本文在基于人力资本价值与劳动者收入内在逻辑关系所构造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对劳动者收入的核算及资本收益率进行调整,得出修正后的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估算出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其贡献率,并与第一、二产业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的修正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最主要的变量是收入,收入与人力资本的价值应该表现为一种函数关系,因此基于人力资本价值与劳动者收入内在逻辑关系构造的测度模型对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也最为合理,本文在张昭俊、赵宏中(2012)的研究基础上,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封永刚邓宗兵来源:《人口与经济》2015年第03期摘要:(中)摘要文章采用2001-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Bootstrap修正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31个省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空间关联性进行验证,并使用空间收敛性测算方法对投资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2001-2012年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呈现出“先大幅上升,后小幅下降”的变化趋势,技术进步是促进投资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显著,区域间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增强,极化效应逐渐减弱;人力资本投资初期效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收敛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空间自相关;空间收敛性中图分类号:F240 (中)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5)03-0077-12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3.008Abstract:(英)摘要 Based on the 2001-2012 provincial panel data, this passage adopted Bootstrap modified Malmquist index method to estimate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China’s 31 provinces, the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verify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spatial convergence method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s converge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s that: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shows a “increased firstly,then declined slightly” feature,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growth;The absolute β convergence and conditions β convergence ch aracteristics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is enhancing, and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is waning; The initial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ditio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the level of health car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nvergence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fficiency.Keywords:(英)关键词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spatial autocorrelation;space convergence一、引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摘要自1960年舒尔茨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解释现代经济增长之谜之后,广泛的研究均论证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我国现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作为模型,综合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对人力资本存量就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我国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远低于资本的贡献率,这体现了我国缺乏人力资本积累的现象,这是由于我国现阶段以扩大实物资本投入来拉动经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
因此,我国经济的转型的关键在于开发并利用好人力资本。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卢卡斯溢出模型一、文献综述从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以来,很多经济学家例如李嘉图、李斯特等都对经济增长问题有所研究。
斯密认为分工、贸易(交换)以及资本积累对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明确地将增长划分为几类关键因素的贡献:人口与资源、资本、知识、政府、经济制度及节约的意愿,并指出人口数量和人均资本额的增加是提高产出的必要条件。
此后,以凯恩斯(Keynes,1936) 有效需求为基础,哈罗德(Harrod,1939)和多马(Domer,1946)分别独立建立了含义相同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资本的积累。
随后,为解决哈罗德―多马模型所存在的问题,索洛(Sollow,1956)和斯旺(Swan,1956)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索洛―斯旺模型中引入了技术进步因子。
经济学家舒尔茨1960年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将现代经济增长之谜解释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
舒尔茨(1961)运用经济增长余额分析法核算出美国1929年至1957年人力资本投资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
随后,罗默在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变量,提出了两部门模型(Romer,1990)。
我国学者王金营(2001)认为其忽视了人力资本在技术进步中的积累与能量储存的作用,忽视了教育部门及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决定性作用和由此而引起的经济的增长。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与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在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基于EVIEWS软件,通过对陕西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为主体的2000-2010年间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测度人力资本对此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
结果表明:在此期间,经济发展呈资本拉动型状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94%,贡献份额为38.49%,人力资本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35%,两者之和占到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
最后提出构建人力资本支撑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回归分析贡献测度引言为开发陕北能源化工资源,国家于2003年3月正式批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在榆林启动建设,这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近年来,陕西榆林地区依靠能源开发和基地建设,促进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保持陕西省第一。
但是随着资源开发进入成熟期,相继到衰退期,资源储备的有限性,构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根据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本是实现规模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从榆林地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对人力资本的开发还远远不够。
鉴于关于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人力资本定量研究较少,本文试图打破以往从资源开发和基地建设的角度去研究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发展的藩篱,弥补其他文献中由于指标选取不精确使得计量模型与现实数据之间存在误差导致较低的拟合度,而无法精确测度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情况的不足,为基地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体系以及科学的量化依据。
测度模型选择及构建(一)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的变换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把人力资本看作是外生变量,而外生的变量不能很好的解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为弥补这一缺陷,并得益于分析手段的进步和经济思想的扩张,新经济增长模型—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应用而生。
卢卡斯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更加微观的方法把人力资本具体化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卢卡斯式的人力资本内生化增长模型卢卡斯式的人力资本内生化增长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引入了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这使得研究人力资本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分析技术上成为可能。
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劳动投入是指一般的劳动投入,看不出不同质量或不同技术熟练程度的劳动的投入对于产量的作用的差异。
因此需要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说明人力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卢卡斯引入了Schultz 和Becker 提出的人力资本的概念,在借鉴罗默(1986)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宇泽的技术方程做了修改,建立里一个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
宇泽1965年在《经济增长总量模型中的最优技术变化》一文中,运用了两部门模型结构,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积累框架中研究了如何通过必要劳动投入实现最优技术进步的问题。
宇泽模型的重要贡献是为解释内生技术变化提供了一个尝试,这种尝试后来成为卢卡斯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以及罗默内生技术变化模型的重要理论基础。
为了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卢卡斯(1988)沿着Schultz 和Becker 的思路在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资本,将宇泽的技术进步方程做了修改,提出了一个一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为核心的内生增长模型。
卢卡斯模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使生产具有递增效应,而正是这种源于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递增收益使人力资本成为“增长的发动机”。
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这种技能水平会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生产率。
更为重要的是,卢卡斯区别了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即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
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会从一个人扩散到另一个人身上,从旧产品传递到新产品,从家庭的旧成员传递给新成员,因而会对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都有贡献,进而使产出生产具有递增收益。
而正是这种源于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地赠送收益,使人力资本成为增长的发动机。
卢卡斯模型由两个模型组成。
第一个使“两时期模型”(twoperiods model );第二个是“两商品模型”(two goods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