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射频消融导管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需求分析引言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在心脏病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
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概述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医疗设备,通过射频能量的传递,实现对异常心肌组织的消融,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市场需求分析发展背景和动力•心脏病发病率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促使了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的需求增加。
•创新技术的应用:新的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技术的不断出现,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增加了患者对该设备的需求。
需求点分析•高效性能:用户对于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的需求包括高效的消融效果、准确的定位能力以及可靠的治疗结果。
•操作便捷性:医疗人员对于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减少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
•多功能性: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的市场需求还包括多种功能的融合,例如导管的导向、显像和监测等多功能的集成,以提高手术效果。
•成本效益:用户对设备的成本效益有一定的考量,包括设备价格的合理性、使用寿命的长短以及维护和配件的费用等。
市场前景展望根据市场预测机构的数据显示,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这主要归因于人口老龄化导致心脏疾病患者数量增加,以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带来的设备性能改进。
此外,患者对于手术操作的可靠性和效果也将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结论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需求呈现增长趋势,主要受到心脏疾病发病率上升和创新技术应用的推动。
满足高效性能、操作便捷性、多功能性和成本效益等需求点将是厂商关注的重点。
未来,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医疗设备,通过向心脏注入高频电能,破坏或隔离异常的心脏组织。
近年来,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对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探讨。
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心脏疾病的高发率、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的疗效改善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
2.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目前,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存在着多家重要参与者。
这些参与者包括医疗设备制造商、医疗保健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等。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激烈,各参与者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3.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一些新的技术趋势正在影响市场的发展。
这些技术包括三维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可视化引导系统以及智能化导管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4. 市场风险和挑战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市场的技术门槛较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
这导致市场上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
其次,不少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此外,市场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对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5. 市场前景展望尽管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是市场的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资源的提升,预计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同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竞争的活跃也将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创新。
虽然市场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是市场的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提升,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市场有望持续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心血管内科导管射频消融术新进展射频消融术(catheterradiofrequencyablation,RFCA)是利用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某一部位释放射频电流而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的凝固性坏死,从而破坏快速心律失常起源点,治疗心律失常的介入性技术。
特别是对于窦性心律失常有着很好的疗效。
RFCA在X射线透视下通过穿刺大腿根部或者颈胸部静脉血管把电极导管送到心腔相应部位,做详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进一步明确心律失常诊断、类型、初步判断选择消融的部位,然后送入射频导管,在体外连上射频消融仪,产生局部高温,通过高温的热效应来消融病灶。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自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与普及,在手术熟练程度及部分病种的成功率方面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适应证1996年编写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中规定了射频消融的适应证分为明确适应证、相对适应证和非适应证三种。
其中明确适应证不等同于绝对适应证,只是表明目前多数医疗中心或多数专家认为这类患者应接受RFCA治疗;相对适应证是指有争议的适应证,临床判断中应考虑实施RFCA对患者的综合影响或利弊得失;非适应证不完全等同于禁忌证,只是表明大多数医疗中心或专家认为这类心律失常患者目前的病情不宜接受RFCA治疗。
(1)明确适应证:①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
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典型房扑和特发性室速呈反复发作者。
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典型房扑和特发性室速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者。
④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典型房扑和特发性室速有血液动力学障碍者。
⑤典型房扑,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者。
⑥非典型房扑,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者(有特殊标测设备者)。
⑦不适当窦速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
⑧梗死后室速,发作频繁和(或)症状重、药物预防发作效果不好(有特殊标测设备者)。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概述
2.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工作原理
3.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应用领域
4.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优势与不足
5.我国在射频消融压力导管领域的发展
正文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高端医疗器械。
通过导管进入心脏,利用射频能量对心脏组织进行消融,以达到治疗目的。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导管头端的射频能量发生器,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组织,使其温度升高,最终导致心脏组织的损伤和消融。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主要应用于心脏射频消融术,该手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压力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包括心脏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等。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具有许多优势,如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操作难度较高、可能导致心脏组织损伤等。
因此,在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的安全。
我国在射频消融压力导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多种类型的射频消融压力导管,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同时,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射频消融压力导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射频消融压力导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脏疾病治疗手段,已经在
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提要介绍了一种心脏射频消融电极导管,其特点是内腔有一可调节头端弯度的装置,头端有一对电极可记录标测心脏内的各种电位,并能通过50w以下的射频电流消融心脏的病灶部位。
关键词射频电极导管消融The Development of a RF Electrical Pole Catheter for Heart AblationZhang Yiqin Luo Bingquan Han BingX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diology,Jiangsu Province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RF electrical pole catheter for heart ablation.There is a deviec in the catheter,that can adjust the bending of the catheter tip on which there are a pair of electrical poles that is able to record and map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of the heart,and to transper 50 W electrical energy for focus ablution of heart disease.KEY WORDS RF Electrical pole Catheter ablation90年代起心脏病治疗学有了新的进展,大部份的过速性心律失常可以用射频消融导管根治。
这种方法是用一根耐高温的电极导管,在头端的导向装置引导下插到心脏的导致心律失常的病灶位置,并标出特异性动作电位,然后予以10~50W的射频电流放电,使病灶位置变性坏死,从而达到消除和根治心律失常的目的。
目前我国已在省市级医院广泛开展此项技术,但使用的射频消融导管均为进口导管,价格昂贵(一般1万元左右),致使手术费用增加,加大病人的经济负担。
脉冲电场消融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先进技术,它通过产生高能量的脉冲电场来消融心脏组织中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电路,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脉冲电场消融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风险低、恢复快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常见的消融治疗方法,通过导管置入心脏组织中,利用射频能量导致组织的温度升高,从而进行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稳定的优点,已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规方法之一。
冷冻消融是一种以低温作用于心脏组织来达到治疗效果的消融技术。
通过导管将冷冻能量传递到心脏组织中,使组织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实现对心律失常病灶的消融治疗。
冷冻消融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逐渐成为临床上的重要治疗手段。
导管消融是通过在心脏组织中放置射频、冷冻等能量传递导管,并将能量传递到病灶部位进行消融治疗的方法。
导管消融技术具有操作灵活、疗效确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1. 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是一种通过产生高能量的脉冲电场来消融心脏组织中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电路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利用高能电场的作用,在短时间内使心脏组织产生传导障碍,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具有治疗效果显著、疼痛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2. 射频消融技术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技术,通过在心脏组织中放置射频导管,并传递射频能量,使病灶组织产生高温、高能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心律失常病灶的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稳定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规方法之一。
3. 冷冻消融技术冷冻消融是一种利用低温作用于心脏组织来达到治疗效果的消融技术。
通过在心脏组织中放置冷冻能量传递导管,并传递低温能量,使心脏组织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实现对心律失常病灶的消融治疗。
冷冻消融技术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逐渐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射频导管分类
射频导管是一种用于介入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器械。
根据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射频导管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诊断导管:用于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包括血流动力学测
量、冠脉造影、心腔内压力测量等。
诊断导管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准确的心血管参数测量和图像采集。
2.射频消融导管: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通过向心脏组织释
放射频能量来修复异常的心电传导问题。
射频消融导管具有导航功能和射频能量释放功能,可以消融异常的心脏组织并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3.血管介入导管:用于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
血运重建、支架植入等。
血管介入导管具有导航功能和介入治疗功能,可在血管内进行狭窄部位的扩张和修复。
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导管(PCI导管):专门用于冠状动脉介
入治疗,包括冠脉造影和PCI手术。
PCI导管是一种特殊的血管介入导管,具有较长的操作长度和弯曲性,并且能够在冠脉内准确导航。
5.腹腔镜导管: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组织观察、组织采集和
介入治疗等。
腹腔镜导管包括光纤、摄像机和其他手术器械的组合,可以有效引导在腹腔内进行手术。
需要指出的是,射频导管的分类因应用领域和具体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射频消融术: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为2.67mm左右(与普通圆珠笔笔芯类似)的消融导管送入心腔内,找到异常的“兴奋点”,选择性的使引起快速心律失常的部分心肌组织变性失活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根治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由于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均较好,已成为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一、射频消融术的优点:1、不损伤心脏:射频电流对心肌局部造成损伤非常局限,约3~4mm直径范围及深度,不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2、微创:不需开胸,只需穿刺静脉或动脉血管,不影响美观,创口小,只有2mm;3、无副作用:手术是在局麻状态下进行,病人在整个手术中都是清醒的,随时可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医生,避免了全麻的副作用和手术风险;4、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手术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两到三天就可以出院;5、实时疗效评估:经心内电生理检查便能实时证实手术是否成功。
射频消融术适应症(1)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即显性和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房室间存在着先天性的“旁路”,导管射频把旁路“切断”,心动过速或预激波就永远不再发生了。
(2)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房室结形成所谓“双径路”,这样小电流在适宜条件下,会在两条径路形成的折返环中快速运行,引起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把慢径消掉,只保留快径,这种心动过速就不会再犯。
(3)心房扑动心房扑动是在心房里有一个大的环路(主要是右心房),微小电流在此环路上不停地转圈,心房可跳至300次/分,而心室一般在150次/分。
导管射频可以破坏右房峡部造成环路的双向电流阻滞,从而根治房扑。
(4)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速是由于在左心房或右心房的某一局部有异常快速发放电流的“兴奋点”或者在心房内有小的折返运动。
经电生理检查标测到异位“兴奋点”,或折返环的部位,进行消融就可得到根治。
(5)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科学研究已认识到,房颤的触发是因为与心房相连的肺静脉上的“心肌袖”发放快速电冲动;另外,房颤持续与心房肌自身重构也有关。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到底算手术吗李毅刚教授:导管射频消融术严格来讲,应该算是一种微创手术。
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穿刺血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把电极导管沿着血管送入心腔,精确定位引起心动过速的关键病灶,用电极导管头端紧紧贴靠该处,在局部释放射频电流(100千赫兹~兆赫兹),在很小的范围内(约3~4毫米直径及深度)产生热效应,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直接摧毁关键病灶,从根本上治疗心动过速。
是否每个房颤患者都能做导管射频消融李毅刚教授:房颤患者病情千差万别,而把握好房颤消融术适应证是关键。
阵发性房颤无疑是导管消融术的最佳适应证,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发展,持续性或者持久性房颤、心房明显增大(大于45毫米)的阵发性房颤也成为其适应证。
对于发作频率很小的阵发性房颤和同时合并需要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目前暂不推荐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
导管射频消融术优势在哪李毅刚教授: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点是微创、不留疤、不需要全身麻醉。
以下三类人选择房颤导管消融术的话,获益比较多:①吃抗心律失常药控制不了、症状比较明显、发作非常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②持续性房颤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心脏病,例如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的患者。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衰、高血压型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的患者来说,导管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率,增加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衰发作频率越频繁越容易出现房颤,有房颤就会更容易心衰。
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导管消融术能够终止这个恶性循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在心功能检查上,能够看到反映心功能的指标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BNP(脑利钠肽)降低;在症状上,患者能感受到心衰症状的明显缓解,过去稍微活动一下就累,手术后活动量增加或者能够正常活动。
射频消融导管检验规程
射频消融导管检验规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外观检查:检查导管表面是否光滑、无划痕、无凹陷,导丝是否通畅,有
无折断、破损等现象。
2.尺寸测量:测量导管的外径、内径、长度等尺寸,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
3.电气性能测试:测试导管的电阻、电容、电感等电气性能参数,确保其在
设计范围内。
4.绝缘性能测试:通过高电压测试,检查导管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力学性能测试:对导管进行弯曲、扭曲、拉伸等力学试验,检验其机械性
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兼容性测试:检查导管与消融设备的兼容性,确保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
对设备造成损害。
7.安全性测试:进行高温、低温、高压等环境下的测试,检查导管的安全性
能。
8.标记和包装检查:确认导管上的标记清晰、完整,包装完好、无破损。
9.其他特殊测试:根据导管的特殊用途或设计,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测试和
检验。
在进行检验时,需按照规定的测试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射频消融导管是用于医疗设备的特殊导管,其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检验规程,确保每一根导管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导管射频消融术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性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异常,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送到心脏组织,使异常电活动源无法正常传导。
导管射频消融术广泛应用于心内电生理学领域,可有效治疗心房颤动、快速性心律失常等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损伤异常电活动源。
该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和先进设备的支持,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手术过程中,医师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中,引导它到心脏部位。
然后,医师通过导管传送射频能量到异常电活动源,使其被消融、破坏,从而阻断异常的电信号传导。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非手术、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所需的切口较小,减少了手术创伤。
其次,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此外,由于手术创伤小,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重复进行,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调整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导管射频消融术在心脏电生理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治疗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不协调地收缩,增加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
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医生可以找到并消灭心房颤动的异常电活动源,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这种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除了治疗心房颤动外,导管射频消融术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此外,导管射频消融术还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律失常,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
尽管导管射频消融术在心电生理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治疗效果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大。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次,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心包穿孔、食管搏动等并发症。
因此,医生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和益处,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心脏电活动异常的介入性医疗技术。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
摘要:
1.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定义和作用
2.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原理和分类
3.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应用领域
4.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优势和局限性
5.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医疗器械,它通过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细胞死亡。
它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原理是利用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死亡。
根据射频能量的传输方式,射频消融压力导管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接触式射频消融压力导管需要与肿瘤组织直接接触才能产生消融效果,而非接触式射频消融压力导管则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在无需接触的情况下实现射频能量的传输。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癌、肺癌、肾癌等实体肿瘤。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将射频消融压力导管插入肿瘤组织内部,通过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细胞死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还可以保留患者的正常组织,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射频消融压力导管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优势,但也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
例如,射频消融压力导管对于较大的肿瘤组织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此外,射频消融压力导管的使用还需要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以避免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压力导管在未来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射频消融导管说明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射频消融导管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医疗设备,通过将高频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组织,来破坏异常的心脏电路,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射频消融导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风险。
一、射频消融导管的原理及作用机制1. 患者准备: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确保心脏健康状况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2. 导管植入:医生会通过血管插入导管到患者的心脏,确保导管的正确位置。
3. 射频消融:一旦导管到达目标位置,医生会逐步开启射频能量,对异常的心脏电路进行灼烧,直到其完全破坏。
整个射频消融过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
4. 结束治疗:治疗结束后,导管会被拔出,患者需要进行观察和恢复期,以确保治疗效果持久。
三、射频消融导管的注意事项2. 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使用情况和过敏史,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 射频消融治疗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尽管射频消融治疗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1. 心脏出血:射频消融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出血,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 心律失常恶化:在治疗过程中,射频消融可能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
4. 烧伤:在过程中,射频能量可能会烧伤周围的心脏组织,引起疼痛和不适感。
射频消融导管是一种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和风险,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希望本说明书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射频消融导管的治疗原理和注意事项,为您的治疗带来帮助。
第二篇示例:射频消融导管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医疗器械,通过将射频能量传递到患者的心脏组织中,破坏异常的电路并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射频消融导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注意安全事项。
一、产品介绍射频消融导管是一种柔软的导管,其端部配有射频电极。
[专题]射频消融导管
射频消融导管
提要介绍了一种心脏射频消融电极导管,其特点是内腔有一可调
节头端弯度的装置,头端有一对电极可记录标测心脏内的各种电位,
并能通过50w以下的射频电流消融心脏的病灶部位。
关键词射频电极导管消融
The Development of a RF Electrical Pole Catheter for Heart Ablation Zhang Yiqin Luo Bingquan Han Bing
X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diology,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RF electrical pole catheter for heart ablation.There is a deviec in the catheter,that can adjust the bending of the catheter tip on which there are a pair of electrical poles that is able to record and map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of the heart,and to transper 50 W electrical energy for focus ablution of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RF Electrical pole Catheter ablation
90年代起心脏病治疗学有了新的进展,大部份的过速性心律失
常可以用射频消融导管根治。
这种方法是用一根耐高温的电极导管,
在头端的导向装置引导下插到心脏的导致心律失常的病灶位置,并标
出特异性动作电位,然后予以10,50W的射频电流放电,使病灶位置
变性坏死,从而达到消除和根治心律失常的目的。
目前我国已在省市级医院广泛开展此项技术,但使用的射频消融
导管均为进口导管,价格昂贵(一般1万元左右),致使手术费用增加,
加大病人的经济负担。
很多病人因经济上承受不了而放弃根治疗法。
我们设计研制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可取代进口导管,改善手术费用昂贵情况,以减轻病人负担。
本文介绍了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具有进口导管的功能,各项性能指标也能达到要求。
1 工作原理
1. 该导管是将体外一射频发生器的射频电流通过绝缘良好的电极导管,传输
到心脏的特定病灶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该导管实际上起到一种绝缘电线的作用。
2. 为了使导管头端能准确地到达病灶部位,导管内就需有一调节装置来控制
导管头端插进的方向以及准确地定位。
另外,由于导管头端在射频电流发放时产生100?左右的高温,故绝缘塑料导管必须耐150?的高温。
通常的塑料导管在此温度下会软化、变形,故须采用耐达150?高温材料的塑料。
综上所述,该导管必须具有绝缘良好的电传导功能、头端有能调节定位的导向功能,有耐高温特性。
2 导管结构
导管的整体结构为长约1m,直径为2.3mm(7F)空腔医用塑料导管,该导管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其材料由聚胺脂或四氟乙烯构成。
导管头端有两个电极,一个为直径2.3mm长4mm的柱状电极,一个为直径
2.3mm宽3mm的环状电极,这两个电极分别有两根导线引导至尾端的插座,如与生理记录仪连接可记录和标测腔内心电图,此用于病灶电位的精确定位;与射频消融仪连接可导入射频电流消融病灶部位。
导管内腔安置一调节装置,用来调节导管头端的弯曲度,以达到导管精确定位的目的。
国外有两种调节装置:一种为一根牵引钢丝偏
心拉在导管头端一侧(图1),头端约4mm为软端。
当从尾端牵引纲丝时,头端由于一侧受力就会偏向一侧弯曲,从而达到导向的目的。
另一种为头端有两根片状牵引丝,后端引至尾端,两根片状牵引丝的中间有根支撑钢丝(图2),当从尾端牵引一侧牵引钢丝时,其头端偏向一侧,当牵引另一侧时,其可偏移至另一侧,也就是说这种导管的弯曲可向导管两侧任意调节,较上述一种更先进。
图 1 1 导管 2 牵引丝
图 2 1 导管 2 支撑钢丝 3 牵引丝
前者采用的是推进方式,操作较方便;后者采用旋转方式,中国医生不习惯操作,故国内普遍采用前一种方式的导管。
因此,我们研制时也采用前一种方式设计。
由于前一种方式是导管内注塑料起支撑作用,这一工艺制作较困难。
我们采用后者与前者相结合的方式即仍采用支撑钢丝,单侧采用牵引钢丝(图3)仍能达到第一种导管牵引方式的目的,但加工工艺较为简单。
图 3 1 导管 2 支撑钢丝 3 牵引丝
3 实际性能和指标
导管组装成型后,分别对其性能及指标进行了测定:
3.1 耐高温试验:a、将导管置入100?沸水中浸泡10分钟导管不变型。
b、从导管尾端输入50W射频电流,在动物组织上进行摹拟
射频放电10min,在产生高温的情况下,导管头端无变形,无电极脱落,无引线烧断现象。
3.2 头端弯曲试验:从尾端操作导管的推位装置,头端弯曲度可以10?,180?弯曲,连续可调,可固定在上述任何角度。
3.3 标测试验:尾端接入生理记仪,观察腔内心电图,见心电信号稳定,无干扰衰减、漂移、接触不良现象。
4 结束语
该导管在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如头端若加入测温和冷却装置,可减少射频消融中导管由于过热而形成顶端电极炭化层附着现象。
另外,国内在导管材料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国内对精细材料的加工存在一定问题,该导管与国外导管外观和性能上还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改进。
但由于该导管已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而且价格性能比高,能降低手术成本,减轻病人负担,因此能使更多的病人,能得到先进的射频根治方法的治疗。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发表时间:2011-05-09 发表者:陈维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代表了一系列心律失常,虽多为非致命性,但发生率高,药物治疗后易复发,无法根治始终是困扰着医学界的难题。
随着对心率失常的组织学起源机制进一步认识,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方法针对改变心肌自律性和传导性来根治心律失常渐渐得到医学界认可。
RFCA治疗快速心率失常自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因其具备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易操作及适应症广的优点,而在国内迅速得到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在逾万例病例中成功率达到96.6,,复发率为2.8,,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9,,从操作成功率、病残率、有效率几个方面看都很理想。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陈维
RFCA是射频消融仪通过与心肌组织密切接触的心脏射频消融导管头端的电极,释放并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肌组织电导体。
使组织内温度升高,产生局部性凝固、坏死。
射频消融电流对心肌组织损伤范围小而局限,即使在薄壁的心房,也很少引起穿孔,使其具有明显的安全性,且放电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治疗安全、可靠。
并随着新型标测技术和消融器械的应用,其成功率稳步提高,并发症逐渐减少,同时适应证逐步扩大。
目前国内用于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心脏射频消融导管技术被国外大公司(如BiosenseWebster、EPT、Medtronic、BARD、Daig、Osypka、IBI等)长期垄断造成射频消融导管的价格居高不下,为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限制了国内微创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性心脏病的推广。
微创公司研发生产的FireMagic心脏射频消融导管经过研发、临床试验、提交注册等阶段,于2009年7月28日获得SFDA产品注册证。
其临床试验表明:本次临床试验共接受消融手术的患者共133例,即刻成功率为98.5,。
FireMagic心脏射频消融导管完全符合FDA关于射频消融导管疗效的相关规定。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FireMagic心脏射频消融导管具有可调弯头部的柔性绝缘导管,由对人体无毒的热塑性弹性材料和多个贵金属电极组成,设计用于进行心脏的电生理标测与消融。
进行消融时,将导管与射频消融仪和弥散电极(参比电极)配合使用,较大末端头电极将射频(RF)电流从射频消融仪传递到所需的消融位置。
在导管末端头电极中嵌入了温度传感器,并且通过连接尾线与传感器实现电器连接,用于射频消融期间进行温度检测。
根据导管硬度的不同,分为普通型和加硬型两大类。
每一类根据不同的头端弯曲形状,又细分为不同型号,在靠近手把处导管上套以不同颜色色标套管来区分。
其中加硬型在色标套管上多加一段黄色套管予以区分。
色标套管上白色套管表示电偶型温度感应器。
所提供产品的具体规格尺寸见表1。
医生可根据病变部位和个人习惯酌情选择。
型号长度(cm) 管径(F) 弯度/颜色电极间距
(B1-B2-B3) 头电极长度
(mm)
普
通
型
EPA 7 A TC 115 7 A/黄 2-5-2 4 EPA 7 B TC 115 7 B/红 2-5-2 4 EPA 7 C TC 115 7 C/绿 2-5-2 4 EPA 7 D TC 115 7 D/蓝 2-5-2 4 EPA 7 E TC 115 7 E/白 2-5-2 4 EPA 7 F TC 115 7 F/橙 2-5-2 4 加
硬
型
EPA 8 B TC 90 7 B/红 2-5-2 4 EPA 8 D TC 90 7 D/蓝 2-5-2 4 EPA 8 E TC 90 7 E/白 2-5-2 4 EPA 8 F TC 90 7 F/橙 2-5-2 4 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