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水象甲
- 格式:ppt
- 大小:12.47 MB
- 文档页数:38
祁东县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控初报祁东县稻水象甲是一种常见的水稻害虫,喜欢在水稻田间活动,给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稻水象甲的发生、危害和防控措施进行初步报告。
一、稻水象甲的发生稻水象甲是一种多年生昆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水稻种植区。
它的寿命很长,一年有两三代,数量极易增加。
稻水象甲的幼虫从孵化开始就以水稻的叶片为食,造成水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水稻的生长迟缓、产量减少。
稻水象甲主要在水稻的苗期和幼苗期出现,这也是水稻的关键生长时期。
它喜欢在水气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在雨季或气候潮湿的地区其发生率更高。
稻水象甲也有一定的趋光性,喜欢在白天活动。
由于水稻是其主要食物,稻水象甲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稻水象甲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被啃食:稻水象甲的幼虫会在水稻的叶片上进行啃食,导致叶片被大面积破坏,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使水稻无法正常生长。
2. 水稻苗期受损:水稻的苗期是其生长的关键时期,稻水象甲的幼虫在这个时期啃食水稻叶片,导致水稻幼苗受损,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3. 产量减少:稻水象甲的大量繁殖和啃食对水稻的产量有直接的影响,会导致水稻的产量明显减少。
4. 传播病害:稻水象甲在啃食水稻叶片的过程中,还会释放一些液体,这些液体中可能含有病毒或细菌,有可能传播病害,对水稻造成更大的危害。
在实际的水稻生产过程中,稻水象甲的危害往往会给农民带来不小的损失,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三、稻水象甲的防控措施为了降低稻水象甲的发生率,减少其危害对水稻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 合理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使水稻能够生长得更加茁壮,增加其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减少稻水象甲的发生。
2. 种植抗病种植物:选择一些对稻水象甲有抗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稻水象甲的发生。
3. 适时收水:适时收水可以减少水稻田间水气充足的环境,减少稻水象甲的滋生地,降低其发生率。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稻水象甲(scientific name:pseudobagrus truncatus)是一种盲鳗科淡水鱼类,主要栖息于稻田底层,其幼体以水稻芽和水田中的生物为食,成体则以桑葚等浆果类水域植物为食。
在井研县丘陵地带,多年来稻水象甲的危害十分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一、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1.发生时间:稻水象甲的活动时间主要在夜间,每日21:00至次日凌晨2:00时期内是它们最为活跃的时间段。
在高温季节,其活动时间会相应被推迟。
2.发生范围:稻水象甲主要分布在成灌区和丘陵区稻田中,因为这些区域水质较好,且仙鹤山、娅山和栗子山等山峰围护,使得田间温度适宜,温泉也促进了它们的繁殖。
3.季节性:稻水象甲主要在入梅前后产卵,向稻田中不断放卵,并在稻田根部孵化。
在7月左右完成发育,此时数量已经相当多,对冬季水稻种植可能产生较大影响。
二、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1.加强农田基础管理:稻田底部的水流要保持畅通,同时要适当的减少施肥量,以避免污染引来稻水象甲问题。
保证水分、阳光和养分的充足,避免过度的病虫害和杂草的影响。
2.防治方法:在入梅前后和稻田收获后,进行化学方法喷雾,以减少稻水象甲虫害的数量。
喷洒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喷洒时间、风向和喷雾距离等因素。
对于不使用农药的环保乡村,可采取农家墙边土墩捕捉的方法,减少其在稻田中的数量。
3.人工控制方法:在春季水稻移栽时,可以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田间,让穴内水蒸气密闭,从而让成群的稻水象甲呼吸不畅,达到控制的目的。
总之,稻水象甲的发生给减产和种植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必须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以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和稳定地区经济。
同时,也需要适度增加矿物质,增强水稻免疫力,以充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稻水象甲形态特征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稻水象甲这家伙。
稻水象甲啊,就像是稻田里的一个小淘气鬼。
你看它的身体,那可是长得很有特点呢!它的体长大约 3 到 4 毫米,就像一颗小小的米粒儿那么大。
它的颜色有点特别,大多数是褐色的,这颜色就跟稻田里的泥土似的,嘿,还挺会伪装自己呢!
它的头部前面长着一个长长的鼻子,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样,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呀。
这个长鼻子可厉害了,能让它在稻田里到处探索,找吃的找得可准啦!它的翅膀呢,虽然不显眼,但是人家也是能飞的哟,就像个小小的飞行器一样,能带着它到处闯荡。
稻水象甲这家伙的生活习性也挺有趣的。
它喜欢在稻田里捣乱,把水稻当成它的美食乐园。
它吃起水稻来那叫一个不客气呀,把水稻的叶子啊、根啊都啃得乱七八糟的。
这就好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好好的画上乱涂乱画一样,多让人气愤呀!
你说咱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水稻,好不容易长起来了,它倒好,跑来搞破坏。
咱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胡作非为吗?那肯定不行啊!
所以啊,咱们得想办法对付它。
就像我们打游戏要打败怪兽一样,得找到它的弱点。
我们可以加强稻田的管理呀,及时清理那些杂草,让稻水象甲没地方躲藏。
还可以用一些防治的药剂,把它们给赶跑或者消灭掉。
这稻水象甲虽然讨厌,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对付它,肯定能把它制服的。
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一样,只要我们不害怕,勇敢地去面对,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反正我是觉得呀,不能让这小小的稻水象甲把我们的稻田给毁了,那可是我们的心血和希望呢!我们要和它斗争到底,保护好我们的稻田,让水稻茁壮成长,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稻水象甲发生与防治技术一、稻水象甲的识别与特性稻水象甲是国际性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国内水稻植物检疫的唯一防控对象,位居全国17种农作物害虫危险性检疫对象第一位。
稻水象甲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被害水稻一般减产20-30%,严重达5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
稻水象甲成虫为害稻叶,多在幼嫩叶片上沿脉方向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细长条白斑,长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条斑两端呈弧形,为害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
稻水象甲的幼虫取食水稻的根系,使根系很快变黑、腐烂,轻的减少水稻分蘖,植株黄瘦,变矮,严重的遇风折倒甚至随风漂起,或造成整株枯死。
稻水象甲食性复杂,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禾本科、泽泻科、鸭跖草科、莎草科、灯芯草科杂草,是半水生昆虫。
成虫在稻草、水稻根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进行越冬,在我国可以孤雌生殖。
成虫平均寿命76天,雌虫寿命更长,可达156天。
二、防治对象田的选择和防治范围根据该虫体型较小,只有芝麻大小,不易辨认,且具有自体飞行的特点,调查上以查看为害状为主。
凡是发现稻叶上有白色条形斑纹的田块及其周围一公里以内的所有田块,都要开展防治。
三、防治原则与方法根据它的繁殖能力很强,切具隐蔽性,尤其是幼虫生活在水下,极难防等特点,重点防治越冬代成虫,采取治成虫、控幼虫,治秧田、控大田成虫的防治策略。
可选择每亩用药20%阿维.唑磷乳油80毫升,或30%唑磷.毒死蜱70克,或25%吡虫啉30克等内吸性强的杀虫药剂对水50公斤喷雾;也可亩用25%杀单.毒死蜱120克或48%毒死蜱乳油每亩150毫升,拌毒土10公斤撒施防治稻水象甲幼虫。
无论喷雾还是撒药土,田间都要保持浅水,施药后让其自然落干。
同时,根据该虫的杂食性和在田埂越冬及活动的特点,在防治时应注意也要对田埂和田间道路施药,做到不漏死角,以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
稻水象甲的防治“稻水象甲”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水稻害虫之一,此害虫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以幼虫为害为主,造成水稻根系及分蘖减少,生长发育迟缓,延迟成熟期,甚至停止生长,整株死亡,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达50%以上。
目前,此种害虫在吉林省部分地区已有发生。
一、“稻水象甲”的特征特性卵:长约0.8毫米,圆柱形,一侧略内弯,珍珠白色,肉眼几乎看不见,绝大多数卵产于植株基部水下叶鞘近中肋组织内。
幼虫:幼虫体长约8~12毫米,共4龄,白色,无足,头部褐色,腹节2~7节,背面各有1对朝前伸的钩状气门。
蛹:老熟幼虫先在寄主根系上作土茧,然后在茧中化蛹.土茧粘附于根上,灰色,直径约5毫米,不正球形,蛹白色,复眼红褐色,大小形态近似成虫。
成虫:体长2.6~3.8毫米,苋1.15~1.75毫米,雌虫略比雄虫大,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
前胸背板中区前缘至后缘及两鞘翅合缝处侧区白基部至端部1/3处的鳞片为黑色,分别组成明显的广口瓶状和椭画形端部尖实(合缝处)的黑色大斑。
足的腿节棒形,无齿,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
二、“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一)农业防治1.合理施肥。
施肥多的稻田幼虫量大,呈直线增长,所以选好施肥时期,合理施肥,可降低虫口密度。
2.清除杂草。
春季越冬成虫未向稻田转移前、秋冬季节,清除和烧毁四周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3.稻水象甲疫情临界区重点隔离,实施水改早,或改种其它非寄主作物,建立安全缓冲隔离带。
4.通过秋翻地、春翻等农事操作来消灭越冬代成虫。
(二)物理防治利用稻水象甲具有趋光性的特征,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设置诱杀田,夜间点灯诱集成虫产卵,然后集中消灭。
(三)化学防治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稻乐丰乳油、维稻乳油、象虫净、甲基异柳磷、杀虫双以及菊酯类药剂。
1、成虫防治:就我省情况看,中、南部地区(包括长春、四平、辽源、通化、白山)防治越冬代成虫在6月上旬盛发期进行,东部地区(包括吉林、延边)防治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旬盛发期进行;防治新一代成虫,中、南部地区在8月20日左右进行:尔邯地区在8月25日左右盛发期进行防治。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井研县丘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我国重要的稻米种植基地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些病虫害问题也相继出现,其中主要的病虫害之一就是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对稻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对于保障丘区稻田的生产稳定至关重要。
一、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1. 发生季节:稻水象甲是一种多年生昆虫,在井研县丘区主要分布在春、夏季,这个时候气温适宜,气候温暖湿润,为稻水象甲幼虫的孵化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危害程度: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的根、茎和叶,使稻株萎蔫、生长缓慢,叶片失绿、让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
3. 发生地点:稻水象甲主要分布在丘区的水田地里,特别是水稻的田间灌溉地和水源地周围。
二、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浸种时加入精制辣椒、蒜头、花生壳等蔬菜的水浸提取液,这些都是对稻水象甲有较好的避蔫和驱避作用。
2. 生物防治:在丘区稻田中种植一些对稻水象甲有天敌作用的植物,如绿萝、忍冬、菊花等都可以有效地遏制稻水象甲的繁殖和传播。
3. 物理防治:及时清理稻田中的杂草、残留物,尽量减少稻水象甲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的可能性。
4. 化学防治:在发现稻水象甲孳生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农药喷洒到稻田中,以达到灭虫的效果,但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使用。
稻水象甲是对井研县丘区稻田产量造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之一,了解其发生规律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稻田的管理和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防治机制,保障丘区稻田的生产稳定,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 本文通过对稻水象甲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的阐述,指导广大农民及技术人员对稻水象甲有更深入的认识,以利其做到科学预防并坚决消灭这一水稻上的主要虫害。
[关键词] 稻水象甲虫害综合防治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我国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近几年随着水稻种植范围的扩展和引种等自然、人为因素,已成为辽中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虫害,其蔓延速度快,防治困难,危害严重。
一、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2.6~3.8mm、宽1.15~1.75mm,体灰黑色,密布灰黄色细鳞毛,从前胸背板端部至基部有一大口瓶状暗斑由黑鳞片组成,沿鞘翅基部向下至鞘翅3/4处具1黑斑,触角赤褐色,节6节,棒基处无毛,棒端密生细毛。
前胸腹板上无沟,中足胫节生有白长毛。
卵圆柱形,白色。
幼虫体长8mm,白色,在第2腹节至7腹节的背面各具1对突起,幼虫共4龄。
二、稻水象甲的为害特点稻水象甲属鞘目象甲科,危害时间长,危害重,繁殖传播速度快(该虫可孤雌生殖,是能在天空、陆地、水中传播的毁灭性害虫),抗药性、抗逆性强。
成虫食稻叶,幼虫食稻根。
成虫在幼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使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少,抽穗成熟期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
三、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稻水象甲成虫的习性复杂,除具有鞘翅目昆虫共有的假死性和趋光性等特性外,还与水有密切关系。
一是越冬成虫有集居习性。
主要越冬场所成虫密度为200头/m2,而且越冬死亡率极低。
二是越冬成虫有集团迁飞习性。
5月下旬、6月上旬晴微风的黄昏,可见大量成虫向稻田方向迁飞。
三是成虫活动性。
9:00-11:00和16:00-19:00最为活跃,稻田成虫以爬行、游水为主,很少飞行。
6月的成虫多在叶面进行取食活动,中午前后,一般沿植株爬入水中,或伏于水层表面附近,或因“风吹草动”作假死坠入水中,在水表或水层内游动。
稻水象甲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常见的稻田害虫,它的幼虫主要以水稻的根系为食,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稻水象甲,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适宜的品种:选用抗稻水象甲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如“桂优1号”、“桂优2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稻水象甲的危害。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稻水象甲的危害。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期的需要,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
3. 灌水管理:稻水象甲的幼虫主要生活在水中,因此,灌水管理对于防治稻水象甲非常重要。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水位,避免水位过高或过低,同时定期更换水源,减少稻水象甲的滋生。
4. 化学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氯氰菊酯、吡虫啉等。
但是,使用化学农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应该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对稻水象甲进行生物控制。
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等,对稻水象甲进行生物防治。
总之,防治稻水象甲需要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才能有效地减少稻水象甲的危害。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稻水象甲是一种农业害虫,主要寄生于稻田,对稻作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稻水象甲的寿命很短,但是它们数量庞大,繁殖速度快,一旦受到侵害,对稻田的危害非常大。
下面我们将从稻水象甲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稻水象甲的为害特点1. 危害稻田产量:稻水象甲主要靠咬断稻株的根部和茎部,对稻株造成损伤,影响稻田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2. 寄生繁殖速度快:稻水象甲数量庞大,且繁殖速度快,一个季节内可繁殖多代,引起危害较严重。
3. 极易误诊:稻水象甲的幼虫和成虫长得很像,容易被误认为是水稻蓟马等虫害。
二、综合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在秸秆、稻草等稻田周围生态环境建立起生物防治系统,利用天敌和寄生菌等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例如,释放泥鳅、鱼类等控制成虫的数量,可以摧毁其卵和幼虫,抑制繁殖。
2.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是目前防治稻水象甲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地域、天气、作物类型等情况,选用适合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但化学防治不宜过分,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 农艺防治:通过改善生产环境、优化农业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方法,增强稻田的生命力,降低稻水象甲的发生率。
例如,对稻田进行充分的平整,避免积水,防止稻农表土,减少害虫的栖息环境。
4.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稻水象甲。
如利用嘴巴或者手把稻水象甲捏死,以及利用黄板、白板等死亡陷阱诱杀稻水象甲。
综上所述,针对稻水象甲这一农业害虫,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防治。
不同防治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坚持综合防治,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稻水象甲,减少对稻田的危害,保证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稻水象甲是稻田中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给稻田带来诸多危害。
为了保护稻田,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的危害让我们了解一下稻水象甲对稻田的危害。
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的幼苗期,它主要以稻米的幼苗为食,大量发生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水稻的减产甚至死亡。
稻水象甲的危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咬食稻米幼苗,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引起次生损伤,使稻米植株易受病虫害侵袭,导致病害的传播加剧。
1. 防治措施一: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稻田防治稻水象甲的基础。
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在播种前对水稻田进行清理,清除杂草、病虫害以及田间的积水,减少稻水象甲的生存空间。
其次是及时施肥、浇水,保证水稻的良好生长状况,增强水稻的自身抗病能力。
定期清理稻田周围的杂草和田间的残留物,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条件。
2. 防治措施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来阻止稻水象甲的生长和繁殖。
首先是在稻田周围搭建障碍物,如竹笆、竹片等,阻止稻水象甲的入侵。
在水稻田中设置粘虫板、灯光器等诱杀器具,吸引稻水象甲并将其捕捉,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3. 防治措施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采用农药来对稻水象甲进行有效的防治。
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如幼苗期、抽穗期等,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农药喷洒到稻田中,有效地杀灭稻水象甲。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喷洒,并避开水稻的生长期,以免对水稻产生影响。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对农户自身带来危害。
4. 防治措施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些天敌或病原体来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在稻田中可以放养一些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来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5. 防治措施五:灌溉管理稻水象甲适宜生长的环境一般是潮湿的环境,因此灌溉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介绍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我国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以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为害水稻,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20%,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
该虫适生范围广,繁殖能力强(可孤雌生殖),危害时间长,越冬场所多,扩散速度快,防治难度大。
到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发生稻水象甲,毗邻的贵州省遵义县等18个县(市、区)去年近28万亩稻田发生疫情,严重威胁着我地水稻生产安全,特别是我镇系杂交水稻制种区,一旦发生疫情,将对我镇水稻制种产业产生无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让大家了解、认识稻水象甲,我在这里对稻水象甲作详细讲解,以便大家及时监测。
一、分类地位:鞘翅目、象甲科、沼泽象亚科、稻水象属。
二、起源与分布:原产于美国,1975年加利福尼亚首次发现、为孤雌生殖型;1976年从美国传入日本;1988年从日本传入韩国和朝鲜。
我国是1988年河北唐山唐海县首次发现,现已扩散蔓延到全国19个省区,贵州2010年5月首次发现,四川2011年首次发现。
重庆荣昌首次发现面积2.5万亩,很快发展到江津夏坝,面积100亩,今年5月发展到綦江区永兴镇伏牛村,面积200亩。
三、识别特征:1、成虫:体长2.6~3.8mm,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属孤雌生殖。
2、卵:卵长约0.8mm,圆柱形,两端圆,略弯,珍珠白色,多产于植株基部水面以下的叶鞘内侧近中肋的组织细胞内。
3、幼虫:成长幼虫体长约8毫米。
白色,头部褐色,无足,细长,略向腹面弯曲。
4、蛹:老熟幼虫先在寄主健根上作土茧,然后化蛹其内,蛹白色,复眼红褐色。
5、为害症状及诊断稻水象甲成虫取食寄主植物的嫩叶,造成纵向白色细条斑(长0.5~3cm;宽0.4~0.8mm),细条斑短,两侧平行、两端钝圆。
在水稻抽穗期,可危害嫩穗,造成秕谷或虫伤粒。
稻水象甲幼虫主要为害根部,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分蘖减少,植株矮缩,严重时,导致死苗或枯株或不抽穗。
稻水象甲发生及防治稻水象甲是国际性农业植物检疫性害虫,最早发生于美洲,在亚洲发生的国家有,日本、韩国、朝鲜等国。
在我国最早发现稻水象甲的地方是,1987年在河北省唐海县。
稻水象甲在我省最早发现的地区是,1993年8月在通化地区的集安市。
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发生此种害虫。
一、稻水象甲的危害程度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也危害部分禾本科植物。
稻水象甲的成虫和幼虫均为害水稻,成虫在幼嫩水稻叶上取食叶肉,留下表皮。
幼虫食根,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咬食根系。
根系被蛀食后变黑或腐烂,刮风稻株易倒伏。
发生虫害的地块一般减产20%,稻水象甲发生重的田块,减产可达50~70%。
二、稻水象甲生活习性稻水象甲为半水生性昆虫。
该虫分两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型(成虫可进行孤雌生殖)。
我国发生的稻水象甲均为单性生殖型。
成虫在稻草、稻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越冬。
越冬代成虫在春季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复苏活动。
复苏后先食禾本科作物的新叶,待水稻插秧后就进入稻田进行危害。
三、稻水象甲特点该害虫抗逆性强,耐饥饿、耐低温、繁殖率高(每头成虫可产卵50~75粒),寄生性广。
稻水象甲传播速度快,此害虫能爬、善飞、会游泳。
可借水流、气流、交通工具进行传播。
四、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未发生稻水象甲的地域,要控制其传入当地。
应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法规办事。
不从疫区引种,不从疫区、发生区调运稻草及稻草制品。
发生区防治措施:1、合理施肥。
要做到测土施肥,缺啥补啥。
氮肥过多易造成虫口密度增大。
2、清除杂草。
秋冬、春季要清除或烧毁稻田周围的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3、针对稻水象甲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在稻田附近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4、化学药剂防治。
目前已经筛选出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有:稻乐丰、维稻乳油、象虫净、杀虫双等。
在防治方法上要以村屯为单位进行联合防治,要做到“四统一”。
即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时间施药,统一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