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及有关要求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后各阶段流程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及完成阶段流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阶段流程二、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要求1.学位论文的评阅要求博士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在答辩前一个半月将论文送出,聘请5~7位校内外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对隐名评阅的论文,其中2~3位同行专家由研究生院选定并直接送审,参见“关于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隐名评审的实施办法”),评阅人应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其中半数以上应为博士生导师,属交叉学科的论文,应聘请2位相关学科的专家评阅。
当收回送出总数70%以上(不少于5份)的评阅意见并且评阅意见无重大异议后,方可申请答辩。
2.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及有关规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批。
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为5~7人,除本校专家外还应聘请2~3名校外的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交叉学科的论文应聘请至少两位相关学科专家作为委员参加答辩会。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当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亲属须回避)。
如果聘请的答辩委员不是论文评阅人,应至少在答辩前两周将论文送交该答辩委员。
指导教师(只能一人)参加答辩委员会,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博士生的论文答辩被抽查时,其指导教师不得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参加答辩会。
答辩委员会是否必须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参加,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自定。
学位论文答辩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及有关要求”执行。
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按“清华大学关于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3、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程序(1)学位分委员会代表宣读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批(盖章有效)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的名单。
(2)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开始。
(3)由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简历和来校后的学习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
(4)由申请答辩者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约30~45分钟)。
(5)答辩委员会委员和到会人员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
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答辩流程图(免双盲评阅)
说明:1.论文送审:①博士生必须按送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5本,连同评审费一起送学院。
②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负责免双盲评阅的审核。
2.答辩委员会组成:①答辩委员会由5-7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人数不少于4
名,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
②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博士生导师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1名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或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或学院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本人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答辩秘书必须具有高级职称。
3.材料送交:①学位申请人员将学位档案材料、1张二寸免冠证件彩照(学位证书用,背后用铅笔或圆珠笔写上学院及姓名,用水笔填写会弄污
相片)、学位申请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学位论文5本、30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电子版等送学院并由其保存,其余材料在学
院学位评定后,于每年4、6、10、12月8日以前由学院集中送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②学院送交学位档案等材料时,必须汇总申请学位人员基本情况表并交汇总表电子版。
③答辩后须将本人学位论文全文电子文档上传到湖南大学图书馆网站。
(网址:http://202.197.107.11:86/idl30/)
4.学位档案材料清单:①培养计划1份②论文选题报告1份③科研论文工作报告表及正式发表的论文复印件各1份
④学习成绩表1份⑤中期考核表1份⑥论文答辩申请表1份
⑦学位论文专家评议书5或7份⑧表决票5或7份⑨博士学位申请及评定书1份⑩学位论文5本
注:相关表格均可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专区”中下载。
博士生学位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1.学位论文选题博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选题应对我国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有较大的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以明确研究课题。
2.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及要求博士生应在第三学期9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开题,需办理延期开题申请。
博士生开题报告采取先评审后做开题报告的方式,根据《关于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若干补充规定》,具体要求如下:2.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掌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2) 课题创新之处;(3)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4) 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5) 课题的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6) 指导教师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7) 研究经费预算和经费落实情况。
2.2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及评审意见的处理2.2.1 开题报告评审博士生开题报告采取先评审后做开题报告的方式。
开题报告评审专家由各学院负责聘请,一般应聘请3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不应少于2名。
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查合格后, 从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4份空白《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书》,其中1份送交导师填写评审意见,3份与开题报告一同送交专家评审,评审时间一般为二周。
开题报告评审意见返回后,若有二份评审意见是“不同意开题”,则需要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再重新组织评审。
2.2.2 开题报告论证会专家组成开题报告论证会由各学院或学科负责组织。
开题报告论证会应至少聘请5名教授和相当职称的专家或有博士学历的副教授和相当职称的专家参加。
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名(含指导教师),若选题为交叉学科,则应适当增加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供参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供参考)1、答辩主持人(由第一答辩秘书兼任)宣布答辩开始,介绍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本次答辩的同学名单。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1)答辩秘书介绍答辩同学的学业及答辩资格审查情况;(2)答辩者报告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45-50分钟);(3)答辩委员和到会的其他人员提问,博士生回答(45-50分钟);(4)宣读论文评阅人对论文评价的汇总意见;(5)重复(1)--(4)。
3、休会。
待本次答辩的几位同学答辩完毕后,答辩委员会进行内部评议会议。
(1)评议论文是否达到学位条例要求的学术水平;(2)无记名投票表决,作出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为通过);(3)讨论并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4)主席签署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4、复会。
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表决结果和决议。
5、答辩人表态。
6、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
注意:答辩秘书不能代办表决事宜答辩秘书须知1、至少提前一周负责将学位论文分送给答辩委员2、协助安排答辩,如答辩相关费用的收取与发放,答辩会场地点布置落实与仪器准备,协调专家接送等2、在答辩主席宣布答辩开始后,介绍答辩同学的学业和答辩资格审查情况范例:(1)××同学在攻博期间完成总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符合培养方案的规定;(2)学位论文经教授等5位评阅人评阅,获得总体评价优、良和一般的成绩,一致同意答辩;(3)××同学的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材料,经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组,研究生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同意答辩;(4)主席先生,介绍完毕。
3、答辩秘书应做好答辩记录和监票工作。
4、在答辩前,拟定答辩决议草案,以便答辩委员会讨论修改和定稿。
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流程下文给大家带来的是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大家都知道毕业论文完成之后都需要参加统一的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前需要学生进行开场白,也就是对个人的姓名、论文题目、导师、以及论文的创作背景等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希望此次带来的论文答辩流程,对大家论文答辩有所帮助。
一、博士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完成学位论文撰写。
导师同意进入论文答辩程序。
二、预答辩由院系组织本专业的2-3名专家进行,预答辩不合格的不能参加答辩申请。
三、答辩申请登入研究生学位管理系统(账号名为学号,密码为出生日期)填写相关内容,并提交答辩申请。
请留意答辩申请的安排。
四、资格审核院系进行答辩资格审核。
五.、论文抽检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名单中进行抽检。
六、论文评审A:未被抽中盲审的博士生可以在研究生学位管理系统下载博士学位申请材料,由院系组织论文评审。
未被抽中盲审的论文评阅人为5人(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至少2人为外单位(至少1人是科研机构)专家,博士生导师至少3人。
评阅意见有不合格的论文不能组织答辩B:被抽中盲审的博士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研究生学位管理系统上提交匿名论文,根据盲审结果决定是否可以进行论文答辩。
抽中盲审的由学位办送出盲审,评阅人为3人,如果院系有另外要求,按院系的规定执行。
关于盲审结果的处理办法请见《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和组织答辩工作的几点说明》(修订)论文评阅结束,并且结果全部为同意答辩的登陆研究生学位管理系统下载学位申请材料七、论文答辩答辩前一个星期,答辩委员会秘书向校学位办提交有关论文预答辩材料(预答辩记录需导师签字),领取表决票,同时在网上对答辩进行公告(研究生答辩网上公告系统)。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2人为外单位(尽可能1人是科研机构)专家,博士生导师至少3人,论文指导教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八、学位申请博士生答辩结束后,申请学位。
按上交材料清单向院系和研究生院学位办报送相关材料(校学位委员会于每年3、6、9、12月召开例会,对应接受材料截止时间为2、5、8、11月底);博士生将论文电子版报校档案馆(论文上传系统)。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博士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各个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并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取得明显的研究成果。
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可申请论文答辩:『特别说明:1不论是哪一级的博士生(从事军工项目研究的除外),在2006年7月1日起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向SCI刊物投稿一次,同时向学院研究生科提交《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SCI收录刊物投稿审定表(见附件1)》、SCI收录的刊物投稿的原文及稿件接受函;2博士研究生提交学位论文截止时间:3月份、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申请学位者,分别必须在1月26日、4月26日、7月26日和10月26日底前将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规定份数的博士学位论文及学位论文评阅书等材料交到学院研究生教育科。
研究生教育科在收到以上材料并审查符合要求后立即在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点击“学院确认”按钮予以确认,系统将自动开始计时。
并报一份符合双向隐名评审要求的学位论文和评阅书到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凡是在截止时间后提交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其学位申请将列入下一次学科/学部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核。
』98级之后00秋季之前入学的博士生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具体操作程序看三)(1)已在《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目录》(见附件)A类刊物上发表(含录用)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2)至少发表、录用1篇论文被SCI、EI收录(发表学术论文都应为第一作者或以导师为首的第二作者);(3)获得国家科研成果奖;(4)获得署名在第1-4名之间的省部级一、二等科技成果奖。
00秋季入学(含00秋)的博士生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具体操作程序看三)(1)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获得署名在第1—第4名之间的省部级一、二等科技成果奖;(3)已在《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目录》(见附件)A类刊物上发表(含录用)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工学门类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至少1篇A类论文,另一篇A类论文可用2篇B类论文替代;(4)至少1篇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SSCI或AHCI收录;被ISTP、ISSHP录用的每篇学术论文可按1篇A类刊物论文计。
博士毕业论文答辩须知一、答辩前的准备1、完成培养计划中的各培养环节。
2、完成学位论文预审,对预审意见已作相应修改。
学位论文预审须在答辩前二至三个月进行。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少在本专业相关的杂志上发表三篇以上(含三篇)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公开发表1篇A类文章或2篇学术论文,且与学位论文有一定的关联度。
4、学位论文格式按《同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执行。
二、论文评阅1、申请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并在答辩前一个半月将论文及与学位论文有一定关联度的公开发表的至少1篇A类文章或2篇学术论文一起送交5-7位校内外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专家对关联度大小及学位论文作相应评价。
2、聘请的评阅人必须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其中校外专家至少3名,校内专家至少2名。
评阅人中校内外至少各有2名博士生导师。
3、导师不可作为评阅人。
4、申请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在收到论文后,应在一个月内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及时将“博士研究生答辩评阅意见书”返回学生所在学院(系、所)。
三、答辩委员会的成员组成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名单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
2、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为5-7人,除本校专家外还应聘请2-3名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交叉学科的论文应聘请至少2位相关学科专家作为委员参加答辩会。
若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则答辩委员至少6人。
3.导师若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则答辩委员会至少有6名委员,且导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
4、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当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并尽可能聘请本学科、专业点和外单位相同学科、专业点的博士生导师。
5、答辩委员会委员中博士生导师人数至少4人(不包括导师),校外专家2-3名中至少有1位是博士生导师。
6、如果聘请的答辩委员不是论文评阅人,应至少在答辩前两周将论文送交该答辩委员。
7、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应由我校在职人员担任。
秘书应在答辩前完成论文的送审评阅工作,答辩时协助***办理有关事务,做好答辩会的详细记录。
学位论文答辩会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名单、学位申请人及其指导教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等,并主持会议;
2、答辩秘书介绍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申请人的课程学习成绩、论文发表情况、学位论文送审及修改情况,并说明是否符合答辩要求;
3、申请人宣读论文独创性声明,并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15-20分钟,博士20-25分钟;
4、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到会者提问,申请人答辩硕士20-25分钟,博士20-30分钟,导师不得代替研究生回答问题;
5、休会,答辩委员会内部讨论,内容主要包括:
1 申请人导师介绍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等;
2 导师回避,答辩委员会单独举行会议;
3 主席宣读论文评阅人的综合评语;
4 委员讨论,并通过论文评语,投票表决是否同意授予学位、同意毕业,最后形成答辩决议;
6、复会,申请人起立,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7、申请人答谢,并可对决议提出质疑或提出保留意见;
8、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根据回忆整理出来的流程,希望对交大的各位博士生有用。
如果有什么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请各位博士生补充。
以便于后来的博士生参考。
~~~~~~~~~~~~~~~~~~~~~~~~~~~~~~~~~~~~~~~~1、开题(1)除自己导师以外,邀请3位博导、教授组织开题会;(2)开题会需准备PPT和开题报告,格式自定。
开题报告包括: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研究目标和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四、研究的创新点五、研究计划六、与本研究相关的工作基础七、主要参考文献(3)开题会后,填写《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
需要签字的地方:导师1处,参加开题会的教授2处,系主任1处,学院主管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1处,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1处。
填写完毕交到学院的研究生秘书处。
2、预答辩(1)邀请3为博导、教授组织预答辩。
(2)准备PPT和论文。
(3)下载并打印《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
需要参与预答辩的三位教授签字,以及预答辩主席签字。
3、送审(1)下载并填写《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填写四位公开送审的教授或教授级高工,必须包含2位校外的专家。
需要签字的地方:本人签名1处,导师1处,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1处。
(2)将《博士学位论预答辩意见书》送到学院办公室盖章。
(3)到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逸夫楼东808 )打印成绩单一份。
(4)准备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学校承认的一类论文)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此外,对于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到图书馆二层大厅问讯处罗老师那里开具论文检索证明。
(5)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打印和装订好的匿名博士学位论文3本,公开送审博士论文4本。
(6)下载并打印《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书》7份,公开送审4份,匿名3份。
(7)携带上述材料到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逸夫楼东807)找姜老师办理相关手续。
公开送审的4本论文不需要带。
研究生院会将《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书》7份盖好章,收走其中3份。
同济博士答辩流程
同济博士答辩流程如下:
1. 答辩准备及审核:答辩前45天由答辩秘书送交5至7位校内外同行专家评阅。
同行专家评阅人必须是本学科领域具有教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其中校外专家至少3位,校内专家至少2位;评阅人中校内、外至少各有2位博士生指导教师。
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可作为同行专家评阅人。
答辩秘书由我校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在职人员担任,在读研究生不得担任。
答辩秘书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自行指定答辩秘书录入答辩准备信息和科研小论文相关信息。
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申请盲审,由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审核确认并分配盲审号。
2. 盲审:经导师同意后,将电子版论文在答辩前3个月交至学院教务科,由教务科老师按盲审要求上网传送学位中心进行专家评阅。
每篇博士生学位论文聘请2位专家完成评阅,一般情况下博士学位论文40个工作日内可返回
评阅结果。
3. 论文撰写:撰写完成并经导师同意后,进入答辩申请程序。
4. 答辩:答辩前1个月将学位论文按导师要求送至5-7位校内外专家评阅。
学院要求,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必须至少包含一名学科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老师(不包含导师),导师不能做答辩主席。
答辩准备至研究生教
务办公室领取《申请博士学位审批表》和成绩单(先自行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检查培养计划是否完成),务必按封面后的填写说明填写和粘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同济大学相关工作人员。
博⼠学位论⽂答辩、学位申请⼯作程序.博⼠学位论⽂答辩、学位申请⼯作程序学位申请⼈在申请学位论⽂答辩前,必须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发表学术论⽂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并在答辩前3个⽉,按照《华南理⼯⼤学研究⽣学位论⽂撰写规范》的要求完成学位论⽂的撰写⼯作。
学位申请⼈的论⽂答辩、学位申请⼯作应按以下程序进⾏:⼀、举⾏预答辩下载《学位论⽂预答辩意见书》,举⾏预答辩会。
预答辩会由学院组织,⾄少应有3位正⾼职称专家或博⼠⽣导师参加(含导师)。
预答辩通过后,申请⼈根据预答辩会上专家所提的意见对学位论⽂作进⼀步的修改和完善。
⼆、预答辩通过后,持以下材料⾄北校区图书馆数字资源部(北区26号楼302室)进⾏学位论⽂检测1.《华南理⼯⼤学研究⽣学位论⽂检测申请表》;2.学位论⽂主体部分(绪论、正⽂、结论)的电⼦版(word版本),内容须与拟送审的学位论⽂纸质版相同。
图书馆使⽤“学位论⽂学术不端⾏为检测系统”对学位论⽂进⾏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详细检测报告可发送指导教师电⼦邮箱),论⽂检测报告须经导师、学院审核是否存在学术不端⾏为,并在《论⽂送审申请表》中签署意见。
每篇学位论⽂只能检测⼀次,具体实施办法见《关于采⽤“学位论⽂学术不端⾏为检测系统”对研究⽣学位论⽂进⾏检测的管理办法》。
⼤学城校区图书馆提供学位论⽂检测服务的时间及地点见每学期初学位办公室公布的《研究⽣学位论⽂答辩及学位申请⼯作安排的通知》。
三、持以下材料⾄财务处办理论⽂评审费转账⼿续1.评审费缴款单(可⾄学位办公室领取):收⼊项⽬编号:j2yj-G2040010,转账⾦额:1350元(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1050元);2.指导教师经费卡。
四、持以下材料⾄研究⽣院培养办公室进⾏论⽂送审资格审核1.预答辩意见书;2.论⽂送审申请表(⼀式两份);3.学术成果证明材料:(1)已发表的学术论⽂原刊、相关收录检索证明及其复印件,复印件上需经导师签名并签署“与学位论⽂相关”意见;(2)尚未发表的学术论⽂的录⽤证明及投稿论⽂,投稿论⽂需经导师签名并签署“情况属实,与学位论⽂相关”意见。
一、准备1.毕业论文2.找导师确定预答辩时间3.系办:研究生系统开通答辩4.研究生系统下载《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5.研究生系统录入信息之后,下载《发表论文清单》,需导师、系主任签字6.《博士研究生已录用待发表文章情况确认表》,需导师签字;录用邮件需打印二、预答辩1.导师:经费卡;系办:领单子;行政楼2楼:答辩费3880元2.毕业论文,不装订,五本3.ppt,20分钟4.将“准备”中需要签字的都签了三、送审1.电子版发送到邮箱2.网上“SCI科学引文索引”打印检索结果页,图书馆406开具检索证明3.填写打印《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交费单》,行政楼2楼收费处交980元,绿联留存4.行政楼318送审,需以下材料:(1)装订好匿名处理论文两本(2)发表匿名处理文章一篇(双面打印两份)(3)签好字的《发表论文清单》(一、5)(4)签好字的附录用邮件的《博士研究生已录用待发表文章情况确认表》(一、6)(5)盖完章的已发表论文的检索证明(三、2)(6)按要求填写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意见表(或者单面打印,或者第一页单面、后两页双面打印,两份)四、答辩(提前一周公示)1.取回论文评审意见(回来一份A,超过六周可以先答辩),按照评审意见修改论文2.研究生系统中答辩委员会名单录入答辩秘书3.答辩秘书登录研究生系统录入评审意见、学科推荐意见(注:保存错误时,有可能是输入的文字太多,超过限制。
可以尽量输入主要的内容。
但是,打印的“答辩情况表”必须是完整的,可以从ftp上下载空表录入。
)4.研究生系统中录入对评审意见的回复导师登录研究生系统审查答辩资格,录入导师对论文的评语及推荐意见(注:录入之后,学生系统的内容就不可以改了,但是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日期地点等可以从答辩秘书系统登录修改)5.确定答辩时间(要安排在一周后,因为公示期是一周)及答辩委员会成员(校内本学科专家不能超过三人,即所在学科为基础数学的教授不能超过三名);答辩秘书登录研究生系统录入答辩时间和成员6.确定答辩地点,如果格物楼503被占用,需要在网上下载“借用教室申请表”,填表之后到数学系资料室盖章,再到研究生培养处办理。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毕业流程1.每位毕业的研究生需在研究院管理信息系统中完成答辩申请确认,做确认前需完成六大模块的审核,完成日期在4月15日前。
六大模块包括课程学习审核、读书报告审核、开题报告审核、科研成果审核、预答辩审核、奖惩审核。
课程学习审核、预答辩审核和奖惩审核学生不需自行操作,另外3大模块的审核学生需登录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已经完成的读书报告、开题报告、已经符合学位论文答辩条件的科研成果(此科研成果的录入必须进入我的学位申请-→我的科研成果→论文登录)先系统录入后,再带科研成果的原稿或录用证明原件(如是SCI的附检索页)的纸质材料到教育科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科研成果的原稿返还学生,复印件在做确认时附在答辩申请报告上交研究生科。
2.如科研成果未达授予学位要求,在科研成果已经投稿的情况下,可下载《浙江大学学位论文答辩特批申请表》,表后附上投稿的接收邮件(接收件需导师签字确认),申请表经导师签字后交研究生科(此手续须在4月15日、7月15日、10月15日、1月15日前完成),逾期不侯。
由研究生科统一签字并交校学位办办理特批手续。
3. 学院研究生科对六大模块通过审核后,学生登录信息管理系统(校内外)——我的学位申请——信息录入栏上传学位论文,并由导师对学位论文进行审核通过;填写完整论文答辩相关信息录入和学位上报相关信息录入(此信息必填、英文名一定要按提示录入:姓大写用逗号隔开,名字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是否按一级学科授予填“否”)。
完成信息录入后从文书打印栏打印学位申请书一式二份(此材料在答辩结束后上交)、学位论文隐名评阅意见书一式六份、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一份。
研究生必须在4月25日、7月份、10月25日、1月份(假期需提前至放假前3天)到学院进行确认,超过截至日期做确认,系统将自动延期至下次授予学位和毕业时间。
确认时带上以下5份材料:A:答辩申请报告(需附上已经审核过的科研成果复印件和检束页) B:博士学位论文6份(必须双面打印) C: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阅书6份D:1750元人民币E: 学位上报相关信息打印页。
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及答辩流程
首先,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需要准备各种材料提交给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将对学位论文进行审核,包括论文的内容、结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等。
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需要将提交材料送交到学院相关的部门或委员会进行评审。
学院部门或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评审。
评审专家一般由学术界的权威人物组成,他们会对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水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评审专家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需要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论文重新提交评审。
当学院部门或委员会通过评审后,学生将获得送审通过的通知。
学生需要将论文的最终版本和相关材料送至学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是由学校的教授和专家组成,他们将对学位论文进行最终审核。
如果审核通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将安排答辩。
答辩是博士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博士研究生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关键。
答辩一般包括开放答辩和闭门答辩两个环节。
在开放答辩中,学生需要在公开场合向评委和观众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在闭门答辩中,学生需要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
评委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论文的质量评定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博士学位。
如果学生在答辩中获得通过,学校将颁发博士学位证书给学生。
如果学生被要求修改论文后再次进行答辩,则需要按照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进行答辩。
只有在答辩中获得通过后,学生才能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程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学位论文答辩会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名单、学位申请人及其指导教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等,并主持会议。
2、答辩秘书介绍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申请人的课程学习成绩、论文发表情况、学位论文送审及修改情况,并说明是否符合答辩要求。
3、申请人宣读《论文独创性声明》,并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15-20分钟,博士20-25分钟)。
4、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到会者提问,申请人答辩(硕士20-25分钟,博士20-30分钟),导师不得代替研究生回答问题。
5、休会,答辩委员会内部讨论,内容主要包括:
(1) 申请人导师介绍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等;
(2) 导师回避,答辩委员会单独举行会议;
(3) 主席宣读论文评阅人的综合评语;
(4) 委员讨论,并通过论文评语,投票表决是否同意授予学位、同意毕业,最后形成答辩决议。
6、复会,申请人起立,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7、申请人答谢,并可对决议提出质疑或提出保留意见。
8、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