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假肢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92
下肢假肢的基本要求
(二)下肢假肢的基本要求
对下肢假肢的基本要求是安全、稳定、省力、步行节律正常,达到在穿戴假肢行走时,支撑阶段稳定,摆动阶段自然。
1较好的功能能支撑人体部稳、步行、坐、转身、上下楼梯等。
2舒适方便有良好的承担体重的功能,戴时不应产生不适感,残肢应无压痛,穿脱方便、卫生、易于清洗。
3仿真的人工关节有类似正常关节功能的人工关节及正确的假肢承重力线,以保证截肢患者步行时稳定,步态近于正常。
4合适的长度一般以健肢等长为原则。
若假脚踝关节无主动背屈动作,提脚时足尖碰地,故大腿假肢可比健侧短1cm左右。
5经久耐用假肢零部件的工作寿命长,减少材料和工艺造成的早期失效和偶然失效,安全系数大。
6重量适中小腿假肢重量小于,大腿假肢重量小,但同时要避免假肢过轻产生的漂浮感。
下肢截肢前人体正常的承重部位为跖骨头和跟骨。
截肢后,人体的重量必须由其他部位来代替。
残肢的承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残肢末端承重,适合残肢末端的骨末端较宽,又有结实的皮肤和软组织覆盖的残端,如膝离断;另一种是利用残肢近侧可以承重的骨面,附件肌肉,韧带承重。
需要指出,任何方式都避免压力集中,以免引起疼痛。
长期使用承重部位不合理的假肢会引起残肢皮肤擦伤、溃疡、滑膜炎等残肢并发症。